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纽约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张旭东教授数十年“中国道路”理论探索,把握当代思想文化脉搏,探寻中国经验的普遍意义。
★从中国经验、中国问题出发,探索在全球化背景下,“我们今天怎样做中国人”?
★深度观察中国二十年巨变里的生活世界,阐述中国道路的特殊性和普遍意义,为讨论“三个自信”提供学理基础。
★前外交部副部长傅莹、央视制片人杨锐、清华大学教授崔之元、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港大教授王绍光等阅后推荐。
本书是张旭东教授近十多年来集中深入地阐述中国文化自觉、当代文化建设一系列理论与现实问题的专题论文集。收录专题论文、讲演、访谈十余篇,分别从大学教育、文化主体、中国与世界、现代中国历史、中国道路等角度出发,围绕今天如何做一个现代中国人,追求怎样的时代梦想等热门议题,探讨中国改革发展背景之下政治与文化上的能量与可能。
张旭东,纽约大学(NYU)比较文学系、东亚研究系教授,国际批评理论中心主任。曾兼任华东师范大学“紫江讲座”访问教授;北京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人文讲席教授(访问)、国际批评理论中心主任。中文著作包括《改革时代的中国现代主义——作为精神史的80年代》《全球化与文化政治——90年代的中国与20世纪的终结》《我们时代的写作》《对话启蒙时代》《纽约书简》等。译有《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启迪》。编有《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传统与形式创意》。
这种人,不是厚颜无耻就是神经魔怔了
张旭东就是“晚期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家”吧。话说我曾见李洋带出来的北大某生,一天到晚把着入关壬的二手(一手在你乎)暴论转发,并以究极拟练D-G理论翼赞之,可惜根本没人鸟他,我看原博都是百赞百评的,就他搁那儿自嗨呢,我可遇见他前程暗淡。张老师,你也想这样吗?德勒兹:这是要做什么?詹明信:哎呀,这是我的学生啊,真抱歉。我:这下再域化了!
看评论区好像翻车了,虽然张旭东这本书有点印象派、缺乏材料支撑,大而化之的凌空高蹈过多,但被喷为“国师”就有点“非我族类、虽远必诛”了。说实话,现在敢于跳出全盘否定的论调来反思前三十年的学者,实在凤毛麟角,导致前三十年成为思想禁区,失去了任何积极的潜能。再者,如果学者不主动“介入”主流,积极参与“中国故事”的多元讲述,反而仅从外部进行单调批判,效果会差很多。张旭东的“介入”恰恰提供了一种行动的可能,... 看评论区好像翻车了,虽然张旭东这本书有点印象派、缺乏材料支撑,大而化之的凌空高蹈过多,但被喷为“国师”就有点“非我族类、虽远必诛”了。说实话,现在敢于跳出全盘否定的论调来反思前三十年的学者,实在凤毛麟角,导致前三十年成为思想禁区,失去了任何积极的潜能。再者,如果学者不主动“介入”主流,积极参与“中国故事”的多元讲述,反而仅从外部进行单调批判,效果会差很多。张旭东的“介入”恰恰提供了一种行动的可能,即学者在官方的叙事中,输出自己的观察和想法,伏设一些不同的异质性音符,一种斯科特式“潜隐剧本”,这确实比那些只会冷嘲热讽的知识分子们的“草间虫鸣”更有益处。 (展开)
读到某些章节感觉呼吸几近凝滞,不明白为何豆瓣评分这么低。“文化政治”为核心概念。 几个有启发的点: 1.两个六十年。前六十年(1919-1979)由下往上,后六十年(1949-2009)由上往下。ps:张在这里的上下波动是将上下分别对应于精神与物质。但罗岗提示了一点,从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来看,前六十年反而是在往下走。张炼红说前六十年是用物质层面的向下来交换精神层面的向上。 2.哈贝马斯的《合法性危机... 读到某些章节感觉呼吸几近凝滞,不明白为何豆瓣评分这么低。“文化政治”为核心概念。 几个有启发的点: 1.两个六十年。前六十年(1919-1979)由下往上,后六十年(1949-2009)由上往下。ps:张在这里的上下波动是将上下分别对应于精神与物质。但罗岗提示了一点,从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来看,前六十年反而是在往下走。张炼红说前六十年是用物质层面的向下来交换精神层面的向上。 2.哈贝马斯的《合法性危机》。合理性危机——合法性危机——动力危机,合理性危机指将经济矛盾转移置换到政治领域,再由政治领域置换到文化领域。而在三者之间的置换,消耗的是社会残缺的固有价值,等到其被透支殆尽,人们便会对整个社会体系产生怀疑,即合法性危机。动力危机,指人对生存这件事本身产生怀疑。 3.当代性与文学性的相互生成。 (展开)
人一旦堕落到脑残五毛的地步,就会指鹿为马,颠倒黑白。留学纽约大学,并没有变得更智慧,而是更愚蠢。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 更多书评 2篇
> 9人在读
> 43人读过
> 160人想读
订阅关于文化政治与中国道路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红朝杜少卿 2025-01-12 16:09:32 海南
这种人,不是厚颜无耻就是神经魔怔了
12 有用 加我QQ 2022-01-05 14:32:33
张旭东就是“晚期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家”吧。话说我曾见李洋带出来的北大某生,一天到晚把着入关壬的二手(一手在你乎)暴论转发,并以究极拟练D-G理论翼赞之,可惜根本没人鸟他,我看原博都是百赞百评的,就他搁那儿自嗨呢,我可遇见他前程暗淡。张老师,你也想这样吗?德勒兹:这是要做什么?詹明信:哎呀,这是我的学生啊,真抱歉。我:这下再域化了!
