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先锋艺术是一项危险的职业。
——沃尔曼
创造性的思想和智慧,只有与“未知、不可预料、偶然、惊奇、失序和不可能”相遇时,才能被激活,这就是把不可能变得可能,把不可知变得可知。
——约恩
赫伊津哈认为,能够和“日常生活”(其特征是无责任感)相对抗的,就是游戏活动的临时和自由的领域,我们也认为,需要尽力创造有利于这一游戏的自由领域全面发展的条件。
——《冬宴》
对艺术的超越,通向生命的自由建构。对景观的批判,也就是对现代资产阶级社会作为具体的谎言,一个颠倒的异化世界观——消费意识形态的消费的批判。所有人都生活在这个景观的和真实的商品消费中,在消费景观、被动性、意识形态的谎言中过日子,这是因为“这不是剥夺,而是更富裕地剥夺”。
——德波
本书是关于法国情境主义者瓦纳格姆的名著《日常生活的革命》的构境论解读。书中文本思境的复构一改过去学术论著的灰色干枯色调,以...
(展开全部)
本书是关于法国情境主义者瓦纳格姆的名著《日常生活的革命》的构境论解读。书中文本思境的复构一改过去学术论著的灰色干枯色调,以感性的文字和故事,重现了以五月风暴为起点的欧洲激进青年心中的革命思想他者。瓦纳格姆的批判剑锋所指为当代资本主义景观社会中的日常生活麻木苟生现象,在自发的个人创造性的照妖镜之下,抖落出资产阶级隐性支配人们的消费意识形态脑浆搅拌机、景观万花筒和小事情异化薄片。瓦纳格姆主张,用革命的诗意打碎量化、抽象中介和角色游戏的统治,真正在生活的本真意志中重获“活着”的意义。《日常生活的革命》是一本“错得有水平的书”,拾出珍珠,去除污泥,是本书的基本任务。本书史料丰厚、思想深刻、语言生动,且不乏批判性的间距,是了解《日常生活的革命》一书的有趣入门读物。
张一兵(本名张异宾) 男,1956年生于南京,祖籍山东茌平。1981年8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哲学博士。现任南京大学文科资深教授,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哲学系博士研究生导师。代表性论著有:《神会波兰尼——意会认知与构境》(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江苏人民出版社,2020年第4版);《物象化图景与事的世界观——广松涉哲学的构境论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不可能的存在之真——拉康哲学映像》(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年修订版);《遭遇阿甘本——赤裸生命的例外悬临》(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发现索恩-雷特尔——先天观念综合发生的隐密社会历史机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无调式的辩证想象——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的文本学解读》(江苏人民出版社,201...
张一兵(本名张异宾) 男,1956年生于南京,祖籍山东茌平。1981年8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哲学博士。现任南京大学文科资深教授,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哲学系博士研究生导师。代表性论著有:《神会波兰尼——意会认知与构境》(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江苏人民出版社,2020年第4版);《物象化图景与事的世界观——广松涉哲学的构境论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不可能的存在之真——拉康哲学映像》(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年修订版);《遭遇阿甘本——赤裸生命的例外悬临》(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发现索恩-雷特尔——先天观念综合发生的隐密社会历史机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无调式的辩证想象——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的文本学解读》(江苏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2版);《回到福柯——暴力性构序与生命治安的话语构境》(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回到海德格尔——本有与构境》(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第1卷);《回到列宁——关于“哲学笔记”的一种后文本学解读》(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文本的深度耕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卷、2008年第2卷、2019年第3卷)等。
人人不可避免处于“苟生的冥土”,重复着一种不是死亡的死亡,就连我们最终因追逐物欲的幻境而死,都是一种“活该”。悲观之下有些微的光,但如何才能摆脱,路径已灭,无从知晓。
日常生活革命可归结为,不再以透过社会关系-景观角色中他者之镜进行欲望,而诗性地回归至一种作为异托邦的童真状态。让想象力夺权,便是创造出一种在进入社会秩序后的“第二次天真”。“我”应当成为“我”希望在别人眼中的自己的形象——将他者之镜扭转为自我投射,将被动认同于景观模板之苟生,转换为不断自主地把生命构筑为总体艺术作品的鲜活瞬间(列斐伏尔)。这便是情境建构:成为日常生活的导演,为集体交往之社会现实贡献... 日常生活革命可归结为,不再以透过社会关系-景观角色中他者之镜进行欲望,而诗性地回归至一种作为异托邦的童真状态。让想象力夺权,便是创造出一种在进入社会秩序后的“第二次天真”。“我”应当成为“我”希望在别人眼中的自己的形象——将他者之镜扭转为自我投射,将被动认同于景观模板之苟生,转换为不断自主地把生命构筑为总体艺术作品的鲜活瞬间(列斐伏尔)。这便是情境建构:成为日常生活的导演,为集体交往之社会现实贡献出一部导演剪辑版。“世界”最终是这一集体协同地「导-演-拍-剪-观」之循环的电影。 拉康认为并没有这种本真之“我”(自我意识从一开始已依赖于他者之境;欲望是欲望他者的欲望),尼采认为有(权力意志)。感兴趣这一理论对线的建议直接转站,感兴趣瓦纳格姆的建议直接找几篇论文来读读,这本太口水书了。 (展开)
