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副标题: 新视野号的史诗冒险
原作名: Chasing New Horizons
译者: 王族
出版年: 2021-4-23
页数: 264
定价: 68
装帧: 平装
ISBN: 9787111671237
内容简介 · · · · · ·
※出版人周刊最佳夏日读物
※BBC精选十本五月必读的书
※历经17年终启航,承载着2500人的心血,飞行近10年,跨越50亿公里,只为邂逅冥王星。
※新视野项目负责人、卡尔·萨根纪念奖获得者,两次入选《时代》全球百大最具影响力人物艾伦·斯特恩为你讲解飞掠冥王星这一太空时代的伟大成就。
※
【内容简介】
2015年7月14日,名为新视野号的航天 器在距离地球50 多亿公里的地方,以超过13公里/ 秒的速度从冥王星上空飞掠而过,揭开了冥王星的神秘面纱。这个航天器在太阳系中经过了长达九年半的孤独旅行,只为邂逅冥王星。新视野号是人类初步探索太阳系的一座里程碑。它将太空时代最后一颗尚待探访的星球变成了人类已知的真实之境,且取得了颇丰的科学收获。这一伟大的成就足以与麦哲伦的首次环球航行相提并论。本书从内部人士的视角,讲述了新视野号这一史诗级太空冒险的幕后故事,它...
※出版人周刊最佳夏日读物
※BBC精选十本五月必读的书
※历经17年终启航,承载着2500人的心血,飞行近10年,跨越50亿公里,只为邂逅冥王星。
※新视野项目负责人、卡尔·萨根纪念奖获得者,两次入选《时代》全球百大最具影响力人物艾伦·斯特恩为你讲解飞掠冥王星这一太空时代的伟大成就。
※
【内容简介】
2015年7月14日,名为新视野号的航天 器在距离地球50 多亿公里的地方,以超过13公里/ 秒的速度从冥王星上空飞掠而过,揭开了冥王星的神秘面纱。这个航天器在太阳系中经过了长达九年半的孤独旅行,只为邂逅冥王星。新视野号是人类初步探索太阳系的一座里程碑。它将太空时代最后一颗尚待探访的星球变成了人类已知的真实之境,且取得了颇丰的科学收获。这一伟大的成就足以与麦哲伦的首次环球航行相提并论。本书从内部人士的视角,讲述了新视野号这一史诗级太空冒险的幕后故事,它不仅是新视野号的冥王星探索之旅,也是新视野团队历经26 年、克服万难的冥王星逐梦之旅。
【媒体评论】
斯特恩和格林斯彭对这一史诗项目的记录令人着迷……充满了曲折的戏剧性和科学的奇迹,这是关于无畏的行星探索的顶级记录。
——《科克斯书评》星级评价
一段惊奇万分的星际旅程,共赴“荒芜深邃的人类未至之境”。
——芭芭拉•凯泽,《自然》
从萌芽到实现——艾伦•斯特恩和大卫•格林斯彭带领读者踏上了一场史诗般的冥王星奇旅。
——吉姆•洛威尔,阿波罗13号指令长
宅在家里的太空探险家和崭露头角的科学家们会喜欢这段鼓舞人心的航天冒险。
——唐娜•玛丽•史密斯,《图书馆杂志》
当新视野号从地球飞往冥王星甚至更远处时,它发回的影像和数据永远地改变了我们对太阳系及地球的认知。斯特恩和格林斯彭向我们展示了NASA取得的非凡成就。新视野号的旅程尚未终止,于我们这些“冥王星守望者”而言,这是一场长达一生的浪漫冒险。
——比尔•奈,科学教育家、行星学会CEO
简直妙不可言……这是一个“小牧童大卫战胜巨人歌利亚”的奇迹……尽管我们知道结局,故事依旧扣人心弦……两位作者以局内人的眼光,以极具气魄的手笔,回顾了漫漫星辰航路的艰辛。
——玛西亚•芭楚莎,《华尔街日报》
作者简介 · · · · · ·
艾伦•斯特恩(Alan Stern)博士是新视野任务的首席研究员,他负责领导NASA 对冥王星系统和柯伊伯带的探索。他是一位行星科学家、太空计划执行官、航空航天顾问以及作家。他曾参与过二十多次太空任务,在美国太空探索的多个层面皆参与了最级别的工作。斯特恩博士功勋卓著,荣誉颇丰,他曾获得2016 年美国宇航学会颁发的卡尔•萨根纪念奖(Carl Sagan Memorial Award),并两次入选《时代》杂志“全球百大最具影力人物”。
大卫•格林斯彭(David Grinspoon)博士是一位天体生物学家,也是屡获殊荣的科学传播者以及作家。2013 年,他被任命为美国国会图书馆天体生物学的主席。他是NASA太空探索战略的常务顾问,并且是多个星际航天任务的科学团队成员。格林斯彭曾在2016 年出版《人类手中的地球》( Earth in Human Han...
