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这个故事源自中国,讲的是一位老画家,向朋友们展示他最新的画作。画中描绘的是一个园子,一条小径依水而行,穿越一片郁郁葱葱,尽头是一扇小门,通向一间小小的房舍。然而,当朋友们回头找寻画家时,他却飘然离去,现身于画中。他沿着那条小径漫步至门前,默然驻立,转过身微微一笑,便消失在门隙之中。
——瓦尔特·本雅明
西方文化遵循的是本质,而本书为您介绍的是一种“陌生的文化”,一种“非本质/不在场的文化”。
在西方,陌生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被全力排除或强制利用的对象,它未曾现身于本己的内在之中。那么如今呢?如今还有陌生者吗?现在人们乐于相信,大家基本上都一样。如此一来,陌生者就再次从本己的内在之中消失了。
东亚思想完全朝向内在。道则完全与世界的内在,与事物的“就是如此”,与此地此时融合在一起。在东亚的想象世界里,没有任何事物存在于世界的内在之外。如果说道避开了确定...
这个故事源自中国,讲的是一位老画家,向朋友们展示他最新的画作。画中描绘的是一个园子,一条小径依水而行,穿越一片郁郁葱葱,尽头是一扇小门,通向一间小小的房舍。然而,当朋友们回头找寻画家时,他却飘然离去,现身于画中。他沿着那条小径漫步至门前,默然驻立,转过身微微一笑,便消失在门隙之中。
——瓦尔特·本雅明
西方文化遵循的是本质,而本书为您介绍的是一种“陌生的文化”,一种“非本质/不在场的文化”。
在西方,陌生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被全力排除或强制利用的对象,它未曾现身于本己的内在之中。那么如今呢?如今还有陌生者吗?现在人们乐于相信,大家基本上都一样。如此一来,陌生者就再次从本己的内在之中消失了。
东亚思想完全朝向内在。道则完全与世界的内在,与事物的“就是如此”,与此地此时融合在一起。在东亚的想象世界里,没有任何事物存在于世界的内在之外。如果说道避开了确定与指称,那并不是它太高,而是因为它在流动,因为它像河流一样曲折蜿蜒。它描绘着事物的不断转化,描绘着世界的过程性。
与世界的关系并不是由作为与行动的决断、意识与反思的高光所决定。相反,人们通过退避到不在场,通过忘掉或清空自己而让它发生,就好像那明亮的房间,正是因为它的空,才有能力接收很多的光。人们追求的不是果断的行动,而是随意与轻松。这大概就是与西方自由观念相对应的东亚自由观念。
--------------------
韩炳哲作品(第2辑)
《山寨:中国式解构》(2023年1月出版)
Shanzhai. Dekonstruktion auf Chinesisch.
《超文化:文化与全球化》(2023年1月出版)
Hyperkulturalität. Kultur und Globalisierung.
《妥协社会:今日之痛》(2023年1月出版)
Palliativgesellschaft. Schmerz heute.
《不在场:东亚文化与哲学》(2023年7月出版)
Abwesen. Zur Kultur und Philosophie des Fernen Ostens.
《禅宗哲学》(2023年8月出版)
Philosophie des Zen-Buddhismus.
《什么是权力?》(2023年7月出版)
Was ist Macht?
《仪式的消失:当下的世界》(2023年8月出版)
Vom Verschwinden der Rituale.Eine Topologie der Gegenwart.
《资本主义与死亡驱力》(2023年8月出版)
Kapitalismus und Todestrieb.
《沉思的生活,或无所事事》(2023年7月出版)
Vita contemplativa.oder von der Untätigkeit.
--------------------
韩炳哲作品(第3辑)
《大地颂歌:花园之旅》(2024年1月即将出版)
Lob der Erde. Eine Reise in den Garten.
《时间的香气:驻留的艺术》(2024年1月即将出版)
Duft der Zeit. Ein philosophischer Essay zur Kunst des Verweilens.
《叙事的危机》(2024年1月即将出版)
Die Krise der Narration.
