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朱由检仓促之间由藩王变帝王,开启跌宕起伏的悲剧人生。在位十七年,不迩声色,忧
勤惕励,以雷霆手段惩阉党、振朝纲,表现出了韬光养晦的政治智慧和孜孜求治的政治决心。然而,他以重典驭臣下,生性多疑,致内阁如走马;刚愎自用,错杀名将能臣。在农民起义的内忧和清军来犯的外患间左支右绌,安内攘外错失良机。甲申之变,自缢煤山,成为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身死社稷的君主。随着他中兴之梦的幻灭,明朝灭亡。
樊树志教授在《万历传》之后倾力推出《崇祯传》,将晚明最后十七年的历史变局、明清鼎革之际的政治斗争娓娓道来,令人如临其境,想见其人其事,省思历史与人生。
崇祯传的创作者
· · · · · ·
-
樊树志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樊树志,复旦大学教授。代表著作有:《重写晚明史:王朝的末路》(2019)、《重写晚明史:内忧与外患》(2019)、《重写晚明史:新政与盛世》(2018)、《重写晚明史:朝廷与党争》(2018)、《晚明大变局》(2015)、《明代文人的命运》(2013)、《明史讲稿》(2012)、《张居正与万历皇帝》(2008)、《大明王朝的最后十七年》(2007)、《国史十六讲》(2006)、《江南市镇:传统的变革》(2005)、《权与血:明帝国官场政治》(2004)、《晚明史(1573-1644年)》(2003)、《国史概要》(1998)、《崇祯传》(1997)、《万历传》(1993)、《明清江南市镇探微》(1990)、《中国封建土地关系发展史》(1988)等。其中,《晚明史(1573-1644年)》获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晚明大变局》入选《人民日报》、《光明...
樊树志,复旦大学教授。代表著作有:《重写晚明史:王朝的末路》(2019)、《重写晚明史:内忧与外患》(2019)、《重写晚明史:新政与盛世》(2018)、《重写晚明史:朝廷与党争》(2018)、《晚明大变局》(2015)、《明代文人的命运》(2013)、《明史讲稿》(2012)、《张居正与万历皇帝》(2008)、《大明王朝的最后十七年》(2007)、《国史十六讲》(2006)、《江南市镇:传统的变革》(2005)、《权与血:明帝国官场政治》(2004)、《晚明史(1573-1644年)》(2003)、《国史概要》(1998)、《崇祯传》(1997)、《万历传》(1993)、《明清江南市镇探微》(1990)、《中国封建土地关系发展史》(1988)等。其中,《晚明史(1573-1644年)》获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晚明大变局》入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华读书报》、新华网、新浪网等二十余家媒体2015年度好书。
目录 · · · · · ·
第一章 受命于危难之际
一、“召信王入继大统”
昙花一现的泰昌朝 朱由校:“至愚至昧之童蒙” 熹宗何以绝嗣 信王朱由检 “吾弟当为尧舜” 魏忠贤心存异志
二、不动声色逐元凶处奸党
“皇考皇兄皆为此误” 魏忠贤与客氏 《久抱建祠之愧疏》 “令崔呈秀归籍守制” 倒魏舆论逐步升级 “去恶务尽” 魏忠贤悬梁自尽
· · · · · · (更多)
第一章 受命于危难之际
一、“召信王入继大统”
昙花一现的泰昌朝 朱由校:“至愚至昧之童蒙” 熹宗何以绝嗣 信王朱由检 “吾弟当为尧舜” 魏忠贤心存异志
