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决定的孤独的书评 (92)

万有引力 2023-04-03 14:41:44

人人都有“皮肤饥饿症”?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本文经《三联生活周刊》授权转载,作者贝小戎 原文链接: 人人都有“皮肤饥饿症”? 为什么市场上有那么多按摩类产品?为什么养狗养猫的人越来越多?在触觉研究专家格伦瓦尔德看来,这都是因为现代人有“皮肤饥饿症”,跟他人的身体接触太少。2015年,德国登记在册的宠物共3000...  (展开)
小七 2023-04-12 21:47:20

人为什么会选择成为一座孤岛?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十六世纪英国玄学派诗人约翰·多恩写过一首著名的诗: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损失,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为你而鸣。 这首诗的名字叫《没有人是一座孤岛》,然而几经辗转,这句话不知道何时变成了人们熟悉的另一...  (展开)
深空转体两周半 2023-03-21 18:27:20

自我决定?NO,这不就是现代社会决定的孤独吗

这本书的名字虽然叫《自我决定的孤独》,但从目录到内文,扒开每一个字缝,则处处写着“我不是自愿的”,可能副标题真相定律再一次发挥作用了,这本书实质讲的是“难以建立亲密感的社会”。 宠物经济、抑郁症、皮肤饥渴症、公益拥抱……作者从这些“爱与代偿”的现代病和衍生经...  (展开)
迢递 2023-04-09 22:41:56

碰触,权力,孤独:关于身体的政治

现代人对于碰触的需求逐渐走向两个极端:其一是随着服务业的发达,人与人之间的碰触趋向于变得越来越少,走向无接触的趋势;而与此同时,人类的本能驱使着接触的需要,亲密接触对于生理与心理的疗愈作用无法替代,“肌肤饥渴”也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例如推拿等需要持续肢体接触...  (展开)
尤里卡 2023-04-08 22:46:06

出去吧,去冰上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作为一个社会人,无论是亲情、爱情还是友情,亲密关系都是我们生存发展的必需品。然而在现代社会下,人与人之间变得越来越疏离,熟人社会愈发成为一个陌生的概念,随着亲密关系的崩解与消融,个体也逐渐缩减为一个“自给自足”的孤岛。 德国著名记者伊丽莎...  (展开)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23-04-27 15:31:17

人为何选择成为自己的孤岛?

文/布兰达 赛博时代的孤独是什么样的? 被冠以“最孤独”头衔的地方有很多,“世界上最孤独的图书馆”“世界上最孤独的小屋”“世界上最孤独的公路”“世界上最孤独的Prada”等等。 它们远离城市喧嚣、独自在世界的边角等着“世界上最孤独的人”发现,并给予他一些心理慰藉。 ...  (展开)
麒麟 2023-03-21 10:21:21

肌肤之亲的重要性很多人都不知道

封面堪称今年最有创意的设计,看小图也许你看不出来,如果拿在手里看,就会发现,实际是一个上帝视角俯视的溜冰场,溜冰场上有好多人,夕阳之下,影子被拉的很长,人们在冰面上滑出的痕迹,画出了一个人像侧影的轮廓。整体有一种非常干净、简约、孤独的美感。也许寓意人类的内...  (展开)
芝麻 2023-04-10 14:35:17

自我决定的孤独

本书虽然写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可触碰性”,但我觉得更多是阐明人类在这样一个战乱、病毒、暴力依然频发的社会中,如何能让自己的身体有自我决定“自由”的空间。 脆弱的人类既然在18世纪中叶找到了同情以及普适权利的现代形式,那么在进人21世纪时,人类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能...  (展开)
雪薇薇 2023-04-21 00:10:51

亲密与距离之间的分寸感

渴望与他人的接触,但又担心暴力的威胁和对亲密的恐惧而与他人保持距离,人的双重性是自我决定的孤独。 《自我决定的孤独:难以建立亲密感的社会》的作者是伊丽莎白·冯·塔登,译者是顾牧,这是一本社会诊断书,书中有大量的研究结论,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探讨,从而展现出人类孤...  (展开)
万有引力 2023-05-19 14:34:06

别碰我,拥抱我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本文转载自中国新闻周刊,作者苏琦。 原文链接: 别碰我,拥抱我 乍一看书名,“自我决定的孤独”,很容易把读者的预期引向这样的方向:现代社会的人们因为沉迷于电子设备,而陷入肌无力、性无趣和爱无能的状态,人们在自我选择的孤独中彼此隔膜,在虚拟现实中迷失了方向,进而...  (展开)
麒麟 2023-03-16 14:43:24

