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读库2305》包含了七篇文章。
《人工智能忧喜录》和《不存在的存在》事关人工智能。1956年,一帮计算机专家在美国达特茅斯召开会议,研究怎么让计算机更聪明一点,并提出了“artificial intelligence”这个词,此后对AI的研究方向和方法几经变动,终于在九十年代有所突破,特别是二十世纪第二个十年,OpenAI引入转换器之后,GPT的出现让人们相信AI具备了人类的本事:观察世界、总结规律和获取新知识。那现在能不能说人工智能奇点已经来临?朱石生老师有自己的答案,而朱朝晖则认为,奇点已经到来。也是在1956年,摄影师罗伯特·弗兰克横贯美国,拍摄沿途所遇的场景,两年后,出版了仅有八十三幅照片的纪实摄影集《美国人》。2023年,朱朝晖利用ChatGPT和Midjourney,延续并进化《美国人》的主题,创作了一部AI摄影集《新美国人》。
200...
《读库2305》包含了七篇文章。
《人工智能忧喜录》和《不存在的存在》事关人工智能。1956年,一帮计算机专家在美国达特茅斯召开会议,研究怎么让计算机更聪明一点,并提出了“artificial intelligence”这个词,此后对AI的研究方向和方法几经变动,终于在九十年代有所突破,特别是二十世纪第二个十年,OpenAI引入转换器之后,GPT的出现让人们相信AI具备了人类的本事:观察世界、总结规律和获取新知识。那现在能不能说人工智能奇点已经来临?朱石生老师有自己的答案,而朱朝晖则认为,奇点已经到来。也是在1956年,摄影师罗伯特·弗兰克横贯美国,拍摄沿途所遇的场景,两年后,出版了仅有八十三幅照片的纪实摄影集《美国人》。2023年,朱朝晖利用ChatGPT和Midjourney,延续并进化《美国人》的主题,创作了一部AI摄影集《新美国人》。
2006年柳名扬考上了哈工大的土木工程专业,正赶上新世纪房地产行业的第一个黄金时代,一入学就听说了所谓的“一注”,即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但没有太留意,直到2012年研究生毕业工作后,开始了漫漫十一年考证之路。2012年到2019年,他一共参加六次勘察设计注册工程考试,获得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和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职业资格证书,近两年又通过七项上岗证考试,考证已与他的生活密不可分。《考证》里,作者以行业从业者和考试亲历者的角度,回顾过去十来年宏观经济波动与建筑行业发展的关系,也描绘了自己的职业路径。
《读库2104》曾刊登山山写的《母亲的病》,《我和父亲在工地》写的是十年前山山放寒假,和父亲一起去工地打工的故事。他说这是他第一次真正了解了自己父亲和那一辈人的生活。他们奔波在不同的工地,不喜欢自己的工作,除却工作环境和物质回馈的贫乏以外,他们也找不到任何成就感、骄傲,以及希望。
《花经》是一部讲述花木栽培种植的经典著作,也是一部园艺百科全书,由上海黄园主人黄岳渊黄德邻父子花费数十年心血写就,1949年正式出版,首印一千册。《“甘为花木保姆”》是新版《花经》一书责编姜淮所写黄家的故事,得到黄家第三代中的黄成彦老先生大力支持,挖掘打捞多种史料,既是一部作品的重生记,又可看作一个家族的变迁史。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前半期的中国,生活着一位全国人民喜爱的女性李双双,她的故事始于某个村庄里的一次小小风波,不久便走向银幕和舞台,在全国掀起了一阵“李双双热”的浪潮。《好多个李双双》由日本连环画研究者稻次美穗所写,带读者从多个角度赏析连环画版“李双双”的形象。
1896年3月28日,七十三岁的“钦差头等出使大臣”李鸿章乘坐法国轮船从上海启程,出访俄国、德国、荷兰、比利时、法国、英国、美国和加拿大。10月3日,李鸿章乘船抵达天津,这次历时一百九十天、行程九万里的欧美之行宣告结束。梁宵杰参照《西洋镜:海外史料看李鸿章》等资料,在《李鸿章的环球航行》中整理当时西方报刊关于李鸿章的新闻报道和访谈,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回顾整个出访历程,让一个复杂人物在读者眼前呈现出“另一面”。
目录 · · · · · ·
84-170 不存在的存在 ……………… 朱朝晖
171-212 考证 ……………… 柳名扬
213-254 我和父亲在工地 ……………… 山山
255-286 “甘为花木保姆”……………… 姜淮
287-314 好多个李双双 ……………… 稻次美穗
· · · · · · (更多)
84-170 不存在的存在 ……………… 朱朝晖
171-212 考证 ……………… 柳名扬
213-254 我和父亲在工地 ……………… 山山
255-286 “甘为花木保姆”……………… 姜淮
287-314 好多个李双双 ……………… 稻次美穗
315-342 李鸿章的环球航行 ……………… 梁宵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像我这样不断考证的人,在建筑行业里屡见不鲜,我知道持证最多的一个人,有九个建筑行业的证书。我去考注册岩土时,同考场有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老伴陪着他来考试。我刚毕业时一同入职的同事,从公司离职后每年都在准备考注册结构,一直到六年后才通过。我身边的所有人,只要在这个行业里,就都放不下考证,年年备考的大有人在,一定得考过才能让自己心安。对我们来说,考证已不仅仅是升职加薪的敲门砖,它更像建筑行业从业者的一个魔咒、一场试炼,每个人都只有在通过之后才能获得内心的平静。 我曾经想过,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考证。考证在最开始确实对工作、对升职加薪有帮助,但超过两个证书之后,再考已经没有意义,成本不断增加,收益却显著减少。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继续加入考证大军,一个接着一个证书考,也不管证书对于自己有没有用。我认为本质上这是一种懒惰,是路径依赖,想不到其他的“人生路径”,就只能不断重复过去的“成功路径”,只顾埋头苦干,不愿抬头看路,越努力越忙碌越不幸。 考证不是经久不衰的“成功模式”,执著于考证,只是在逃避人生中真正重要的问题,并不会给人生带来解脱。我想我可以算是已经解脱,但不是真的解脱,是否永远不再有考试,我不知道。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171-212 考证 ……………… 柳名扬 -
一个人读本专业的书,扫一眼就能抓到要点,而读其他专业的书,可能一个字一个字认真读完,最后还是理解错了。这是因为读本专业的书,以往积累的信息有托举作用,让人可以顺利理解和吸收(本专业的)新知识,这就是一种信息之间的互相影响。那么,这种信息之间的作用力,或许会有个临界点,到了这个点,各种作用力融会贯通,形成一个有机体系,于是爆发出前所未有的能力。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1-83 人工智能忧喜录 ……………… 朱石生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读库2305"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读库2305"的人也喜欢 · · · · · ·
读库2305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8 条 )

