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美學》是克羅齊的第一部著作,討論的不僅是普通的美學問題,尤其是美學在整個哲學當中的地位,審美活動與其他心靈活動的分別與關係。
在Croce看來,直覺即一種感性,而直覺也即是表現,所以,感性就是表現。而且,直覺即一種抒情的表現,也即是藝術。是以,Croce的「感性理論」就是他的「美學」。
就美學而言,Croce認為關鍵的洞察在於,所有的心智活動,亦即整個實在,都以感性、直覺為基礎,它本身並沒有任何目的,是以也沒有概念和判斷;而直覺加上存在判斷,則是Croce所謂的知覺(perception),然而知覺自身也是無知的(innocent)。可以說,「感性的首要性∕優位性」是Croce抱持的重要理念。
朱光潛先生完整地轉譯了Croce《作為表現科學和普通語言學的感性》的〈感性理論〉部分,且定名為「美學原理」,並輔以註腳。
依據Croce原著中的完整...
《美學》是克羅齊的第一部著作,討論的不僅是普通的美學問題,尤其是美學在整個哲學當中的地位,審美活動與其他心靈活動的分別與關係。
在Croce看來,直覺即一種感性,而直覺也即是表現,所以,感性就是表現。而且,直覺即一種抒情的表現,也即是藝術。是以,Croce的「感性理論」就是他的「美學」。
就美學而言,Croce認為關鍵的洞察在於,所有的心智活動,亦即整個實在,都以感性、直覺為基礎,它本身並沒有任何目的,是以也沒有概念和判斷;而直覺加上存在判斷,則是Croce所謂的知覺(perception),然而知覺自身也是無知的(innocent)。可以說,「感性的首要性∕優位性」是Croce抱持的重要理念。
朱光潛先生完整地轉譯了Croce《作為表現科學和普通語言學的感性》的〈感性理論〉部分,且定名為「美學原理」,並輔以註腳。
依據Croce原著中的完整標題指引、朱光潛先生的翻譯及解釋,以及Croce美學所具有的跨越時代的意義,我們在閱讀《美學原理》時當關注以下課題:
(1) 直覺即感性活動
(2) 直覺即抒情的表現
(3) 直覺即藝術
(4) 創造與鑑賞統一的突現詮釋(emergent interpretation)——感性論
(5) 美即成功表現的突現詮釋——表現論
(6) 語言即藝術
這些內容,朱光潛先生都譯得很清楚,讀者可以自行研讀,並深探其底蘊。
----------蕭振邦(導讀節錄)
美學原理(二版)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貝內德托.克羅齊(義大利語:Benedetto Croce,1866年2月25日-1952年11月20日)是義大利著名文藝批評家、歷史學家、哲學家,有時也被認為是政治家。他在哲學、歷史學、歷史學方法論、美學領域頗有著作。第一本美學著作《作為表現科學和普通語言學的感性》(Aesthetic as Science of Expression and General Linguistic, 1901)包括兩個部分:(1)感性理論(Theory of Aesthetic);(2)歷史的摘要(Historical Summary),涵蓋了他重要的美學思想。
朱光潛(1897年9月19日-1986年3月6日),安徽桐城人,字孟實,筆名孟實、孟石。安徽省桐城縣人,北京大學、四川大學、武漢大學等教授,也是著名美術家、文藝理論家、翻譯家,中國現代美學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
貝內德托.克羅齊(義大利語:Benedetto Croce,1866年2月25日-1952年11月20日)是義大利著名文藝批評家、歷史學家、哲學家,有時也被認為是政治家。他在哲學、歷史學、歷史學方法論、美學領域頗有著作。第一本美學著作《作為表現科學和普通語言學的感性》(Aesthetic as Science of Expression and General Linguistic, 1901)包括兩個部分:(1)感性理論(Theory of Aesthetic);(2)歷史的摘要(Historical Summary),涵蓋了他重要的美學思想。
朱光潛(1897年9月19日-1986年3月6日),安徽桐城人,字孟實,筆名孟實、孟石。安徽省桐城縣人,北京大學、四川大學、武漢大學等教授,也是著名美術家、文藝理論家、翻譯家,中國現代美學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曾籌辦開明書局和雜誌《一般》(後改名為《中學生》)。致力於美學研究、美學教學,介紹、翻譯、論著美學的著述極為豐富,多達六百餘萬字,開拓了中國美學研究的新領域。《談美》是朱光潛先生建立其早期美學理論體系的重要著作之一;《西方美學史》則是中國第一部美學史著作,具有開創性的學術價值。因翻譯黑格爾的《美學》贏得崇高聲譽。主要著作有《文藝心理學》、《悲劇心理學》、《西方美學史》、《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談修養》、《談美》、《詩論》、《談文學》等。
