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是《魏斐德上海三部曲》的第三部,讲述了从1942年日本占领上海租界后直至整个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开展的建立秘密党支部等地下活动,以及上海解放初期人民政权对上海市政、警务系统和整个社会的一系列改造运动,如关闭金融黑市,打击鸦片交易,镇压反革命,遣送难民,改造妓女、舞女和瘾君子,等等。同样是新政权对大城市的治理,为何国民党遭到失败,而共产党却取得了成功?作者给出了自己的独到分析。
魏斐德上海三部曲:1942-1952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魏斐德(1937—2006),美国历史学家、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曾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亚研究所所长、美国历史学会会长、美国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主席。代表作有《洪业:清朝开国史》《间谍王:戴笠与中国特工》《中华帝国的衰落》《大门口的陌生人:1839—1861年间华南的社会动乱》等。
目录 · · · · · ·
前言
第一章 国民警察
第一节 加紧控制
第二节 共产党的初步渗入
第三节 国民党收复上海
第四节 国民党警察建立公共秩序
第五节 通货膨胀
第六节 金圆券改革
第七节 赤恐与警察骚乱
第八节 共产党在警察内部设立支部
第二章 解放上海
第九节 共产党的城市新政策
第十节 培训解放干部
第十一节 颠覆警察
第十二节 缩紧套圈
第十三节 上海“似乎坠入忧郁症”
第十四节 尖桩防卫
第十五节 终局
第十六节 穿越上海“长城”
第三章 社会秩序
第十七节 接管城市
第十八节 严峻时期
第十九节 公安
第二十节 社会秩序
第二十一节 警民关系
第二十二节 控制流氓与轻罪犯
第二十三节 镇压武装犯罪
第二十四节 国民党的海空封锁
第二十五节 打击外国媒体
第二十六节 救济难民与遣送回乡
第四章 动员
第二十七节 镇压反革命
第二十八节 浦东的反革命
第二十九节 1950年“二六轰炸”
第三十节 反美、朝鲜战争及巩固政权
第三十一节 公敌
第三十二节 “三反”、“五反”运动
第三十三节 铲除鸦片
第三十四节 清扫
第五章 尾声
第三十五节 论功过
· · · · · · (收起)
第一章 国民警察
第一节 加紧控制
第二节 共产党的初步渗入
第三节 国民党收复上海
第四节 国民党警察建立公共秩序
第五节 通货膨胀
第六节 金圆券改革
第七节 赤恐与警察骚乱
第八节 共产党在警察内部设立支部
第二章 解放上海
第九节 共产党的城市新政策
第十节 培训解放干部
第十一节 颠覆警察
第十二节 缩紧套圈
第十三节 上海“似乎坠入忧郁症”
第十四节 尖桩防卫
第十五节 终局
第十六节 穿越上海“长城”
第三章 社会秩序
第十七节 接管城市
第十八节 严峻时期
第十九节 公安
第二十节 社会秩序
第二十一节 警民关系
第二十二节 控制流氓与轻罪犯
第二十三节 镇压武装犯罪
第二十四节 国民党的海空封锁
第二十五节 打击外国媒体
第二十六节 救济难民与遣送回乡
第四章 动员
第二十七节 镇压反革命
第二十八节 浦东的反革命
第二十九节 1950年“二六轰炸”
第三十节 反美、朝鲜战争及巩固政权
第三十一节 公敌
第三十二节 “三反”、“五反”运动
第三十三节 铲除鸦片
第三十四节 清扫
第五章 尾声
第三十五节 论功过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警察杨长勤[音】听到了一个人十来岁老母的抱怨,她抱怨自己“片泛诈骗”儿子的逼迫语调,回答说:“老太太,你想想,你在靠谁吃饭?”处的答复是给《申报》写了一封信说:“我认为今天的人民公安人员不应该保持这种反动派态度。我希望杨同志今后注意改正他的态度。”杨警察受到上级处分后做了一次自我检讨:“我们还没有铲除持有特权的观念。”他保证除掉从旧国民党警察那里带来的“权威思想的残余”。① 滥用职权也渗入新警察当中。一名原青年团团员就是如此,他曾在淮海战役被俘,后来被送往济南警察学校培训,作为军管会成员来到上海。由于被糖衣炮弹击中,他用权力从手下人那里诈到了钱和女人。这并非罕见。罕见的是,当他被揭发之后,公安当局立刻在他脑后用一颗子弹把他送终了。② 1950年8月9日,北京的《人民日报》宣布:“公安工作是民主国家最重要的一项工作。”作为对这一声明以及对一个由副市长潘汉年主持的重要调整会议的响应,上海警察当局发起了一场纠正上述问题、揭露蒙蔽上级草率办案、利用身份意图贪污的公开运动。③读者们被鼓励把他们的抱怨写信到《解放日报》,后者将把抱怨信转到有关警察当局并将发表其调查结果。