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王汎森先生经典作品简中版首次出版
一部作者29岁时完成,却影响学界近40年的神作
先前版本豆瓣均9.2分以上
精编精校,最新修订
☆思想史研究的范式之作
以思想史内在理路分析史实的佳作
清通而又有卓识,真正的思想史论著教科书
☆全面、深刻探讨古史辨运动的渊源、建树和影响
巧妙化用西方史学、社会学理论于论述框架
以清季今文家与古史辨的重要关联展开讨论,直捣问题核心
古史辨运动是改变近代中国史学气候的一个晴天霹雳。本书把古史辨运动当作近代学术思想发展中一个历史现象来描述,主要探讨了运动何以会爆发、以什么样的风貌出现、带来什么影响等近代思想史问题。本书认为,导致该运动产生的最具关键性的因素是清季今文家的历史解释,而清末民初错综复杂的思想学术环境尤为重要,顾颉刚个人的“冲天一击”则是运动的触媒。此外,本书也考察了三个层面的问题:第一个层面,思想家们原来的想...
☆王汎森先生经典作品简中版首次出版
一部作者29岁时完成,却影响学界近40年的神作
先前版本豆瓣均9.2分以上
精编精校,最新修订
☆思想史研究的范式之作
以思想史内在理路分析史实的佳作
清通而又有卓识,真正的思想史论著教科书
☆全面、深刻探讨古史辨运动的渊源、建树和影响
巧妙化用西方史学、社会学理论于论述框架
以清季今文家与古史辨的重要关联展开讨论,直捣问题核心
古史辨运动是改变近代中国史学气候的一个晴天霹雳。本书把古史辨运动当作近代学术思想发展中一个历史现象来描述,主要探讨了运动何以会爆发、以什么样的风貌出现、带来什么影响等近代思想史问题。本书认为,导致该运动产生的最具关键性的因素是清季今文家的历史解释,而清末民初错综复杂的思想学术环境尤为重要,顾颉刚个人的“冲天一击”则是运动的触媒。此外,本书也考察了三个层面的问题:第一个层面,思想家们原来的想法到底是什么,这些想法与他们生活于其间的思想传统有什么样的关系;第二个层面,思想家们真正做到了什么;第三个层面,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思想家们的实绩产生了什么影响,及后来的人怎样去理解其作为。
在描述历史现象时,本书对“心理事实”与“历史事实”加以分殊,认为不管合理或不合理的思想都可能在历史上造成巨大的影响,在行动者自己看来也都可能自认为掌握了最完整的理由,而且也正好符合着某种深刻的社会需求,并又造成了无可抹煞的历史事实。
古史辨运动的兴起的创作者
· · · · · ·
-
王汎森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王汎森,台湾大学历史系、历史研究所毕业,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2004年当选“中研院”院士,2005年获选英国皇家历史学会会士。曾任“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中研院”副院长、代理院长,现任台湾综合大学系统主席。
专业领域是明清到近现代中国的思想史、文化史、学术史和史学史,近年来将研究触角延伸到中国的“新传统时代”,包括宋代以下理学思想的政治意涵等问题。著有《章太炎的思想》、《古史辨运动的兴起》、Fu Ssu-nien: A Life in Chinese History and Politics、《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晚明清初思想十论》、《权力的毛细管作用:清代的思想、学术与心态》、《执拗的低音:一些历史思考方式的反思》、《思想是生活的一种方式: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再思考》等书。
目录 · · · · · ·
序
引 论 激烈反传统与黄金古代观念的破灭
一、爱国主义与反传统思想的内在关联
二、激烈个人主义与传统伦理结构之崩裂
三、黄金古代观念的破灭与上古信史之重估
· · · · · · (更多)
序
引 论 激烈反传统与黄金古代观念的破灭
一、爱国主义与反传统思想的内在关联
二、激烈个人主义与传统伦理结构之崩裂
三、黄金古代观念的破灭与上古信史之重估
第一章 顾颉刚层累造成说的特质与来源
一、层累造成说的几个特质
二、崔述的《考信录》
三、胡适提倡的科学方法
四、孟姜女研究的启示
五、清季今文家的历史解释
第二章 清季今文家的历史解释(上)
一、尊孔卫道与疑古辨伪内在可能的关联
二、复古与解放
三、《新学伪经考》之成立与古文经信史性的破坏
第三章 清季今文家的历史解释(下)
一、“为汉制法”的观念与经典解释
二、旧问题的新意义
三、清代今文家的政治意识形态
四、新政治环境与托古改制风潮
五、如何为孔学注入新活力?
