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第四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获奖图书
【编辑推荐】
◎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中国近代史经典著述
自1970年面世后历经5次修订,此次对内容重新审校、订讹,同时择选珍贵配图,努力为读者呈现一部客观翔实的著作。
◎讲述了400年来中华民族积极求索与努力抗争的历史
400年来中国近代社会之巨变,不是一段西方因素不断输入而中国仅仅被动回应的历史,而是中华民族主动上下求索、积极变革,最终有所蜕变的抗争史。
◎不囿于任何一家学说、一种主义,立场客观冷静
参考巨量档案文献及研究著述,以公正克制的史观,以跨学科的方式,写就了这部著述。
【媒体推荐】
能摆脱西方汉学的阴影,以英文为媒介,向西方世界描述近四百年中华民族的挣扎历程,以近代之崛起为主线,带出一段跨越文化偏见的历史,徐中约教授在1970年首版的The Rise of Modern China,成为一本具有深远影响的...
第四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获奖图书
【编辑推荐】
◎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中国近代史经典著述
自1970年面世后历经5次修订,此次对内容重新审校、订讹,同时择选珍贵配图,努力为读者呈现一部客观翔实的著作。
◎讲述了400年来中华民族积极求索与努力抗争的历史
400年来中国近代社会之巨变,不是一段西方因素不断输入而中国仅仅被动回应的历史,而是中华民族主动上下求索、积极变革,最终有所蜕变的抗争史。
◎不囿于任何一家学说、一种主义,立场客观冷静
参考巨量档案文献及研究著述,以公正克制的史观,以跨学科的方式,写就了这部著述。
【媒体推荐】
能摆脱西方汉学的阴影,以英文为媒介,向西方世界描述近四百年中华民族的挣扎历程,以近代之崛起为主线,带出一段跨越文化偏见的历史,徐中约教授在1970年首版的The Rise of Modern China,成为一本具有深远影响的经典著作。
——郭少棠,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教授
这本关于中国近代史的著述……在史学界和凡是开中国近代史相关课程的大学生那里,几乎无人不知。直到今天,在西方大学图书馆里,此书依然有很高的借阅频率,是学界公认的中国近代史的经典著作和教科书。
——张鸣,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作者能对一系列重要历史人物的性格和行为动机,展开一种机智的、暗含幽默感的、富于独到见地的陈述甚至于刻画。黄仁宇擅长于此,而徐中约也以其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风格擅长于此。
——雷达,评论家、研究员
此书的客观性、广涵性、折中性,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这里的折中性并非贬义,而是在复杂的历史问题面前不贸然下结论,客观地引述各方意见,让读者自己去求寻可靠答案……不忽视难以把握的历史潜流,不回避尖锐矛盾,坚持正面的从容剖析,让史实说话,是它的又一特点。
——第四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评审委员会
【内容简介】
本书自清朝立国起,下迄21世纪,缕述四百年来中国近代社会之巨变。作者明确指出,这段艰难的历程并非如大多数西方汉学家所言,是一段西方因素不断输入而中国仅仅被动回应的历史。从政府的政策和制度、反对外来因素的民族抗争,以及在新的天地里寻求一条求生之道等线索,作者 细致描摹了近代中国内部社会的动荡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向世界讲述了一个古老的儒家帝国历经艰难险阻,蜕变为一个近代民族国家的历史。
作者虽身处欧美学界,但通过本书表达的是以中国人的身份对近代中国发展进程的看法,这种表达不属于任何一家学说、一种主义,是一种折衷调和的历史观。徐中约先生以超越意识形态、阶级、党派和文化的眼光,怀抱对各色历史人物的宽容和善意之心,公平公正、客观冷静地看待历史事件,同时参考了巨量的档案文献及研究著述,以跨学科的手法,努力为读者呈现这部描述近四百年来中华民族挣扎历程的史学著作。
中国的奋斗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简介】
徐中约(Immanuel C. Y. Hsü,1923—2005),生于上海,中国近代史研究杰出学者。1946年毕业于燕京大学,1954年获得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任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历史系主任、“教授研究讲师”、荣休教授。学问严谨,著有《中国进入国际社会的外交,1858—1888年》《伊犁危机:中俄外交研究,1871—1881年》等。
【译者简介】
朱庆葆,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主任,江南大学党委书记,专治中国近代史和当代台湾研究,著有《鸦片与近代中国》等。
计秋枫,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专治中外关系史和国际关系史,著有《欧洲的梦想与现实》等。
【审校简介】
茅家琦,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历史研究所所长、台湾研究所所长,太平天国研究专家。
钱乘旦,英国考文垂大学名誉文学博士,英国皇家历史学会通讯会士,现任北京大学博雅讲...
