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英国]
亚当·斯密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译者: 郭大力 / 王亚南
出版年: 2009-3-1
页数: 313
定价: 59.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42630018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译者: 郭大力 / 王亚南
出版年: 2009-3-1
页数: 313
定价: 59.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42630018
内容简介 · · · · · ·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原名直译为《诸国民之富的性质及其原因之研究》。自一七七六年出版以来,全世界的学术界,都曾赫然为所惊动。甚至于各国的支配者们,都相率奉之为圭臬。世界上每个大的或小的经济学家,都曾直挡或间接受其影响。对之推崇到无可进一步推崇,甚至于自命为斯密信徒的人们,亦会从中取出几个章句来批评;反之,对之批评到无可进一步批评,甚至于公然反对斯密主义的人们,亦莫不从中采纳几种意见,作为自己的根本思想。
国富论(上下)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亚当斯密(1723~1790),西方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之一。出生于苏格兰的柯卡尔迪,青年时就读于牛津大学。1751~1764年在格拉斯哥大学担任哲学教授,并发表了他的第一部著作——《道德情操论》,由此确立了他在学术界的崇高威望。1776年,他的《国富论》在全世界引起了很大轰动,被誉为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之作。他把一牛献给了心爱的学术研究,终生未娶,没有子女。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农村为城市提供生活资料及制造业原材料,城市则向农村居民返回一部分制成品,以偿还农村的这一供应。 比起农村居民试着自己生产制成品,若他们从城市购买,可以付出较少的劳动而能得到更多制成品。城市为乡村的剩余产品---即超过维持耕种者生存的东西---提供市场,正式在这个市场中,乡村居民用剩余产品来交换到自己需要的其他东西。城市居民的人数越多,收入越大,为乡村居民提供的市场也就越大;这种市场越大,就越是有利于大多数人。 按照事物发展的本性,生存优先于便利和奢华,所以,促进前者的产业,亦必优先于促进后者的产业。提供生活资料的农村的耕种和改良,必然先于只提供便利品和奢侈品的城市的发展。只有农村有了剩余产品,换言之,超过维持耕种着生存的部分,城市才能获得其生活资料,所以,城市只能随着农村剩余产品的增加而发展。 如果这个社会没有获得足够的资本去耕种他的所有土地,完完全全制造它的全部天然产物,那么,由外国资本来输出天然产物甚至有着相当大的好处,以便这个社会的全部资本可以投入最有用的目的中去。 因此,根据事物的自然进程,每一个发展中的社会,其大部分资本首先应当投入农业,然后投入制造业,最后才投入对外贸易。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论财富的自然增长过程 -
一般人认为,分工最完全的制造业,乃是一些极不重要的制造业。不重要制造业的分工,实际上并不比重要制造业的分工更为周密。但是,目的在于供给少数人小量需要的不重要制造业,所雇用的劳动者人数,必然不多,而从事各部门工作的工人,往往可集合在同一工厂内,使观察者能一览无遗。 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 在进步的社会中,农民一般只是农民,制造者只是制造者。而且,生产一种完全制造品所必要的劳动,也往往分由许多劳动者担任。 贫国的耕作,尽管不及富国,但贫国生产的小麦,在品质优良及售价低廉方面,却能在相当程度上与富国竞争。但是,贫国在制造业上不能和富国竞争;至少在富国土壤气候位置适宜于这类制造业的场合,贫国不能和富国竞争。 有了分工,同数劳动者就能完成比过去多得多的工作量,其原因有三:第一,劳动者的技巧因业专而日进;第二,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通常须损失不少时间,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这种损失;第三,许多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械的发明,使一个人能够做许多人的工作。 人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时,通常要闲逛一会儿。在开始新工作之初,势难立即精神贯注地积极工作,总不免心不在焉。而且在相当时间内,与其说他是在工作,倒不如说他是在开玩笑。闲荡、偷懒、随便这种种习惯,对于每半小时要换一次工作和工具,而且一生中几乎每天必须从事二十项不同工作的农村劳动者,可说是自然会养成的,甚而可说必然会养成的。这种种习惯,使农村劳动者常流于迟缓懒惰,即在非常吃紧的时候,也不会精神勃勃地干。所以,纵使没有技巧方面的缺陷,仅仅这些习惯也一定会大大减少他所能完成的工作量。 哲学家或思想家的任务,不在于制造任何实物,而在于观察一切事物,所只他们常常能够结合利用各种完全没有关系而且极不类似的物力。 在一个政治修明的社会里,造成普及到最下层人民的那种普...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一篇 第一章 论分工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国富论(上下)"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国富论(上下)"的人也喜欢 · · · · · ·
-
-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7.3
-
- 经济分析史(第二卷) 9.3
-
- 道德情操论 8.5
-
- 经济学 9.3
-
- 东亚奇迹的反思 7.5
-
- 政治经济学概论 8.5
-
- 国富论 8.6
-
- 农业与工业化 8.4
-
- 台湾“土改”的前前后后 7.7
-
- 美国货币史 1867—1960 8.8
国富论(上下)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67 条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36 )
-
人民日报出版社 (2009)8.7分 1325人读过
-
Bantam Classics (2003)9.1分 199人读过
-
华夏出版社 (2005)9.0分 20708人读过
-
商务印书馆 (2015)9.2分 821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Why study economics? (Hu)
- 苏格兰启蒙学派 (glassheart)
- 学术界引用最多的 64 本书 (欧阳)
- 致命的自负 (时间之葬)
- 中国企业家基础阅读书目 (tete_17)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国富论(上下)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Lucifer.Mai 2012-02-19 10:44:30
除了看看世界是怎样的,也要想想为什么是这样~~王亚南泰斗的翻译虽然精准,却太文言文了~~一次过刺激你经济和国学两个能力啊~~囧
0 有用 dylan 2013-12-19 16:49:23
还是喜欢三联书店的版本,书正在读,等读完了再写评论
0 有用 stargazer 2010-10-29 12:20:21
居然是31年翻译的 我说看了几页这么艰难
0 有用 pinkfox 2013-05-07 22:10:15
从经济现象剖析出众多经济本质,可是语言晦涩只能浅浅意会了。
0 有用 乱菊 2014-05-30 23:47:44
说实话,斯密的著作我还是很喜欢的,很易读,但翻译活生生把一部易读的著作翻成了很拗口的句子,有空还是去读原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