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英]克莱尔·毕肖普
出版社: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副标题: 一部批评史
原作名: Installation Art : A Critical History
译者: 张钟萄
出版年: 2022-1
页数: 152
定价: 120.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边界计划
ISBN: 9787550327320
出版社: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副标题: 一部批评史
原作名: Installation Art : A Critical History
译者: 张钟萄
出版年: 2022-1
页数: 152
定价: 120.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边界计划
ISBN: 9787550327320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野力青年美术馆书单:艺术经典】 (叶飞Phoenix)
- 记下二单吧。。 (Orpheus)
- For Art's Sake (romeobleu)
- ✘艺术书✘ (皮特4)
- Strongly site-specific art (阴极射线管)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524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装置艺术的评论:
feed: rss 2.0
7 有用 若宜 2022-11-08 19:18:36 湖北
22.11.8:17年后,中国引入了这本书。新版书很好翻阅,手感阅读感都极佳。翻译非常欠缺,有些地需要我自己想想大概英文写的是啥再靠自己的理解译成中文去理解之外,还是非常值得读的装置艺术书籍(比国内99%相关方面的书都写的好哦!) 2024.2.10:这本书远可以翻译的更好,越读越难受,为了刚需不得不二读。当然读完之后的收获和第一次比仍旧非常大,可能第一遍完全不记得的原因吧哈哈哈。不论是艺术理论还... 22.11.8:17年后,中国引入了这本书。新版书很好翻阅,手感阅读感都极佳。翻译非常欠缺,有些地需要我自己想想大概英文写的是啥再靠自己的理解译成中文去理解之外,还是非常值得读的装置艺术书籍(比国内99%相关方面的书都写的好哦!) 2024.2.10:这本书远可以翻译的更好,越读越难受,为了刚需不得不二读。当然读完之后的收获和第一次比仍旧非常大,可能第一遍完全不记得的原因吧哈哈哈。不论是艺术理论还是哲学思想以及我很不想去搞懂的“当时的政治环境”这些方面。当然我最有兴趣的其实是众多作品里的关于女权的表达,虽然我自己不女权哈哈。顺便自己做个思维导图,超有成就感。 (展开)
4 有用 可以改马甲了吗 2022-06-25 16:45:45
如书名,以艺术批评方法串联60年代为主的装置艺术发展过程。虽然书里分了四个部分,围绕三个主题:弗洛伊德式的心理学;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和社会政治方面;但总的来说,只围绕着一个大的问题,如书中引用格雷厄姆的话:“……指出了位于装置艺术核心的模糊性:观众的意识到底是 成为主体/客体,还是成为主题?装置艺术及其现实维度遮蔽了它涉及的两个主体——实际观看的主体(作为被‘遮蔽的客体’进入作品)与抽象的主体... 如书名,以艺术批评方法串联60年代为主的装置艺术发展过程。虽然书里分了四个部分,围绕三个主题:弗洛伊德式的心理学;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和社会政治方面;但总的来说,只围绕着一个大的问题,如书中引用格雷厄姆的话:“……指出了位于装置艺术核心的模糊性:观众的意识到底是 成为主体/客体,还是成为主题?装置艺术及其现实维度遮蔽了它涉及的两个主体——实际观看的主体(作为被‘遮蔽的客体’进入作品)与抽象的主体模型(观众通过身处作品中而观念性地意识到这一点)。”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本书是艺术批评的写作手法,所以更多地面向作品本身,而稍远离了他所提到的理论,似乎毕沙普提到理论的原因只是因为艺术家用到了这个理论。 (展开)
8 有用 文化恐怖分子 2022-04-08 21:51:02
毕晓普的成名作,不过在今天看来不免有点简单了,毕竟已经到了人人都玩装置的年代
7 有用 谢小非日记 2022-05-09 08:54:01
对格雷厄姆和极简主义的解释的部分非常有收获
1 有用 ʇɐɥdɔsǝpıɹı3 2025-04-14 21:59:54 四川
不敢想象这群写艺术评论的人写书用了多少重复的例证…毕肖普对装置艺术的阐发(一种过剩的认识论和观念主义)比全美媛还差…以模型提出一种建构性的评论与阐释必然不可能抵达所谓无遮蔽的敞开,对主义与学派间不断的回旋式批判必然导致这种后现代的激发的提出是虚浮的。是不是能说gallery就是一个装置…不过是不断强调主体(观看者)作为经验主体如何进入艺术场并被那种观看指涉其自身。这种身体的进入构建了某种艺术经验,... 不敢想象这群写艺术评论的人写书用了多少重复的例证…毕肖普对装置艺术的阐发(一种过剩的认识论和观念主义)比全美媛还差…以模型提出一种建构性的评论与阐释必然不可能抵达所谓无遮蔽的敞开,对主义与学派间不断的回旋式批判必然导致这种后现代的激发的提出是虚浮的。是不是能说gallery就是一个装置…不过是不断强调主体(观看者)作为经验主体如何进入艺术场并被那种观看指涉其自身。这种身体的进入构建了某种艺术经验,在其中强调一种政治化话语的建构(去中心化主体)以及对梅洛庞蒂现象学的批评完全说不上是什么透明性的自身反思——经验/体验生产的重叠、元素的直接性、观看者去中心化的在场,不过是一种单纯的涡旋中交杂的观念,它们本身就建构在现象学的基础之上,而又以一种奇异的姿态否弃了现象学的实践,根本上就是错误的激进路径。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