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副标题: 肯尼迪、赫鲁晓夫和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
原作名: Berlin 1961: Kennedy, Khrushchev and the World’s Most Dangerous Place
译者: 武凤君 / 汪小英
出版年: 2022-8
ISBN: 9787520195652
内容简介 · · · · · ·
重现柏林墙修建的始末!
披露美苏领导人的交锋!
1961年,赫鲁晓夫把柏林叫作“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一年后的古巴导弹危机被广泛讨论,但1961年的柏林危机在塑造冷战格局上却更为关键、更为凶险。
二战后,东、西柏林成为美苏冷战对峙的前沿:矛盾、冲突与斗争在这里以最直观的方式呈现。1961年,肯尼迪就任美国总统,在各国 都尽力避免战争危机之际,赫鲁晓夫与肯尼迪改善关系的时机却在双方一次次的忽视与误读中消失殆尽。8月13日深夜,一道柏林墙猝然立起;10月27日,美苏双方坦克炮口相对,战争一触即发。
弗雷德里克·肯普聚焦1961年美苏在柏林剑拔弩张的关系,以独特的记者视角、丰富的档案资料,以及充满张力的叙述方式,再现冷战期间柏林墙修建的始末和第三次世界大战得以避免的原因。领导人迥然不同的性格与行事方式,来自国内的政治压力,封闭狭窄的信息渠道,都为美苏两国发...
重现柏林墙修建的始末!
披露美苏领导人的交锋!
1961年,赫鲁晓夫把柏林叫作“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一年后的古巴导弹危机被广泛讨论,但1961年的柏林危机在塑造冷战格局上却更为关键、更为凶险。
二战后,东、西柏林成为美苏冷战对峙的前沿:矛盾、冲突与斗争在这里以最直观的方式呈现。1961年,肯尼迪就任美国总统,在各国 都尽力避免战争危机之际,赫鲁晓夫与肯尼迪改善关系的时机却在双方一次次的忽视与误读中消失殆尽。8月13日深夜,一道柏林墙猝然立起;10月27日,美苏双方坦克炮口相对,战争一触即发。
弗雷德里克·肯普聚焦1961年美苏在柏林剑拔弩张的关系,以独特的记者视角、丰富的档案资料,以及充满张力的叙述方式,再现冷战期间柏林墙修建的始末和第三次世界大战得以避免的原因。领导人迥然不同的性格与行事方式,来自国内的政治压力,封闭狭窄的信息渠道,都为美苏两国发展积极的政治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肯普通过全面展示大国领导人的博弈与较量,道出领袖领导力对世界局势走向的重要影响,揭示了复杂的政治机缘与个人因素在历史中发挥的潜在作用。
作者简介 · · · · · ·
弗雷德里克•肯普(Frederick Kempe),1954年出生于美国,父母是德国移民。他是大西洋理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此前在《华尔街日报》担任记者、专栏作家和编辑超过二十五年,是该报首席外事记者、驻柏林分社社长、欧洲版《华尔街日报》副社长。另外,肯普还是欧洲和美国电视台、电台的常驻评论员。在本书之前,他有三本著作,均以多种文字出版,分别为Divorcing the Dictator: America's Bungled Affair with Noriega,Siberian Odyssey: A Voyage into the Russian Soul和Father/Land: A Personal Search for the New Germany。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也就是在这次访问中,毛泽东在赫鲁晓夫谈话时向他脸上吐了一团烟雾尽管他知道赫鲁峣夫最讨厌别人这样做。他还说赫鲁峣夫说话东拉西扯,不着边际。毛泽东将赫鲁晓夫带到一个室外游泳池进行更深入的交谈,在这里,他对赫鲁晓夫的羞辱达到顶点。游泳健将毛泽东跃入深水区优雅地来回游着,而赫鲁晓夫只能抓着中国工作人员扔下来的救生圈在浅水区扑腾。返回的路上,毛泽东对他的医生说他这么捉弄赫鲁晓夫就像是“在他屁股上扎了针 赫鲁晓夫知道自己被耍了:“旁边有翻译,所以我不能说出内心真实的想法。让自己处于优势地位是毛泽东的贯作风。好吧,我对此感到厌烦。游泳时我一直在心里咒骂。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二章 赫鲁晓夫:柏林危机初露端倪 -
赫鲁晓夫喜欢把柏林比喻成西方国家的睾丸,当他想让美国屈服时,他就用力挤压这个柔软的地方。然而,另一个更贴切的比喻应该是柏林已经成为他和苏联集团的阿喀琉斯之踵,在这里,共产主义的信念最为脆弱。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一章 赫鲁晓夫:左右为难的共产主义者
> 全部原文摘录
柏林1961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7 条 )





Checkpoint Charlie

重游柏林,1961年的世界局势

1961的柏林·历史没有另一种选择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真的无意于使用任何预设的立场,去贬低那个年轻帅气的新任美国总统,尽管在这本描述他第一年任期的实录里,优柔寡断痛失先机的文字比比皆是。 甚至来说,一直以来,肯尼迪夫妇在我这样一个远离西方政治历史常识的人眼中,简直就是人生标本一样的存在。难道不是吗?肯尼迪可是... (展开)
了解1961年柏林危机的最佳书籍
> 更多书评 17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G.P. Putnam's Sons (2011)暂无评分 7人读过
-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3)8.4分 386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怎能读尽天下书 (疏狂老鬼)
- 【新书过眼录·中国大陆 】2024 (普照)
- 待购书目 (得似浮云)
- 国内引进外文新书与外文原版(2022-08) (拾捡书籍的小孩)
- 古美洲文明与拉丁美洲史 (安迪合罕大皇帝)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37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柏林1961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Jonathan 2024-01-17 10:23:40 北京
对冷战时期的东西对立、德国分裂和最标志的柏林墙以及几位领导者有了比课本学习更加深入的了解。这段历史哪怕一丝一毫的变动都可能改变整个世界的发展和当今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以史为鉴让人不寒而栗。
0 有用 disguiser 2023-02-02 23:29:08 辽宁
读过2014年版
0 有用 吴情 2022-09-06 13:32:16 江苏
1961年,比起广为人知的古巴导弹危机,在此之前的柏林危机,其重要性对“冷战”来说毫不逊色。新总统肯尼迪与老政客赫鲁晓夫,在这一年频频过招。在柏林墙正式竖立之前,一批又一批东德人的逃亡令人动容,尤其是那些失败者,明明看到自由在前方,却就是过不去这几十米的距离。是为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