无接触时代的生存指南

我感觉这本书的名字《自我决定的孤独》很符合存在主义理论,就是人们的存在是基于自我定义的,个体要自我决定、自我负责和自我实现,而非被社会规范、传统和神权所支配。“自我决定的”似乎是一种对于生活的定义和表达,也许可以理解为被动的承受,但那种气势背后就像一种存在...  (展开)
万有引力 2023-07-07 10:24:26

用抚摸对抗脆弱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本文转载自《凤凰周刊》,作者姜昊骞。 智能手机、租房市场、无接触服务,让几乎完全不与他人直接接触的生活,在今天成为了可能。对安全的追求与维护,则是无接触生活的重要动因。代价则是封闭、孤独与缺乏信任。为了获得些许信任感,很多人四处寻觅,甚至愿意为之付费,比如购...  (展开)
万有引力 2023-06-30 11:05:26

无接触时代,人的孤独不可避免?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本文转载自《青年范儿》,作者张丰。 原文链接: 无接触时代,人的孤独不可避免? 德国记者伊丽莎白·冯·塔登的《自我决定的孤独》完成于2018年夏天,这是一本以“身体”为主题的书,她的写作可谓及时,因为一年多之后,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使她要讨论的主题变得更为重要:我...  (展开)
万有引力 2023-05-22 10:54:57

孤独的当代人正在经历“友谊衰退”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本文转载自《Vista看天下》,作者李帕恰。 原文链接: 孤独的当代人正在经历“友谊衰退” 当代人的朋友似乎正在减少。 近日,Soul App旗下社会科学研究机构Just So Soul研究院发布了一份《2023年轻人社交态度报告》,显示当代年轻人人均只有2.5个知心朋友,有12%的年轻人甚至一...  (展开)
万有引力 2023-07-27 09:15:43

当身体不被触碰,孤独老去是我们逃不过的未来吗?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本文转载自《新京报书评周刊》。本文整理 罗东。 原文链接: 当身体不被触碰,孤独老去是我们逃不过的未来吗? 一个人逛超市购物,算是孤独吗?前几年在网络世界被疯传的“孤独的十个等级”把这列为一级孤独。短短几年过去,手机买菜点餐快速兴起,连逛超市这个行为都未必是选...  (展开)
万有引力 2023-06-02 10:42:15

走向更孤独的状态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本文转载自《新民周刊》,作者苗炜。 原文链接: 走向更孤独的状态 阅读提示:有个章节讲住房和孤独的关系,很有意思。我们买大房子时,就决意走向孤独了。 英国的《卫报》在2023年2月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叫“过去几周,我只跟邮递员说了几句话”,这句话来自一位受访者,他独...  (展开)
万有引力 2023-05-15 14:59:03

“精致却孤独”:想要拥抱,但不完全想要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本文转载自《文汇报》,作者臧英钰。 原文链接: 读书 | “精致却孤独”:想要拥抱,但不完全想要 2023年3月29日,埃隆·马斯克等科技人士呼吁暂停训练GPT-4以及更强的AI模型;2023年5月1日,“AI教父”辛顿辞去了在谷歌公司的工作,并表示他“离开是为了谈论AI的风险”。 这...  (展开)
万有引力 2023-10-26 15:21:41

美好的双向奔赴,可能只是一种情感上的算计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广东人民出版社 原文链接: 美好的双向奔赴,可能只是一种情感上的算计 网络给了我广阔的世界,我却选择窝在家里。 相比于走入人群,与他人接触、碰撞,我们更喜欢把自己隐藏在网络当中,把自己包裹在一个私人的空间里,以此,给自己充足的安全感。 但安全感的...  (展开)
万有引力 2023-08-03 17:40:04

你有多久没拥抱过亲人了?

本文转载自《北京青年报》,作者张丽君。 原文链接:http://epaper.ynet.com/html/2023-07/28/content_421079.htm?div=0 你上一次拥抱亲人是什么时候呢?在熙攘的中央商业区里穿梭,与在清静田园的枇杷树下停留,究竟哪一种更让人感到孤独呢?不管现代人更喜欢哪种生活,一个不...  (展开)
万有引力 2023-04-12 09:54:24

男性陷入友谊危机,人们不排斥过更孤独的生活了?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本文经《三联生活周刊》授权转载,作者苗炜 原文链接: 男性陷入友谊危机,人们不排斥过更孤独的生活了? 多年前,我看过一本人生指南书,书上说,我们离不开友谊,要让自己的心态健康,每年要和50个朋友保持联系,还要结交10个新朋友。我看着自己的手机通讯录,心想这目标很难...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后页> (共92条)

订阅自我决定的孤独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