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巫史传统”是李泽厚晚年最重要的思想之一,它揭示了中国上古思想史的最大秘密,是了解中国思想和文化的钥匙。本书阐释了“巫史传统”思想的基本观点:一是“由巫到礼”,周公将传统巫术活动转化性地创造为人际世间一整套的宗教—政治—伦理体制,使礼制下的社会生活具有神圣性。二是“释礼归仁”,孔子为这套礼制转化性地创造出内在人性根源,开创了“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的修齐治平的“内圣外王之道”。这个“内圣外王”恰恰正是远古巫君以自己通神的魔法来统领部族特征的全面理性化。周、孔使中国传统从人文和人性两个方面在相当早的时代获得了一条实用理性之途。
由巫到礼 释礼归仁的创作者
· · · · · ·
-
李泽厚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李泽厚(1930-2021),湖南长沙人。中国当代著名思想家,在哲学、思想史、美学、伦理学等多个领域均有重大建树。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1988年当选为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1992年客居美国,先后任美国、德国等多所大学的客席讲座教授。1998年获美国科罗拉多学院人文学荣誉博士学位。2010年入选世界权威的《诺顿理论和批评选集》。
主要著作:《批判哲学的批判》《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中国现代思想史论》《美的历程》《华夏美学》《美学四讲》《论语今读》《人类学历史本体论》《伦理学新说》等。
目录 · · · · · ·
说巫史传统(1999)001
巫君合一004
“巫”的特质 010
由“巫”而“史” 014
“德”与“礼” 022
“仁”与“诚” 030
道家及中国文化基本范畴035
“说巫史传统”补(2005)041
由巫到礼043
礼的特征:宗教、伦理、政治三合一058
天道与天主077
由巫到礼(2001、2014)091
行走中的神明093
“礼”的三特点107
历史使命感114
释礼归仁(2014)131
“有情宇宙观”133
“内在超越”?142
“性”与“情”,谁为“本”? 146
“一个世界” 150
周、孔取代孔、孟 157
附录163
中华文化的源头符号(2005) 165
初读《郭店楚墓竹简》印象纪要(1998) 190
初拟儒学深层结构说(1996)203
中日文化心理比较试说略稿(1997)225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原文结束><原文开始> </原文结束><原文开始> </原文结束><原文开始>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全书 -
78 “天道即人道”和“天道的开放性”也带来巨大伤害。首先,由于自然与人事不分,强调“天人合一”,这便极大地阻碍了独立的自然律( Law of nature)观念的产生,极大地阻碍了自然科学和逻辑思考的独立发展。类比联想的思维习惯有助于发明创造,但毕竟不是逻辑,它不是演绎也不是归纳,更不是实验。这三者在中华文化中都没有得到发展。天人混同的把握方式使问题和对象产生了差异,使中国只有高度发展的技艺(医、农、兵、艺),而始终缺乏独立的科学。这也是使中国文化在与现代西方文明的交遇中显居劣势的重要原因。 其次,在社会层面,由于强调整体系统的稳定和谐抹杀或忽视了处在这个系统的个体的独立价值和生命意义。个体不过是天人系统、五伦系统、三纲六纪系统中的一个因素、成分、部件甚至螺丝钉。它缺乏现实物质生活领域内的独立个体和自由权利的重要观念。个体自由大多局限在纯精神领域。 再其次,因为“天道即人道”和“天道”解释的开放性,容易产生过大的随意性,使实用理性陷入“有用即真理”的实用主义,即以一时人事上的利害、功过、得失、优劣来认 79 定此即客观的“天道”或“道”,缺乏许多宗教及其教义由超验天主所规范和既定的明晰性、确凿性和执着性。 优点常常本身即是缺点。中华文化的实用理性应该有智慧去认识这些,反省自身,改变原来的文化心理积淀和思维定式。这当然也是一个过程,需要付出相当的岁月时日。所有这些本文化的弱点和缺陷,拙著以前均已讲过,此处不再多说。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说巫史传统”补(2005) 39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由巫到礼 释礼归仁"的人也喜欢 · · · · · ·
由巫到礼 释礼归仁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3 条 )