艾伦•斯特恩(Alan Stern)博士是新视野任务的首席研究员,他负责领导NASA 对冥王星系统和柯伊伯带的探索。他是一位行星科学家、太空计划执行官、航空航天顾问以及作家。他曾参与过二十多次太空任务,在美国太空探索的多个层面皆参与了最级别的工作。斯特恩博士功勋卓著,荣誉颇丰,他曾获得2016 年美国宇航学会颁发的卡尔•萨根纪念奖(Carl Sagan Memorial Award),并两次入选《时代》杂志“全球百大最具影力人物”。
大卫•格林斯彭(David Grinspoon)博士是一位天体生物学家,也是屡获殊荣的科学传播者以及作家。2013 年,他被任命为美国国会图书馆天体生物学的主席。他是NASA太空探索战略的常务顾问,并且是多个星际航天任务的科学团队成员。格林斯彭曾在2016 年出版《人类手中的地球》( Earth in Human Hands)一书,他的作品也曾发表于《纽约时报》、《科学美国人》《洛杉矶时报》等知名刊物上。
目录 · · · · · ·
引 言 佳音复还. . . 001
第一章 星际巡游. . . 007
第二章 冥王星地下党. . . 025
第三章 十年磨一“见” . . . 042
第四章 九死一生. . . 068
· · · · · · (更多)
引 言 佳音复还. . . 001
第一章 星际巡游. . . 007
第二章 冥王星地下党. . . 025
第三章 十年磨一“见” . . . 042
第四章 九死一生. . . 068
第五章 尘埃落定? . . . 098
第六章 打造飞鸟. . . 108
第七章 整装待发. . . 127
第八章 祈求好运. . . 136
第九章 超声速. . . 145
第十章 木星之外. . . 159
第十一章 飞掠计划. . . 174
第十二章 未知险境. . . 189
第十三章 近在咫尺. . . 197
第十四章 惊现异常. . . 213
第十五章 好戏开演. . . 225
第十六章 问鼎苍穹. . . 233
第十七章 再启新程. . . 249
结语 星途璀璨. . . 254
附录 新视野号探索冥王星系统的十大科学发现. . . 256
致谢. . . 262
关于作者. . . 264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所剩的时间不多了。地球及其他天体的运行状态和变化使得冥王星任务必须立马开始,机不再来。 首先,发射窗口是由地球、木星和冥王星的相对运动决定的,就像旅行者号的大巡游只能等到巨行星出现罕见的几何排列时才能实现。任何飞往冥王星的航天器都需要木星的引力助推来为其加速。木星的轨道周期约为12年,只有在太阳、木星与冥王星大概处于同一条直线上时,航天器才可能借助木星的引力加速。想要在21世纪20年代之前到达冥王星,我们就不能错过即将到来的2002年至2006年的发射窗口。 此外,冥王星公转一周要248年,由此产生的两个因素使发射日程更加紧迫。第一个因素是,冥王星在1989年到达了它轨道上的近日点。从那时起,它渐行渐远,年复一年,变成了一个更加难以抵达的目标。第二个因素是,当冥王星远离太阳时,它的表面温度也会下降,这将给科学家研究它的大气层造成阻碍。 到20世纪90年代初,人们已知冥王星的大气层主要由氮气构成。氮气也是地球大气的主要成分。但与地球不同,冥王星大气中的氮气是由其表面的氮冰升华°而来的。在氮冰升华的过程中,大气压会迅速升高。大气压与地表温度呈指数关系,地表每降温几摄氏度,大气压就会减半。冥王星在远离太阳时,从太阳那里汲取的能量会变少。科学家预测其大气温度会相应降低,从而导致大气压开始聚降,可能只有近日点时大气压的百分之一或千分之一。如果是这样,那冥王星的大气层可能就不复存在了。要是冥王星的大气层进人严寒期,那么派遣任何一个探测器去开展研究都是白功夫。 大气模型预测出这种气压的急剧下降可能发生在2010年到2020年之间,就在不久之后。对于冥王星守望者而言,这是飞掠冥王星的最后期限。想要观测冥王星的大气层,最好马上行动 如果这还说明不了形势有多么紧迫,那还有更多的原因在催促入们采取行动。冥王星的自转轴严重倾斜,与其轨道平面的倾斜角(...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四章 九死一生. . . 068 -
艾伦发现,NASA的实际决策方式与它展现给世人的形象是完全不符的。NASA的公众宣传往往强调探索的激情和内在价值。一切行动都可以总结为一句话——“我们勇于前往人类尚未足之地”。 然而,NASA的委员会只会在有限的可用资金范围内对航天任务的优先级进行评估和排序。他们追求的不是夺人眼球。相反,他们想要确切地知道科研的主题,科研项目的优先级,以及每项任务将如何促进该领域的发展。所以,即使科学界真的想要体验探索带来的纯粹的喜悦和奇妙,也不得不先来证明一项太空任务的科研价值,给出让人信服的理由。 艾伦记得,“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一位资历极高的人告诉我,“你永远无法以探索之名让NASA批准冥王星项目。你必须找到一种方法让科学界宣称这个项目的成果对某个具体的科学域至关重要,需予以优先考虑。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一章 星际巡游. . . 007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逐梦冥王星"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逐梦冥王星"的人也喜欢 · · · · · ·
