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一部围绕600年消费文明史的社会观察巨作
一部讲述现代物质世界物与欲的消费史诗
客观看待消费主义,赋予物质渴求更多合理性和价值
◎ 内容简介
本书叙述了在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中,消费的理念是如何以自己的方式演变的历史,以及它对社会多个方面的重要影响和之后的发展趋势。本书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明末中国开始写起,论述了全球三大消费模式。之后,特伦特曼追溯了贸易和帝国对全球消费和品位的影响,咖啡、烟草、印度棉花和中国瓷器等以前充满异国情调的商品征服了世界,并探索了人们对于家居、时尚服饰和便利性日益增长的需求,这些需求改变了私人和公共生活。
作者详尽的描述表明,消费实际上是一种真正的国际现象,有着悠久、多样化的丰富历史,同时要比我们想象的更具有积极的作用,比如19世纪和20世纪带来了百货商店、信用卡和广告营销,但也带来了道德购物者的崛起、新一代人的身份和最终...
一部围绕600年消费文明史的社会观察巨作
一部讲述现代物质世界物与欲的消费史诗
客观看待消费主义,赋予物质渴求更多合理性和价值
◎ 内容简介
本书叙述了在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中,消费的理念是如何以自己的方式演变的历史,以及它对社会多个方面的重要影响和之后的发展趋势。本书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明末中国开始写起,论述了全球三大消费模式。之后,特伦特曼追溯了贸易和帝国对全球消费和品位的影响,咖啡、烟草、印度棉花和中国瓷器等以前充满异国情调的商品征服了世界,并探索了人们对于家居、时尚服饰和便利性日益增长的需求,这些需求改变了私人和公共生活。
作者详尽的描述表明,消费实际上是一种真正的国际现象,有着悠久、多样化的丰富历史,同时要比我们想象的更具有积极的作用,比如19世纪和20世纪带来了百货商店、信用卡和广告营销,但也带来了道德购物者的崛起、新一代人的身份和最终亚洲消费的复兴。作者着眼于现在和未来,对我们不懈追求更多的物质享受这一全球挑战提出了长远的看法。这部著作兼有专业精妙的学术研究和引人入胜的叙述技巧,呈现了在过去数个世纪,那些诱惑我们并且丰富和动摇了我们生活的商品史诗般的历史。
◎ 媒体推荐
在这本重要的书中,特伦特曼认为,我们日益复杂的消费社会已经历了数个世纪的演变。
——《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
见多识广、详细和动态的……特伦特曼为围绕消费的讨论做出了宝贵的贡献,他将学术和引人入胜的写作进行了令人称道的融合。
——《出版人周刊》(Publishers Weekly)
挑战了20世纪“丰裕社会”的流行观念,呈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叙述,在过去的数个世纪里,我们对于物品恼人和复杂的依恋是如何从市场力量、政治、战争、身份认同和情感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The 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
全面叙述了人类对于物品的占有欲的历史……一部史诗般的编年史。
——《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
🏆 获奖
⭐️ 2016年《泰晤士报》《星期日泰晤士报》《泰晤士报文学增刊》年度之书
⭐️ 2018年奥地利年度科学图书之人文学科、社会科学和文化研究最佳图书奖
作者简介 · · · · · ·
◎ 著者简介
弗兰克·特伦特曼(Frank Trentmann),1965年出生于德国汉堡,后就读于汉堡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和哈佛大学;曾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德国比勒费尔德大学,现为伦敦大学伯贝克学院历史学教授和曼彻斯特大学可持续消费研究所历史与社会科学教授;其研究主 要关注消费、政治、道德和物质文化,曾主持经费高达500万英镑的“消费文化计划”,并多次因学术声誉和相关研究获得荣誉称号和奖项;相关著作有Free Trade Nation、Consuming Cultures、Global Perspectives等。
◎ 译者简介
马灿林,南京大学哲学系硕士,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在读博士,研究领域为政治哲学、批判理论,已发表多篇论文和译稿。
桂强,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经济社会史和抗日战争史,在《历史教学问题》《盐业史研...
