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清朝和明朝在三件事上不一樣。滿漢官並行、以八旗為滿洲命脈與統治基礎,以及「永不加賦」的祖宗家法,清朝歷史的變動主軸亦由此梳理。康熙完成史無前例的「政統」與「道統」合一,雍正有著折服天下的想像,延續至乾隆打造了百年盛世。
但失去道統權威的士人,出現了知識結構真空。「實學」成為新的關鍵詞,卻因缺乏思想工具而回到古籍考索上,表現之一為乾嘉學派。太平天國是清中葉出現的一個內部挑戰,和來自西方列國對於中國中心的挑戰同時迸發。曾國藩所帶領的士人信仰雖力挽狂瀾,新的政治骨幹也抵擋不了官僚習氣的沉淪。
滿洲人必須進入漢人建構的「天下觀」中才能治理中國,這也是難以將自身放入「列國」新秩序的關鍵障礙。中國近代史的主題是「衝擊與回應」,開放通商口岸正是洋人與中國關係的突破點。西洋事物、制度、野心以驚人速度湧入中國,上千年文明無力再提供現實指引,如此迎來一個極其獨特的騷動時...
(展开全部)
滿洲人必須進入漢人建構的「天下觀」中才能治理中國,這也是難以將自身放入「列國」新秩序的關鍵障礙。中國近代史的主題是「衝擊與回應」,開放通商口岸正是洋人與中國關係的突破點。西洋事物、制度、野心以驚人速度湧入中國,上千年文明無力再提供現實指引,如此迎來一個極其獨特的騷動時代。
【突破看點】
●清朝立足中原,何以稱得上「偉業」?
●從「內聖」、「外王」重新認識康熙皇帝
●《聊齋》到《紅樓夢》,看個人主義精神萌芽
●探看平等、狂想、價值撼動的太平天國
●深入理解東方帝國與西方帝國的根本差異
楊照
本名李明駿,1963年生,臺灣大學歷史系畢業,曾為哈佛大學史學博士候選人。
擅長將繁複的概念與厚重的知識,化為淺顯易懂的故事,寫作經常旁徵博引,在學院經典與新聞掌故間左右逢源,字裡行間洋溢人文精神,並流露其文學情懷。近年來累積大量評論文字,以公共態度探討公共議題,樹立公共知識份子的形象與標竿。
曾任《明日報》總主筆、遠流出版公司編輯部製作總監、臺北藝術大學兼任講師、《新新聞》週報總編輯、總主筆、副社長等職;現為「新匯流基金會」董事長, BRAVO FM91.3電台「閱讀音樂」、臺北電台「楊照說書」節目主持人,並固定在「誠品講堂」、「敏隆講堂」、「趨勢講堂」及「藝集講堂」開設長期課程。著有長篇小說、中短篇小說集、散文、文學文化評論集、現代經典細讀等著作數十冊。
从不同的视角看明到清的转变以及从世界史的角度来看当时中国面对的冲击和应对。
从满清贵族 到西方列强,到天平天国,再到西方传教士以及革命党人,你方唱罢我登场,纷纷扰扰,构成了波澜壮阔的近代画卷。
在很多层面对清朝前期的皇帝还是瑞思拜的
最后几节关于“被历史遗忘的洋人”的介绍在其他历史书中很少见到。每次读到近代史时洋人多为负面侵略者形象,殊不知还有这几节中提到的这些洋人出于各种原因与考量,大力帮助晚清更快地睁眼看世界,更快地与国际接轨。 前几章把太平天国与xxx的崛起作类比的思路太新颖了,这一类比也注定了这一册简体版又几无可能出版了...
从满 汉(底层 士人) 西方 多方角力呈现中晚清的社会面貌 对理解当时的中国有了更全面的视角 原来那时候的广州已经是最开放的 难怪会有后来的太平天国 戊戌变法 和 中华民国 的源起
> 更多书评 1篇
> 12人在读
> 102人读过
> 50人想读
订阅关于不一樣的中國史 12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techie 2024-02-07 13:22:38 重庆
从不同的视角看明到清的转变以及从世界史的角度来看当时中国面对的冲击和应对。
0 有用 光与影的交错 2023-05-05 21:59:14 安徽
从满清贵族 到西方列强,到天平天国,再到西方传教士以及革命党人,你方唱罢我登场,纷纷扰扰,构成了波澜壮阔的近代画卷。
0 有用 脆皮 2023-12-19 16:32:31 北京
在很多层面对清朝前期的皇帝还是瑞思拜的
0 有用 兔子杰 2023-12-08 01:00:12 江苏
最后几节关于“被历史遗忘的洋人”的介绍在其他历史书中很少见到。每次读到近代史时洋人多为负面侵略者形象,殊不知还有这几节中提到的这些洋人出于各种原因与考量,大力帮助晚清更快地睁眼看世界,更快地与国际接轨。 前几章把太平天国与xxx的崛起作类比的思路太新颖了,这一类比也注定了这一册简体版又几无可能出版了...
1 有用 PAUL 2022-10-01 15:02:52 广东
从满 汉(底层 士人) 西方 多方角力呈现中晚清的社会面貌 对理解当时的中国有了更全面的视角 原来那时候的广州已经是最开放的 难怪会有后来的太平天国 戊戌变法 和 中华民国 的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