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分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薛定谔的两篇著名演讲,《生命是什么》是20世纪的伟大科学经典之一,作者在书中致力于将生物学与量子力学协调起来,尽管写于1944年,但书中关于生命、分子生物学、心灵等主题的评论今天看来仍十分有趣,极具启发性。可以说,这本书的内容为分子生物学的诞生和DNA的发现作了概念上的准备,对于希望了解生命起源理论的读者来说,本书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之一。
《心灵与物质》是薛定谔另一本哲学论著。 在这篇演讲中,薛定谔探讨了意识在生命演化中占据着什么位置,以及人的心灵发展在道德问题中扮演着什么角色。薛定谔结合东西方古代哲学思想对此作了常识性的回答,大胆新颖且颇具启发性。
生命是什么?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薛定谔,奥地利著名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1933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张卜天,中国科技大学物理学学士,北京大学科技哲学博士,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教授,研究方向为西方中世纪和近代科学思想史。精通科学史、科学普及与哲学翻译,译有著作近五十部。其译文优美流畅,广受读者好评。
目录 · · · · · ·
生命是什么――活细胞的物理观
前言 罗杰·彭罗斯
序言
第一章 经典物理学家对这一主题的探讨
1.研究的一般性质和目的
2.统计物理学。结构上的根本差别
3.素朴物理学家对这一主题的探讨
4.为什么原子如此之小?
5.有机体的运作需要精确的物理定律
6.物理定律基于原子统计学,因而只是近似的
7.它们的精确性基于大量原子的介入。第一个例子(顺磁性)
8.第二个例子(布朗运动,扩散)
9.第三个例子(测量准确性的限度)
10.√n律
第二章 遗传机制
11.经典物理学家的绝非平凡的预期是错误的
12.遗传密码本(染色体)
13.身体通过细胞分裂(有丝分裂)而生长
14.在有丝分裂中每一个染色体都被复制
15.减数分裂和受精(配子配合)
16.单倍体个体
17.减数分裂的显著关联
18.交换。特性的定位
19.基因的最大尺寸
20.小数目
21.持久性
第三章 突变
22.“跳跃式”的突变——自然选择的工作场地
23.它们繁育一模一样的后代,即它们被完全遗传下来
24.定位。隐性和显性
25.介绍一些术语
26.近亲繁殖的有害效应
27.一般的和历史的评述
28.突变作为一种罕有事件的必要性
29.X射线诱发的突变
30.第一法则。突变是单一事件
31.第二法则。事件的局域化
第四章 量子力学的证据
32.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持久性
33.可以用量子论来解释
34.量子论——不连续状态——量子跃迁
35.分子
36.分子的稳定性依赖于温度
37.数学插曲
38.第一项修正
39.第二项修正
第五章 对德尔布吕克模型的讨论和检验
40.对遗传物质的一般描述
41.这种描述的独特性
42.一些传统的错误观念
43.物质的不同的“态”
44.真正重要的区别
45.非周期性固体
46.压缩在微型密码中的丰富内容
47.与事实作比较:稳定程度;突变的不连续性
48.自然选择的基因的稳定性
49.突变体有时较低的稳定性
50.温度对不稳定基因的影响小于对稳定基因的影响
51.X射线是如何产生突变的
52.X射线的效率并不依赖于自发突变性
53.回复突变
第六章 有序、无序和熵
54.从模型得出的一个值得注意的一般结论
55.基于秩序的秩序
56.生命物质避免了向平衡衰退
57.以“负熵”为生
58.熵是什么?
59.熵的统计学意义
60.从环境中吸取“秩序”来维持组织
第七章 生命以物理定律为基础吗?
61.有机体可望有新的定律
62.评述生物学状况
63.综述物理学状况
64.明显的对比
65.产生有序的两种方式
66.新原理并不违反物理学
67.时钟的运动
68.钟表装置终究是统计学的
69.能斯特定理
70.摆钟实际上是在零度
71.钟表装置与有机体之间的关系
后记:决定论与自由意志
心灵与物质
第一章 意识的物理基础
问题
一个尝试性的回答
道德规范
第二章 理解的未来
一条生物学上的死胡同?
