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品方: 后浪
原作名: History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译者: 顾剑
出版年: 2024-2
页数: 672
定价: 158.00元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19474966
内容简介 · · · · · ·
畅销50余年、全球再版40余次的二战史经典
54幅珍贵的战场手绘地图
🌊
编辑推荐:
“二战战史”不同于“二战史”。作为军事理论家、战略专家,作者的叙述重点是军事而非政治,本书通过再现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这场战争的进程,按照时间维度,从战役、战略、战术等方面,来分析决定每一场战役胜负的因素及其为整场战争带来的军事后果。
20世纪英国军事思想泰斗耗时20余年的最后力作。1970年英文版问世以来,先后翻译成意大利文、中文、俄文、德文、法文、西班牙文、荷兰文、捷克文、土耳其文等,成为全球“二战”史爱好者的必读之选。
作者在书中的许多论断,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极具话题性和讨论度。包括对他对 1940 年法国战败、希特勒入侵俄罗斯失败以及日本在珍珠港取得惊人胜利背后的真正原因的分析;盟军对德国战略轰炸的有效性;在广岛和长崎引爆原子弹的必要性,等等。
全新译本...
畅销50余年、全球再版40余次的二战史经典
54幅珍贵的战场手绘地图
🌊
编辑推荐:
“二战战史”不同于“二战史”。作为军事理论家、战略专家,作者的叙述重点是军事而非政治,本书通过再现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这场战争的进程,按照时间维度,从战役、战略、战术等方面,来分析决定每一场战役胜负的因素及其为整场战争带来的军事后果。
20世纪英国军事思想泰斗耗时20余年的最后力作。1970年英文版问世以来,先后翻译成意大利文、中文、俄文、德文、法文、西班牙文、荷兰文、捷克文、土耳其文等,成为全球“二战”史爱好者的必读之选。
作者在书中的许多论断,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极具话题性和讨论度。包括对他对 1940 年法国战败、希特勒入侵俄罗斯失败以及日本在珍珠港取得惊人胜利背后的真正原因的分析;盟军对德国战略轰炸的有效性;在广岛和长崎引爆原子弹的必要性,等等。
全新译本。译者翻译过汗青堂多部著作,豆瓣评分高,口碑好。此次后浪版《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相较以往的版本,在保证准确度、专业性的基础上,文字更加流畅,阅读体验更佳。
📖
内容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战争,无论是战火波及的区域、直接或间接参与的国家、生命财产的损失等,没有其他战争堪与比拟;其所造成的冲击与影响,更是全面而深远,即使是战争结束近80年后的今天,仍值得我们关注和反思。
在汗牛充栋的二次大战史著中,利德尔·哈特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无疑是其中的权威作品。他凭借个人的军事经历、丰富的资料文件、与当事人的访谈纪录,以及二十多年的殚思勤耕,终于完成这部翔实精辟的成熟巨著。本书不仅是对事件的叙述与铺陈,更是对这段惨烈历史的现实研究与客观分析。本书是作者的最后一部作品,也是其代表作,凝聚了他对战争数十年的研究成果。
🎙️
名人推荐:
这是一部极其详尽而博学的著作,闪烁着智慧的洞见,充满精辟的战略分析。
──英国历史学家 泰勒(A. J. P. Taylor)
媒体推荐:
这是一部经过多年殚思竭虑的成熟作品,它将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的代表和典范……利德尔·哈特不仅是战略专家,更是一流的伟大史家。
──《经济学人》
利德尔·哈特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不仅是部卓越的军事分析巨著,也是一本富于同情心和独创思想的作品。
──《星期电讯报》
利德尔·哈特是一位极文明、富有同情心的军事历史学家。
——《泰晤士报》
作者清晰而深刻的洞察力,是其他军事作家无法比拟的 ...... 这本书值得所有对军事艺术感兴趣的人长期阅读,且必会从中获益。
——《陆军季刊》
作者简介 · · · · · ·
著者简介:
[英] 利德尔·哈特(Liddell Hart)(1895~1970)
英国历史学家、军事理论家、战略学家。出生于巴黎。因参加“一战”而中断在剑桥大学的学习,1927 年以上尉身份从军队退役,先后任《每日电讯报》(1925—1935)和《泰晤士报》(1935—1939)军事记者和军事顾问。在军事战略上,利德尔·哈特于“二战”前提倡发展装甲力量和空军力量,并担任英国陆军大臣顾问,致力于军事改革。他的“间接线路”策略对西方军界有过颇大影响。李德哈特与克劳塞维兹同时被誉为西方战略思想史中的两位现代战略大师。1966 年被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授予下级勋位爵士。主要著作有:《隆美尔战时文件》(1953)、《战略论》(1954)、《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1970)等。
译者简介:
顾剑,毕业于南开大学。2000 年赴美攻读博士学位,在美生活二十余年,...
