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海上凡花:上海工人新村妇女日常生活》是“城市化、性别与南半球——改造知识网络研究项目上海团队(GenUrb)”的项目研究成果,包括对上海工人新村的六位女性、三对基层母女的口述历史访谈,以及为期四周线上线下混合进行的日记工作坊,通过参与式田野观察,探讨社会主义建设下的城市发展与家庭社区视角的性别议题。
本书的重要贡献之一,即在透过共情与参与式的研究,纪录了上海工人新村中的社区女性日常生活,考察与分析在城市化变迁的过程中,妇女们的日常生活、困境,以及她们面对与解决困难的方法,让我们了解到平凡的上海基层妇女、不平凡的遭遇与困境的克服。
——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 郭良文
三位研究者创造性地使用了多种研究方式,口述史、观察法、深度访谈;并且把新村女性作为参与者邀请到研究中来,她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自己的头脑去想,自己的笔去写,自己的相机去捕捉,用日记写作和照...
《海上凡花:上海工人新村妇女日常生活》是“城市化、性别与南半球——改造知识网络研究项目上海团队(GenUrb)”的项目研究成果,包括对上海工人新村的六位女性、三对基层母女的口述历史访谈,以及为期四周线上线下混合进行的日记工作坊,通过参与式田野观察,探讨社会主义建设下的城市发展与家庭社区视角的性别议题。
本书的重要贡献之一,即在透过共情与参与式的研究,纪录了上海工人新村中的社区女性日常生活,考察与分析在城市化变迁的过程中,妇女们的日常生活、困境,以及她们面对与解决困难的方法,让我们了解到平凡的上海基层妇女、不平凡的遭遇与困境的克服。
——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 郭良文
三位研究者创造性地使用了多种研究方式,口述史、观察法、深度访谈;并且把新村女性作为参与者邀请到研究中来,她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自己的头脑去想,自己的笔去写,自己的相机去捕捉,用日记写作和照片日记,通过参与者沟通法,使得自己成为研究的主体。而我们的三位研究者在研究中不断地冲破壁垒,试探界限,反思自己,用理性去思考,用情感去联结,使用了“心连心”、“互助互动”的“情感调研”方式。
——上海大学教授 计迎春
回想当初为什么会参加这个项目?因为想了解曾经作为荣耀象征的工人新村,现在怎么样了?入住在工人新村的被居委会定义为“贫困”的妇女过得怎么样?贫穷对我们而言是一个词语,是一个概念,是一个经济指标,是一种生活状态。那么对于那些妇女又意味着什么?
这本书的研究团队均为女性,研究对象也为女性。当女性书写女性,到底是谁在书写?
这是一个有关集体主义精神的女性集体作品。
——作者 章羽
海上凡花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叶子婷(Penn Tsz Ting Ip),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文化分析研究院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文化产业与管理系助理教授,加拿大SSHRC“城市化,性别与南半球──改造知识网络(GenUrb)”研究项目成员,以及上海研究团队联合领导。研究方向包括移民研究、城市研究、性别研究、后殖民主义理论、全球化理论、情感理论等,相关研究发表于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European Journal of Cultural Studies,Global Media and China等学术期刊。
章羽,复旦大学社科学院博士,复旦大学社会与公共政策学院博士后,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性别与文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上海市妇女学学会理事,密歇根大学性别与妇女研究中心访问学者。关注议题包括三线建设中的妇女、城市化发展中的社区...
叶子婷(Penn Tsz Ting Ip),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文化分析研究院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文化产业与管理系助理教授,加拿大SSHRC“城市化,性别与南半球──改造知识网络(GenUrb)”研究项目成员,以及上海研究团队联合领导。研究方向包括移民研究、城市研究、性别研究、后殖民主义理论、全球化理论、情感理论等,相关研究发表于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European Journal of Cultural Studies,Global Media and China等学术期刊。
章羽,复旦大学社科学院博士,复旦大学社会与公共政策学院博士后,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性别与文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上海市妇女学学会理事,密歇根大学性别与妇女研究中心访问学者。关注议题包括三线建设中的妇女、城市化发展中的社区妇女,曾主持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专项课题一项。
刘希,香港大学比较文学系哲学博士,西交利物浦大学中国研究系中国文学助理教授。研究方向包括性别研究、中国文学研究、女性主义文艺理论等,相关研究发表于《文学评论》《文艺理论研究》《妇女研究论丛》等学术期刊,并著有《“话语”内外:百年中国文学中的性别再现和主体塑造》。
目录 · · · · · ·
第二章 工人新村妇女口述简史:她们的生命历程
第三章 工人新村妇女日记
第四章 女性谱系下的母女关系
第五章 家庭与社区抗疫:以基层妇女为中心
第六章 研究人员与受访者互动的田野经历
· · · · · · (更多)
第二章 工人新村妇女口述简史:她们的生命历程
第三章 工人新村妇女日记
第四章 女性谱系下的母女关系
第五章 家庭与社区抗疫:以基层妇女为中心
第六章 研究人员与受访者互动的田野经历
第七章 总结:上海工人新村里的平凡故事
· · · · · · (收起)
喜欢读"海上凡花"的人也喜欢 · · · · · ·
海上凡花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0 条 )

我们为什么研究草根妇女的日常生活?

