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一部分女性选择“一个人生活”,还有一部分女性经历孩子离开家、丈夫先走一步,被动地“一个人生活”,无论是哪种情况,最后都是孤身一人。
如何应对“一个人”的老后生活,是所有熟龄女性都要面对的人生大事。本书为即将或已经展开一个人生活的女性读者,送上妥帖指南。
在哪里生活、怎样生活;和什么人交往、怎样交往;养老金够不够用;最后卧床不起谁来照顾……本书围绕这些实用生活课题,从社会学统计数据、养老产业现状出发,结合众多女性前辈的成功“单身经验”,给读者带来全方位的生活指导。
作者简介 · · · · · ·
1948年出生于日本富山县。知名社会学家、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是日本女性主义理论研究的代表性人物,在日本及国际上有着广泛影响力。代表作有《厌女》《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父权制与资本主义》《一个人的老后》等。
目录 · · · · · ·
第一章 欢迎进入“一个人”的生活
到最后,大家都是孤身一人
单身非常强大。 这个意思是说, 把自己的时间(如果可以的话, 自己的钱) 使用在自己身上一事十分强大。
“一个人”的家庭正在增加
“儿孙绕膝的生活很幸福”这一老后观念, 正在快速消失。
变成“一个人”的过程
· · · · · · (更多)
到最后,大家都是孤身一人
单身非常强大。 这个意思是说, 把自己的时间(如果可以的话, 自己的钱) 使用在自己身上一事十分强大。
“一个人”的家庭正在增加
“儿孙绕膝的生活很幸福”这一老后观念, 正在快速消失。
变成“一个人”的过程
· · · · · · (更多)
第一章 欢迎进入“一个人”的生活
到最后,大家都是孤身一人
单身非常强大。 这个意思是说, 把自己的时间(如果可以的话, 自己的钱) 使用在自己身上一事十分强大。
“一个人”的家庭正在增加
“儿孙绕膝的生活很幸福”这一老后观念, 正在快速消失。
变成“一个人”的过程
每个人在变成“一个人”之前, 都有过一段漫长的故事。
当“两个人”变成“一个人”时
长时间生活在一起的夫妻, 爱恨也会如同绳索一般纠缠在一起。
再度拥有伴侣的可能性
有数据显示, 喜欢婚姻之人会毫不气馁地数次结婚, 而不喜欢婚姻的人则从不结婚, 人们都有这种倾向。
“孤身一人想必很寂寞吧?”简直多管闲事
在将孩子们抚养成人之后, 她独自居住在大宅邸中。 这可是非常让人羡慕的, 哪里需要同情了?
第二章 在哪里生活,怎样生活
最低条件是“只属于自己的住所”
会不会是人们把“想要回家”和“想跟家人同住”两个愿望给搞混了, 才让情况变复杂的?
女性自有房产率居高
对于多数的已婚女性而言,“ 自己的家”是丈夫名义下的家, 而非自己的。
不婚单身人士所面对的情况如何?
假如对孤身一人感到不安, 世上还有附带护理的集体住宅和高龄集体住宅的存在。
关于“一个人”的住宅事宜
我听说北欧高龄者住宅的平均规模为人均 60 ㎡。
名为“协同居住”的选择
她的计划中本就有一个意图, 即希望和自己同样的单身女性在迎来老后之时, 能够凭借自己的经济能力入住。
是住在都市,还是生活在地方?
在享受自然环境的同时又要维持都市的生活方式, 且不必与地域同化, 这也是一种模式。
“单间”为护理的基本
一旦体验过单间, 人的身体就无法再度回归“杂鱼寝文化”。
如何确保安全的生活
“在都市中, 身为老女人即代表危险。”
第三章 和什么人交往,怎样交往
一个人,两个人,和大家在一起
“一个人”是最基本的。 一个人都能过下去的人, 在两个人、 很多人一起的情况下也能过。
“亲爱的朋友”网络
这些人跟你一起度过一段时间的理由, 应该纯粹是跟你在一起就很开心。
以高科技支撑的沟通
她没有“想必很寂寞吧”的时刻, 从不缺少煲电话粥的对象。
有没有一起吃饭的对象?
我完全不想去参加那些有人情社交的餐会, 更不想跟会让餐点变难吃的人围在一张餐桌旁。
与孤独相处的方法
打发时间, 需要一起打发时间的对象和打发时间的技巧。
关于“逐渐被遗忘”这件事
“衰老, 代表着逐渐被世人所遗忘。”
排解孤独,还是面对孤独?