二、不动声色逐元凶处奸党
“皇考皇兄皆为此误” 魏忠贤与客氏 《久抱建祠之愧疏》 “令崔呈秀归籍守制” 倒魏舆论逐步升级 “去恶务尽” 魏忠贤悬梁自尽
三、定阉党逆案,毁《三朝要典》
为维新之治扫清道路 清查阉党逆案 销毁《三朝要典》 “天下不患有真小人,而患有伪君子” 公布钦定逆案
四、昭雪冤狱,弘扬正气
“东林乃天下人才之渊薮” 为志士仁人平反昭雪 《碧血录》与《玉镜新谭》
第二章 刻意营求中兴之治
一、寄厚望于袁崇焕
袁崇焕宁远大捷 “五年而辽东外患可平” “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 宁远兵变与锦州兵变
二、同室操戈:毛文龙之死
“毛文龙灭奴不足,牵奴则有余” “将江山而快私忿,操戈矛于同室” 袁督师斩毛帅 “室戈方操几时休”
三、己巳之变:袁崇焕的悲剧
同室操戈的后患 皇太极的离间计 “着锦衣卫拿掷殿下” 翻案风波与袁崇焕之死
第三章 忧勤惕励,殚心治理
一、“今日吏治民生夷情边备事事堪忧”
“逆珰余焰未灭,邪议尚存” 革除积弊,推行新政
二、“此时不矫枉振颓,太平何日可望”
“臣下凛凛于救过不及” “何官非爱钱之人” “朕闻知此弊已久” “皇上求治之心操之过急” 矫枉振颓,适得其反
三、“朕自御极以来,夙夜焦劳”
忧勤惕励,寝食不安 皇帝的日讲与经筵 事必躬亲,虔诚修省 “旧弊彻底清厘,情面一毫不顾”
四、“朕万不得已遣用内臣”
“自古未有宦官典兵不误国者” “驱民为盗,动摇国本” “遣用内臣原非得已”
第四章 “诸臣但知党同逐异,便己肥家”
一、钱谦益案:会推阁臣引发的党争
“培养元气,今日要著” 温体仁攻讦钱谦益 钱谦益与温体仁当廷对质 “温体仁欲以‘党’字塞言官之口” 文华殿御前会议 “钱谦益夺官闲住”
二、钱龙锡案:袁崇焕之狱引发的党争
“群小欲翻逆案” “遣锦衣卫缇骑逮捕钱龙锡” 黄道周力排众议
三、温体仁与周延儒的倾轧
周延儒入阁参预机务 温体仁与周延儒互相倾轧 温体仁棋高一着
四、“崇祯皇帝遭温了”
“内阁翻成妓馆” 推举吕纯如事件 排挤文震孟事件 郑鄤之狱 温体仁的垮台
第五章 举棋不定的抚与剿
一、黄土高坡上的造反大军
王嘉胤与王左挂 八队闯将李自成 “驱民而为盗”
二、杨鹤抚局之败
杨鹤出任陕西三边总督 “抚字得法,自然盗息民安” “抚局既定,剿局亦终”
杨鹤招抚神一魁 “群盗视总督如儿戏” 神一魁复叛,杨鹤大祸临头
三、洪承畴荡平陕西
“贼势猖獗,招抚非是,杀之良是” “数年积孽渐见荡平” 速图剿定山西
四、战火蔓延山西
紫金梁等部挺进山西 各自为政,荡平无期 战火向豫北蔓延
五、渑池渡:一发而不可收拾
“秦晋兵力厚集,贼必窥虚犯豫” 豫北成为主战场 渑池渡:农民军驰骋中州大地
六、车箱峡:陈奇瑜重蹈覆辙
陈奇瑜出任五省总督 “当剿则剿,当抚则抚” 陈奇瑜:“一朝解散,天下自此无患” 庸阃误国
第六章 十年不结之局
一、“流氛震惊皇陵,责实在朕”
张献忠直捣凤阳皇陵 凤阳皇陵被焚,朝廷震惊 杨一鹏处死,吴振缨遣戍 “贼兵如梳,官兵如栉”
二、洪承畴督剿西北,卢象昇督剿东南
卢象昇出任五省总理 “洪承畴、卢象昇南北督剿,合图扫荡” 艾万年阵亡 “今日急务当以收拾人心为本” 卢象昇围剿初见成效 满洲军队突破长城要塞
三、孙传庭“设伏出奇,具见调度”
新任陕西巡抚孙传庭 “生擒闯王高迎祥” “三胜之气,坐此沮索”
四、“恨用卿晚”:杨嗣昌复出
起复杨嗣昌为兵部尚书 “必先安内然后才能攘外” “四正六隅,十面张网” 熊文灿出任五省总理
五、“十年不结之局”似可结局
张献忠诈降 洪承畴倾全力围剿 李自成败退商雒
第七章 攘外与安内的两难选择
一、“剿兵难撤,敌国生心”
杨嗣昌对清议和 黄道周弹劾杨嗣昌
二、清兵深入二千里
卢象昇总督天下援兵保卫京师 卢象昇:“今食尽力穷,死在旦夕” 惩处封疆失误诸臣