12 有用 飘来飘去 2022-06-22 17:08:32
看评论区好像翻车了,虽然张旭东这本书有点印象派、缺乏材料支撑,大而化之的凌空高蹈过多,但被喷为“国师”就有点“非我族类、虽远必诛”了。说实话,现在敢于跳出全盘否定的论调来反思前三十年的学者,实在凤毛麟角,导致前三十年成为思想禁区,失去了任何积极的潜能。再者,如果学者不主动“介入”主流,积极参与“中国故事”的多元讲述,反而仅从外部进行单调批判,效果会差很多。张旭东的“介入”恰恰提供了一种行动的可能,... 看评论区好像翻车了,虽然张旭东这本书有点印象派、缺乏材料支撑,大而化之的凌空高蹈过多,但被喷为“国师”就有点“非我族类、虽远必诛”了。说实话,现在敢于跳出全盘否定的论调来反思前三十年的学者,实在凤毛麟角,导致前三十年成为思想禁区,失去了任何积极的潜能。再者,如果学者不主动“介入”主流,积极参与“中国故事”的多元讲述,反而仅从外部进行单调批判,效果会差很多。张旭东的“介入”恰恰提供了一种行动的可能,即学者在官方的叙事中,输出自己的观察和想法,伏设一些不同的异质性音符,一种斯科特式“潜隐剧本”,这确实比那些只会冷嘲热讽的知识分子们的“草间虫鸣”更有益处。 (展开)
1 有用 我不是。 2023-06-20 14:44:15 北京
读到某些章节感觉呼吸几近凝滞,不明白为何豆瓣评分这么低。“文化政治”为核心概念。 几个有启发的点: 1.两个六十年。前六十年(1919-1979)由下往上,后六十年(1949-2009)由上往下。ps:张在这里的上下波动是将上下分别对应于精神与物质。但罗岗提示了一点,从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来看,前六十年反而是在往下走。张炼红说前六十年是用物质层面的向下来交换精神层面的向上。 2.哈贝马斯的《合法性危机... 读到某些章节感觉呼吸几近凝滞,不明白为何豆瓣评分这么低。“文化政治”为核心概念。 几个有启发的点: 1.两个六十年。前六十年(1919-1979)由下往上,后六十年(1949-2009)由上往下。ps:张在这里的上下波动是将上下分别对应于精神与物质。但罗岗提示了一点,从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来看,前六十年反而是在往下走。张炼红说前六十年是用物质层面的向下来交换精神层面的向上。 2.哈贝马斯的《合法性危机》。合理性危机——合法性危机——动力危机,合理性危机指将经济矛盾转移置换到政治领域,再由政治领域置换到文化领域。而在三者之间的置换,消耗的是社会残缺的固有价值,等到其被透支殆尽,人们便会对整个社会体系产生怀疑,即合法性危机。动力危机,指人对生存这件事本身产生怀疑。 3.当代性与文学性的相互生成。 (展开)
2 有用 浮士德灵魂 2022-02-09 20:36:57
人一旦堕落到脑残五毛的地步,就会指鹿为马,颠倒黑白。留学纽约大学,并没有变得更智慧,而是更愚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