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读懂中国美术,就是读懂中国人审美语言。24个朝代,50位名家,300幅传世画作,构筑上下5000年的风雅传承。
本书按照时间线,讲述中国美术的风格演变、技法沿革、题材变迁,解析历代作品中蕴含的中国人独特的精神追求:从旧石器时代的岩画中看见对天人和谐的祈盼,从商周青铜器中看见对礼乐制度的坚守,从敦煌壁画中看见慈悲天下的佛家精神,从山水画中看见寄情高远的文人情怀……美术里的中国,既淡雅、悠远,又庄严、宏伟。
看见中国人古今相连的审美情趣,也看见中国人生生不息的创造力。美术中见中国。
中国美术五千年的创作者
· · · · · ·
-
杨琪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杨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资深教授。
获得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学贡献奖,严谨不乏幽默的授课风格广受好评。在教学之余长期从事大众艺术普及工作,曾担任中央电视台《世界文化广场》艺术顾问,北京电视台《名师讲坛》《中华文明大讲堂》栏目主讲。出版著作有《艺术学概论》《敦煌艺术入门十讲》等。
目录 · · · · · ·
前言:中国美术的灵魂、精髓和终极目的
发端:从史前艺术说起
准艺术从何而来?
准艺术不是“真正的艺术”
准艺术走过漫漫长路:岩画、陶器、玉器
夏商周
礼仪中的青铜器
夏商周的绘画:帛画
秦
秦代宫殿:阿房宫
秦代雕塑:秦始皇兵马俑
汉
墓葬中的美术:画像石、画像砖
汉代绘画:帛画
魏晋
宫廷画家的出现:顾恺之
敦煌佛教故事画
山水画的初创
隋唐
道释人物画的高峰:吴道子
辉煌的敦煌人物画
宫廷人物画的初创和发展:阎立本、张萱、周昉
青绿山水画的发展:展子虔、李思训、李昭道
水墨山水画和文人画的初创:王维
五代十国
宫廷人物画的高峰:顾闳中
工笔花鸟画的发展:韩幹、韩滉、黄筌、徐熙
文人水墨山水画的多样化:荆浩、关仝、董源、巨然
宋
北宋工笔花鸟画的繁荣:宋徽宗、赵昌
南宋写意花鸟画的发展:杨补之
风俗人物画的高峰:张择端
规谏人物画的盛行:李唐
写意人物画的初创:梁楷
青绿山水画的顶峰:王希孟
水墨山水画的继承:范宽、马远、夏圭
元
开创元代新画风:赵孟頫
文人山水画的里程碑:黄公望
水墨山水画的顶峰:倪瓒
写意花鸟画成的发展:郑思肖、王冕
明
美术的世俗化:唐伯虎
写意花鸟画和文人人物画的创造:徐渭
水墨山水画的总结:董其昌
清
摹古与创新的对立:王时敏、八大山人、石涛
反传统:“扬州八怪”之郑板桥
“中西合璧”艺术风格的初创:郎世宁
近代
“中西合璧”成功:徐悲鸿
中国传统绘画的新生:齐白石
· · · · · · (收起)
发端:从史前艺术说起
准艺术从何而来?
准艺术不是“真正的艺术”
准艺术走过漫漫长路:岩画、陶器、玉器
夏商周
礼仪中的青铜器
夏商周的绘画:帛画
秦
秦代宫殿:阿房宫
秦代雕塑:秦始皇兵马俑
汉
墓葬中的美术:画像石、画像砖
汉代绘画:帛画
魏晋
宫廷画家的出现:顾恺之
敦煌佛教故事画
山水画的初创
隋唐
道释人物画的高峰:吴道子
辉煌的敦煌人物画
宫廷人物画的初创和发展:阎立本、张萱、周昉
青绿山水画的发展:展子虔、李思训、李昭道
水墨山水画和文人画的初创:王维
五代十国
宫廷人物画的高峰:顾闳中
工笔花鸟画的发展:韩幹、韩滉、黄筌、徐熙
文人水墨山水画的多样化:荆浩、关仝、董源、巨然
宋
北宋工笔花鸟画的繁荣:宋徽宗、赵昌
南宋写意花鸟画的发展:杨补之
风俗人物画的高峰:张择端
规谏人物画的盛行:李唐
写意人物画的初创:梁楷
青绿山水画的顶峰:王希孟
水墨山水画的继承:范宽、马远、夏圭
元
开创元代新画风:赵孟頫
文人山水画的里程碑:黄公望
水墨山水画的顶峰:倪瓒
写意花鸟画成的发展:郑思肖、王冕
明
美术的世俗化:唐伯虎
写意花鸟画和文人人物画的创造:徐渭
水墨山水画的总结:董其昌
清
摹古与创新的对立:王时敏、八大山人、石涛
反传统:“扬州八怪”之郑板桥
“中西合璧”艺术风格的初创:郎世宁
近代
“中西合璧”成功:徐悲鸿
中国传统绘画的新生:齐白石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也许您会问,人物画、花鸟画是有生命的,山水画也是有生命的吗? 是的。中国人是以生命的精神看待大干世界的,中国的山水画,不论是深山飞瀑、苍松古木还是幽涧深潭,都不是冷冰冰的、没有生命的死物,而是活泼泼的生命。郭熙、郭思说:“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水以山为面,以亭榭为眉目,以渔钓为精神。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渔钓而旷落。”你看,山水像一个人一样,有血脉,有毛发,有神采,有秀媚,有精神。一句话,那就是活的生命。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前言:中国美术的灵魂、精髓和终极目的 -
