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是深描丛书的其中一本。“深描”不是一种固定的研究手段,而是一种观察世界的方法。世界如许广阔,收入这套丛书的著作,当然也不限一个学科。本书主要分析了清代学人与志怪小说之间的知识实践。乾嘉时期是中国志怪集出版的高峰时期,也是传统考据学的鼎盛时期,这两种文化现象间有何关联?本书运用认知史的方法与视角,选取当时最有影响的两部志怪作品集《阅微草堂笔记》和《子不语》,将之放入更为广阔的时代心智氛围,从“看法”的立场出发,探讨了作为重要知识来源和知识探索对象的幽冥故事,如何被士人获取、辨析、研讨和利用,借以重访乾嘉时期的知识疆域,揭示其中某些隐而不彰的面相。
探索幽冥的创作者 · · · · · ·
-
王东杰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王东杰,河南濮阳人,历史学博士,曾任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现为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从事中国近现代史、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出版有《国家与学术的地方互动:四川大学国立化进程(1925—1939)》(2005)、《国中的“异乡”:近代四川的文化、社会与地方认同》(2016)、《历史•声音•学问:近代中国文化的脉延与异变》(2018)、《声入心通:国语运动与现代中国》(2019)、《乡里的圣人:颜元与明清思想转型》(2021)等。
目录 · · · · · ·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师徒之间面对面的口头授受,还是通过书本教学,方术的传授都有一个特点:只教技术,不及原理。因此,即便是专业技术人员,通常也都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满足于技术的有效性,对其运作的原则却很少措意。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四章 知识即力量 -
这里的关键在于,“知识”不等于“真理”(尽管“真理”的标准同样变动不居):“真理”一词本身就保证了其真确性(当然,这仍是对其信奉者而言的),而“知识”则是有待探究的对象,它可能是真,也可能是假。所以,本书的核心在于时人的态度:面对一个资讯,他们是否会“当真”,还是仅仅把它看作一个“故事”。如果人们想辩析其真伪,推究其理据,即使做得粗疏至极,它还是被当作“知识”对待的(至少也具有入选的资格)。如果它只是一个“故事”,那要么就是随便说说和听听而已;要么就是借此说事儿,寄托寓意一一这当然也很严肃,但那是价值、道德、伦理层面的严肃,和本书关注的方向不同。一句话,在我说到“知识”的时候,我指的是那时的人们认为(有可能)真实有效的信息和技术,无论今日的“科学”怎样看它。在这一点上,我是保罗,韦纳(Paul Veyne)的信徒:“看法、实际经验、尘世是一回事,科学则是另一回事,而历史学属于看法这一边。”(保罗·韦纳,2018:279)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导 言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探索幽冥"的人也喜欢 · · · · · ·
探索幽冥的书评 · · · · · · ( 全部 8 条 )

汉宋之争或两种理之争
用深描的方法论对有关清代志怪小说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勾勒,更像是王老师读书时一些联想与有感而发。很多有意思的问题值得进一步深入探索。 志怪小说究竟是如鲁迅所说魏晋精神的延续,还是汉宋之争下史学家的策略,还是兼而有之。博物渊源和志怪小说的关系,博物和道德的关系。...
(展开)
> 更多书评 8篇
论坛 · · · · · ·
作者后记 | 来自智术师 | 2025-03-07 21:30:28 | |
王东杰对余英时思想史研究视角的反思与展望 | 来自智术师 | 2025-03-07 21:23:37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评分可能虚高书籍(一) (无心恋战)
- 【恐怖电影及相关文化】研究与创作参考 (朽瞳)
- ✦ 中国古代背景资料 ✦ (普通老鯉)
- 2023年新书选录 (蒹木)
- 学稗存目(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相关) (一笑阁主人)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802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探索幽冥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阿墟 2023-07-14 14:22:21 浙江
开端还是挺好的,选题眼光也好,不过看到后面觉得花架子有点多。丛书序言好。
1 有用 Priscilla 2023-10-01 13:50:58 四川
过于学术了,远不及叫魂吸引人
0 有用 好好生活的Lx 2023-02-16 23:00:13 湖北
非常新颖的看法与观点,给了我很多启示,我们已经默认了鬼怪与科学是相悖的,然而实际上知识的形态是类似的,以考察知识的方式去阅读小说本身非常有趣
1 有用 あたらよ 2022-10-09 15:14:00 北京
蜻蜓点水,没有看到想看的内容。
1 有用 喦下 2023-07-03 21:24:32 湖南
对理论的运用很自如,不刻意,写法很值得学习。用理论,而不是证明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