三、“盐梅今暂作干城”:杨嗣昌督师
“天下无贼” 张献忠重举义旗 皇帝召开御前会议 杨嗣昌督师 玛瑙山大捷
四、“功虽未成,尽瘁堪悯”:杨嗣昌之死
“各将观望,逗留不前” “好个杨阁部,离我三天路” 洛阳的“福禄宴” 朱由检:“就是气数,亦须人事补救” 襄王:“求千岁爷爷饶命” 朱由检:“杨嗣昌死后,廷臣无能剿贼者”
五、“灭寇雪耻”成泡影:洪承畴降清
“我皇上‘灭寇雪耻’四字,就是中兴大有为根本” 朝廷遥控,企求速战速决 松山陷落,洪承畴被俘 朱由检:“我不曾救得承畴”
六、“可款则款,不妨便宜行事”
盛京的秘密和谈 “堂堂天朝,何至讲款” 陈新甲成替罪羊
第八章 并非亡国之君的亡国悲剧
一、周延儒复出与赐死
没有温体仁的温体仁路线 “还是他做”:周延儒复出 “朕以天下听先生” “特准黄道周赦罪复职” 姜埰、熊开元之狱 “厂卫是朝廷私刑” “奈何以喜怒塞言者路” 满洲铁骑纵横驰骋 勒令周延儒自裁
二、分庭抗礼的李自成与张献忠
闯曹雄视河洛 三围开封,决河灌城 襄阳、荆州、承天陷落 吴甡督师湖广之议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 “皇上只此一付家当,不可轻动” “救焚拯溺已刻不容缓”
三、一筹莫展:出征、南迁、勤王
李自成:“嗟尔明朝,大数已终” 大顺永昌元年 李建泰代帝出征 朱由检与李明睿的南迁之议 南迁之议夭折,中兴希望幻灭 “朕非亡国之君,诸臣尽为亡国之臣” 勤王之师鞭长莫及
四、“朕非亡国之君,事事乃亡国之象”
“朕不自意将为亡国之主” 希冀国祚绵延长存 恭俭的周后与多才的田妃
五、最后的时日
“朕任用非人,养毒致溃” 兵临城下 生离死别 青史凭谁定是非
六、闯王进京
杀身成仁的忠臣 改换门庭的宵小之徒 帝后的葬礼 “劝进”的表演
第九章 尾声
一、“冲冠一怒为红颜”
二、为明复仇旗号下的各种活动
三、噩耗传到南京之后
四、皇太子之谜与朱三太子案
后记
“中华版”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主上凡事愦愦,独于兄弟夫妇间不薄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0页 -
月二六日,由检颁布即位诏书,向天下臣民宣告:“惊言,念承桃之重,而文武群臣及军民耆老合词进,至于再三,获,乃仰遗,于八月二十四日袛告天地、宗庙、社稷,即皇帝位”共宣布以明年为崇祯元年。关于年号的选择,由检颇经过一番考。人月二十三日内阁辅臣呈上四个年号供他选择:一日“乾圣由检说:“乾为天,圣则安敢当!”日“兴福”,由检说:“中兴甚好亦不敢当!”三日“成嘉”,由检说:“成旁为戈,今方欲息戈,勿用最后选中了“崇祯”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一、“召信王入继大统”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崇祯传"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崇祯传"的人也喜欢 · · · · · ·
崇祯传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2 条 )



> 更多书评 22篇
论坛 · · · · · ·
110页:“然而他把复杂的社会问题看得太简单化了” | 来自哲别 | 2 回应 | 2024-12-05 22:06:46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人民出版社 (1997)8.3分 291人读过