④ 一个“拔羊毛”的例子。一个新成警察分局下属分所的警察故意让他的上级以为一个普通的户主在贩毒,然后借口户籍检查让户主的成年儿子来所里“谈话”。结果警察部门为对此“误会”道歉而发了一份“自我检讨”,然后把那名警察交到法庭,因为他“品质不良”,最后连这名警察的上级也因为工作作风“粗枝大叶”而受批评。⑤ 另一个“动机腐败”的例子是蓬莱分局的一个便衣侦探在一家旧货店拿了一个平熨斗没付钱。虽然有时情有可原,但警察领导认为“旧政府留用人员”身上存留了太多的“旧社会毒素”,他们还没有完全被改造好。而这个便衣侦探在此前一年曾向一个犯罪分子借过钱,但当时领导对他从宽处理,因为当时“解放的时间还不太...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二十一节 警民关系 -
原来户口制度的起源在此.... 日本在台湾的殖民当局早在20世纪初就完善了叫作hokó的他们自己的保甲制。在台湾实行的日本式保甲制与这个一人犯罪全体受罚的古老的中国地方控制保甲制之间的关键区别,在于现代化专业警察系统这一环节。这个hok6制要求地方保长定期并直接地向地方上的交番(该词的原日文为k6ban,指一种简陋的警察哨所,由一个日本殖民警察在那里蹲点)汇报,从而改变了保甲制原有的、其部分责任由各保长承担的自治团体的性质。 1937年,日本人把hokó制引入中国东北。他们对那里的人口实行严厉的管制,其中包括参与当地的人口统计,并将所有当地居民的名字刻在木牌上,并悬挂在各住家和商行的门上。②日本人挨家查点时,任何缺席的人都被认为是去当游击队员了。但当这种保甲制被引入中国南方时,日本当局却没有足够的兵力来充当在郊区地带的警察,结果只好依赖当地的户长们(实际上都汉奸)。 1944年2月市政府发布的39条保甲规定,具体明确了保甲的作用、职责、程序及对这个市区民团成员们行为的规定虽然到了1945年国民党解放上海时,这个警察的附属管辖团体解散了,但该控制系统仍然是完整的。国民党当局也开始颁发身份证,户口登记制的基本结构被保存下来。同样,它从1949年共产党解放中国一直被保留到20世纪90年代。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一章 国民警察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魏斐德上海三部曲(共3册),
这套丛书还有
《魏斐德上海三部曲:1927-1937》《魏斐德上海三部曲:1937-1941》
。
喜欢读"魏斐德上海三部曲:1942-1952"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魏斐德上海三部曲:1942-1952"的人也喜欢 · · · · · ·
魏斐德上海三部曲:1942-1952的书评 · · · · · · ( 全部 8 条 )

这本书这么薄,谁知道删了多少么?
读过原版或者有原版可以参考的朋友,说说看。 我凭常识认为这第三部必然有删节。就是不知道删到何种程度。 (这里加个补丁,因为评论篇幅不够发表,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豆瓣有了这个规矩,记得早几年,豆瓣虽然没有现在这么多服务,但也没有现在这么多规矩,更没有现在这么浓...
(展开)


其实我仍然对自己的读书笔记的水平感到很不好意思-觉得仅次于这个书的翻译和校对水平
先说说这错别字和“常凯申式”翻译法-低劣啊!跟前两本都不在一个水平上(豆瓣上很多人还觉得前两本也不行)。说是魏先生遗著,看的时候感觉是校对死了啊! 本书梳理记述的是共产党49年进入上海后把上海管起来的过程。第一阶段设立和完成的目标几乎就是27年国民党给自己的目标...
(展开)
> 更多书评 8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508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魏斐德上海三部曲:1942-1952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zhi 2022-05-23 17:01:24
过简,未完稿,侧重警政与秩序,谈不上史料、史识之类的了
6 有用 思考的猫 2022-03-12 07:18:50
鉴于涉及的年代,显然中文版不能体现原著的全貌
0 有用 山道劫色 2023-10-08 20:15:41 山西
新生
0 有用 doudou 2022-12-11 22:22:24 上海
直觉有删节。对于上海这座城市的治理,共产党成功了,国民党失败了,归根结底一句话:人民民主专政威武。
0 有用 淹然 2022-05-18 15:29:05
城市治理先进经验总结:户口、居委、开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