原文摘录 · · · · · ·
-
(从实践的观点看,艺术是无害的)因此,题材或内容不能从实践的或道德的观点加以毁誉。艺术批评家们说某某题旨选择得不好时,如果那话有正当的根据,它所指责的不能是题旨的选择(这就会是荒谬的),只能是作者处理那题旨的方式,即内在矛盾所造成的表现的失败。这些批评家们往往又说某些作品在艺术上是完美的,却遣责它们的题旨或内容不配为艺术;如果这些表现品真是完美的,就没有别的可说,只好请那些批评家们不要再搅扰艺术家们,因为艺术家们只能从曾经感动心灵的东西中取得灵感。批评家们最好注意去改变四周的自然与社会,使他们所认为可遣责的那些印象和心境不发生。如果丑恶可从世界中消灭,普遍的德行与幸福可以在这世界中定,艺术家们也许就不再表现反常的或悲观的感党,而只表现平静的,纯洁的,愉快的感觉,成了真正理想国的理想人物。但是只要丑恶与混浊有一天还在自然中存在,不招自来地临到艺术家们的头上,我们就无法制止这些东西的表现;表现已成就了,要取消已成事实也是无用的。我们这样说,是完全采取美学的,和纯粹的艺术批评的观点。 (P63)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六章认识的活动与实践的活动 -
の“形而上学”( metaphysics):这字源于希腊文,原义为“在物理学之后”。亚理斯多德最初用这个名词,他写完“物理学”之后,把“物理学”所不能讨论的一些关于字宙全体原则大法的问题另写成一书,叫做《形而上学》。它讨论普遍性相,不讨论诸科学所讨论的感官经验的个别事实。但是后世有人把形而上学看成诸个别科学的哲学如历史的哲学、自然科学的哲学之类。克罗齐不赞成这个办法,以为历史的哲学其实只是历史的方法论,自然科学的哲学只是研究概念的逻辑和认识论;哲学只研究普遍原理,不研究特殊事实,所以不能与历史及自然科学争地盘,因此他自称为“反形而上学者”从黑格尔以来,“形而上学的”指与“辩证的”相对立的哲学方法。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八章其它心灵的形式不存在
丛书信息
· · · · · ·
美學原理(二版)的书评 · · · · · · ( 全部 7 条 )

引用:克罗齐美学思想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引用 克罗齐美学思想 “艺术即直觉、即表现”理沦 克罗齐(BenedettoCroce,1866-1952),意大利哲学家、历史学家和美学家,出生于维柯的故乡、意大利南部那不勒斯一个地主家庭。富裕的家境使克罗齐能够将毕生大部分精力投入学术研究,最终成为意大利的学术巨壁。在政治上,克罗... (展开)
苏宏斌:论克罗齐美学思想的发展过程 ——兼谈朱光潜对克罗齐美学的误译和误解

需要写一下读书笔记,毕竟不写就要忘光啦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本书居然书评这么少…虽然每次读都觉得很深奥,但是上一次坐飞机就像突然开窍一样每个概念和逻辑都突然清晰了……狂看了100+页(北京-深圳,3小时),留了最后一点点没看完。而这次深圳回北京的飞机上,非有个同事坐我旁边!还不许我看书非要和我聊工作!导致我看的很不在状... (展开)

> 更多书评 7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7 )
-
商务印书馆 (2012)8.1分 417人读过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7.8分 226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3)8.4分 216人读过
-
外国文学出版社 (1983)8.6分 29人读过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3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美學原理(二版)的评论:
feed: rss 2.0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