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一部追溯极地人类前世今生的史诗级著作,完整记录了一个古老族群的消亡过程,1953年荣获美国阿尼斯菲尔德-伍尔夫图书奖。
《纽约时报》《泰晤士报》《纽约客》等媒体、著名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重磅推荐,加拿大国宝级作家法利•莫厄特的首部长篇纪实之作。
【内容简介】
本书是法利•莫厄特的首部长篇纪实作品,完整记录了一个古老族群——伊哈米特人的消亡过程。伊哈米特人是世世代代生活在加拿大北极酷寒之地的一支因纽特人,作者曾两度深入极地荒原探访他们,了解到这些靠驯鹿为生、一度人丁兴旺的“鹿之民”,在半个多世纪内从7000余人急剧缩减至40人。结合实地考察及族人的口述,作者真实还原了这一原住民与鹿共存的美好生活图景,展现了他们与大自然相处的智慧,深刻揭示了这片荒原怎样因为殖民贸易的入侵而改变了生态,进而使这一族群失去生存的依托和平衡,最终走向灭绝。
该书于1953年...
一部追溯极地人类前世今生的史诗级著作,完整记录了一个古老族群的消亡过程,1953年荣获美国阿尼斯菲尔德-伍尔夫图书奖。
《纽约时报》《泰晤士报》《纽约客》等媒体、著名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重磅推荐,加拿大国宝级作家法利•莫厄特的首部长篇纪实之作。
【内容简介】
本书是法利•莫厄特的首部长篇纪实作品,完整记录了一个古老族群——伊哈米特人的消亡过程。伊哈米特人是世世代代生活在加拿大北极酷寒之地的一支因纽特人,作者曾两度深入极地荒原探访他们,了解到这些靠驯鹿为生、一度人丁兴旺的“鹿之民”,在半个多世纪内从7000余人急剧缩减至40人。结合实地考察及族人的口述,作者真实还原了这一原住民与鹿共存的美好生活图景,展现了他们与大自然相处的智慧,深刻揭示了这片荒原怎样因为殖民贸易的入侵而改变了生态,进而使这一族群失去生存的依托和平衡,最终走向灭绝。
该书于1953年获得阿尼斯菲尔德-伍尔夫图书奖,先后被译成20多种语言,在40多个国家出版。
【本书看点】
1.加拿大国宝级作家法利•莫厄特首部长篇纪实小说,与《与狼共度》齐名的经典生态之作。
法利•莫厄特一生著有44本书,被翻译成52种语言,在全世界畅销2500多万册。《鹿之民》面世后,先后被译成20多种语言,在40多个国家出版。
2.荣获1953年阿尼斯菲尔德-伍尔夫图书奖,一度引发人们对边缘族群的关注。
本书是根据作者到加拿大偏远地区基韦廷探访面临生存困境的伊哈米特人的经历写成的,一出版即获得广泛好评,并在1953年获得了美国阿尼斯菲尔德-伍尔夫图书奖——一个旨在表彰那些关注种族歧视、展现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作品的奖项。
3.一部追溯极地人类前世今生的史诗级著作,真实呈现了荒原人“美丽而有尊严的生存方式”。
作者深入荒原,与伊哈米特人朝夕相处,发现他们有一套独特的生存法则——与鹿和谐共存,吃穿用度全靠驯鹿,就连他们栖身的“豪宅”也是驯鹿的馈赠;他们看似野蛮、粗糙、愚钝,却懂得尊重和理解,善于欣赏美和创造美,更深谙与大自然相处的智慧。
4.完整记录一个古老族群的消亡过程,控诉了现代文明的入侵对极地生态的破坏。
书中还原了伊哈米特人与鹿共存的美好生活图景,呈现了边缘地区贸易站的进驻对极地生态及原住民生活的破坏,完整记录了这一族群从濒临灭绝终至完全消亡的全过程,对现代文明发出无声的控诉。
5.透过“鹿之民”重新审视原住民的生活模式,警示我们:任何族群都享有同等的生存权利。
作者指出:“慈善救济对原始人和对文明人一样,都只会帮助其走向毁灭。”并提醒人们思考:除了施舍,我们更应该做些什么,来帮助那些同样因为文明的入侵而即将走向灭绝的原住民走出生存困境,以避免伊哈米特人的悲剧重演?