-
- 伟大的秘密 7.7
-
- 它们都去哪儿了 9.0
-
- 第一只眼 7.9
-
- 生机勃勃的尘埃 8.0
-
- 塑造生命的4大物理原理 8.6
-
- 太空居民 8.6
-
- 物种入侵 8.5
-
- 科技史笔记:无形力场 9.0
-
- 辽朝节镇体制研究 7.8
-
- 丈量世界的7种方式 7.2
逐梦冥王星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 条 )
> 更多书评 4篇
论坛 · · · · ·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St Martin's Press (2018)暂无评分 9人读过
-
時報出版 (2019)暂无评分 9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451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逐梦冥王星的评论:
feed: rss 2.0
15 有用 闻夕felicity 2021-05-06 23:59:26
《逐梦冥王星》告诉了我们,NASA和JPL也是靠人来运作的,所有靠人运作的地方,都首先是充满了猪队友、不讲理的领导、为了自己那一点点利益就能把整条船搞沉的宫斗爱好者和无意义政治斗争的地方。而就算你的梦想已经大到是为了全人类发射一个探测器到太阳系边缘,你也还是逃脱不了把本该拿来干正事儿的宝贵精力和生命用来宫斗的命运。要成为探索宇宙的英雄,有雄心壮志、勇气和专业精神是远远不够的,你还得斗得了官僚、骗得... 《逐梦冥王星》告诉了我们,NASA和JPL也是靠人来运作的,所有靠人运作的地方,都首先是充满了猪队友、不讲理的领导、为了自己那一点点利益就能把整条船搞沉的宫斗爱好者和无意义政治斗争的地方。而就算你的梦想已经大到是为了全人类发射一个探测器到太阳系边缘,你也还是逃脱不了把本该拿来干正事儿的宝贵精力和生命用来宫斗的命运。要成为探索宇宙的英雄,有雄心壮志、勇气和专业精神是远远不够的,你还得斗得了官僚、骗得了政客、赢得到公众的好感、拉拢所有需要的资源,成为宫斗王者。一言以蔽之,世界不会因为你想做的事情正确且伟大就为你开路,再大的英雄也得想尽一切办法搞定难缠的小鬼,因为任何一个无聊的小鬼都能让你的伟大计划中途流产。 (展开)
0 有用 Kueen 2023-06-30 14:01:18 江苏
其实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探索太空的书,不如说是展现如何做一个伟大项目的书。首先立项冥王星其实也是在之前基本8大行星的项目都搞了一波,然后还把有重量的人物搬出来增加筹码,这个人得有绝对的说服力。当然这个项目由于投资巨大,耗时时间长,成功了也会是航天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所以几大供应商投标时也是打得不可开交,这种项目真的太复杂了,就不说什么NASA的各种批不批预算,钱不够了怎么搞,冥王星降级小行星了花这么... 其实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探索太空的书,不如说是展现如何做一个伟大项目的书。首先立项冥王星其实也是在之前基本8大行星的项目都搞了一波,然后还把有重量的人物搬出来增加筹码,这个人得有绝对的说服力。当然这个项目由于投资巨大,耗时时间长,成功了也会是航天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所以几大供应商投标时也是打得不可开交,这种项目真的太复杂了,就不说什么NASA的各种批不批预算,钱不够了怎么搞,冥王星降级小行星了花这么多钱有没有意义,光是那个算力真的如同书上说的,类似于从洛杉矶挥一杆子,要把球打进纽约的洞,你想想这难度,这精确度,真不是一般人能完成的。虽然书的作者也是尽量让这本记录传记变得drama一些,但是总的来说,正整本书还是朴实平淡的。想起《外星怪客大聚会》冥王星那个飞船墓地。 (展开)
0 有用 Sylvia 2022-01-01 19:50:52
新年第一本,终于趁娃睡觉时看完了。 科研的艰苦不言而喻,关键在于科学家不亲身经历就难以体会自己纯粹的科学世界为什么要与政治,金钱,以及各方势力纠缠在一起。 这本书深刻体现了“星辰大海”般的科研项目的实现需要脚踏实地与各种现实因素,以及各种偶然性的平凡的错误纠缠在一起。每一步都可能是致命的。 而作为科学家,除了怀着初心,来接受命运带来的种种挑战,仍然坚持向前走以外,别无他法。
2 有用 瑞霓儿 2021-08-13 05:17:34
仿佛和新视野号团队一起走过这段17年旅程,过山车般的阅读体验,看到了人类最高智慧所有顽强的品质,真希望自己在小时候就读到它
0 有用 紫心银翼 2022-05-17 10:11:10
探索未知永远令人着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