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这是一本围绕“八十年代”情境及问题意识的对话录,主持者选取的谈话对象多为八十年代引领潮流的风云人物:北岛、阿城、刘索拉、李陀、陈丹青、栗宪庭、陈平原、甘阳、崔健、林旭东、田壮壮、分别属于诗歌、小说、音乐、美术、电影、哲学及文学研究等领域。对话抽取相关领域里在今天仍有讨论价值的当年热点内容作为话题,试图重视这个在中国二十世纪史上具有特殊意义年代的场景和氛围,并且在回顾八十年代社会思想面貌的同时也对其进行反思。
20世纪80年代是当代中国历史上一个短暂、脆弱却颇具特质、令人心动的年代。谈话者以个人的身份和角度,从各自从事的工作出发,既回忆反省过去的那个时代,也评论分析现在,并且眺望臆想未来。书中虽然记录了许多珍贵的往事,却没有变成一个“怀旧项目”,大多数谈话者没有简单地将80年代浪漫化,尽管他们那时年轻气盛、出道成名。这些回忆者的态度不是一味怀旧或颂扬,...
这是一本围绕“八十年代”情境及问题意识的对话录,主持者选取的谈话对象多为八十年代引领潮流的风云人物:北岛、阿城、刘索拉、李陀、陈丹青、栗宪庭、陈平原、甘阳、崔健、林旭东、田壮壮、分别属于诗歌、小说、音乐、美术、电影、哲学及文学研究等领域。对话抽取相关领域里在今天仍有讨论价值的当年热点内容作为话题,试图重视这个在中国二十世纪史上具有特殊意义年代的场景和氛围,并且在回顾八十年代社会思想面貌的同时也对其进行反思。
20世纪80年代是当代中国历史上一个短暂、脆弱却颇具特质、令人心动的年代。谈话者以个人的身份和角度,从各自从事的工作出发,既回忆反省过去的那个时代,也评论分析现在,并且眺望臆想未来。书中虽然记录了许多珍贵的往事,却没有变成一个“怀旧项目”,大多数谈话者没有简单地将80年代浪漫化,尽管他们那时年轻气盛、出道成名。这些回忆者的态度不是一味怀旧或颂扬,而是尽可能坦率、客观地对自我和时代的局限,对不少当年轰动一时的现象、事件、人物及文化动因进行深入剖析、批评和反省。
八十年代访谈录的创作者
· · · · · ·
-
查建英 编者
作者简介 · · · · · ·
查建英,旅美女作家。笔名扎西多,北京人。1978年至1987年先后就读于北京大学、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哥伦比亚大学,1987年回国,90年代返回美国。2003获美国古根海姆写作基金,再回中国。曾为《万象》、《读书》、《纽约客》、《纽约时报》等撰稿。已出版英文著作China Pop,杂文集《说东道西》,小说集《丛林下的冰河》等。其中China Pop被美国Village Voice Literary Supplement 杂志评选为“1995年度25本最佳书籍之一”。
目录 · · · · · ·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写字的人,将自己精英化,无可无不可,但人民是什么?在我看来人民就是所有的人啊,等于没说啊。不过在精英看来,也许人民应该是除自己之外的所有人吧,所以才会有“你怎么看人民”的问题。所有的人,都是暂时处在有权或者没权的位置,随时会变化,一个小科员,在单位里没权,可是回到家里有父权,可以决定或者干涉一下儿女的命运。你今天看这个人可怜,属于弱势群体,可是你给他点权力试试,他马上也会有模有样地刁难欺负别人。这是人性,也是动物性,从灵长类的社会性动物就是这样。在我看来“人民”是一个伪概念,所以在它前面加上任何美好的修饰,都显出矫情。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阿城 2004/09/08 -
要去之前,老师会念三十几个学生的名字,之后说:没有念到名字的同学回家吧!我有一回跟老师说:您就念我们几个人,就说这几个念到名字的回家就完了,为什么要念那么多名字?老师回答得非常好:念到的,是有尊严的。意思是:不是我要费这个事,这么念,是一个尊严。念到名字的那些人,是有尊严的。他说的是有道理的。任何朝代,权力的表达,都是这么表达的。 查建英:肯定式。 阿城:权力肯定你。一次一次念到你,你对权力是什么感情!那么回家是什么意思呢?当然是没尊严,边缘。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阿城 2004/09/08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八十年代访谈录"的人也喜欢 · · · · · ·
八十年代访谈录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68 条 )
论坛 · · · · · ·
跟牛津版对比,有删减吗 | 来自无题 | 3 回应 | 2024-07-05 12:28:52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6)8.2分 12100人读过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06)8.7分 967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893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八十年代访谈录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星期五的漫步 2024-02-05 02:03:26 广东
查老师云“香港的年轻人是八九点钟的太阳,香港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更是属于香港年轻人的,对比同样亚洲面孔的犬儒爱国的青年,简直是两个物种”
4 有用 莉拉 2022-11-20 15:21:15 广东
我也想去那个时代看一看。
7 有用 WhiskyPriest 2022-11-30 21:19:44 重庆
现在对八十年代祛魅了,但不得不说,那是个好时光
1 有用 大雄 2023-11-11 16:59:52 上海
八十年代的呈现,来自于七十年代的发酵。而一切的再建,都基于破碎和毁灭。采访在世纪初但这些人都没有过度怀旧,而是一种理性和感性混杂地去回看过去。阿城的章节最佳,而且他被提及的次数也最高,可见他在圈子里多被认可。让我久久难以忘怀的一句话来自刘索拉,大意是美国人随便经历个什么就会掀起巨大的心理危机,而我们经历了那么多怎么还能这么坚强。是啊,我们为什么这么坚强,还是我们所有人其实都需要心理慰藉。
1 有用 一个大西瓜 2024-03-21 10:48:03 上海
八十年代是中国二十世纪文化高潮,始于文革,此后要等很多年才能看到了。真正的诗人是不随着社会的潮起潮落沉浮的,越向前,越是深入黑暗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