她在独自死去前唯一愿意见的, 就是那些能够理解自己的老女友们。
在寂寞的时候能够直接说寂寞
难受、 悲哀、 苦痛、 困扰……每到这种时刻, 就该把“帮帮我”给说出来, 并且还要用心平气和的方式。
第四章 关于金钱
老后所需的仍是金钱?
老后固然会让人充满不安, 但正是为了支撑这种不安,才有人(虽说多数都是女性) 在地方建立了护理机制。
一个人住,需要花费多少钱
一个人的简朴生活, 真的花费不了太多钱。
如何处理额外开支
要点就在于, 必须要懂得分辨“真正重要的人际关系”到底是什么。
养老金能领到多少
只要每个人都能够领取到某种养老金, 即便独自生活很困难, 两个人的钱凑在一起也能够过上宽裕的生活。
重组宽裕生活的方法
高龄女性没有工作, 从前或许还有孩子给的生活费, 但也不能依赖孩子。
即便老后,也要有现金流
据说, 劳动市场几乎没有为 45 岁以上的人群提供的职业空位。
将储蓄现金流化
不要再给孩子任何的“正赠与”或“负赠与”。 让孩子自立才是重中之重。
准备好个人养老金
某个人活着的时间段里, 其个人所产生的金钱即养老金。
第五章 接受怎样的护理
接受“被护理”的勇气
正是“变得无法独自生活的时刻”, 加剧了人们对老后的恐惧。
被护理的一方也有其技巧
金钱和服务质量之间是不挂钩的。 为了让自己能够愉快地接受护理, 就必须准备好相应的方法和技巧。
被护理者的十条心得
作为被护理者的关键就在于“弥补失去的能力, 活用剩余的能力”
第六章 关于如何“终结”
遗产给谁,遗留些什么
相比有血缘关系的人, 我更愿意尽可能地将遗产留给在人生旅途中相遇、 比亲戚更令我珍视的人们
如何撰写遗嘱
写遗嘱并非为了“死”, 而是为了活着的自己。
除了金钱,还能遗留些什么
带着这种想法而写下的记录, 对于子孙后辈来说或许是不可替代的宝物。
那些留下来也只会让人头疼的东西
两人生前约定, 无论谁先死去, 另一个人都要破坏掉对方的电脑硬盘。
关于死法
死法似乎也分成“正确的死法”和“不正确的死法”,孤独死大概无法归类到“正确的死法”之中。
孤独死可怕吗
在此之前不得不挂心的, 则是高龄者的“孤立生活”。过着孤立生活的人们, 终将迎来孤独死。
孤独死又有什么不好
压力、 问题全都由人际关系而引发。 只要“独处”成为基础, 内心就能够得到平静。
想要怎样被吊唁
这是为启程而做的准备, 因此就像要去某个遥远的国度旅行那样, 开开心心地做好各种准备即可。
坟墓该如何处置
我深爱着的小鸟和狗狗已经埋葬到了那个位置, 我也希望能在同样的地点长眠。
单身人士的五种身后准备
这样连在一起看, 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后记
· · · · · · (收起)
到最后,大家都是孤身一人
单身非常强大。 这个意思是说, 把自己的时间(如果可以的话, 自己的钱) 使用在自己身上一事十分强大。
“一个人”的家庭正在增加
“儿孙绕膝的生活很幸福”这一老后观念, 正在快速消失。
变成“一个人”的过程
每个人在变成“一个人”之前, 都有过一段漫长的故事。
当“两个人”变成“一个人”时
长时间生活在一起的夫妻, 爱恨也会如同绳索一般纠缠在一起。
再度拥有伴侣的可能性
有数据显示, 喜欢婚姻之人会毫不气馁地数次结婚, 而不喜欢婚姻的人则从不结婚, 人们都有这种倾向。
“孤身一人想必很寂寞吧?”简直多管闲事
在将孩子们抚养成人之后, 她独自居住在大宅邸中。 这可是非常让人羡慕的, 哪里需要同情了?
第二章 在哪里生活,怎样生活
最低条件是“只属于自己的住所”
会不会是人们把“想要回家”和“想跟家人同住”两个愿望给搞混了, 才让情况变复杂的?
女性自有房产率居高
对于多数的已婚女性而言,“ 自己的家”是丈夫名义下的家, 而非自己的。
不婚单身人士所面对的情况如何?
假如对孤身一人感到不安, 世上还有附带护理的集体住宅和高龄集体住宅的存在。
关于“一个人”的住宅事宜
我听说北欧高龄者住宅的平均规模为人均 60 ㎡。
名为“协同居住”的选择
她的计划中本就有一个意图, 即希望和自己同样的单身女性在迎来老后之时, 能够凭借自己的经济能力入住。
是住在都市,还是生活在地方?