【作者简介】
徐中约(Immanuel C. Y. Hsü,1923—2005),生于上海,中国近代史研究杰出学者。1946年毕业于燕京大学,1954年获得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任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历史系主任、“教授研究讲师”、荣休教授。学问严谨,著有《中国进入国际社会的外交,1858—1888年》《伊犁危机:中俄外交研究,1871—1881年》等。
【译者简介】
朱庆葆,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主任,江南大学党委书记,专治中国近代史和当代台湾研究,著有《鸦片与近代中国》等。
计秋枫,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专治中外关系史和国际关系史,著有《欧洲的梦想与现实》等。
【审校简介】
茅家琦,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历史研究所所长、台湾研究所所长,太平天国研究专家。
钱乘旦,英国考文垂大学名誉文学博士,英国皇家历史学会通讯会士,现任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国家社科基金专家评审组成员、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历史研究院学术委员。
目录 · · · · · ·
中文版序 ⅱ
繁体版序 ⅲ
英文版第六版序 ⅴ
英文版第一版序 ⅶ
近代以为纪元表 ⅷ
货币及度量衡折算表 ⅸ
序 编
第一章 “近代中国”的概念 2
第一编 传统制度的延续(1600—1800)
第二章 清帝国的兴盛 14
第三章 政治和经济体制 32
第四章 社会和思想状况 49
第五章 对外关系 65
第六章 国运逆转:由盛到衰 87
第二编 外患内乱(1800—1864)
第七章 广州贸易体系 98
第八章 鸦片战争 118
第九章 第二次条约安排 137
第十章 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起义及回民起义 154
第三编 外国帝国主义加剧时期的洋务运动(1861—1895)
第十一章 清朝中兴与洋务运动 180
第十二章 对外关系与宫廷政治,1861—1880 年 205
第十三章 外国侵占中国台湾、新疆等地与安南 218
第十四章 帝国主义加紧扩张:日本侵略朝鲜与“中国的瓜分危机” 231
第四编 维新变革与革命(1898—1912)
第十五章 1898 年的维新运动 248
第十六章 义和团事件,1900 年 269
第十七章 清末新政和立宪派 283
第十八章 晚清的思想、社会和经济变化,1895—1911 年 291
第十九章 历史透视下的清王朝 306
第二十章 革命、共和与军阀割据 313
第五编 主义与抗战(1917—1945)
第二十一章 思想革命,1917—1923 年 340
第二十二章 思潮澎湃和反帝运动中的国家统一 356
第二十三章 国民政府:挑战重重的十年,1928—1937 年 374
第二十四章 全面抗战,1937—1945 年 395
第六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长
第二十五章 解放战争,1946—1949 年 422
第二十六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十年 440
第二十七章 中苏分裂 457
第二十八章 “国民政府”在台湾的统治 471
第二十九章 中国“重入”国际社会 482
第三十章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502
第三十一章 中国的崛起 525
审校后记 546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由张献忠和李自成率领的两股流寇,横行大半个国家几乎达二十年之久(1628-1647),引发了无穷的灾难和普遍的动荡。趁明王朝衰败和全面混乱之际,东北边陲的一支异族部落满洲人起而挑战中央政权,并最终在中国建立了一个新王朝。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二章 清帝国的兴盛 14 -
皇太极准备入侵华北了。 多尔衮早已驻扎在山海关附近,观察中国事态的发展, 李自成在 1645 年六七月见殒命,据称他是在湖北省外出抢掠食物时遭乡民所杀。另一个叛乱首领,并以残忍嗜杀著称的张献忠,1647 年在四川被清军打败及击毙。这样,造成中国几达二十年之久的动乱的两股流寇终于被镇压了。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二章 清帝国的兴盛 14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中国的奋斗"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中国的奋斗"的人也喜欢 · · · · · ·
中国的奋斗的书评 · · · · · · ( 全部 76 条 )
> 更多书评 76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大学堂」 (后浪)
- 豆瓣五星图书【中国近现代史】 (爱玛·包法利)
- 中西方大历史 (皇甫杰)
- 授权出版:非虚构 (英国安德鲁·纳伯格联合国际有限公司)
- 存柜书籍 (棒槌)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6071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中国的奋斗的评论:
feed: rss 2.0
5 有用 粗眉毛的埃迪 2024-11-04 14:19:49 浙江
今人不修当代史,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西人即使是外籍华人学者,无甚包袱,大笔如椽,史实从容剖析,人物入木三分。以中国奋斗之名,证科学民主耳。
5 有用 alex 2024-12-12 16:18:35 福建
代标港版<中国近代史> 非常严谨的学者,非常好的一些见解
10 有用 杨过 2024-10-30 16:26:05 天津
完整版。还行吧,最有价值的恰是删去的,因为对那些历史,我们恰恰一无所知。
14 有用 答案 2024-10-13 17:03:44 上海
代标港中文版上下册中国近代史。 我始终认为删节 阉割乃是不自信之表现。高赞简评,你自诩国人更了解国人、国人写的更好,那阉割了 删了作什么?难不成,好的 优秀的,反而害怕不那么好的? 但有一点我赞同,国内外的都读读,会更好。
28 有用 思忘 2025-02-22 01:44:19 河南
我的疑问是,这样的删改法,果真得到了原著版权持有人牛津大学出版社同意了么?徐中约教授已于2005年去世,简体字版标注他审订,这种删改歪曲难道都经过他的审订?假如作者审订的只是未加删改的香港版,我想问两位负责校对的著名历史学家,对于如此篡改的作品,你们怎么可以在这种面目全非的版本上说经过作者审订?作为尊重事实的基本史德,你们为什么不利用各种可能的场合(例如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告诉读者,这个译本是一... 我的疑问是,这样的删改法,果真得到了原著版权持有人牛津大学出版社同意了么?徐中约教授已于2005年去世,简体字版标注他审订,这种删改歪曲难道都经过他的审订?假如作者审订的只是未加删改的香港版,我想问两位负责校对的著名历史学家,对于如此篡改的作品,你们怎么可以在这种面目全非的版本上说经过作者审订?作为尊重事实的基本史德,你们为什么不利用各种可能的场合(例如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告诉读者,这个译本是一个许多章节都经过删改,以至于引用时必须参照香港版或者英文版的版本?据今年3月2日《新华日报》报道,本译本“荣获第四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国家图书馆居然如此鼓励这种肢解阉割式的译本(报道说“文津奖评审委员会对中译本给予了充分肯定”),还有没有最基本的学术精神与文化立场?——贺卫方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