◎ 著者简介
弗兰克·特伦特曼(Frank Trentmann),1965年出生于德国汉堡,后就读于汉堡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和哈佛大学;曾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德国比勒费尔德大学,现为伦敦大学伯贝克学院历史学教授和曼彻斯特大学可持续消费研究所历史与社会科学教授;其研究主 要关注消费、政治、道德和物质文化,曾主持经费高达500万英镑的“消费文化计划”,并多次因学术声誉和相关研究获得荣誉称号和奖项;相关著作有Free Trade Nation、Consuming Cultures、Global Perspectives等。
◎ 译者简介
马灿林,南京大学哲学系硕士,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在读博士,研究领域为政治哲学、批判理论,已发表多篇论文和译稿。
桂强,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经济社会史和抗日战争史,在《历史教学问题》《盐业史研究》《浙江档案》等刊物发表多篇论文。
目录 · · · · · ·
导 论
第一部分
第1章 三类消费文化
第2章 消费的启蒙
第3章 物品的帝国
第4章 城市
第5章 消费革命走进家庭
第6章 意识形态的时代
第7章 内部丰裕
第8章 亚洲消费
第二部分
前 言
第9章 今天买,明天付
第10章 别这么快
第11章 从摇篮到坟墓
第12章 市场之外
第13章 家乡与远方
第14章 灵魂问题
第15章 “用完即弃”社会?
结 语
注 释
出版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住房自有的历史本质上是一个关于“行为改变”的长期试验。对拥有自己的房子,人们没有天生的渴望。就像19世纪几乎所有其他人一样,普特尔先生也满足于租房。在20世纪,住房自有成了常态,没有房子成了一种耻辱,这种趋势首先出现在美国和英国,然后更广泛地出现在其他地方。住房自有也把房子变成了一种储备金。这要求人们养成谨慎理财和长期投入的新习惯。而且,拥有住房产权鼓励人们与住房和其中的财物抱有更强烈、更亲密的感情,让住房更像是“我们的”。 这种理念萌发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时段。第一个让住房自有变成政治任务的人,是赫伯特·胡佛。建造更多的住房、提高房屋舒适标准以及标准化的建筑和固定设施等,都是他在20世纪20年代担任商务部部长期间推动美国现代化计划的核心内容。胡佛的声誉因1929一1932年的大萧条而受损,但在他那注定失败的总统任期(1929一1933年)之前,他是一股非常受人尊敬的新势力——进步商人——的代表。胡佛对黄金有敏锐的嗅觉——1897年,他在澳大利亚发现了金矿,这开启了他作为一名矿业工程师的国际职业生涯。从性格上说,胡佛完全不像被凡勃伦嘲笑的“炫耀性消费者”。他衣着朴素,为人矜持,是个注重行动而非外表的人。胡佛于1874年出生于艾奥瓦州的一个贵格会教徒家庭,9岁时成为孤儿,他对生活有着严肃的态度。他认为生命在于服务:为自己,为他人,为上帝。虽然在他之前的许多贵格会教徒(和其他人)都持有这些价值观念,但是胡佛的非凡之处在于,他把这些观念导向了一个人人都能享受物质上的舒适和少许奢侈品的设想—美国梦。 胡佛在《美国个人主义》(American Individualism)这本书中阐述了他的世界观,这本小书出版于1923年,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阴影下写成的。这场战争给了胡佛一个施展其社会责任感的巨大空间,首先是组织支援比利时的行动,然后是在凡尔赛宫为威尔逊总统提...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5章 消费革命走进家庭 -
如今的女性可能想知道,她们被承诺的闲暇时光都到哪里去了。20世纪20年代,家庭经济学家已经在问同样的问题。1929年,家庭经济学家艾米·休斯通过蒙特霍利约克学院的女学生做了一次全国范围内的抽样调查,要求她们统计自己家里购买的电器。1919年,大多数家庭要么没有电器,要么只拥有一两件,一般是电熨斗。10年后,大多数家庭拥有5件或者更多的电器,最常见的是冰箱、洗衣机、华夫饼干机、烤面包机和电咖啡滤壶。然后要求记录她们的家庭日常惯例方面的变化。超过三分之一的人表示,洗衣服和熨烫衣服的次数增加了。缝纫和烘焙也有所增加。只有20%的人说,她们省出了时间来参与户外活动。实际节省出来的时间“与电器销售人员承诺的时间相比,显然是令人失望的”。与此同时,休斯写道:“任何外界活动都有可能大大拓宽女性的视野,这是常有的事。”