在享受自然环境的同时又要维持都市的生活方式, 且不必与地域同化, 这也是一种模式。
“单间”为护理的基本
一旦体验过单间, 人的身体就无法再度回归“杂鱼寝文化”。
如何确保安全的生活
“在都市中, 身为老女人即代表危险。”
第三章 和什么人交往,怎样交往
一个人,两个人,和大家在一起
“一个人”是最基本的。 一个人都能过下去的人, 在两个人、 很多人一起的情况下也能过。
“亲爱的朋友”网络
这些人跟你一起度过一段时间的理由, 应该纯粹是跟你在一起就很开心。
以高科技支撑的沟通
她没有“想必很寂寞吧”的时刻, 从不缺少煲电话粥的对象。
有没有一起吃饭的对象?
我完全不想去参加那些有人情社交的餐会, 更不想跟会让餐点变难吃的人围在一张餐桌旁。
与孤独相处的方法
打发时间, 需要一起打发时间的对象和打发时间的技巧。
关于“逐渐被遗忘”这件事
“衰老, 代表着逐渐被世人所遗忘。”
排解孤独,还是面对孤独?
她在独自死去前唯一愿意见的, 就是那些能够理解自己的老女友们。
在寂寞的时候能够直接说寂寞
难受、 悲哀、 苦痛、 困扰……每到这种时刻, 就该把“帮帮我”给说出来, 并且还要用心平气和的方式。
第四章 关于金钱
老后所需的仍是金钱?
老后固然会让人充满不安, 但正是为了支撑这种不安,才有人(虽说多数都是女性) 在地方建立了护理机制。
一个人住,需要花费多少钱
一个人的简朴生活, 真的花费不了太多钱。
如何处理额外开支
要点就在于, 必须要懂得分辨“真正重要的人际关系”到底是什么。
养老金能领到多少
只要每个人都能够领取到某种养老金, 即便独自生活很困难, 两个人的钱凑在一起也能够过上宽裕的生活。
重组宽裕生活的方法
高龄女性没有工作, 从前或许还有孩子给的生活费, 但也不能依赖孩子。
即便老后,也要有现金流
据说, 劳动市场几乎没有为 45 岁以上的人群提供的职业空位。
将储蓄现金流化
不要再给孩子任何的“正赠与”或“负赠与”。 让孩子自立才是重中之重。
准备好个人养老金
某个人活着的时间段里, 其个人所产生的金钱即养老金。
第五章 接受怎样的护理
接受“被护理”的勇气
正是“变得无法独自生活的时刻”, 加剧了人们对老后的恐惧。
被护理的一方也有其技巧
金钱和服务质量之间是不挂钩的。 为了让自己能够愉快地接受护理, 就必须准备好相应的方法和技巧。
被护理者的十条心得
作为被护理者的关键就在于“弥补失去的能力, 活用剩余的能力”
第六章 关于如何“终结”
遗产给谁,遗留些什么
相比有血缘关系的人, 我更愿意尽可能地将遗产留给在人生旅途中相遇、 比亲戚更令我珍视的人们
如何撰写遗嘱
写遗嘱并非为了“死”, 而是为了活着的自己。
除了金钱,还能遗留些什么
带着这种想法而写下的记录, 对于子孙后辈来说或许是不可替代的宝物。
那些留下来也只会让人头疼的东西
两人生前约定, 无论谁先死去, 另一个人都要破坏掉对方的电脑硬盘。
关于死法
死法似乎也分成“正确的死法”和“不正确的死法”,孤独死大概无法归类到“正确的死法”之中。
孤独死可怕吗
在此之前不得不挂心的, 则是高龄者的“孤立生活”。过着孤立生活的人们, 终将迎来孤独死。
孤独死又有什么不好
压力、 问题全都由人际关系而引发。 只要“独处”成为基础, 内心就能够得到平静。
想要怎样被吊唁
这是为启程而做的准备, 因此就像要去某个遥远的国度旅行那样, 开开心心地做好各种准备即可。
坟墓该如何处置
我深爱着的小鸟和狗狗已经埋葬到了那个位置, 我也希望能在同样的地点长眠。
单身人士的五种身后准备
这样连在一起看, 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對年紀稍長的女性而言,獨立生活是種夢想,婚姻則是脫離原生家庭的一種選擇。因此一心想離家獨立的女人便以男人為踏板,一頭栽進婚姻中。但問題是,這樣的婚姻生活怎麼可能幸福。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7页 -
在东京都法医医院网站上,他给老年人以下5点建议: 1。人活着就是为了等待死亡。独居者一定要做好万一哪天发生什么事,能及早被发现的万全准备。 2。在众人的陪伴下面对死亡,不见得幸福,死是一种必须独自经历的过程。 3。无须恐惧孤独。人生阅历丰富的老人家较看得开,只要决定为自己而活,就不必太在意世俗的眼光。 4。无须恐惧世人所说的“孤独死”,死亡其实一点也不痛苦,也不孤独。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有些事,终要独自面对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一个人的老后"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一个人的老后"的人也喜欢 · · · · · ·