6《纽约时报》《泰晤士报》《纽约客》等多家媒体重磅推荐,本书还获得了著名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好评。
【名家推荐】
法利•莫厄特的书在荒漠里刻下了印痕,点燃了火花……他的愤怒是迅疾的,他的幽默是顽皮的,但他对万物生灵的悲悯是始终如一的。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对北美大陆最鲜为人知的地区之一的描述,从头到尾激动人心。
——《纽约时报》
这是多年来北极地区出版的最有影响力的一本书,清晰呈现了土地、驯鹿和人类三者之间的物质和精神联系。
——《泰晤士报》文学副刊
孤军奋战,致力于为整个人类社会书写编年史的作家并不常见……莫厄特正是这方面的一个典范。
——《纽约客》
这是一种“美丽而有尊严的生存方式”,只有限制人类的无限欲望、承担起生态责任、重建生态平衡,人类才可能长久生存。
——《诺顿自然书写文选》
鹿之民的创作者
· · · · · ·
-
法利·莫厄特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
法利•莫厄特(1921—2014),加拿大国宝级作家,坚定的环保主义者,一生出版著作44本,有2500多万册远销世界60多个国家。代表作有《与狼共度》《鲸之殇》《鹿之民》《屠海》等。1981年,他被授予加拿大国家二等官佐勋章——加拿大的最高荣誉之一,旨在表彰他对全人类的贡献。
译者
舒兰,绵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主题研究方向为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曾参与四川李白文化研究中心课题“李白传说故事”汉英翻译工作,主持四川省翻译协会课题“平武白马藏族文化外译问题与对策探究”等科研课题。
骆海辉,绵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教授、四川省翻译协会常务理事、西南科技大学MTI(翻译硕士)教育中心兼职硕士生导师。绵阳师范学院首届“教学良师”。已出版译著《欧洲民族思想变迁:一部文化史》等。
目录 · · · · · ·
序言(1975年版)3
故事的由来 7
一、进入荒原 25
二、外来人 44
三、孩子们 57
四、这片土地的命根子 81
五、“小山”脚下 105
六、肉宴与饥荒 125
七、关于语言与房屋 146
八、因纽特人之春 167
九、他们的悠然生活 187
十、男孩与黑羽精灵 206
十一、荒原人的法规 226
十二、迷失的卡库米 245
十三、卡库米与恶魔 266
十四、石人与死人 283
十五、闯入无人之境 305
十六、鬼怪、恶魔与精灵 319
十七、奥霍托的奇幻经历 343
十八、父辈的岁月 358
十九、“鹿之民”拯救计划 379
二十、来日方长 400
专有名词对照表 405
参考文献 417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给一个临死的人一杯水可能值得称赞,但是,如果我们明明有能力制止那个人死亡却任其死去,则是卑鄙的。实际上,我们一直在向北极地区垂死的人们分发一杯杯水,并对这种善举自吹自擂。显然,我们的态度草率且善变:一方面,我们义正词严地谴责其他国家所犯下的暴行;另一方面,我们对自己国家的残忍却视而不见,百般容忍。显然,我们既愚蠢又目光短浅,我们不仅伤害了因纽特人和印第安人,也伤害了我们自己。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十九、“鹿之民”拯救计划 379 -
我们脚下是贫瘠的荒原。幽暗处处,波澜起伏,一股生命的洪流从昏黑的南方奔涌而出,席卷世界,吞噬世界,沉入生命的大海。空气中弥漫着生命的气息,呼吸声、奔跑声,好像猛然而起的一阵狂风,又好像那些本无生命的冷酷岩石,从世代积淀的坚硬中迸发出烈焰,宣告着神圣的生命权。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序言 1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鹿之民"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鹿之民"的人也喜欢 · · · · · ·
鹿之民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7 条 )
> 更多书评 17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未知出版社 (1985)暂无评分
-
北岳文艺出版社 (1999)9.4分 23人读过
-
Douglas & McIntyre (2012)暂无评分 1人读过
-
Da Capo Press (2004)暂无评分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919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鹿之民的评论:
feed: rss 2.0
3 有用 Xiao的储藏间 2022-12-06 14:15:17 海南
种族灭绝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
0 有用 焚寂剑又掉了 2023-07-08 14:11:37 北京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8 有用 Morgan 2022-11-17 19:51:34 浙江
读完之后只觉得佩服莫厄特,很难想象他经历了什么才写下这本书,而书里几乎没有抱怨反而充满了对陌生民族的爱与对自己立足的社会的反省,这太难了,我甚至不能想象一个人能够拥有如此强大的爱,支撑着他做这些事。
3 有用 乌云很低 2024-03-15 11:44:29 湖南
根据序言中莫厄特的叙述,70年代加拿大的因纽特人几乎全部被迫离开家园,进入人造定居点,依靠各种名目的福利金生存,其条件堪称现代社会中糟糕的贫民窟。如今又过去半个世纪,不知伊哈米特人现状如何,令人忧心,续作《绝望者》能否出版?
0 有用 小小笛 2023-06-05 20:01:02 黑龙江
这本书讲述了作者深入荒原复地,去寻找一群快要灭绝了的因纽特人——伊哈米特人的故事,作者学习他们的语言,了解他们的文化,为我们讲述了这一群人类的生活,让我们了解到了在世界上,还有和我们生活习惯完全不同的一类人的存在。书整体写的不错,但是有一些地方还是感觉稍微有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