通过使这种情况成为可能,即使只是在有限的程度上,电器也会给家庭主妇和家庭同时带来好处。 我们在这里看到的是消费这架自动扶梯在发挥作用。更多的财物和家用技术引发了新的活动,提高了标准和期望,这为更多的技术打开了大门。正如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认识到的那样,就像攀登一架没有尽头的梯子,只不过在这种情况下,消费不会带来更加高尚的活动,而是会增加一些新的物品。家的干净和自豪感不是一成不变的状态,而是可无限扩展的。各个公司明白这一点。用宝莹的口号来说,总有“比白色更白的”。作为消费主义的引擎,“内置报废”已经得到了充分利用。而新的耐用品引入的规范和实际操作等内在强化同样重要。当时的研究发现,真空吸尘器和洗衣机确实每周能节省2到9个小时,但是节省出来的时间实际上被更加频繁的打扫和洗衣,以及更高的清洁标准抵消了。床单和衣服更换、清洗得更加频繁。在使用洗衣机不到一代人的时间里,它就改变了人们对干净或肮脏的感觉。1966年,只有5%的德国男性每天换内衣:到1986年,这一...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5章 消费革命走进家庭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商品帝国"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商品帝国"的人也喜欢 · · · · · ·
-
- 茶叶与帝国 8.0
-
- 美利坚帝国 8.3
-
- 罗马和平 8.4
-
- 威尼斯 9.2
-
- 征服世界 8.7
-
- 贸易与国家 8.4
-
- 战争、法律与现代世界的形成 8.4
-
- 贸易打造的世界(第4版) 8.2
-
- 大发现四百年 8.0
-
- 被抹去的历史 8.3
商品帝国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4 条 )
> 更多书评 24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Harper (2016)暂无评分 6人读过
-
野人文化 (2019)暂无评分 13人读过
-
Allen Lane (2016)暂无评分 3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消费史/消费文化史 (benshuier)
- 中国中产/MC&销售/交互和视觉 (alenwg_cn)
- 社会/文化史 (🦉的瓦涅密)
- 豆瓣五星图书【经济学】 (爱玛·包法利)
- 「汗青堂」 (后浪)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商品帝国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Jerry 2024-05-31 21:10:18 广东
既没有对消费口诛笔伐,也没有把消费奉若神明,在比较中立的立场上讲述了消费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就是行文闷得慌。
13 有用 李克 2022-11-13 15:58:35 北京
随着短缺经济向过剩经济的转变,消费如同生产一样,成为了国家竞争强有力的武器,如何打造一个具备全球竞争力的消费市场,是新秦制的挑战
2 有用 Nelly.L 2022-10-25 23:07:14 上海
通过梳理长时段的消费史,作者为我们理解消费提供了更平衡的视角。关键在于看到社会生活的延续性、消费文化的高度适应性和某种道德观念的反复变奏—消费主义不仅是现代社会的副作用,更是亘古有之的,对炫耀性消费和攀比的道德焦虑。和指责消费者的贪婪物欲相比,一个更为紧要的问题或许是分析不断上升的高消费水平为何成为普世性文化理想,在环境问题日益显著的当下,我们又该如何设想一种超越资源密集型消费的全新生活方式。
1 有用 慢慢走 2023-11-11 16:16:08 陕西
杂芜。 全书资料性强于分析性(人—物,公—私,中心—边缘辨析部分资料可用)但对于亚洲数据个人持怀疑态度。 全书看点集中在五处: 1.西方霸权时代与产业升级升级的同步过程; 2.消费社会中权力的外溢表现; 3.消费方向的发展与均衡(关于促进平等,和平部分); 4.对于商品传记文学的反思; 5.丰裕社会下消费—生产辩证关系。 另外,后半本提及的消费可作为一种途径粘合不同代人,个人对此深表怀疑。
1 有用 卫涯 2023-12-28 13:12:38 新疆
材料安排得太碎了,读得有点想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