达尔文主义似乎令人沮丧的看法
行为影响选择
伪拉马克主义
对习性和技能的遗传固定
智力演化的危险
第三章 客观化原则
第四章 算术悖论: 心灵的同一性
第五章 科学与宗教
第六章 感觉性质的奥秘
译后记
· · · · · · (收起)
前言 罗杰·彭罗斯
序言
第一章 经典物理学家对这一主题的探讨
1.研究的一般性质和目的
2.统计物理学。结构上的根本差别
3.素朴物理学家对这一主题的探讨
4.为什么原子如此之小?
5.有机体的运作需要精确的物理定律
6.物理定律基于原子统计学,因而只是近似的
7.它们的精确性基于大量原子的介入。第一个例子(顺磁性)
8.第二个例子(布朗运动,扩散)
9.第三个例子(测量准确性的限度)
10.√n律
第二章 遗传机制
11.经典物理学家的绝非平凡的预期是错误的
12.遗传密码本(染色体)
13.身体通过细胞分裂(有丝分裂)而生长
14.在有丝分裂中每一个染色体都被复制
15.减数分裂和受精(配子配合)
16.单倍体个体
17.减数分裂的显著关联
18.交换。特性的定位
19.基因的最大尺寸
20.小数目
21.持久性
第三章 突变
22.“跳跃式”的突变——自然选择的工作场地
23.它们繁育一模一样的后代,即它们被完全遗传下来
24.定位。隐性和显性
25.介绍一些术语
26.近亲繁殖的有害效应
27.一般的和历史的评述
28.突变作为一种罕有事件的必要性
29.X射线诱发的突变
30.第一法则。突变是单一事件
31.第二法则。事件的局域化
第四章 量子力学的证据
32.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持久性
33.可以用量子论来解释
34.量子论——不连续状态——量子跃迁
35.分子
36.分子的稳定性依赖于温度
37.数学插曲
38.第一项修正
39.第二项修正
第五章 对德尔布吕克模型的讨论和检验
40.对遗传物质的一般描述
41.这种描述的独特性
42.一些传统的错误观念
43.物质的不同的“态”
44.真正重要的区别
45.非周期性固体
46.压缩在微型密码中的丰富内容
47.与事实作比较:稳定程度;突变的不连续性
48.自然选择的基因的稳定性
49.突变体有时较低的稳定性
50.温度对不稳定基因的影响小于对稳定基因的影响
51.X射线是如何产生突变的
52.X射线的效率并不依赖于自发突变性
53.回复突变
第六章 有序、无序和熵
54.从模型得出的一个值得注意的一般结论
55.基于秩序的秩序
56.生命物质避免了向平衡衰退
57.以“负熵”为生
58.熵是什么?
59.熵的统计学意义
60.从环境中吸取“秩序”来维持组织
第七章 生命以物理定律为基础吗?
61.有机体可望有新的定律
62.评述生物学状况
63.综述物理学状况
64.明显的对比
65.产生有序的两种方式
66.新原理并不违反物理学
67.时钟的运动
68.钟表装置终究是统计学的
69.能斯特定理
70.摆钟实际上是在零度
71.钟表装置与有机体之间的关系
后记:决定论与自由意志
心灵与物质
第一章 意识的物理基础
问题
一个尝试性的回答
道德规范
第二章 理解的未来
一条生物学上的死胡同?
