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副标题: 人类、自然和气候变化
原作名: Field Notes from a Catastrophe: Man, Nature, and Climate Change
译者: 何恬
出版年: 2022-10
页数: 264
定价: 58.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人文与社会译丛
ISBN: 9787544793438
内容简介 · · · · · ·
每个不承认全球变暖的人,都是对真相视而不见的人!
比尔•盖茨的气候对谈人,普利策奖得主的首发之作
奔赴在自然灾变与科研的一线,吹响气候变化的哨声
——————————————————————————
我们的世界正在因为人类的活动变暖,其迹象已不容忽视,其灾难性后果也使得行动变得刻不容缓。
普利策奖得主、《纽约客》特约撰稿人伊丽莎白•科尔伯特用一线的报道和科学的数据,从极北之地、海滨城市、深山野林和科研机构传来了气候灾难的确凿信息:永冻土在升温,冰川在消融,海洋在酸化,物种在迁徙。忧心忡忡的科学家群体已经达成一致意见,然而普通民众尚未警醒。
本书自出版以来,与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一道改变了人类对全球变暖的认知,促使各国政府和社会团体展开行动,也激励着有觉悟的个体践行更环保的生活,它因此被誉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寂静的春天》。
—————————————...
每个不承认全球变暖的人,都是对真相视而不见的人!
比尔•盖茨的气候对谈人,普利策奖得主的首发之作
奔赴在自然灾变与科研的一线,吹响气候变化的哨声
——————————————————————————
我们的世界正在因为人类的活动变暖,其迹象已不容忽视,其灾难性后果也使得行动变得刻不容缓。
普利策奖得主、《纽约客》特约撰稿人伊丽莎白•科尔伯特用一线的报道和科学的数据,从极北之地、海滨城市、深山野林和科研机构传来了气候灾难的确凿信息:永冻土在升温,冰川在消融,海洋在酸化,物种在迁徙。忧心忡忡的科学家群体已经达成一致意见,然而普通民众尚未警醒。
本书自出版以来,与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一道改变了人类对全球变暖的认知,促使各国政府和社会团体展开行动,也激励着有觉悟的个体践行更环保的生活,它因此被誉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寂静的春天》。
——————————————————————————
[伊丽莎白•科尔伯特]发表在《纽约客》上的所有文章我都读过。去年我关于气候变化的播客节目能邀请她作为嘉宾,也让我很激动。
——比尔•盖茨评Under A White Sky
[伊丽莎白•科尔伯特]走访了阿拉斯加、冰岛和格陵兰岛冰川,将每一章都纳入更宏大的叙事中。这些新闻片段在吸引我们的同时,也凝视着一个更庞大的目标:帮助我们清醒地认识这场近在眼前的巨大灾难。
——《洛杉矶时报》
这个国家需要更多像伊丽莎白•科尔伯特这样的作家。
——乔纳森•弗兰岑
简洁、好读,且富有审慎的客观立场……科尔伯特的关键贡献在于,她审视了围绕气候科学的一整套复杂的数据,并且以优雅的文字呈现出事实之严峻。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
科尔伯特就像马蒂斯一样,用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一幅令人深思的画面……我向所有关心地球未来的人推荐《灾异手记》。
——《美国科学家》
《灾异手记》是一本写作技法精湛的好书,以凝练的笔锋写出了我们这个奔向灭亡的路程。它应当是一道唤醒整个世界的钟声。
——《观察家》
作者简介 · · · · · ·
伊丽莎白•科尔伯特(Elizabeth Kolbert,1961— ),美国记者,《纽约客》特约撰稿人和环境评论员。常年行走在世界环境变化的报道一线,以惊心动魄的文字和严谨科学的考据,为世人传来冰川消融、物种灭绝和气候变迁的消息。因收录在《灾异手记》中的“全球变暖”系列报道获美国全国期刊奖,因《大灭绝时代》获普利策非虚构作品奖。她与比尔•盖茨和阿尔•戈尔一起,位列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环境观察员和行动者。
目录 · · · · · ·
第一部分 自然
第一章 阿拉斯加的希什马廖夫村
第二章 更温暖的天空下
第三章 冰川之下
第四章 蝴蝶和蟾蜍
第二部分 人类
第五章 阿卡德诅咒
第六章 漂浮的房子
第七章 一切照旧
第八章 京都之后
第九章 佛蒙特州的伯林顿
第十章 人类世的人类
第三部分 时间
第十一章 又过十年
第十二章 变暗的海洋
第十三章 非常规原油
第十四章 风中的岛屿
延伸阅读
气候年表
致谢
参考文献和注释
索引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灾异手记"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灾异手记"的人也喜欢 · · · · · ·
灾异手记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0 条 )
气候变化: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作者在用记者的手法,科学家的态度证明着一个工业革命以来一直进展着的事实才是本书最让人悲伤的地方,我们难道不知道要走向深渊吗?不,我们只是在庸碌而不开心的个体生活中不愿意再去看到这些了
但愿每个人都可以尽其所能
基本是作者十几年前的系列报道合集。