“一个世界”VS“两个世界”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不同群体的人类文明演化路径中,都经历了一个重要阶段:社会秩序及治理是由“巫”来主宰,巫及巫术主导着人类思想体系。 在某个文明演进的十字路口,以“巫”为根基的思想世界中一分为二,出现了人神异质的两个世界:一个是上帝至上的宗教世界;一个是理性至上的科学世界。以“... (展开)
人们是在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自己的历史

DeepSeek的总结以及自己的理解

听《由巫到礼 释礼归仁》

巫术:故事讲多了就变成了......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是一本我很期待的书,但是它并没有满足我的期待,有点遗憾。对于巫术在古意大利与古希腊,把王位与祭司职位合称,并不罕见 而在古代中国,儒家的礼仪可以替代宗教的功能。巫术逐渐变成礼仪。 在西方,巫术分流出了两个部分,发展成了科学和宗教。在中国,巫术却变成了日常生... (展开)> 更多书评 13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5)8.4分 549人读过
-
Brill (2018)暂无评分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高分书籍是否名实相符(一) (无心恋战)
- 九分以上中国文史哲著作(乱序) (司空宅星)
- 文化漫笔 (森森)
- 想象乌托邦 (Kdropinstant)
- 书单|人民文学出版社·新书速递(2022) (人民文学出版社)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853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由巫到礼 释礼归仁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Bed Ending 2022-11-18 20:59:14 河南
论点很牛,但总感觉论据哪里衔接不上…?读起来不够痛快,也可能是我期待值太高…等我多读些书以后再来看一遍
0 有用 morningcoffee 2023-08-09 18:44:34 四川
从宗白华的古代宇宙观,浅读了佛学,迷上了道家,又读了古代思想史论,对儒家产生了好奇,想探寻儒学的源头是什么。是“仁,天心也”的“有情宇宙观”,用“天人感应”的“天人合一”方式来作政治制度的安排。|巫术玄学的兴盛,经过漫长岁月发展为高度秩序化的“礼”。礼源于巫,巫里面有神明,因此这些“礼”的规范不单是人间的法规,而有其神圣性。|道德的“德”最初是指巫术活动中出现的一种魔力(一种呼风唤雨的能力),ma... 从宗白华的古代宇宙观,浅读了佛学,迷上了道家,又读了古代思想史论,对儒家产生了好奇,想探寻儒学的源头是什么。是“仁,天心也”的“有情宇宙观”,用“天人感应”的“天人合一”方式来作政治制度的安排。|巫术玄学的兴盛,经过漫长岁月发展为高度秩序化的“礼”。礼源于巫,巫里面有神明,因此这些“礼”的规范不单是人间的法规,而有其神圣性。|道德的“德”最初是指巫术活动中出现的一种魔力(一种呼风唤雨的能力),magic power变成magic character,加上心字变成了一种道德、品格,成了一种带有魔力的心灵。|正因为礼的重要,故而“必也正名乎”,“正名”是“礼乐兴罚中”的必要前提,“名分”在国人心目中很重要。“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伦理的名分既展现超世间的神意,又与社会政治密切相关。 (展开)
1 有用 请叫额聂小仙儿 2022-12-12 08:48:59 山东
巫术缘起科学与宗教
0 有用 西瓜不是瓜 2023-07-22 17:53:32 北京
Q3书单第一本 虽然读着费劲点,但是确实给我答疑解惑了,一直以为中国人爱跪又卷是因为人多……原来根儿在老祖宗那儿,灭霸打响指也没用……这得种族灭绝了……
0 有用 皓月 2023-09-14 00:59:41 陕西
正如李泽厚所言,以六经注我的方式:制造概念,提供视角,省察对象,假说式的断定,史料的编排,逻辑的论证,颇多疏阔。以“巫史传统”统领起实用理性、乐感文化、情感本体、儒道互补、儒法互用、一个世界等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