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 明室Lucida
原作名: Am Anfang war Erziehung
译者: 余凤霞 / 郑世彦
出版年: 2024-7
页数: 344
定价: 62.00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59675828
内容简介 · · · · · ·
■ “骂你是让你长记性,这是为了你好!”“不打不成器,这是为了你好!”
■ 如果折磨你的人,恰恰是“为了你好”的人……
“原生家庭”研究先驱、“创伤叙事”开创者、国际心理学大师爱丽丝·米勒畅销代表作
看见以爱为名的伤害 ■ 拥抱自己内心的小孩
——————
爱丽丝 ·米 勒是享誉国际的心理学大师,她对童年创伤、原生家庭、有毒教育等主题的研究,对后世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了你好》是她继《天才儿童的悲剧》《身体不说谎》《夏娃的觉醒》之后又一部经典力作。在本书中,她通过研究希特勒、吸毒者和少年杀人犯等经典案例,探讨了有毒的家庭教育对人造成的长期影响,这种影响不仅局限于个体,还有可能导致重大的群体性暴力。
米勒呼吁社会应正视“有毒教育”的深远危害,反思以爱为名的暴力,尊重孩子的真实感受,才能阻断悲剧的社会传播,从而建设富有同理心的教育新范式。
—...
■ “骂你是让你长记性,这是为了你好!”“不打不成器,这是为了你好!”
■ 如果折磨你的人,恰恰是“为了你好”的人……
“原生家庭”研究先驱、“创伤叙事”开创者、国际心理学大师爱丽丝·米勒畅销代表作
看见以爱为名的伤害 ■ 拥抱自己内心的小孩
——————
爱丽丝 ·米 勒是享誉国际的心理学大师,她对童年创伤、原生家庭、有毒教育等主题的研究,对后世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了你好》是她继《天才儿童的悲剧》《身体不说谎》《夏娃的觉醒》之后又一部经典力作。在本书中,她通过研究希特勒、吸毒者和少年杀人犯等经典案例,探讨了有毒的家庭教育对人造成的长期影响,这种影响不仅局限于个体,还有可能导致重大的群体性暴力。
米勒呼吁社会应正视“有毒教育”的深远危害,反思以爱为名的暴力,尊重孩子的真实感受,才能阻断悲剧的社会传播,从而建设富有同理心的教育新范式。
——————
【编辑推荐】
■ 说是“为了你好”,那到底是为了谁好?
■ 轰动一时的案例,有毒家庭教育隐匿暴力的根源。
◎ 希特勒:母亲无力保护他免受父亲的虐待,种下仇恨
◎ 吸毒少女:通过摧毁自我,重复早年受到的惩罚
◎ 少年杀人犯:将对父母的恨掉转矛头指向他人
□ 个体的沉沦,群体性的暴行,新闻里屡见不鲜的极端案例,也是家长、老师们竭力化解的难题。
■ 激辩“为了你好”的教养话术,与“有毒教育”一战!一场为了不痛彻心扉而痛定思痛的心灵思辨。
◎ “原生家庭”研究先驱、“创伤叙事”开创者爱丽丝·米勒写就风行四十年,不断再版的儿童心理学经典。你选择:用一生治愈童年创伤,还是及早改变教育思维?
◎ 打骂、体罚、羞辱、贬低、操控……父母怎样对孩子,孩子就会怎样对别人。
◎ 现在你知道了,你周围的人,用曾受过的伤,再来伤害你。
■ 治愈孩子,也治愈自己,你亟需一份行动指南!
◎ 不再回避童年所受的伤,成年人可以面对真相。
◎ 接纳孩子个性,释放孩子感受,尊重孩子权利。
◎ 父母内在的小孩也要被关怀。
□更新家庭教育互动模式,这将是你一生的故事。
■让灼热的目光穿透历史,用理性的思考温暖现实,你的航船停泊在爱丽丝·米勒的港湾:你要相信,哪怕辜负了某些期望,父母的爱也不会消失。
【媒体与名人推荐】
爱丽丝·米勒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奥利弗·詹姆斯(《原生家庭生存指南》《天生非此》)
这本书令人信服地证明了“为了孩子好”而采取的种种措施,往往会摧毁孩子正在发展中的自我。
——《出版人周刊》
为了你好的创作者
· · · · · ·
-
郑世彦 译者
作者简介 · · · · · ·
爱丽丝·米勒(Alice Miller,1923—2010)
享誉世界的心理学家,重点研究儿童心理创伤及其对成年生活的影响,有关著作一经推出便引起巨大反响,对推动新式教育思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米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受纳粹迫害后幸存,于1946年进入瑞士巴塞尔大学学习,1953年起陆续获得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博士学位。其多部畅销国际的著作已成为当代心理学经典。代表作有《天才儿童的悲剧》《身体不说谎》《夏娃的觉醒》等。为纪念其卓越成就,世界各地建立了以她名字命名的基金会、图书馆,以及至今仍然践行其教育理念的学校。
——————
【译者简介】
余凤霞
高校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曾任某省报《教育科研》周刊主编。
广袤天地间,一枚轻轻行走的小灵魂。
郑世彦
副编审,心理咨询师,著有《看电影学心理学》,译有《焦虑的意义》《存在主义心理学的邀请》《中年之路...
