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九分以上中国文史哲著作(乱序) (司空宅星)
- 法学nerd的偏冷读书世界 (李初一)
- 宗教/神秘学 (朧月)
- 2023年新书选录 (蒹木)
- 陆沐編輯生涯得書 (於沐)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011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普化凡庶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文在兹 2023-09-14 01:26:32 山东
如果读进去的话,会发现很有深度和洞见。如果能抛开文学史的束缚直接跳到近世宗教史,应该更精彩
1 有用 大马士革玫瑰 2025-02-26 12:55:12 江苏
略读,上过赵老的课,和这本书给人的感觉一致,清晰直观、自己不清楚的地方也不隐晦,直接向读者说明,在中西研究之间试图探索一条解释中国近世宗教与文学的折中方法。 这本书非常适合初学者上手,因为赵的论述逻辑太清楚了,几乎是手把手教你怎么思考和得出最后的结论,怎么把理论缝进自己的经验研究。 缺点当然亦在此,太倚重既有研究,于是容易被桎梏于学科属性划界之内。对既有研究的把握有时也不够谙熟,造成断章取义。 但... 略读,上过赵老的课,和这本书给人的感觉一致,清晰直观、自己不清楚的地方也不隐晦,直接向读者说明,在中西研究之间试图探索一条解释中国近世宗教与文学的折中方法。 这本书非常适合初学者上手,因为赵的论述逻辑太清楚了,几乎是手把手教你怎么思考和得出最后的结论,怎么把理论缝进自己的经验研究。 缺点当然亦在此,太倚重既有研究,于是容易被桎梏于学科属性划界之内。对既有研究的把握有时也不够谙熟,造成断章取义。 但实在推荐,因为赵老师仙风道骨有学者气象。 (展开)
1 有用 薏米 2022-10-29 23:21:01 北京
重点落在通俗文学,文本分析很扎实。如其他短评所言定论多。文学方面多有透彻分析,宗教或因普世宗教之特点,略显流于表面。描写宗教的部分,以通俗文学为基础得出的对中国社会中普化宗教的分析非常精彩,但正因如此,似乎不宜在某些点上附会正统教义。包括对西方一些专著的引用,尽管作者对中国社会信仰的专业造诣很高,但如果不能对西方理论产生的背景有所理解,对宗教学及其学科史有更深入的研究,而直接以其理论联系中国实际,... 重点落在通俗文学,文本分析很扎实。如其他短评所言定论多。文学方面多有透彻分析,宗教或因普世宗教之特点,略显流于表面。描写宗教的部分,以通俗文学为基础得出的对中国社会中普化宗教的分析非常精彩,但正因如此,似乎不宜在某些点上附会正统教义。包括对西方一些专著的引用,尽管作者对中国社会信仰的专业造诣很高,但如果不能对西方理论产生的背景有所理解,对宗教学及其学科史有更深入的研究,而直接以其理论联系中国实际,未免粗糙了些。 (展开)
2 有用 璿 2022-01-21 10:15:44
结构与章节设置整饬到让人想要流泪的程度。全书围绕着“中间阶层”的“普化”作用,抑或是通俗文学如何对宗教进行反向建构展开,许多观点都很有启发意义,比如通俗小说作者考证的核心目的应是确认其社会属性,通俗小说因果报应的内容模式与社会伦理道德建设的关系,小说对俗神的培育与神仙谱系形成起到的影响等等。后半段的许多个案还可以继续展开。特别是绪论部分,读起来让人既想拍案(实在精彩)又想流泪(什么时候才能写出这样... 结构与章节设置整饬到让人想要流泪的程度。全书围绕着“中间阶层”的“普化”作用,抑或是通俗文学如何对宗教进行反向建构展开,许多观点都很有启发意义,比如通俗小说作者考证的核心目的应是确认其社会属性,通俗小说因果报应的内容模式与社会伦理道德建设的关系,小说对俗神的培育与神仙谱系形成起到的影响等等。后半段的许多个案还可以继续展开。特别是绪论部分,读起来让人既想拍案(实在精彩)又想流泪(什么时候才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啊)… (展开)
0 有用 妙泉荪 2022-11-06 16:22:00 江苏
【猛火先煮】概论通俗文学、商业化、识字率状况、因果报应观与伦理道德建设(新型伦理道德?)、宗教邪正与通俗文学正反派、俗文学中佛道教角色、俗神关帝济公的建构、社会一般宗教生活的神系;普化凡庶—由社会中间阶层融汇大小传统,沟通上下阶层而实现的对凡庶大众价值观之抟合及普及性传播,最终达成一种广泛的社会文化认同过程。 问题意识:古代中国社会如何成功实现了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分享与涵化,从而延续,并不断加强了一... 【猛火先煮】概论通俗文学、商业化、识字率状况、因果报应观与伦理道德建设(新型伦理道德?)、宗教邪正与通俗文学正反派、俗文学中佛道教角色、俗神关帝济公的建构、社会一般宗教生活的神系;普化凡庶—由社会中间阶层融汇大小传统,沟通上下阶层而实现的对凡庶大众价值观之抟合及普及性传播,最终达成一种广泛的社会文化认同过程。 问题意识:古代中国社会如何成功实现了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分享与涵化,从而延续,并不断加强了一个涵融深广的文化社会共同体?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