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品方: 99读书人
原作名: Auschwitz, città tranquilla
译者: 陈英 / 孙璐瑶
出版年: 2023-7
页数: 156
定价: 39.00
装帧: 平装
ISBN: 9787020180189
内容简介 · · · · · ·
● 意大利国宝级作家、奥斯维辛174517号囚犯 普里莫•莱维特别纪念文集
● 十篇故事+两首诗歌 多声部呈现一个被集中营的病毒传染的世界
● 收录莱维罕见的最具代表性的诡异科幻小说
● 揭露人类被物化、灵魂被掏空的恐怖境遇
————
《奥斯维辛:寂静的城市》是意大利普里莫•莱维国际研究中心于2021年推出的纪念文集,以不同的体裁和风格呈现了莱维对20世纪最为惨重的灾难之一的独特记录和思考。
全书由十个短篇故事和两首诗歌组成,既包括作家此前收入《元素周期表》充满自传性的《铈》和《钒》两篇,以及《自然故事》(1966)中三篇技术科幻小说《天使蝴蝶》《冰箱里的睡美人》《反向胺》,也有正面冷静记录集中营黑暗的《卡帕纽斯》《犹太人的王》《不可抗力》《奥斯维辛:寂静的城市》《集中营的“侦探故事”》,更特别收录了前后跨度逾三十年的两首诗歌《棕色的队列》《无辜死者...
● 意大利国宝级作家、奥斯维辛174517号囚犯 普里莫•莱维特别纪念文集
● 十篇故事+两首诗歌 多声部呈现一个被集中营的病毒传染的世界
● 收录莱维罕见的最具代表性的诡异科幻小说
● 揭露人类被物化、灵魂被掏空的恐怖境遇
————
《奥斯维辛:寂静的城市》是意大利普里莫•莱维国际研究中心于2021年推出的纪念文集,以不同的体裁和风格呈现了莱维对20世纪最为惨重的灾难之一的独特记录和思考。
全书由十个短篇故事和两首诗歌组成,既包括作家此前收入《元素周期表》充满自传性的《铈》和《钒》两篇,以及《自然故事》(1966)中三篇技术科幻小说《天使蝴蝶》《冰箱里的睡美人》《反向胺》,也有正面冷静记录集中营黑暗的《卡帕纽斯》《犹太人的王》《不可抗力》《奥斯维辛:寂静的城市》《集中营的“侦探故事”》,更特别收录了前后跨度逾三十年的两首诗歌《棕色的队列》《无辜死者之歌》。
对莱维而言,奥斯维辛不仅是身体和精神的双重炼狱,更是一种超历史的生存隐喻。这座“寂静的城市”,在时间和空间中不停地延续和重现,是人类遭受的终极屈辱的象征。
————
评论或推荐
现实世界里有拿着武器的人,他们建立了奥斯维辛,而那些诚实而软弱的人正为他们铺平了道路。因此奥斯维辛的悲剧,每个德国人都难辞其咎,甚至可以说,每个人都有责任。在奥斯维辛之后,不允许再有不作为的人。——普里莫•莱维
“你们没有意识到我们是幼虫,生下来是要成为天使般的蝴蝶,毫无防护地飞去受审判的吗?”——《神曲•炼狱篇》
莱维在奥斯维辛当然见证过极为残忍的事件,但他把那些血腥事件排除在文字之外。这本书的故事都不包含那些血淋淋的元素。他更喜欢向我们展示一种力量,还有它发生作用的轨迹。某些人施加了这种力量,另外一些人在承受,这会带来不可磨灭的屈辱。——本书编者法比奥•莱维、多梅尼科•斯卡帕
就像卢特考斯基,我们也被权力和金钱迷惑了双眼,以致忘了我们的本质多么脆弱,忘记了我们都在“犹太人区”里。这个区域是有围墙的,而围墙外是掌握着生死大权的人,火车也正在不远处等着。——《犹太人的王》
奥斯维辛:寂静的城市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普里莫•莱维(1919-1987),意大利化学家,也被誉为意大利国宝级作家。他是奥斯维辛幸存者,第174517号囚犯,也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知识分子,著有《这是不是个人》《这是不是个人》《终战》《元素周期表》和《被淹没和被拯救的》等,备受索尔•贝娄、菲利普•罗斯、卡尔维诺、安伯托•艾柯等文学大师的推崇。
1947年,莱维出版第一部回忆奥斯维辛经历的作品《这是不是个人》时,卡尔维诺为他撰写书评,直至该书于1958年推出修订版,莱维终获文坛认可,迄今为止这本书已被翻成四十多种语言。
1945年,在经历了11个月的折磨,从奥斯维辛集中营返回家中后,莱维继续从事工业化学的职业。凭《这是不是个人》《终战》这两部作品成为世界级作家后,莱维相继创作《缓刑时刻》《其他人的悲剧》《元素周期表》和《被淹没和被拯救的》等。
1987年4月11日,莱维从都灵寓所跳楼身亡,官方...