我说真的西马的文化研究能不能别让咱国特色马学者来翻译了,左一个马克思主义右一个历史唯物论的,真的觉得在浪费我钱。
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异化向生活异化转移,从工人剩余价值的无偿占有转变为细水长流的生活场境盘剥。你自主消费,看似自由,实则是作为景观奴役的苟生者,在巧妙的伪场境中,本质上都是无力的。在当代,劳动者生活中没有绝对意义的赤贫,却在景观支配下构成新的生存平庸贫困,消费-工作-新穷人无限循环。情境主义国际,影响了后现代激进哲学,是当代资本主义消费社会批判理论的学术资源,革命浪漫主义啊,诗意情境构建,开启了... 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异化向生活异化转移,从工人剩余价值的无偿占有转变为细水长流的生活场境盘剥。你自主消费,看似自由,实则是作为景观奴役的苟生者,在巧妙的伪场境中,本质上都是无力的。在当代,劳动者生活中没有绝对意义的赤贫,却在景观支配下构成新的生存平庸贫困,消费-工作-新穷人无限循环。情境主义国际,影响了后现代激进哲学,是当代资本主义消费社会批判理论的学术资源,革命浪漫主义啊,诗意情境构建,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思维世界大门。有一定启发,但是批判不彻底,又过于激进。就像作者所说“艺术情境中苍白的诗人,带着不堪一击的激情” (展开)
摘录:瓦纳格姆所肯定的游戏策略与瓦谢有一定的区别,因为他并不赞成直接破坏角色,他采取个人与角色保持必要的间距,以游戏的态度弱化角色的策略:一是“应该善于滋养角色,但绝不以牺牲自己而去滋养角色。应该通过它们保护自己同时又防备它们”。这是说,要时刻自知与角色的边界,进入角色只能是保护自己,而切不可在角色中失去自己。
> 更多书评 2篇
> 16人在读
> 48人读过
> 328人想读
订阅关于革命的诗性 : 浪漫主义的话语风暴的评论: feed: rss 2.0
5 有用 uligraffe 2021-11-21 16:56:24
人人不可避免处于“苟生的冥土”,重复着一种不是死亡的死亡,就连我们最终因追逐物欲的幻境而死,都是一种“活该”。悲观之下有些微的光,但如何才能摆脱,路径已灭,无从知晓。
5 有用 飞天小歹徒 2021-11-24 18:47:50
日常生活革命可归结为,不再以透过社会关系-景观角色中他者之镜进行欲望,而诗性地回归至一种作为异托邦的童真状态。让想象力夺权,便是创造出一种在进入社会秩序后的“第二次天真”。“我”应当成为“我”希望在别人眼中的自己的形象——将他者之镜扭转为自我投射,将被动认同于景观模板之苟生,转换为不断自主地把生命构筑为总体艺术作品的鲜活瞬间(列斐伏尔)。这便是情境建构:成为日常生活的导演,为集体交往之社会现实贡献... 日常生活革命可归结为,不再以透过社会关系-景观角色中他者之镜进行欲望,而诗性地回归至一种作为异托邦的童真状态。让想象力夺权,便是创造出一种在进入社会秩序后的“第二次天真”。“我”应当成为“我”希望在别人眼中的自己的形象——将他者之镜扭转为自我投射,将被动认同于景观模板之苟生,转换为不断自主地把生命构筑为总体艺术作品的鲜活瞬间(列斐伏尔)。这便是情境建构:成为日常生活的导演,为集体交往之社会现实贡献出一部导演剪辑版。“世界”最终是这一集体协同地「导-演-拍-剪-观」之循环的电影。 拉康认为并没有这种本真之“我”(自我意识从一开始已依赖于他者之境;欲望是欲望他者的欲望),尼采认为有(权力意志)。感兴趣这一理论对线的建议直接转站,感兴趣瓦纳格姆的建议直接找几篇论文来读读,这本太口水书了。 (展开)
1 有用 二十一世紀騎銃 2022-04-10 09:40:58
我说真的西马的文化研究能不能别让咱国特色马学者来翻译了,左一个马克思主义右一个历史唯物论的,真的觉得在浪费我钱。
0 有用 寒武纪之宜且安 2024-11-02 22:22:32 四川
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异化向生活异化转移,从工人剩余价值的无偿占有转变为细水长流的生活场境盘剥。你自主消费,看似自由,实则是作为景观奴役的苟生者,在巧妙的伪场境中,本质上都是无力的。在当代,劳动者生活中没有绝对意义的赤贫,却在景观支配下构成新的生存平庸贫困,消费-工作-新穷人无限循环。情境主义国际,影响了后现代激进哲学,是当代资本主义消费社会批判理论的学术资源,革命浪漫主义啊,诗意情境构建,开启了... 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异化向生活异化转移,从工人剩余价值的无偿占有转变为细水长流的生活场境盘剥。你自主消费,看似自由,实则是作为景观奴役的苟生者,在巧妙的伪场境中,本质上都是无力的。在当代,劳动者生活中没有绝对意义的赤贫,却在景观支配下构成新的生存平庸贫困,消费-工作-新穷人无限循环。情境主义国际,影响了后现代激进哲学,是当代资本主义消费社会批判理论的学术资源,革命浪漫主义啊,诗意情境构建,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思维世界大门。有一定启发,但是批判不彻底,又过于激进。就像作者所说“艺术情境中苍白的诗人,带着不堪一击的激情” (展开)
0 有用 杏仁太妃糖 2024-09-22 23:37:52 上海
摘录:瓦纳格姆所肯定的游戏策略与瓦谢有一定的区别,因为他并不赞成直接破坏角色,他采取个人与角色保持必要的间距,以游戏的态度弱化角色的策略:一是“应该善于滋养角色,但绝不以牺牲自己而去滋养角色。应该通过它们保护自己同时又防备它们”。这是说,要时刻自知与角色的边界,进入角色只能是保护自己,而切不可在角色中失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