【专家推荐】
韩炳哲把“不在场”作为核心词展开他对东亚与西方思维方式、艺术作品风格差异的讨论,推进了东西方比较这个诱人的话题。作者对文献和事件的敏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选取的例子分析巧妙、角度新颖。
——邱振中,中央美术学院
可能因为韩炳哲既有在东亚的生活经验,又有在德国对西方文化的深刻体验,所以他所感悟的东亚思想也比罗兰·巴特在《符号帝国》中的观感更加深入,更加深情,也因此让人觉得更加亲切。
——张生,同济大学文学院
韩炳哲在本书中试图站在思想本身的立场上关照东方思想的特质,我们不需要成为自觉的他者,我们需要再次成为自己,本书或许可以成为我们再次发现和做自己的中介。
——梁中和,四川大学哲学系
【编辑推荐】
(1)韩炳哲被誉为“德国哲学界的一颗新星”。他回归哲学的人文传统和批判传统,在学院化的哲学研究之外,独辟哲学写作新境界,在数字媒体时代照察现实社会情状和人类心灵境况,被称为“互联网时代的精神分析师”“大数据时代的哲学批判指南”。
(2)兼具韩国人的浪漫气质和德国哲学传统的理性精神。韩炳哲对当代社会的洞察深刻,剖判犀利,而其内在的精神诉求却是宁静沉思的、美学意义的生命形式,具有“东方哲人的细腻与韵味”。
(3)哲学小品式的文字风格,长于思辨,而又胜在言传。韩炳哲的作品简洁、明快,“充满灵性,锋芒毕现”。中译者的认真细致和精敏才思也为中文版增色颇多。
(4)阅读韩炳哲在世界范围内已然成为现象。韩炳哲作品被译成20余种文字,包括法国哲学家阿兰·巴迪欧在内的诸多学者对韩炳哲做出了回应和称赞。巴迪欧亲自为其代表作《爱欲之死》作序,华东师范大学刘擎教授诚挚推荐。
(5)韩炳哲及其作品在国内学界和读者群体中迅速觅得知音。韩炳哲作品第1辑共9种(中信出版集团,2019年)出版后,来自哲学、艺术、政治学、传播学、文学、历史学、社会学各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人文社科类非专业读者迅速做出了积极回应和高度评价,誉之为“地铁上的哲学家”“浪漫派色彩的新存在主义者”。
(6)中文世界较系统和完整的韩炳哲作品集(共21种图书)。韩炳哲作品第2辑共9种,将于2023年8月出齐;第3辑共3种,将于2024年1月出齐。
(7)《不在场:东亚文化与哲学》:在全球化时代溯源东亚文化传统、追慕东方美学神韵、寻求自由至善生命的心灵之旅!
与西方从亚里士多德到海德格尔的本质主义倾向不同,东亚文化与哲学的内蕴是非本质/不在场的。老庄的虚,禅宗的空,都排除了封闭式、实体性的本质概念,在一种无己、无功、无名的无为、自然状态中,打开了新的意义视域,同时也打开了一扇面向陌生者的友善之门。
这种非本质主义或说不在场的文化与哲学,在东方的城市结构和布局、美术作品、建筑风格、舞蹈戏剧、装饰艺术、饮食习俗、园林设计、日常礼仪等方方面面都得到了深刻的体现。以至于在对待海洋/水的不同态度上,作者都揭示出东方人对水的亲近、崇尚与西方人对水的恐惧、征服之根本差异。
而万物一体、无分别、流动性,灵活的相互转化和过渡,正是东方美学神韵的妙趣所在。在一种不在场的气氛中,自我体会到一种舒缓的轻松和泰然,从而放弃了终极性和僵滞状态的存在,达至一种“无我”亦“无人”的东方式自由境界。
不在场的创作者
· · · · · ·
-
韩炳哲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韩炳哲(Byung-Chul Han)
德国新生代思想家。1959年生于韩国首尔,80年代在韩国学习冶金学,之后远渡重洋到德国学习哲学、文学和天主教神学。1994年,以研究海德格尔的论文获得弗莱堡大学博士学位。2000年任教于瑞士巴塞尔大学,2010年任教于卡尔斯鲁厄建筑与艺术大学,2012年任教于德国柏林艺术大学。
西班牙《国家报》(El País)誉其为“德国哲学界的一颗新星”。作品被译成十几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
清新的文风,清晰的思想,深察洞识,切确而犀利的论述,让韩炳哲对于数字时代人类精神状况的批判,显得尤为重要且富于启发。
——————————
阅读韩炳哲,无论如何都是富有才思智慧的享受。
——阿兰·巴迪欧(Alain Badiou)
韩炳哲揭示出,在大数据时代,批判理论将且必将重整旗鼓。
——威尔·戴维斯(Will Davi...