普里莫•莱维(1919-1987),意大利化学家,也被誉为意大利国宝级作家。他是奥斯维辛幸存者,第174517号囚犯,也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知识分子,著有《这是不是个人》《这是不是个人》《终战》《元素周期表》和《被淹没和被拯救的》等,备受索尔•贝娄、菲利普•罗斯、卡尔维诺、安伯托•艾柯等文学大师的推崇。
1947年,莱维出版第一部回忆奥斯维辛经历的作品《这是不是个人》时,卡尔维诺为他撰写书评,直至该书于1958年推出修订版,莱维终获文坛认可,迄今为止这本书已被翻成四十多种语言。
1945年,在经历了11个月的折磨,从奥斯维辛集中营返回家中后,莱维继续从事工业化学的职业。凭《这是不是个人》《终战》这两部作品成为世界级作家后,莱维相继创作《缓刑时刻》《其他人的悲剧》《元素周期表》和《被淹没和被拯救的》等。
1987年4月11日,莱维从都灵寓所跳楼身亡,官方推断原因为自杀。
目录 · · · · · ·
棕色的队列 1
卡帕纽斯 5
天使蝴蝶 17
反向胺 29
冰箱里的睡美人 43
铈 67
钒 79
犹太人的王 97
不可抗力 109
奥斯维辛,寂静的城市 115
集中营的“侦探故事 ”123
无辜死者之歌 131
· · · · · · (收起)
喜欢读"奥斯维辛:寂静的城市"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奥斯维辛:寂静的城市"的人也喜欢 · · · · · ·
奥斯维辛:寂静的城市的书评 · · · · · · ( 全部 9 条 )

奥斯维辛:记忆的重量

我们会用腐烂的肉身淹没你们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部留给世界的警醒之作。 被淹没的受害者缝合、追寻、唤醒记忆,施暴者沉默、掩盖、篡改历史。 可以选择沉默,但务必不要忘记痛苦和愤怒,失忆是加害者的共犯。 《反向胺》《冰箱里的睡美人》讲述了一种人颠覆苦难的可能,然而当人们真的将痛苦和无谓的丧失从身体中剥夺,便彻... (展开)> 更多书评 9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未知出版社 (2021)暂无评分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①这列火车载满了书籍,将在夜晚途经你梦里⋯⋯ (Z)
- 评分可能虚高书籍(一) (无心恋战)
- 国内意大利文学译介(2015——) (宝王白奖评委)
- 2小时可以读完的小书 (bird)
- 2020年起出版的外国文学译本【网店上架】 (鲸岛)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奥斯维辛:寂静的城市的评论:
feed: rss 2.0
3 有用 易思棠 2024-10-29 22:18:46 湖南