著者简介:
[英] 利德尔·哈特(Liddell Hart)(1895~1970)
英国历史学家、军事理论家、战略学家。出生于巴黎。因参加“一战”而中断在剑桥大学的学习,1927 年以上尉身份从军队退役,先后任《每日电讯报》(1925—1935)和《泰晤士报》(1935—1939)军事记者和军事顾问。在军事战略上,利德尔·哈特于“二战”前提倡发展装甲力量和空军力量,并担任英国陆军大臣顾问,致力于军事改革。他的“间接线路”策略对西方军界有过颇大影响。李德哈特与克劳塞维兹同时被誉为西方战略思想史中的两位现代战略大师。1966 年被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授予下级勋位爵士。主要著作有:《隆美尔战时文件》(1953)、《战略论》(1954)、《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1970)等。
译者简介:
顾剑,毕业于南开大学。2000 年赴美攻读博士学位,在美生活二十余年,现为美国某大学终身教授。爱好军事政治史,业余时间笔耕不辍。
目录 · · · · · ·
引 言
第一部 序 曲
第 1 章 世界大战如何爆发
第 2 章 战争爆发时敌对双方的兵力对比
第二部 爆发 :1939—1940 年
第 3 章 击溃波兰
第 4 章 “假战争”
第 5 章 苏芬战争
第三部 涨潮 :1940 年
第 6 章 征服挪威
第 7 章 西线的溃败
第 8 章 不列颠战役
第 9 章 从埃及发动反攻
第 10 章 征服意属东非
第四部蔓延 :1941 年
第 11 章 占领巴尔干地区和克里特岛
第 12 章 希特勒转向进攻苏联
第 13 章 入侵苏联
第 14 章 隆美尔进军非洲
第 15 章 “十字军行动”
第 16 章 远东的涨潮
第 17 章 日本的征服狂潮
第五部 潮洄 :1942 年
第 18 章 苏联的转机
第 19 章 隆美尔进攻狂潮的顶点
第 20 章 非洲的转折
第 21 章 “火炬行动”——来自大西洋的新潮流
第 22 章 向突尼斯赛跑
第 23 章 太平洋的潮流逆转
第 24 章 大西洋之战
第六部 潮落 :1943 年
第 25 章 肃清非洲
第 26 章 通过西西里重返欧洲
第 27 章 进攻意大利——投降与受阻
第 28 章 德国在苏联的退潮
第 29 章 日军在太平洋的退潮
第七部 大退潮 :1944 年
第 30 章 攻克罗马和在意大利的第二次僵局
第 31 章 法国的解放
第 32 章 苏联的解放
第 33 章 逐渐加强的轰炸——对德国的战略性空中攻势
第 34 章 解放西南太平洋和缅甸
第 35 章 希特勒的阿登反攻
第八部 终局 :1945 年
第 36 章 自维斯瓦河向奥得河的横扫
第 37 章 希特勒在意大利战场防守的崩溃
第 38 章 德国的崩溃
第 39 章 日本的崩溃
第九部 尾 声
第 40 章 结 语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P128 巴尔干战役延迟了德国入侵苏联的计划,南斯拉夫突发的政变,上台的反德政府使希特勒大为震怒: 不过为了历史的兴趣,此次战役是否真正已经产生那样的效果,却又还是值得研究的。足以支持这种说法的惟一最具体证据就是下述事实:希特勒本已命令对于攻击苏联的一切准备,都必须在5月15日以前完成,但到了3月底,这个预定的日期却又被顺延约一个月,然后才决定改为6月22日。伦德斯特元帅曾经说过,他那个集团军的准备是由于装甲师的迟到而发生了延误那些装甲师都是巴尔干战役中所使用的,所以这也就是延误的一个主要因素此外又还要再加上天气的因素。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十一章 对巴尔干和克里特岛的蹂躏 -
从表面上来看,法国人似乎是拥有充足的优势足以压倒德军在西线上的兵力,而一直冲到莱茵河上。因为他们并没有这样做,所以德国将领们先是感到惊奇,然后就如释重负。因为大多数人在思想上还是摆脱不了1918年的旧观念,并且也像英国人一样,把法国陆军估计得太高了。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5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的人也喜欢 · · · · · ·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77 条 )
论坛 · · · · · ·
这个版本到底怎么样,毕竟长篇书评都是推广营销 | 来自疯癫的竹子 | 2025-02-25 11:01:41 | |
翻译 | 来自moonspell | 6 回应 | 2025-02-25 10:54:02 |