韩炳哲(Byung-Chul Han)
德国新生代思想家。1959年生于韩国首尔,80年代在韩国学习冶金学,之后远渡重洋到德国学习哲学、文学和天主教神学。1994年,以研究海德格尔的论文获得弗莱堡大学博士学位。2000年任教于瑞士巴塞尔大学,2010年任教于卡尔斯鲁厄建筑与艺术大学,2012年任教于德国柏林艺术大学。
西班牙《国家报》(El País)誉其为“德国哲学界的一颗新星”。作品被译成十几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
清新的文风,清晰的思想,深察洞识,切确而犀利的论述,让韩炳哲对于数字时代人类精神状况的批判,显得尤为重要且富于启发。
——————————
阅读韩炳哲,无论如何都是富有才思智慧的享受。
——阿兰·巴迪欧(Alain Badiou)
韩炳哲揭示出,在大数据时代,批判理论将且必将重整旗鼓。
——威尔·戴维斯(Will Davies)
韩炳哲摆脱了繁琐的哲学论证,他将哲学洞见直截了当地切入当下。这种植根于法德传统的批判视角,剥开了现实的面纱而暴露出它残酷的真相。这不是快乐的知识,而是发人深省的知识。
——汪民安,清华大学中文系
韩炳哲作为一个特立独行的左翼思想家,其作品肇始于21世纪以来的思想游记。作者尝试在流变的社会现象中锚定特定的时代线索,直面一个个时代之问,给出自己的答案。
——夏莹,清华大学哲学系
韩炳哲以其哲学的睿智与分析的犀利,迫使我们去反思数字网络媒体时代的生存情调与伦理处境。他的思考中透露出东方哲人的细腻与韵味。
——夏可君,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韩炳哲的哲学系列有很强的“现象意识”,他讨论了当代社会和文化里许多引人注目的现象。“现象意识”通向对现象的理解和解释,但不是试图解决问题的“问题意识”。
——赵汀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韩炳哲是当代思想中的一个现象。他是栖身于这个世界、这个时代之中的思想家,用敏锐的感触把握当下活生生的经验。同时,他有一种真正全球化的思想视野。今天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出有生命力的哲学、真正有阅读价值的哲学。
——王俊,浙江大学哲学学院
韩炳哲透过深邃思考的一丝幽光,洞悉当代资本主义暗箱中隐匿的奥秘,借用他那入木三分且灵活多变的词句,撕开了技术控制的透明社会和功绩社会下的厚厚帷幕。他也重新用精神的火光点燃了在妥协社会、监控社会、倦怠社会下的人性希望,并告诉我们,在严密数字控制下的城堡里,欲望的游牧重新让我们的生命绽放出斑斓色彩。
——蓝江,南京大学哲学系
锐利的思想锋芒,诊断现实问题的能力,清新的随笔风格。看他四面出击,看他举重若轻,迷人!
——马凌,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韩炳哲的语言文字炼金术,对概念的追根溯源,对于无论外语学习者还是哲学爱好者来说,都不啻为一种有效的思维训练。
——安尼,首都师范大学德语系
大数据时代形成的纷繁现象,需要新的哲学思维和框架,韩炳哲的几本书堪称敏锐、犀利的时代探测器,是大数据时代的哲学批判指南。
——思郁,自由写作者
韩炳哲是互联网时代的精神分析师。他用短小精悍的文字,揭示出这个时代的严峻危机。
——杨不风,中山大学哲学系
韩炳哲的哲思充满灵性,锋芒毕现,以其一贯的犀利,带给我凝视深渊的勇气。
——贾克防,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学院
韩炳哲用他的作品开辟了一条横穿当代文学之林的甬道。他不求你我点赞,只求警醒世人。
——德国广播电台(Deutschlandfunk)
韩炳哲属于这一类哲学家,在他们之前,没有人寻求改变世界之道,甚至没有人充分意识到这种改变的必要性。
——《高等教育内部参考》(Inside Higher Ed)
韩炳哲创造了一种他个人独有的思想传统。
——《周日世界报》(Welt am Sonntag)
阅读韩炳哲的书,意味着不断地被鞭策、唤醒。……他的社会批判虽然不谙体恤之情,但是他仍然热情地拥抱自己所处的这个时代。
——《杂志》(Das Magazin)
显然,韩炳哲选择了一种与传统学院派哲学不同的道路,而这一选择,让他收获了当下广泛的欢迎。
——《三联生活周刊》,2022年第47期
韩炳哲的批判哲学只是一针见血地戳破了当代人“越努力越幸运”的小确幸版本的肥皂泡沫,绩效社会的审慎魅力永远在于没有底线和不见尽头的自我压榨,至死方休。
——《周末画报·书评》,2023年6月
目录 · · · · · ·
本质与非本质—无住 3
封闭与开放—不在场的空间 31
光与影—不在场的美学 45
智慧与愚钝—在通往天堂的路上 65
陆地与海洋——思维策略 79
作为与发生——超越主动与被动 103
问候与鞠躬——友善 125
注 释 139
附录 韩炳哲著作年谱 153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不在场"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不在场"的人也喜欢 · · · · · ·
不在场的书评 · · · · · · ( 全部 9 条 )
《不在场》:韩炳哲探讨东亚文化的独特性
非本质/不在场:东亚文化与哲学的流动之美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德国韩裔著名新生代思想家韩炳哲的经典力作《不再场——东亚文化与哲学》,带领我探索了一种陌生而深邃的文化,迥异于西方本质追寻的思维方式。在东亚思想中,我们发现一种完全朝向内在的哲学,一种将道与世界的内在、事物的即是融为一体的哲学。 🌿在东亚的想象世界里,... (展开)将“空寂”贮满“意义”,照彻外部的晦暗不明
韩炳哲《不在场》恰恰说出东西方的本质区别?