达尔文主义似乎令人沮丧的看法
行为影响选择
伪拉马克主义
对习性和技能的遗传固定
智力演化的危险
第三章 客观化原则
第四章 算术悖论: 心灵的同一性
第五章 科学与宗教
第六章 感觉性质的奥秘
译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我们所说的思想(1)本身是一种有序的东西,(2)只能应用于在一定程度上有序的材料,即知觉或经验。这有两个推论。首先,一个身体组织,要想与思想密切对应(比如我的大脑与我的思想密切对应),就必须是一种非常有序的组织,这意味着在它内部发生的事件必须遵循严格的物理定律,至少要达到很高程度的准确性。其次,外界其他物体对那个物理上组织得很好的系统所造成的物理印象(显然对应于相应思想的知觉和经验),构成了我所说的思想材料。因此一般来说,我们的系统与别人的系统之间的物理相互作用本身具有某种程度的物理秩序,也就是说,它们也必须遵守严格的物理定律并达到一定程度的准确性。 所有原子每时每刻都在作完全无序的热运动,可以说,这种运动破坏了它们的有序行为,使发生在少量原子之间的事件不能按照任何可认识的定律表现出来。只有在大量原子的合作中,统计学定律才开始影响和控制这些集合体的行为,其准确性随着原子数目的增加而增加。诸事件正是以这种方式获得了真正有序的特征。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全文 -
在原子选定的一组不连续状态当中,或许存在但并不必然存在一个最低能级,它意味着原子核彼此紧密靠拢。这种状态下的原子便构成了一个分子。这里要强调的是,分子必定具有某种稳定性;除非外界至少把提升至下一个较高能级所需的能量差提供给它,否则构型是不会改变的。因此,这种定量的能级差定量地决定了分子的稳定程度。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全文
> 全部原文摘录
生命是什么?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75 条 )



薛定谔的《生命是什么》最新最好版本
前阵子在豆瓣看到一条广受关注的广播 意思就是一份中国青少年中学生必读书单 书单里,有革命故事,外国经典名著,有科普,有自然,有小说,其中也包括薛定谔的《生命是什么》 之所以这条广播火,因为褒贬不一,有人说这书单太过于ZXL,有人说这书单不适合青少年读,还有一部分...
(展开)

What is life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祖师爷的书是真的好,拿着物理讲生物让人看着极为舒适。今天看来没有较多的引申和新内容,不过也符合物理人的风格。下面部分注释参考了热力学课本。 #生命是什么 1.统计物理导致生命必须由大量原子构成。精确性随原子数目增加而增加。例子:1)顺磁性 2)布朗运动,扩散 3)测... (展开)
《生命是什么》:阅读薛定谔,解锁生命科学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对生命的起源和本质的研究引起了我无尽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驱使我探索了杰作《生命是什么》。这本书是由薛定谔撰写的,它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探讨生命现象,为我们揭示了生命科学的奥秘。 一直以来,薛定谔的这部经典作品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然而,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在2023年... (展开)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9 )
-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8.8分 4944人读过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2)9.0分 106人读过
-
商务印书馆 (2018)9.0分 1213人读过
-
商务印书馆 (2014)9.0分 800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鎮長的新書列 (鎮長)
- 科普通识 (森森)
- Biological (qdsxinyee)
- 孩子们的图书馆 (黑姑娘)
- 书非借不读也,买书如山倒,读书如去丝2 (惟以不永怀)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42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生命是什么?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椛染之庭好公民 2023-06-01 01:30:10 湖北
只读该版本增加的最后一部分:心与物
0 有用 Dimmesdale 2023-04-24 10:53:47 陕西
interdiscipline 后面不太看得懂。
0 有用 泽菲利恩 2024-08-24 21:22:58 上海
前半本《生命是什么?》偏科学物理后半部分《心灵与物质》偏实验哲学。需要慢慢消化的一本书,有些理论观念的确蛮震惊的!
0 有用 鲁西狂人 2024-08-13 17:09:24 山东
这本书由薛定谔在1943年的演讲稿《生命是什么》和1956年的演讲稿《心灵与物质》合订。可以看出来,即便是薛定谔这样的大物理学家,对于意识、灵魂此类事情也感到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