谁让你这么印地图的,我服了 | 来自syjsxcd | 2024-09-24 14:51:58 | |
英军真的这么差吗?看到三分之一 | 来自卡夫卡达 | 2024-04-30 20:32:46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5 )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8.9分 1625人读过
-
Perseus Books Group (1999)暂无评分 5人读过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9.0分 550人读过
-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21)8.9分 164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暴力:呈现、反思与解毒 (🦉的瓦涅密)
- 「后浪2024书目」 (后浪)
- 【新书过眼录·中国大陆 】2024 (普照)
- 闲着没事读读书(二) (鹿小羽)
- SP猪式会社员工读物(2024年版) (天蝎小猪)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380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的评论:
feed: rss 2.0
4 有用 闲来读点书 2024-04-03 13:05:13 北京
很喜欢作者的叙事方式和逻辑,非常清晰,一团乱的局势作者能够说得清晰明了,并进行切中要害地分析。 而作者的语言也是我喜欢的,严重中有着幽默,很符合我对英国人(作者为英国人)的认知。有很多比喻,说英国人“斗牛犬”脾气,用“出殡”形容进展缓慢等。
0 有用 白云千载 2024-03-20 19:41:33 河北
利德尔·哈特爵士可以称之为英国20世纪首屈一指的军事历史学家。他是一名职业军官,而不是那种在打仗时才赶鸭子上架的战时临时军官。《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是他众多重要作品中的最后一部,在他于1970年去世前不久完成。全面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貌,是一本厚重的大战战史。
0 有用 酌识 2024-04-03 00:33:39 北京
头回认真读二战史,我惊了,“历史是由人类种种的罪行、错误和悲惨处境构成的长卷”,这是成百上千万人用生命搭建的历史。
0 有用 猪柳蛋麦满分、 2024-05-08 13:08:49 湖北
二战史的书不计其数,如今看来这本书已经不能说是最好的一部了,但它的视野和可读性依旧是一流。开篇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希特勒其实最害怕二战爆发,但为什么最终打了起来?篇幅太大,只能挑着读。
4 有用 宝木笑 2024-05-17 15:48:30 山东
抛开“二战中心论”的争执,利德尔•哈特版的战争史,恐怕是近代最好的二战战史了。倒不是说如此厚重的篇幅足以气势压人,而是因为写这部书的人就不是个靠流量上位的网红。这是个既上过绞肉机炼狱般的战场,也在中军大帐运筹帷幄过的传奇人物。所以我们看他的战史,更像是一个武痴或棋癫在醉心于自己专注的事情。他对战役的还原度极高且极精准,简直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而他也更加偏爱“就事论事”般的钻研,甚至坦率地承认德军及... 抛开“二战中心论”的争执,利德尔•哈特版的战争史,恐怕是近代最好的二战战史了。倒不是说如此厚重的篇幅足以气势压人,而是因为写这部书的人就不是个靠流量上位的网红。这是个既上过绞肉机炼狱般的战场,也在中军大帐运筹帷幄过的传奇人物。所以我们看他的战史,更像是一个武痴或棋癫在醉心于自己专注的事情。他对战役的还原度极高且极精准,简直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而他也更加偏爱“就事论事”般的钻研,甚至坦率地承认德军及其将领在军事素养上是值得尊敬的敌人,几乎要把立场这种要命的东西抛到了脑后。但一直没有人敢给倔强孤僻的利德尔扣帽子,因为为了信仰他上过一战的索姆河战场,并被毒气所伤,二战前夕他是陆军大臣的军事顾问,致力于军事改革,力主抗德并为此辞职——利德尔才不是没有故事的男同学。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