读普里莫·莱维,知道什么是克制的力量。莱维是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幸存者。奥斯维辛,多么容易铺垫成凄惨故事的题材,本身即是悲剧,可是他克制住了,不见一丝哭天抢地。这样大的悲剧,哭天抢地可以是一种力量,克制则是深思之后的另一种力量——只有克制到忍不住流露,才是人生的真情所在。 所谓冰山之下的东西更多。
1 有用 Taeny 2023-12-22 13:25:52 河南
不可抗力,被碾过之后,本质已改变。
1 有用 edelweiss 2023-12-24 16:16:01 上海
内容有些凌乱
3 有用 密米尔的泉水 2023-08-14 16:08:51 山东
奥斯维辛,一个寂静的城市。死亡的寂静、挣扎的寂静、饥渴的寂静、沉默的寂静……这寂静吞噬了蚂蚁一般的人在生死线上对前途与命运的探问;这寂静由空洞的疲惫造成,人心上的缺失、空虚击垮了最后一丝对尊严的掌控。人们长出了翅膀,但飞向天空的却是秃鹫,就像生活——一切都有代价,支离破碎,迷失于无法抗拒的诱惑之中。绝望与希望,是剑的双刃;在一次次的重压下,饥饿与无意识开始扎根。而当受害者终于逃离了这个死亡之地,对... 奥斯维辛,一个寂静的城市。死亡的寂静、挣扎的寂静、饥渴的寂静、沉默的寂静……这寂静吞噬了蚂蚁一般的人在生死线上对前途与命运的探问;这寂静由空洞的疲惫造成,人心上的缺失、空虚击垮了最后一丝对尊严的掌控。人们长出了翅膀,但飞向天空的却是秃鹫,就像生活——一切都有代价,支离破碎,迷失于无法抗拒的诱惑之中。绝望与希望,是剑的双刃;在一次次的重压下,饥饿与无意识开始扎根。而当受害者终于逃离了这个死亡之地,对过去真相的渴望、原谅与审判的矛盾和灰色地带的荒谬又不断驱使着他去探问、直面苦难。 “我们不可战胜,因为我们已经失败。 我们坚不可摧,因为我们已经失去生命。 …… 如果伤害和屈辱持续下去 我们会用腐烂的肉身淹没你们。” (展开)
1 有用 非虛構 2025-03-25 11:50:17 北京
1945年1月22日,俄國軍隊開進了奧斯維辛和比克瑙,肆無忌憚的謀殺終於結束了。戰爭已經結束,但人們的生路在哪兒呢?一個一個地,奧斯維辛的猶太人踏上了返鄉的旅程,一個一個地,他們又失望地回到了奧斯維辛。德國人跑了,但波蘭人取代了他們,面對三百五十萬遇難的猶太人,他們不但沒有絲毫傷感,反而在大街小巷張貼起了海報,聲嘶力竭地指責著:“是猶太人帶給我們的這場戰爭……是他們要發戰爭財……我們所有的麻煩都是... 1945年1月22日,俄國軍隊開進了奧斯維辛和比克瑙,肆無忌憚的謀殺終於結束了。戰爭已經結束,但人們的生路在哪兒呢?一個一個地,奧斯維辛的猶太人踏上了返鄉的旅程,一個一個地,他們又失望地回到了奧斯維辛。德國人跑了,但波蘭人取代了他們,面對三百五十萬遇難的猶太人,他們不但沒有絲毫傷感,反而在大街小巷張貼起了海報,聲嘶力竭地指責著:“是猶太人帶給我們的這場戰爭……是他們要發戰爭財……我們所有的麻煩都是猶太人造成的!”他們對死去的人沒有眼淚,反而對可憐的幸存者充滿了仇恨。他們搗毀了猶太人的商店,毆打那些試圖返回家園、祈盼新生的返鄉者。就這樣,離開的人又被迫回到了奧斯維辛,在令人瘋狂的環境下,蝸居在泥濘的集中營里,等待著自身的毀滅和枯朽。死亡的陰影從未離去,比克瑙的死亡氣息依然如故。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