-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8.1分 74人读过
-
人民出版社 (1997)8.3分 42人读过
-
本事文化 (2012)暂无评分 2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樊登读书(2014年至2022年1月22日) (七)
- 传记 (左思)
- 【樊登读书】书单记录 (长春)
- 【以史为鉴,以人为镜】我读过的中国史书籍 (YWCJ)
- 明代历史研究 (多读书)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647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崇祯传的评论:
feed: rss 2.0
6 有用 孟津后学 2024-03-06 16:55:23 新疆
非常详实的介绍崇祯一朝历史的书,作者的议论也是画龙点睛,唯一美中不足的可能是细节引用过繁过多,对普通读者不太友好。读完掩卷唏嘘,感慨崇祯皇帝是怎样因为自己的性格原因,一步步把一手还不错的牌打得稀烂的。
1 有用 任芃兴 2024-10-13 22:03:59 北京
考证精细,评价客观。 崇祯帝历来褒贬不一,总结下来就是勤勉尽责,然优柔寡断、反复无常且战略不清。如果能够坚定执行杨嗣昌的“攘外必先安内”,如果对农民军不在“剿与抚”之间摇摆不定,如果能够明辨是非,不用温体仁、周延儒等奸恶之徒为首辅,如果能够把握机会与清庭议和,哪怕在最后如果能够不妇人之仁、决议迁都,形势未必不可挽回。 然而历史之所以会让人扼腕叹息,就在于后世能看清的东西,而当局者迷,正所《阿房... 考证精细,评价客观。 崇祯帝历来褒贬不一,总结下来就是勤勉尽责,然优柔寡断、反复无常且战略不清。如果能够坚定执行杨嗣昌的“攘外必先安内”,如果对农民军不在“剿与抚”之间摇摆不定,如果能够明辨是非,不用温体仁、周延儒等奸恶之徒为首辅,如果能够把握机会与清庭议和,哪怕在最后如果能够不妇人之仁、决议迁都,形势未必不可挽回。 然而历史之所以会让人扼腕叹息,就在于后世能看清的东西,而当局者迷,正所《阿房宫赋》中所言“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展开)
1 有用 Absinthe 2025-01-31 09:38:31 北京
喜欢里面引用的奏折,刚好读完慈禧全传,大可以把两位实际上的所谓亡国之君并列在一起看一看。一男一女,朴素和贪婪,都有宫廷手腕,都疑似中兴之治,都在末世将倾时面临战和之决断。其实拿传统观念下的是非去框定帝王还是没什么意义,其存在并不是为了做道德楷模。只不过历史的洪流不会为任何人所停留罢了。
4 有用 Eintagsfliegen 2022-01-27 08:22:35
崇祯,一个自认为不是亡国之君的亡国之君。 “不可及”是他的美德:博综经史,泉涌风生;声色不染,宫禁肃清;刻厉节约,澣衣菲食。 但是,他的软肋在于“不自知”:自视甚高,刚愎自用;猜疑多心,任意斥责;急于求治,旦夕责效;过分明察,趋于繁苛。 可惜,历史是胜利者的宣传。历史,也是失败者的挽歌。
3 有用 苏斯洛夫 2023-12-16 10:42:06 辽宁
对建虏,和战不定;对流寇,抚剿反复;对臣下,恩威皆失;对社稷,功过难评。 说不是亡国之君,可大明就他手里没的,说是亡国之君吧,他又励精图治连敌人都为他惋惜,刚愎自用、疑神疑鬼、举棋不定、不肯担责,如果朱由检是承平之君,这些只算癣疥,可他接手的是危局,他性格上的缺陷立刻变成绝症,把他和大明送走了。P.S.相比折腾四十二日天下的前小卒和就会杀杀杀的前捕快,獾子哥都更像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