六、“帝德王道伯功,皆属孔子一人之事”
七、 《孔子改制考》之成立对今文经及先秦诸子信史性的
破坏
第四章 顾颉刚与古史辨运动之兴起
一、顾颉刚对康有为吊诡式的继承
二、禹的问题与中国古史系谱
三、经书历史性与伦理性的冲突
四、五德终始说与古史系统的整理
五、先秦诸子的历史背景
六、层累造成说的变形—神话分化说
结 论
附 录 对《文史通义 · 言公》的一个新认识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更何况《春秋经》有相当宽广的解释可能性,譬如“天下远近大小若一”这句经文,至少可做三方面的解释。一方面可作为扩张民族势力的张本,同时也可被入侵的敌国顺顺当当地援用,更可能表现为尊王攘夷,严格抵抗异族侵略的理论。譬如说在庄存与手上《春秋》是鼓吹大一统理论的,可是在孔广森手上却将它解释成鼓倡分治的理论(详后)。正因经典解释有这么复杂的可能性,所以清今文家的变法思想呈现如此的多样性倒是不难理解的。 我们不可单纯地把清代今文家之兴起视为是对时代危机的反应。以庄存与这位清今文学的开山学者来说,终其一生大清国势仍属承平,西方的力量也尚未叩关,虽然有几个零星的变乱,但大体来说是处在大一统局面的。乾隆曾下过明谕,反对“政权旁落”,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三、清代今文家的政治意识形态 -
乾隆之所以看重《公羊》,可能是因为这时天下的局势正符合《公羊》所描述的“大一统”理想吧!乾隆要求大权独揽,庄存与的《春秋正辞》中也一再强调“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全至尊而主人纪”,他的学说正好适合乾隆的需求,故庄氏在当时会“以经学受主知”?,并不令人感到意外。庄存与思想的核心是如何为“尊王”思想注入活力,他的几种经说反复推明的便是这一点。如《八卦观象解》一书,便是以卦象为根据来申明人世间上下尊卑的严格秩序。诚如近人孙海波(1911一1972)所说的,全书便是由卦象以“明君臣之道,笃父子之恩,敦宗族亲疏之诣,正妃匹嫡庶之嫌,内而甸采所以享王,外而蛮夷所以宾服,以及用人设教,理财治狱,行师命将,皆本诸先天勿违后天奉若之心”。孙氏很正确地指出他是要把尊王及维护一统秩序的思想当作天经地义之事来遵行。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三、清代今文家的政治意识形态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古史辨运动的兴起"的人也喜欢 · · · · · ·
古史辨运动的兴起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0 条 )

古史辨的“台前幕后”


历史是吊诡的,历史研究也是相当吊诡的!
> 更多书评 10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台北允晨文化 (1987)9.3分 255人读过
-
汪達數位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16)9.2分 60人读过
-
允晨文化 (2023)9.3分 39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港台引进★ (皮特4)
- 人丑就该多读书(Ⅳ) (湖山雨谷)
- 拟填坑备忘 (瑶溪隐)
- 【豆瓣每周荐书】非虚构类 (零度)
- shortlist (疯清扬)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988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古史辨运动的兴起的评论:
feed: rss 2.0
12 有用 秀逗君 2024-08-15 21:35:55 山东
书中值得注意的一个人物是“康有为”,他最大的功劳也是他最大的罪过,即在去除儒家毒素的过程里,把儒家的皮囊也彻底摧毁了,他的本意是净化儒家,继续为政治服务,没想到,间接引发了古史辨运动,乃至后来的五四运动,此处按下不表。
1 有用 桃桃鹿鸣 2025-01-20 00:51:40 浙江
