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日本消费社会学者三浦展将日本消费史分为五个阶段。第一消费时代的特征是中产阶级的出现与消费的萌芽,第二消费时代的特征是以家庭为核心,第三消费时代的特征是以个人为核心。到了第四消费时代,人们意识到消费不是用完就扔的浪费,不是无尽疲惫的消耗,而是自我充实;人际链接带来的愉悦更是超过商品本身带来的短暂满足感继成功预测第四消费时代后,三浦展再次预测第五消费时代即将到来。届时,人们的孤独感加剧; 随着科技的发展虚拟化渗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广泛影响着人们的消费观念与方式。本书对消费社会演变及未来趋势的分析,对企业把握市场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浦展继消费领域现象级畅销书《第四消费时代》全新力作!敏锐洞察消费新趋势。
详解110年消费史,蕴藏商机,企业家、经营者了解市场的决策指南。
用海量的调查数据说话,一本年轻人消费白皮书。附录提供10个共享消费社会案例...
日本消费社会学者三浦展将日本消费史分为五个阶段。第一消费时代的特征是中产阶级的出现与消费的萌芽,第二消费时代的特征是以家庭为核心,第三消费时代的特征是以个人为核心。到了第四消费时代,人们意识到消费不是用完就扔的浪费,不是无尽疲惫的消耗,而是自我充实;人际链接带来的愉悦更是超过商品本身带来的短暂满足感继成功预测第四消费时代后,三浦展再次预测第五消费时代即将到来。届时,人们的孤独感加剧; 随着科技的发展虚拟化渗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广泛影响着人们的消费观念与方式。本书对消费社会演变及未来趋势的分析,对企业把握市场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浦展继消费领域现象级畅销书《第四消费时代》全新力作!敏锐洞察消费新趋势。
详解110年消费史,蕴藏商机,企业家、经营者了解市场的决策指南。
用海量的调查数据说话,一本年轻人消费白皮书。附录提供10个共享消费社会案例集。
第五消费时代提前到来,在“孤独社会”中获得爱与链接,可续性生活方式的启示。
作者简介 · · · · · ·
[日]三浦展
被誉为“日本消费社会研究第一人”。1958年生,1982年毕业于日本一桥大学社会学部,1986年成为市场营销杂志《穿越》( ACROSS)的主编,1990年进入三菱综合研究所,1999年成立文化分析研究所。在研究消费、城市问题等基础上提出新的社会改造方案,主要作品有《第四消费时代》《下流社会》《极简主义者的崛起》等。
目录 · · · · · ·
第一章 消费社会的四个阶段
第一消费时代(1912 ~ 1937 年) 004
第二消费时代(1945 ~ 1974 年) 012
第三消费时代(1975 ~ 1997 年) 016
第四消费时代(1998 年~) 027
· · · · · · (更多)
第一章 消费社会的四个阶段
第一消费时代(1912 ~ 1937 年) 004
第二消费时代(1945 ~ 1974 年) 012
第三消费时代(1975 ~ 1997 年) 016
第四消费时代(1998 年~) 027
第二章 前往“魔法的时代”与再生活化
寻求再生活化的消费者 043
接受悲伤的社会 055
单身社会中的照料市场 073
共享照料的市场与机会 085
第四消费时代常态化还是萎缩 098
第三章 永远的孤独社会
年轻人是否已经放弃日本 117
所有人的孤独 127
爱与孤独 148
逃往元宇宙 167
第四章 疫情后的第四消费时代
价值观的变化 185
意识与行为的变化 190
郊外倾向 202
远程办公 208
孤独与居住地 214
郊外社会的再生 217
结语 225
中文版结语 227
附录 第四消费时代案例集
令人怀念的未来 239
案例一 三鹰市:井之头菊石共享小屋 242
案例二 埼玉市浦和区:常磐社区 246
案例三 东京都杉并区:西荻 okatte 251
案例四 东京都下北泽:BONUS TRACK 255
案例五 东京都台东区:谷中 HAGISO 261
案例六 东京都墨田区:咖啡洗衣房 265
案例七 东京都中央区新川:明祥大厦 269
案例八 东京都赤坂:TOKYO LITTLE HOUSE 275
案例九 爱知县长久手市:悠然小院 278
案例十 SHARE 金泽 284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信息不同于物质,只是独占它、保藏它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更倾向于将同他人建立联系这一行为本身当做一种快乐。 人们开始关心如何构筑一个不依赖金钱的人际关系。 信息化成为共享意识不断扩大的基础。 共享意识的价值观并不要求自己异于他人,反而更多地追求和他人之间的联系……寻找和他人的共通之处。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1 第四消费社会及作为其基础的共享意识 -
人们对价值的判断,不再拘泥于单纯通过物质和服务的消费来获得满足,而是通过消费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否能够得以建立。 而是通过购买商品来促进和人的交流,形成一个圈子。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共费”时代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孤独社会"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孤独社会"的人也喜欢 · · · · · ·
孤独社会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46 条 )