编钟的出土,震动了中国,也震动了世界,被誉为“世界奇观中独一无二的珍宝”“精神世界的圣山”。编钟,是中国古老文明的象征,是音乐史、冶铸史上的空前大发现,是青铜器艺术的代表作。 在气势磅礴、雄伟壮观的65件曾侯乙编钟里,有一个钟与众不同,那就是悬挂在巨大的曲尺形钟架最下层、最中间的那个钟。这是一个特大特精美的钟。钟高92。5厘米,重134。5公斤。花纹繁缛,造型独特。这个钟是青铜器中的精品。在这个钟上镌刻着31字的铭文,意思是说,楚惠王五十六年(即公元前433年),楚王熊章专门为曾侯乙做了这个铜钟,送到西阳,供曾侯永世享用。这段铭文,说明这个钟与编钟无关,也就是说,这个钟本来不是编钟的一部分。当编钟被当作陪葬品埋葬时,本来是编钟一部分的下层最大的一个钟被去掉了,换成了楚王送来的这个钟,并且在最显著的位置。这件事,说明曾国对楚国的尊重,也说明楚国与曾国的非同一般的关系。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前言:中国美术的灵魂、精髓和终极目的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中国美术五千年"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中国美术五千年"的人也喜欢 · · · · · ·
中国美术五千年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2 条 )

《中国美术五千年》:一部“心画”的文明史诗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作者开篇就提到了鲁迅先生的这句话:“美术家固然需有精熟的技工,但尤需有进步的思想与高尚的人格。他的制作,表面上是一张画或一个雕像,其实是他的思想与人格的表现。”这也正是中国艺术的终极使命:通过笔墨净化灵魂,抵达思想与人格的哲学之境。 作者认为中国美术作品的特... (展开)> 更多书评 22篇
论坛 · · · · · ·
请问书中关于青铜器颜色描述是不是有误呢? | 来自小岛歌声 | 1 回应 | 2022-08-31 20:21:24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2023)暂无评分 2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五星图书【艺术】 (爱玛·包法利)
- 评分可能虚高书籍(一) (无心恋战)
- 文化漫笔 (森森)
- 法学nerd的偏冷读书世界 (李初一)
- 阶梯阅读书目第一期 (白宇极)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3905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中国美术五千年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渔人 2023-07-07 15:23:54 四川
意犹未尽!意犹未尽!意犹未尽!
0 有用 蓝希313 2023-03-18 13:49:49 新加坡
很美的一本书,丰富了很多艺术知识,我喜欢的领域,设计,装帧也特别精美,彩印漂亮极了。
5 有用 Hansen 2024-05-08 16:30:44 河南
作者在选择名字的时候,聪明的避开了史字, 这样作者有很大的自由度,用人物传记形式来解释中国美术,而不用涉及美术史的方法论和框架。 但是在尾言里,作者还是忍不住表明了自己的美术史框架, 童年,成熟,衰退的生物模式。 每个朝代选取了画家进行讲解,但是写作方式偏激幼稚,汇集了道听途说的故事,而没有任何为什么这个画家会成长为现在的样子。如果要读一本通俗易懂的中国艺术书籍,祝唯庸的中国艺术史比这本书好很多。
1 有用 十八 2022-11-13 21:04:16 江苏
艺术入门科普书籍,好读易懂,另外书本身也很有设计感,挺值得读一次的
0 有用 MarvelLam 2023-11-19 15:16:57 广东
通识类读本,也算是详略得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