屁桃读史2501 学生作业天花板——用社会学、年鉴学派的方法来溯源正因两千年未有大变革中顾颉刚和他的学友们为何(试图)重写中华起源这一变革。 虽然一直追到战国两汉的伪史粉饰,但王汎森认为顾氏对上古史肃清一切推倒重述的决心与暴论深埋在经学古今之辩的历代回潮与往复中,尤其是批判性继承了康梁托古改制的新论调与酿得儒教崩塌这一本意无法承受之既有事实,并独到点出康梁分裂圣教的结果本质上源于他们将孔子目为世界... 屁桃读史2501 学生作业天花板——用社会学、年鉴学派的方法来溯源正因两千年未有大变革中顾颉刚和他的学友们为何(试图)重写中华起源这一变革。 虽然一直追到战国两汉的伪史粉饰,但王汎森认为顾氏对上古史肃清一切推倒重述的决心与暴论深埋在经学古今之辩的历代回潮与往复中,尤其是批判性继承了康梁托古改制的新论调与酿得儒教崩塌这一本意无法承受之既有事实,并独到点出康梁分裂圣教的结果本质上源于他们将孔子目为世界级圣人的捧杀决心。 自此上古史被推为缥缈神话,史学脱离经学成为独立学科(当下经学研究反而更多缩在古代史或思想史之下,也是某种倒置了)并进一步分化出满天星斗古国林立的概念,破除道统迷幻叙事,乃至中华文明起源工程的狂奔。希望所有学者都能真的做到“让古人只是古人,让古书只是古书,让古史只是古史” (展开)
3 有用 王敬轩 2024-09-01 07:17:45 江苏
是少作,但非常老练,写作风格令人舒适。出入学术史与思想史,把古史辨运动放在清季今文学运动的思想史大背景里加以阐释。尊孔的康南海却引出激烈反孔反儒的理论,体现了因果多元性。小问题是: 1、对庄存与的处理不尽妥当。2、当时顾日记没出版,没能认识到王国维和顾千丝万缕的联系。3、对钱玄同着墨不多。不过这些是不足为病的。幽默的是五四时期疑古的人们一般都相信《论语》大体是可靠的,因为假如连《论语》也怀疑,那就... 是少作,但非常老练,写作风格令人舒适。出入学术史与思想史,把古史辨运动放在清季今文学运动的思想史大背景里加以阐释。尊孔的康南海却引出激烈反孔反儒的理论,体现了因果多元性。小问题是: 1、对庄存与的处理不尽妥当。2、当时顾日记没出版,没能认识到王国维和顾千丝万缕的联系。3、对钱玄同着墨不多。不过这些是不足为病的。幽默的是五四时期疑古的人们一般都相信《论语》大体是可靠的,因为假如连《论语》也怀疑,那就可以直接怀疑孔子是否真实存在了。 (展开)
3 有用 常盤貴子 2025-01-22 07:44:41 重庆
今文学派的考据学发展到康有为为了保护孔子、抵抗洋人入侵视古史为后世(孔子和刘歆)创作以推动改制,将民权意识塞入儒家传统之中,再到顾颉刚为了反孔论证一切上古史均属捏造,需要将其作为神话文本进行处理。这种日趋激进反孔的过程,康有为需要负很大责任——解构上古信史最大的影响还是解构孔夫子本身在西方冲击下式微的权威,允许各路人马(比如顾颉刚)创造自己的伪史观,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之中知识分子为了保国保种、“脱亚... 今文学派的考据学发展到康有为为了保护孔子、抵抗洋人入侵视古史为后世(孔子和刘歆)创作以推动改制,将民权意识塞入儒家传统之中,再到顾颉刚为了反孔论证一切上古史均属捏造,需要将其作为神话文本进行处理。这种日趋激进反孔的过程,康有为需要负很大责任——解构上古信史最大的影响还是解构孔夫子本身在西方冲击下式微的权威,允许各路人马(比如顾颉刚)创造自己的伪史观,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之中知识分子为了保国保种、“脱亚入欧”而进行普遍(反传统)的激进行为。虽然只是一本小书,但是论证及其精彩,有助于理解近代思想的演变。 (展开)
1 有用 愚公∞ 2024-10-04 15:26:47 贵州
王汎森,台湾中研院史语所所长,研究员。本书是王汎森撰写的一部近现代学术思想史专题研究,内容其实是关于中国古典学术向现代学术转型,内容是将古史辨运动与晚清今文经学运动结合起来考察。应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路径,毕竟大陆史学界是将古史辨运动视作乾嘉考证学,并认为胡适、傅斯年都是这一运动的成员(王学典“新汉学”),但是王汎森很清楚地将其与晚清今文经运动联系起来,并对于晚清今文经运动进行考察,认为廖平和... 王汎森,台湾中研院史语所所长,研究员。本书是王汎森撰写的一部近现代学术思想史专题研究,内容其实是关于中国古典学术向现代学术转型,内容是将古史辨运动与晚清今文经学运动结合起来考察。应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路径,毕竟大陆史学界是将古史辨运动视作乾嘉考证学,并认为胡适、傅斯年都是这一运动的成员(王学典“新汉学”),但是王汎森很清楚地将其与晚清今文经运动联系起来,并对于晚清今文经运动进行考察,认为廖平和康有为主导的晚清今文经运动,而不是清代的公羊学,才是古史辨运动的起始,那么如何辨别康有为的今文经论述与顾颉刚的联系,就是本书要处理的重点。所以,我们应该把本书第四章视作全书重点。从研究角度,本书取材于钱穆清代学术史研究的论点颇多,王汎森本身是站在钱穆角度批判康有为和顾颉刚。王汎森是钱穆低音的继承者。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