爱丽丝·米勒(Alice Miller,1923—2010)
享誉世界的心理学家,重点研究儿童心理创伤及其对成年生活的影响,有关著作一经推出便引起巨大反响,对推动新式教育思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米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受纳粹迫害后幸存,于1946年进入瑞士巴塞尔大学学习,1953年起陆续获得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博士学位。其多部畅销国际的著作已成为当代心理学经典。代表作有《天才儿童的悲剧》《身体不说谎》《夏娃的觉醒》等。为纪念其卓越成就,世界各地建立了以她名字命名的基金会、图书馆,以及至今仍然践行其教育理念的学校。
——————
【译者简介】
余凤霞
高校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曾任某省报《教育科研》周刊主编。
广袤天地间,一枚轻轻行走的小灵魂。
郑世彦
副编审,心理咨询师,著有《看电影学心理学》,译有《焦虑的意义》《存在主义心理学的邀请》《中年之路》等十余部作品。
比译书更让我快乐的,是跟孩子一起玩耍。
目录 · · · · · ·
美国版序言 / xi
第一版序言 / xvii
第一部分
教养如何压制了自发的情感:
对传统教养的一瞥 / 001
第 1 章 有毒教育 / 003
第 2 章 是否存在无害的教育学? / 104
第二部分
无声戏剧的最后一幕:
世界以恐惧回应 / 115
引 言 / 117
第 1 章 消灭自我的战争 / 119
第 2 章 希特勒的童年:从隐秘到恐怖 / 157
第 3 章 于尔根·巴尔奇:回首往事看人生 / 219
第三部分
走上和解之路:
焦虑、愤怒和悲伤—但不要内疚感 / 271
后 记 / 301
第二版后记(1984年) / 305
参考文献 / 309
· · · · · · (收起)
豆瓣成员常用的标签 · · · · · ·
喜欢读"为了你好"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为了你好"的人也喜欢 · · · · · ·
为了你好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9 条 )
为了你好,其实都不好。
关于虐童,三个极端案例的精神分析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有多少东亚环境长大的孩子对“为了你好”有条件反射般的熟悉和厌恶……哪怕我早已不是个孩子,依然有各色倚老卖老的人打着这个道德正义的旗号对我的生活横加干涉、指责。 本来看这本书是想学习更多让他们闭嘴的方法,但看了序言之后才发现: -主题上,并不是一本于鸡毛蒜皮中的... (展开)那些以爱之名的伤害,你经历过吗?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前不久,《抓娃娃》这部电影的热播,让不少观众深受触动,特别是沈腾与马丽饰演的夫妻角色,他们在剧中采用的“反向养娃”教育方式,引发了大家的广泛共鸣与深思。 这对看似能给予孩子无限可能的父母,却选择用善意的谎言,让孩子马继业生活在“贫穷”的假象中,旨在培养他勤奋... (展开)> 更多书评 19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 )
-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1990)暂无评分 6人读过
-
未知出版社暂无评分
-
Suhrkamp (1983)暂无评分 1人读过
-
未知出版社 (2013)暂无评分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明室出版书目 (明室Lucida)
- 【新书过眼录·中国大陆 】2024 (普照)
- 燕公子那些书单 (机械夜莺)
- 值得赏读 (疯狂大帆船)
- ╚书╗2024阅读记录 (与影牵手)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919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为了你好的评论:
feed: rss 2.0
3 有用 伊夏 2024-08-22 16:50:55 江苏
超级讽刺。“良好教育”在本书中被称为“有毒教育”。但只要你一条条看下来,没错,这些假借“立规矩”“定标准”“严要求”之名的“爱”,是真正最恐怖的软暴力。因为这些手段从根本上摧毁了人之为人的一些东西,将人一步步变得非人,再去折磨更多的人。
3 有用 子羽 2024-07-24 21:11:06 安徽
读完很创伤
2 有用 尚童 2024-07-27 18:17:02 山东
真好 很多地方都让我产生无尽的联想
5 有用 自有我在 2024-07-18 19:52:31 江苏
让我们通过这样一部专业的心理学著作《为了你好》的阅读,根据书中大量的案例来反思自身,来化解我们教育历程之中的各种问题,并且在代际传递之中不再让这些问题持续产生影响。
3 有用 东方绿森林 2024-08-25 14:47:06 北京
虐待之后,压抑表达,自我怀疑,强迫遗忘,没有表达出来的攻击性对着自己或他者。父母可以悄无声息的对孩子实施虐待,并被很好的掩盖,无力的孩子还要为父母的暴行善后。
1 有用 蛋生 2024-11-18 23:13:16 江苏
嚯,原来不光中国提倡棍棒教育,似乎在现代早期,各国都经历过这样一个时期,这本书本质上是子女教育,但由于作者经历过德三时期,所以德三的诸多行为都成了反面教材,从黑暗中进行剖析,很有代表性。
2 有用 应晴 2024-11-09 07:15:47 江西
小时候没受过这种教育的人别担心,上班之后还会有人跟你说“为了你好”
2 有用 豆瓣的江湖骗子 2024-11-04 20:16:30 广东
遭受有毒教育的孩子会将自己性格中被否定的部分分裂出去,投射到他人身上,进而通过对他人的攻击来获得自我完善的满足感。当父母将被压抑的自我投射到孩子身上,有毒教育就完成了代际传递。要想阻断有毒教育的传递,避免孩子受到伤害,我们首先要学会正视童年的创伤经验,此外,我们还可以尝试从孩子身上学习理解我们自己的心理。
1 有用 Carol 2024-11-02 18:00:05 广东
上世纪80年代的作品,分析有毒教育对孩子的危害。“教养基本上不是为了孩子的福祉,而是为了满足父母对权力和报复的需求。”,现在看来仍然一针见血。
1 有用 神游的阿丽思 2024-10-29 20:02:26 江苏
谨记,以后每当我想说“为了你好”的时候,其实都是“为了我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做了很多笔记的一本书,第三个案例又让我想起了一个小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