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副标题: 中国历史上的内外分际
出版年: 2024-8
定价: 60.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许倬云学术著作集
ISBN: 9787108078285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是以许倬云先生2007年任香港中文大学首届“余英时先生历史讲座教授”期间所做演讲整理、增补而成,可视为《说中国》及《经纬华夏》之先声。在不大的篇幅内,作者提纲挈领,鞭辟入里,而文字晓畅,可谓深入浅出。随文配有一些插图,以助阅读。
--
本书讨论的重点是中国历代皇朝的中外关系,包括:一、中国与其他国族的互动;二、中国本部与边陲族群的互动;三、中央政权与地方社会的互动;四、社会上层与下层的互动;五、市场经济网络的运作;六、文化学术层面,主流“正统”与“异端”的挑战者之间的互动。
我者与他者的创作者
· · · · · ·
-
许倬云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许倬云,1930年生,江苏无锡人。匹兹堡大学历史系荣休讲座教授,台湾“中研院”院士。1962年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先后执教于台湾大学、匹兹堡大学,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夏威夷大学、杜克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南京大学讲座教授,被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台湾政治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1986年当选美国人文学社荣誉会士,2004年获美国亚洲学会“杰出贡献奖”,2017年获台湾大学“人文艺术类杰出校友奖”,2020年获“全球华人国学大典终身成就奖”,2023年获“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大奖”。
许先生学贯中西,善于运用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治史,研究领域集中于中国上古史、中国文化史、社会经济史及中西文化比较。学术代表作“古代中国三部曲”(《西周史》《形塑中国》《汉代农业》)等,另有大众史学著作“中国文化三部曲”(《万古江河》《说中国》《中国文化的精神》)及《经...
许倬云,1930年生,江苏无锡人。匹兹堡大学历史系荣休讲座教授,台湾“中研院”院士。1962年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先后执教于台湾大学、匹兹堡大学,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夏威夷大学、杜克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南京大学讲座教授,被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台湾政治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1986年当选美国人文学社荣誉会士,2004年获美国亚洲学会“杰出贡献奖”,2017年获台湾大学“人文艺术类杰出校友奖”,2020年获“全球华人国学大典终身成就奖”,2023年获“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大奖”。
许先生学贯中西,善于运用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治史,研究领域集中于中国上古史、中国文化史、社会经济史及中西文化比较。学术代表作“古代中国三部曲”(《西周史》《形塑中国》《汉代农业》)等,另有大众史学著作“中国文化三部曲”(《万古江河》《说中国》《中国文化的精神》)及《经纬华夏》等数十种行世。
目录 · · · · · ·
《许倬云学术著作集》出版说明
江山风雨晦,长河万古流
引言
1 史前时代
2 殷商时代
3 周代封建的天下
4 战国时代的列国体制
5 中国世界的形成
6 汉代的中国
7 帝国系统的衰变
8 族群“主”与“客”的转化
9 “我”“他”的大混合
10 唐代的中国
11 宋代:列国体制下的中国
12 蒙古的时代
13 明代中国
14 清朝帝国
15 近代的变化
16 国共两党的中国
后论
补跋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繁榮的本土經濟,以農村為生產地,也以農村為市場。當農村衰敝時,又因外來商品在港口及沿海城鎮發展了城市經濟,而新興城鎮是外聯的,與腹地農村脫節,原本完整的龐大市場網絡,竟竟為之碎裂!原本互相依賴的城市與鄉村,竟轉變為彼此對立!這一巨大的變化,使城鄉之間,互為“他者”,隔絕了百年之久! 滿清政權與文化正統的僵化,是中國失去調試能力的內在因素。更須注意之處,則是“全球化”浪潮,排闥而來,沖决了中國的所有內建系統。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16页 -
城市,以至外國的生活方式,不得不學習的科學與技術,以及掌握這些知識的上層知識份子,忽然都成了優勢的他者;而由過去一切,原本優遊自在的“我者”:農村,皇權,儒家倫理,習慣的禮儀······竟都淪為弱勢。 滿人的八旗制度,自始至終,劃下滿漢畛域,終清朝一代,兩個族群,明確不同。須在民國建立後,滿人迅速放棄原來身份,遂徹底同化於中國。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16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我者与他者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4 条 )

“我者”与“他者”的对调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和其他学科强调研究“自我世界”不同的是,人类学注重“推人及己”而非“推己及人”,站在“他者”的角度来形成对一种普遍意义的理解,即所谓“他者的目光”。说实话,买这本书最大的原因,是因为书的题目,太像一个人类学的课题,而非历史学。 我至今记得我研究生的第一课是... (展开)
“中国”的身份危机与历史解题

民族融合和中外交流的简史——读许倬云《我者与他者》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者与他者——中国历史上的内外分际》是许倬云先生一次讲座的整理稿,作为华夏民族融合和中外文化交流的简史来读,是本不错的小书。 “我者”与“他者”是相互对立的概念,又是一个不断变动的概念,昔日的“我”与“他”可能成了一家人,昔日的一家人,也可以分化为“我”与... (展开)
民族主义是人类的麻疹

除了情绪外,又何所附丽

> 更多书评 24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 )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0)7.5分 1087人读过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5)7.4分 311人读过
-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2008)6.9分 81人读过
-
中文大學出版社 (2009)7.6分 22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4年图书 (三联书店三联书情)
- 书单|工具书 (prajna)
- 内亚、丝路与游牧文明史 (安迪合罕大皇帝)
- 中国史与汉学研究 (安迪合罕大皇帝)
- 买书如山倒(2024年) (八哥)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73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我者与他者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只能修改一次 2024-09-06 02:36:25 江西
政治格局、思想脉络、文化体系、经济模式等各方面元素糅合在一块,顺着各朝代发展脉络一一道来,从中原正统和四周蛮夷的定位,到统一王权对地方边陲的治理,甚至包括政权内部地方对中央的抵扞,以及文化层面主流与异端的抗衡,都被许老视为“我者”与“他者”的互动。从几千来的中国中心论到近代被西方列强强硬拉入国际新秩序,所为内外分际其实也就是中国在不同历史阶段的自我认同问题,对深深卷入西潮的我们,除了地理上的边界清... 政治格局、思想脉络、文化体系、经济模式等各方面元素糅合在一块,顺着各朝代发展脉络一一道来,从中原正统和四周蛮夷的定位,到统一王权对地方边陲的治理,甚至包括政权内部地方对中央的抵扞,以及文化层面主流与异端的抗衡,都被许老视为“我者”与“他者”的互动。从几千来的中国中心论到近代被西方列强强硬拉入国际新秩序,所为内外分际其实也就是中国在不同历史阶段的自我认同问题,对深深卷入西潮的我们,除了地理上的边界清晰可见,毋宁说是“他”中有“我”,“我”中有“他”了。 (展开)
0 有用 楚材 2024-12-19 15:59:26 广东
恰似一部简明的中国简史,勾勒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