强推《李鸿章的环球航行》《不存在的存在》

把眼睛看向更底层的人

《读库2305》笔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拖拖拉拉到11月才读完的一期。 《人工智能忧喜录》:朱石生在这一篇里算是推心置腹地和读者剖析了人工智能的运行逻辑。其实人们对于自己越是一知半解的事物才越会觉得它可怖。对我们已经了解的人工智能反而是想象自己能够驾驭了。当然,它还存在许多优缺点,就像任何技术都有潜... (展开)> 更多书评 18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工作后购书目录 (张小国)
- 我有一所大房子,有很大的落地书柜 (熊喵喵)
- 读库·2023年新书 (读库)
- 我的2023 (八角尖尖)
- 2023 (wlsway)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468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读库2305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幸运林菌子 2025-03-24 13:57:35 北京
李鸿章和工地好玩。。开篇ai 又臭又长
0 有用 大头冢 2024-03-17 00:54:28 广东
讲父辈在工地那篇极好,如今的农民工虽然身在城市,却像是一个完全隐形的群体,走出工地范围,似乎没有城市人会注意到他们,但那些高楼、道路、天桥都是他们建起来的
2 有用 王小彦 2024-06-23 18:04:05 福建
讲工程工地的两篇让不食烟火的文科生开了开眼
0 有用 大亓 2024-02-22 12:14:23 湖南
喜欢这一期
1 有用 寒马 2024-01-15 20:32:44 河南
最喜欢花木保姆和李双双。个人不是很建议朱老师作为一个“门外汉”给人工智能写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