多棱镜下的上海工人新村书写:纪实与研究,虚构与非虚构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法国社会学家列斐伏尔曾在《空间政治学的反思》中提出,“空间是政治的。空间并不是某种与意识形态和政治保持着遥远距离的科学对象。相反地,它永远是政治性的和策略性的。”工人新村这种1949后政府为工人群体提供的住宅类型和集居形式,就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中非常重要的空间... (展开)
筆記 - 豆瓣 version

不推荐,可做消遣读物

男性特权如何伤害女性(海上凡花版)
> 更多书评 10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工人与新工人 (猫不许)
- 工人阶级及相关研究(3) (🦉的瓦涅密)
- 法学nerd的偏冷读书世界 (李初一)
- 上海史 (王困困们)
- 实验民族志 (小荷)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132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海上凡花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sweetfire 2022-09-09 04:28:55 山东
恐怕非常非常不地道,但忍不住想阅读一个洁本的、欲言又止的基层生活研究,是否这时间也可以用来收看新老娘舅…当然,欲言又止的动作也不是完全没法理解。印象比较深的是口述史部分谈及婚姻生活时,出现了几次“一见钟情”这个词,但说的都是未婚男女经介绍见面相亲的场合,所以蛮想知道是阿姨们主动用这个词还是她们从访谈者给出的描述词汇中选择了一个。以谋求结婚为目的见面,此后双方同意继续相处,能说是一见钟情吗?不只是口... 恐怕非常非常不地道,但忍不住想阅读一个洁本的、欲言又止的基层生活研究,是否这时间也可以用来收看新老娘舅…当然,欲言又止的动作也不是完全没法理解。印象比较深的是口述史部分谈及婚姻生活时,出现了几次“一见钟情”这个词,但说的都是未婚男女经介绍见面相亲的场合,所以蛮想知道是阿姨们主动用这个词还是她们从访谈者给出的描述词汇中选择了一个。以谋求结婚为目的见面,此后双方同意继续相处,能说是一见钟情吗?不只是口述史部分,其他部分也时而弥漫着这种可疑氛围,叫人觉得说话的舌头好像不长在讲述者身上,反正不知道在哪里。回避窃用、征用或滥用,凭自己百分百的心愿使用语言是否总是困难乃至近于不可能的…即使如此,我也有拼命地想说的时候,虽然表态也只能到此为止了 (展开)
9 有用 苏拉维西 2022-04-19 19:31:28
读她们的故事,也是间接在读我母亲、姑妈、姨妈、奶奶、外婆等一众亲人的故事。例如c阿姨与她女儿的故事,终于明白当初我填报志愿的选择,其实就是为了逃离家庭。有时候读到愤恨之处,心里在想,她们为什么不反抗?其实,在吃女人的土地上,她们能有反抗的途径与权利吗?书中有2个阿姨令我印象深刻,一个是多次创业成功,却被前夫毁尽家产;一个是家中经济支柱,却依旧被丈夫使唤。所以,经济独立必然女性独立吗?我看未必。也许... 读她们的故事,也是间接在读我母亲、姑妈、姨妈、奶奶、外婆等一众亲人的故事。例如c阿姨与她女儿的故事,终于明白当初我填报志愿的选择,其实就是为了逃离家庭。有时候读到愤恨之处,心里在想,她们为什么不反抗?其实,在吃女人的土地上,她们能有反抗的途径与权利吗?书中有2个阿姨令我印象深刻,一个是多次创业成功,却被前夫毁尽家产;一个是家中经济支柱,却依旧被丈夫使唤。所以,经济独立必然女性独立吗?我看未必。也许,我们真的要迎来一场性别上的土改与革命,才能改天换地。正基于这一点,本书是一本非常好的女性主义读物。不过,本书有一定缺憾:一是日记文本的真实性存疑,总感觉有些话语存在表演倾向,例如H阿姨;二是记录大于分析,第五章就非常好,但是这种篇章太少了;三是几年的研究,但只重点阐述疫情期间,有点好奇其他时间段 (展开)
3 有用 文件选集 2023-05-21 12:58:35 上海
题目很好,内容既没有达到田野纪实,也没有深度问题讨论。文不对题。
0 有用 悬而未决 2022-05-18 18:12:28
没有深入研究。
0 有用 不知用何名🍊 2022-05-29 16:04:12
口述史、日記、研究分析三個部分有機結合。口述史部分瀰漫感傷與落難色調(單身、離異、喪女、得病、家暴、失業、欠債、離鄉、低保等)。日記部分反而有種活潑輕鬆以及自我精神喊話的调性。至於研究部分將母女關係(情感關係紐帶)、社会主义再生产(女性的家庭劳动、社会共同体的建构)作為理論框架進行分析。本書格式上的兩大問題:第一,括號內英文名詞首字母不需要大寫。比如政治經濟(Political economy)可... 口述史、日記、研究分析三個部分有機結合。口述史部分瀰漫感傷與落難色調(單身、離異、喪女、得病、家暴、失業、欠債、離鄉、低保等)。日記部分反而有種活潑輕鬆以及自我精神喊話的调性。至於研究部分將母女關係(情感關係紐帶)、社会主义再生产(女性的家庭劳动、社会共同体的建构)作為理論框架進行分析。本書格式上的兩大問題:第一,括號內英文名詞首字母不需要大寫。比如政治經濟(Political economy)可写作政治经济(political economy)。第二,部分海外中國研究學者中文名未標註。國外研究者/學者中文譯名未標註。#學而愛#089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