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副标题: (第一卷)基础
译者: 张驰 / 戴伍圣
出版年: 2021-6-1
页数: 600
定价: 199.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著作选译
ISBN: 9787040546019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作者S. 温伯格是标准模型创立者之一,他因提出电弱统一理论,与格拉肖、萨拉姆共享197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也是现代粒子物理发展的见证人,对很多物理问题有独特的见解。
书中对重大物理学原理的论述清楚明白深刻独到,数学推导也很清晰。阅读门槛不高但是论述极其深入。本书既没有陷入非常直观的物理论述,以貌似合理的方式巧妙地导出结果,也没有陷入纯粹数学的严格证明。它提供了远比这两者更重要的东西——一个真正的物理学家对自然基础原理的深刻洞察。温伯格本人几乎见证了整个量子场论的发展史并一直参与其中,几乎将他职业生涯中对量子场论的思考放入本书之中。阅读本书的过程能够体会到一位真正的量子场论大师是如何处理物理问题的。
本书内容的发展是新颖和逻辑清晰的,每一步发展都仔细地交待动机和出处,并强调了为什么自然可以由这种理论描述。在一个简洁的历史梗概之后,本书由最为确切的...
本书作者S. 温伯格是标准模型创立者之一,他因提出电弱统一理论,与格拉肖、萨拉姆共享197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也是现代粒子物理发展的见证人,对很多物理问题有独特的见解。
书中对重大物理学原理的论述清楚明白深刻独到,数学推导也很清晰。阅读门槛不高但是论述极其深入。本书既没有陷入非常直观的物理论述,以貌似合理的方式巧妙地导出结果,也没有陷入纯粹数学的严格证明。它提供了远比这两者更重要的东西——一个真正的物理学家对自然基础原理的深刻洞察。温伯格本人几乎见证了整个量子场论的发展史并一直参与其中,几乎将他职业生涯中对量子场论的思考放入本书之中。阅读本书的过程能够体会到一位真正的量子场论大师是如何处理物理问题的。
本书内容的发展是新颖和逻辑清晰的,每一步发展都仔细地交待动机和出处,并强调了为什么自然可以由这种理论描述。在一个简洁的历史梗概之后,本书由最为确切的原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以及遵循这些原理的粒子性质——出发。量子场论则作为这些原理的自然结果。量子电动力学中的经典计算以完全现代的方式呈现出来,展示了路径积分和维度正规化的应用。对重正化理论的重新审视反映了我们对量子场论的看法因有效场论的出现而发生的改变。本书的范围超出了量子电动力学的范围,扩展到了基本粒子物理和核物理。它包含大量的原始材料,并穿插着例子以及作者从他作为基本粒子研究领导者的经验中所得到的洞察。每章末尾都提供了习题。
作者简介 · · · · · ·
Steven Weinberg – Autobiography
I was born in 1933 in New York City to Frederick and Eva Weinberg. My early inclination toward science received encouragement from my father, and by the time I was 15 or 16 my interests had focused on theoretical physics.
I received my undergraduate degree from Cornell in 1954, and then went for a year of graduate study to the Institute for...
Steven Weinberg – Autobiography
I was born in 1933 in New York City to Frederick and Eva Weinberg. My early inclination toward science received encouragement from my father, and by the time I was 15 or 16 my interests had focused on theoretical physics.
I received my undergraduate degree from Cornell in 1954, and then went for a year of graduate study to the Institute for Theoretical Physics in Copenhagen (now the Niels Bohr Institute). There, with the help of David Frisch and Gunnar Källén. I began to do research in physics. I then returned to the U.S. to complete my graduate studies at Princeton. My Ph.D thesis, with Sam Treiman as adviser, was on the application of renormalization theory to the effects of strong interactions in weak interaction processes.
After receiving my Ph.D. in 1957, I worked at Columbia and then from 1959 to 1966 at Berkeley. My research during this period was on a wide variety of topics - high energy behavior of Feynman graphs, second-class weak interaction currents, broken symmetries, scattering theory, muon physics, etc. - topics chosen in many cases because I was trying to teach myself some area of physics. My active interest in astrophysics dates from 1961-62; I wrote some papers on the cosmic population of neutrinos and then began to write a book, Gravitation and Cosmology, which was eventually completed in 1971. Late in 1965 I began my work on current algebra and the application to the strong interactions of the idea of spontaneous symmetry breaking.
From 1966 to 1969, on leave from Berkeley, I was Loeb Lecturer at Harvard and then visiting professor at M.I.T. In 1969 I accepted a professorship in the Physics Department at M.I.T., then chaired by Viki Weisskopf. It was while I was a visitor to M.I.T. in 1967 that my work on broken symmetries, current algebra, and renormalization theory turned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unification of weak and electromagnetic interactions. In 1973, when Julian Schwinger left Harvard, I was offered and accepted his chair there as Higgins Professor of Physics, together with an appointment as Senior Scientist at the Smithsonian Astrophysical Observatory.
My work during the 1970's has been mainly concerned with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unified theory of weak and electromagnetic interaction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lated theory of strong interactions known as quantum chromodynamics, and with steps toward the unification of all interactions.
In 1982 I moved to the physics and astronomy departm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as Josey Regental Professor of Science. I met my wife Louise when we were undergraduates at Cornell, and we were married in 1954. She is now a professor of law. Our daughter Elizabeth was born in Berkeley in 1963.