> 更多书评 10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Bloomsbury USA (2006)暂无评分 12人读过
-
译林出版社 (2012)8.0分 71人读过
-
Bloomsbury USA (2014)暂无评分 6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评分可能虚高书籍(一) (无心恋战)
- 通识/通史 (🦉的瓦涅密)
- 胡编 (Mandelstam)
- 购书单【1】 (波豆豆)
- 译林·人文社科出品 (Mandelstam)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654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灾异手记的评论:
feed: rss 2.0
3 有用 Eva 2022-10-04 01:48:17 广东
三星半。地球在很早前就处在自然变暖周期。人们似乎对这个确凿的事实视而不见。常年海冰的消融、永冻土的温度升高、异常炎热干燥导致的森林土地被焚毁、只认光信号进行繁衍冬眠的北美瓶草蚊变得异常活跃等,都是气候变化的自然发出的信号。我们一直在探索究竟是什么造成这些灾祸异样,却还很乐观地认为当下的生存环境更适宜(毕竟冬季更暖和,但夏季更炎热)。我们没有看到世界发出的求救信号:那些在希什马廖夫村生活的村民会因为... 三星半。地球在很早前就处在自然变暖周期。人们似乎对这个确凿的事实视而不见。常年海冰的消融、永冻土的温度升高、异常炎热干燥导致的森林土地被焚毁、只认光信号进行繁衍冬眠的北美瓶草蚊变得异常活跃等,都是气候变化的自然发出的信号。我们一直在探索究竟是什么造成这些灾祸异样,却还很乐观地认为当下的生存环境更适宜(毕竟冬季更暖和,但夏季更炎热)。我们没有看到世界发出的求救信号:那些在希什马廖夫村生活的村民会因为暴风雨而失去家园,活性层的土地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温度升高等。《京都协定书》本是个很好的关注世界变暖和采取措施减缓碳排放的协定。但它更显现出美国gov的自私自利,执意发展中国家负起同等责任的苛求。冰河学家把气候系统比作一条划艇,你可以倾斜再回正,倾斜过度,划艇彻底翻过来了。未来不可知但愿可变。 (展开)
1 有用 书茗 2022-11-29 16:54:57 上海
2022.11.7 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气候灾难。我认为这是人类最有可能灭亡自己的可能性。
0 有用 燃月 2023-10-21 12:01:15 广东
敬畏自然。
0 有用 meantobe 2023-02-25 22:46:00 北京
20年前的书,而今气候危机已近乎演变为气候灾难。
0 有用 迢迢不断如春水 2023-08-09 13:19:53 江苏
“威瑟利告诉我,好几种气候模型(全世界正在使用的主要模型大概15种)已经预言,北极地区覆盖常年寒冰将在2080年前完全消失。到那时,虽然冬季还会继续形成季节性海冰,但夏季的北冰洋会完全处于无冰状态。”
1 有用 马孔多在下雨 2024-12-01 20:27:38 河南
2024年末为止,人类世被否决,臭氧层被修复,人类碳排对气候变暖的影响程度不断被论证。气候变暖更大程度上究竟是资本国家对后发工业国家的遏制所制造的杞人忧天式的骗局,还是少数警醒的科学家的救世言论被淹没在了资本与政治的浪潮中?
0 有用 Mojo 2024-09-22 14:29:58 北京
断断续续终于读完了,不可避免的有些旧,特别是对于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气候变化中。人确实是很难“反人性”地去持续为“看不见、感受不到”的事情投入。不过这也正是需要理解此重要性的人想办法呼吁宣传的原因。个人最基础的最可见的还是从能做的小事践行就好。
0 有用 x10 2024-08-18 14:25:07 广东
杂志文章的集合;书里印象最深的观点,如果宇宙中的科技生物都跟人类一样几百年就因为高新科技把自己整灭亡了,那我们在宇宙中和其他智慧生物相遇的概率就很低
0 有用 樱桃大樱桃 2024-07-10 10:51:27 北京
如果以降低现有生活水平为代价,除非能够证明如果不够环保生存将面临威胁,或者已经进入十分危险的状态,否则很难在现实层面引起人们的重视。比较典型的例子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人口爆炸论指出人口数量激增资源面临枯竭的隐患,60年后的现在的主流趋势,却是劝人们多生育来对抗未开可能出现的人口下降。因此,牺牲现有生活水平来服务一个不确定的目标是存在风险的,应该很少有人怀疑环保会对未来的生存质量更好,但主导生活方式... 如果以降低现有生活水平为代价,除非能够证明如果不够环保生存将面临威胁,或者已经进入十分危险的状态,否则很难在现实层面引起人们的重视。比较典型的例子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人口爆炸论指出人口数量激增资源面临枯竭的隐患,60年后的现在的主流趋势,却是劝人们多生育来对抗未开可能出现的人口下降。因此,牺牲现有生活水平来服务一个不确定的目标是存在风险的,应该很少有人怀疑环保会对未来的生存质量更好,但主导生活方式转变得更加环保的理应是各国政府/联合机构等,以经补贴价格更低的环保能源和产品作为替代,也许人们会更容易接受改变。这中又掺杂国与国、旧能源与新能源企业之间的竞争和利益连带关系,真正的转变可见是缓慢的。 (展开)
0 有用 大福 2024-06-29 12:14:00 北京
没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