> 更多书评 9篇
论坛 · · · · · ·
儒学就一直都在场 | 来自stonebreaker | 2023-09-25 12:36:55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Merve (2007)暂无评分 2人读过
-
Polity (2023)暂无评分 1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怎能读尽天下书 (疏狂老鬼)
- 文化漫笔 (森森)
- 2023年购书目录 (思郁)
- 哲学 (珞珈兰雪)
- 【新书过眼录·中国大陆】2023 (普照)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122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不在场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404404ccc 2024-02-21 00:40:25 上海
相比较于西哲意义即目标存在即作为,“老庄的此在完全可以没有意义和目标,没有目的和叙事…无意义,无目标,并不意味着丧失自由,反而是获得自由,是一种简朴的丰盈。抛却“向某处行走”才使得行走成为可能。人们要顺应世界的自然过程,而这世界并非叙事结构的。它能够抵御意义危机,毕竟这危机始终是一种叙事的危机。世界既不讲述“大”事,也不讲述“小”事。它不是神话故事,而是一种特意义上的自然。正因如此,它才是宏大的。... 相比较于西哲意义即目标存在即作为,“老庄的此在完全可以没有意义和目标,没有目的和叙事…无意义,无目标,并不意味着丧失自由,反而是获得自由,是一种简朴的丰盈。抛却“向某处行走”才使得行走成为可能。人们要顺应世界的自然过程,而这世界并非叙事结构的。它能够抵御意义危机,毕竟这危机始终是一种叙事的危机。世界既不讲述“大”事,也不讲述“小”事。它不是神话故事,而是一种特意义上的自然。正因如此,它才是宏大的。相反,所有的故事都很渺小。它们建立在区分的基础上,为了一方而排斥另一方。叙事之所以能创建意义,是因为大量的挑选和排除,或说它把世界缩小了。它削减了世界,把世界逼进一条狭窄的叙事轨道。庄子则教导人们不要执着于小故事执着于区分,而要与整个世界相连,甚至要像世界一样宏大,要蓬勃向上,成为一个广阔的世界。” (展开)
1 有用 乾山 2023-07-27 16:55:12 江苏
(三星半)半星扣给中信。鸡精总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啊…
0 有用 norve 2024-03-05 10:15:55 广东
是散文
0 有用 昭歌山 2023-12-17 20:03:31 浙江
韩式《符号帝国》;想一想,时至今日,研究东亚的哲学家仍然无法摆脱“东西”视角来谈,书中仍然存在的对东亚世界的误读实在无法理解(对于早先处于交通与信息不发达时期的罗兰·巴特还是可以理解的),是否应该先把立场放于中间状态再来比较,这点我觉得于莲还是可以的
2 有用 独家记忆009 2023-08-09 20:50:27 河北
一本能够更好地了解韩炳哲的哲学思想的书,围绕着不在场这一话题,结合了东亚文化与哲学思想进行阐述和论证
0 有用 momo 2024-11-04 23:24:13 广东
丝滑小品文……给我科普了莱布尼茨的镜子
0 有用 真睡醒了 2024-10-28 12:26:01 上海
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
0 有用 阿辽沙 2024-10-16 07:55:21 山西
3.7
0 有用 数峰青 2024-10-13 19:23:44 江苏
从东亚的文化特征中拎出“空”,一种对于不确定性的开放与包容体现出自足与平和。不再去寻找确定的彼岸世界,而是在此在的现世世界里面接受各种可能性,不凝滞于外物,从而清晰自身的存在是与不确定性的外物紧密关联在一起的。不在意本身是对世界最大的在意,在不在场中生活与感受。
0 有用 碳我的天才小猫 2024-09-09 21:22:25 法国
四星,韩炳哲对日韩文化较为熟悉,但对中国典籍比较隔膜,美学方面则是用日本作为大量例子。将中日韩的古代文化成为一个总体,来和西方哲学进行对比,从而阐发出东亚美学“空无”、“敞开”的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