(From nobel.se)
目录 · · · · · ·
第一卷序言
译者序——量子场论的两种~``哲学''
符号约定
第1章 历史介绍
1.1 相对论波动力学
1.2 量子场论的诞生
1.3 无限大的问题
参考书目
参考文献
第2章 相对论量子力学
2.1 量子力学
2.2 对称性
2.3 量子Lorentz变换
2.4 Poincar\'{e 代数
2.5 单粒子态
2.6 空间反演和时间反演
2.7 投影表示
附录A 对称表示定理
附录B 群算符和同伦类
附录C 反演和简并多重态
习题
参考文献
第3章 散射理论
3.1 ``入''态和``出''态
3.2 $S$-矩阵
3.3 $S$-矩阵的对称性
3.4 速率与截面
3.5 微扰论
3.6 幺正性的影响
3.7 分波展开
3.8 共振
习题
参考文献
第4章 集团分解原理
4.1 玻色子与费米子
4.2 产生和湮没算符
4.3 集团分解和连通振幅
4.4 相互作用的结构
习题
参考文献
第5章 量子场与反粒子
5.1 自由场
5.2 因果标量场
5.3 因果矢量场
5.4 Dirac形式体系
5.5 因果Dirac场
5.6 齐次Lorentz群的一般不可约表示
5.7 一般因果场
5.8 \textsf {CPT 定理
5.9 无质量粒子场
习题
参考文献
第6章 Feynman规则
6.1 规则的推导
6.2 传播子的计算
6.3 动量空间规则
6.4 离质量壳
习题
参考文献
第7章 正则体系
7.1 正则变量
7.2 拉格朗日体系
7.3 整体对称性
7.4 Lorentz不变性
7.5 过渡到相互作用绘景: 例子
7.6 约束与Dirac括号
7.7 场的重定义与冗余耦合
附录 从正则对易子到Dirac 括号
习题
参考文献
第8章 电动力学
8.1 规范不变性
8.2 约束与规范条件
8.3 Coulomb规范下的量子化
8.4 相互作用绘景中的电动力学
8.5 光子传播子
8.6 旋量电动力学的Feynman规则
8.7 Compton散射
8.8 推广: \textit {p -形式规范场
附录 迹
习题
参考文献
第9章 路径积分方法
9.1 普遍的路径积分公式
9.2 过渡到$S$-矩阵
9.3 路径积分公式的拉格朗日版本
9.4 Feynman规则的路径积分推导
9.5 费米子的路径积分
9.6 量子电动力学的路径积分表述
9.7 各种统计
附录 高斯多重积分
习题
参考文献
第10章 非微扰方法
10.1 对称性
10.2 极点学
10.3 场重正化和质量重正化
10.4 重正化荷与Ward恒等式
10.5 规范不变性
10.6 电磁形状因子与磁矩
10.7 K\"{a llen-Lehmann表示
10.8 色散关系
习题
参考文献
第11章 量子电动力学中的单圈辐射修正
11.1 抵消项
11.2 真空极化
11.3 反常磁矩与电荷半径
11.4 电子自能
附录 各种积分
习题
参考文献
第12章 重正化的一般理论
12.1 发散度
12.2 发散的消除
12.3 可重正性是必要的吗?
12.4 浮动截断
12.5 偶然对称性
习题
参考文献
第13章 红外效应
13.1 软光子振幅
13.2 虚软光子
13.3 实软光子
13.4 一般的红外发散
13.5 软光子散射
13.6 外场近似
习题
参考文献
第14章 外场中的束缚态
14.1 Dirac方程
14.2 外场中的辐射修正
14.3 轻原子中的Lamb移动
习题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主题索引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量子场论"的人也喜欢 · · · · · ·
量子场论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 条 )

我自己阅读的一点理解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Weinberg量子场论阅读笔记 ——写在四读Weinberg I之后 ------------------ 一 前些天备考规范场论,顺带着把Weinberg复习了一遍,发现不仅以前熟悉的公式遗忘速度惊人,连前几次读时令我拍案叫绝欲罢不能的思想都已然在脑中模糊不清,于是痛定思痛打算写个笔记。下面的每节... (展开)
量子场论为什么是它所呈现的样子?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由于豆瓣不能发公式,因此先用电子版写了再转成的图片,勉强阅读。再加上豆瓣要求超过140字,就复制一遍前言好了。 另外,这两天王中林院士很火,于是抄了他的图,二创了一下。 大一的时候看别的量子场论的教材,说把最好的青春都给了Peskin,当时还不懂,等到现在大四了来看颇... (展开)> 更多书评 5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4)9.6分 18人读过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1995)9.7分 79人读过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5)9.6分 30人读过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5)暂无评分 2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Kogorou的物理架子 (Kogorou)
- 阶梯阅读书目第一期 (白宇极)
- 当卓越还记得当当和京东的奸情 (sanqi)
- 左翼理论武器·科学史和物理学部分 (免孑)
- 我的乾坤 (在一切终结之前)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65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量子场论的评论:
feed: rss 2.0
3 有用 MIO木立方 2021-06-20 20:59:15
温伯格必备历史序章和跟寻常教材不一样的梳理模式
2 有用 天凉 2021-09-11 02:15:56
等了三年终于出来了中文,希望剩下的两卷能早日出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