从消费社会发展看人的自我实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今年在写文化消费和消费升级的相关报告中,在网络资料中搜出这本书,遂阅之,整理一下自己的读书笔记。 一、本书的重要剖析角度:自我实现与消费社会的联系 作者将日本的消费社会划分为四个消费时代,总体来看,当社会经济富裕程度不断提高,社会形态和结构发生相应变化(老龄... (展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 )
-
东方出版社 (2014)7.8分 3197人读过
-
东方出版社 (2021)7.0分 163人读过
-
時報文化 (2014)7.9分 110人读过
-
朝日新聞出版 (2012)暂无评分 11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小清新 (HHz)
- 儿子,可不可以别再买书啦!!!(社科类) (磁带机瞌睡虫)
- 压舱石.书 (菊花夜行军)
- 就喜欢骚气的亮橙色 (南瓜扶手)
- 经济 (紫翎)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4490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孤独社会的评论:
feed: rss 2.0
6 有用 铲铲 2023-05-27 22:52:31 上海
说是孤独社会,其实解读了很多消费数据,非常翔实。有趣的是中国社会和日本社会的变迁有其相似之处,但是又不尽然。很想看未来有一天回来总结的时候是否有巨大分野。
7 有用 bookbug 2023-06-19 15:12:16 北京
本书更像是《第四消费时代》的延申与扩展,而且就算没读过前作,也丝毫不影响阅读和思考,因为作者一开始就用一整章进行了回溯。尽管作者通过对疫情前后的社会学层面各种分析为第四消费时代的终结画了线,并预言了即将到来的以虚拟消费为主要特征的第五消费时代,我还是认为当下仍处于以实用主义共享经济和简约消费为核心的第四消费时代,而且还将持续很长时间。这倒不是因为中日两国之间原本存在的发展和代际差距,而是虚拟消费本... 本书更像是《第四消费时代》的延申与扩展,而且就算没读过前作,也丝毫不影响阅读和思考,因为作者一开始就用一整章进行了回溯。尽管作者通过对疫情前后的社会学层面各种分析为第四消费时代的终结画了线,并预言了即将到来的以虚拟消费为主要特征的第五消费时代,我还是认为当下仍处于以实用主义共享经济和简约消费为核心的第四消费时代,而且还将持续很长时间。这倒不是因为中日两国之间原本存在的发展和代际差距,而是虚拟消费本质上未脱离实用主义,只是需求的空间或渠道发生了转移而已。所以,就和本书一样,第五更像是第四的某种延续:慢速的,小规模的,软性的,社交的,可持续的,其实这些特征我现在每天都在经历着,特别是离开职场之后,各种饮食类的DIY和一人食做得不亦乐乎,已经说明一切了。 (展开)
4 有用 时间之葬 2023-06-13 16:46:40 云南
第一章对日本近代消费史的梳理和分析挺好,后面更多是调查统计图表的分析,更深入的内容有限,不过倒是希望国内能有类似的社会学统计调查,细致且及时,能够反映当下的社会面貌
3 有用 姜小白 2023-08-12 11:34:26 湖北
恋爱本身应该是打造双方的一体感和共同性的行为,而现代社会的恋爱已经变成了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短期的、选择性的接触。每个人的身份、关系、性格、价值观都在向个性化发展,同时又彼此必须尊重对方的身份、关系、性格、价值观。在这样的时代里,社会学家吉登斯说的“纯粹的关系”将最大程度地减少,而孤独感将不断增加。也可以说这一代人从一开始就预见了自己会在某个时刻变得孤独。关于元宇宙的观察很有趣,结合自己过去10年里的... 恋爱本身应该是打造双方的一体感和共同性的行为,而现代社会的恋爱已经变成了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短期的、选择性的接触。每个人的身份、关系、性格、价值观都在向个性化发展,同时又彼此必须尊重对方的身份、关系、性格、价值观。在这样的时代里,社会学家吉登斯说的“纯粹的关系”将最大程度地减少,而孤独感将不断增加。也可以说这一代人从一开始就预见了自己会在某个时刻变得孤独。关于元宇宙的观察很有趣,结合自己过去10年里的经历,有把对social connection的需求用网络生活来实现的阶段;又有后面刻意断舍离网络交友认真去经营身边的关系,两个阶段的经验对比,再加上积极心理学的建议,还蛮启发人的。这本书是出自社会学视野,观察为主不提供建议的写作思路。 (展开)
2 有用 南柯一梦 2024-02-27 20:36:52 北京
因为工业化道路、地理位置和文化的相似性,日本就像是中国的一面镜子和老师,在很多方向展现出相似性。研究日本的消费生态,可以帮助我们回顾、理解中国已经和即将发生的事情。印象比较深刻是书中提到,目前的日本并存了两种趋势: 再生活化和去生活化。再生活化是基于人们对现代社会注重效率的反思,人们开始重新回归传统,寻求重构人和自然以及人和人的关系;去生活化是人们的消费开始更多的投入到虚拟的世界中,购买数字化的产... 因为工业化道路、地理位置和文化的相似性,日本就像是中国的一面镜子和老师,在很多方向展现出相似性。研究日本的消费生态,可以帮助我们回顾、理解中国已经和即将发生的事情。印象比较深刻是书中提到,目前的日本并存了两种趋势: 再生活化和去生活化。再生活化是基于人们对现代社会注重效率的反思,人们开始重新回归传统,寻求重构人和自然以及人和人的关系;去生活化是人们的消费开始更多的投入到虚拟的世界中,购买数字化的产品和服务,以寻求精神上的满足。但是无论哪一种,人们对精神世界的追求都逐渐超越了对于物质的追求。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