-
- 上野千鹤子的午后时光 8.2
-
- 在熟悉的家中向世界道别 7.5
-
- 快乐上等 8.0
-
- 女性生存战争 8.5
-
- 身为女性的选择 8.0
-
- 女生怎样活? 8.2
-
- 我准备好了,变老也没关系 7.3
-
- 近代家庭的形成和终结 8.4
-
- 终于看见了自己 6.9
-
- 在东大和上野千鹤子学“吵架” 7.8
一个人的老后的书评 · · · · · · ( 全部 85 条 )


自由晚年所必需具备的若干条件
刚翻开这本书,就看到很多有自知之明的老人宁可选择独居,也不愿意接受子女假惺惺的同居邀请。目前,我的公婆才55岁,就开始与我们同住。确实是抛弃原来熟悉的环境和人脉,不远千里来跟子女一起住,要适应新的环境,要遵守新的规矩,要改掉原先的恶习,要结交新的玩伴...
(展开)



《一个人的老后》笔记
1终生工作,开源节流 2白天三次,晚上一次的居家巡回照顾即可,不需要二十四小时的居家照护 3把钱打散成年金,每年领,才不会被居心不良的晚辈诅咒早死 4自己的住家是自己的房子,不是和家人同住 5房子是最顶级的耐用品 6“自由选择”的前提是:①要有选项,②两种方式都经验过...
(展开)
> 更多书评 85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 )
-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6.8分 1686人读过
-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2009)7.5分 53人读过
-
法研 (2007年07月)7.6分 18人读过
-
時報出版 (2015)7.3分 20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文化漫笔 (森森)
- 专业书目 / 拓展视野 (宁止水)
- 【新书过眼录·中国大陆】2023 (普照)
- 被推荐的非虚构类清单 (辣妹炒饭)
- “温柔宇宙的核心” (喵拉夫司基)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403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一个人的老后的评论:
feed: rss 2.0
26 有用 雪·法妮奥 2023-05-23 10:08:13 上海
印象深刻的几点:1.想和孩子(父母)保持良好的关系,就有必要保持一定的距离。2.任何关系,包括家人和朋友,都要花钱花时间去维持。那些认为家人关系不用刻意维护的(多数是男人),老后都很惨。3.有些大男子主义癌,老到瘫在床上不能动了、到死了都治不好。4.人走了后,其他遗物还好说(最好花钱请人处理,或者趁自己还能动的时候处理干净),最麻烦的是“宠物”。 5. 到最后,所有人都会变成一个人。尽早做好各方面... 印象深刻的几点:1.想和孩子(父母)保持良好的关系,就有必要保持一定的距离。2.任何关系,包括家人和朋友,都要花钱花时间去维持。那些认为家人关系不用刻意维护的(多数是男人),老后都很惨。3.有些大男子主义癌,老到瘫在床上不能动了、到死了都治不好。4.人走了后,其他遗物还好说(最好花钱请人处理,或者趁自己还能动的时候处理干净),最麻烦的是“宠物”。 5. 到最后,所有人都会变成一个人。尽早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为妙。 (展开)
13 有用 春风过驴耳 2023-08-22 00:09:28 山东
巴尔扎克曾经说过,“孤独是一件美好的事,但需要有人来告诉你,它是美好的。” 于我而言,《一个人的老后》便是扮演了这样一个循循善诱者的角色。它告诉我生活不止一种模式,还有更多可能性。孤身一人并不可怕,亦不可耻,反而是一种舒适的生活方式。
1 有用 蓝蓝和月月 2025-01-19 11:16:55 浙江
年老后要有接受被护理的勇气。
4 有用 麒麟 2023-07-28 18:27:05 北京
翻译的非常棒~!!!!牛~!!!!!!!经典作品重新制作,必须收藏!
11 有用 NANA 2023-08-09 13:33:19 江苏
一个人老了以后该怎么度过,其实也不仅仅是老了的问题,如何与自己相处是一个终身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