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躺平”“发疯”到“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自我diss + 不配得感,东亚人被嫌弃的一生——
自责的根源在于“想珍重自己”。
不如将自恋化为前进原动力,
献给脆弱一代、宅一代的解毒剂。
——————————
【内容简介】
自恋是我们活在世上不可或缺的情绪,甚至是健康的标志。承认并培养潜藏在每个人心中的自恋,比浅薄的“自我认同”要好得多。
精神分析学者斋藤环梳理“自恋”概念在心理学中的定义和演变,分析当代年轻人的“点赞成瘾”“自我否定”“不配得感”“高自尊低自信”等具体现象,引导我们如何寻找“自我伤害”的根源,开创性地呼吁自恋的重要性。
重新审视“没用”的自己,寻找健全的自爱方法。
——————————
【编辑推荐】
🤍 为茧居(“家里蹲”)去除污名,为自恋正名:
爱自己不是坏事,当个废物,也没关系~
献给脆弱一代、宅一代的解毒剂
.
自恋是毒,也是...
“躺平”“发疯”到“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自我diss + 不配得感,东亚人被嫌弃的一生——
自责的根源在于“想珍重自己”。
不如将自恋化为前进原动力,
献给脆弱一代、宅一代的解毒剂。
——————————
【内容简介】
自恋是我们活在世上不可或缺的情绪,甚至是健康的标志。承认并培养潜藏在每个人心中的自恋,比浅薄的“自我认同”要好得多。
精神分析学者斋藤环梳理“自恋”概念在心理学中的定义和演变,分析当代年轻人的“点赞成瘾”“自我否定”“不配得感”“高自尊低自信”等具体现象,引导我们如何寻找“自我伤害”的根源,开创性地呼吁自恋的重要性。
重新审视“没用”的自己,寻找健全的自爱方法。
——————————
【编辑推荐】
🤍 为茧居(“家里蹲”)去除污名,为自恋正名:
爱自己不是坏事,当个废物,也没关系~
献给脆弱一代、宅一代的解毒剂
.
自恋是毒,也是药!与其彻底清除,不如适度共存——
挂在嘴边的自我diss、时时萌生的不配得感,
越来越严重的“家里蹲”问题,
潜藏于内心深处的自我否定、自我伤害,
其实只是我们保护自我的铠甲!
自我伤害式自恋的呈现,大多是“理想中的自己”在批判“不好的自己”。
而健康的自恋,是我们活在世上确认自我、巩固自我的手段,是能使人变得幸福的自恋。
.
🤍 关于自恋的心理自助使用手册:
越来越多的人无法坦率地喜欢自己,自我认同出了问题
东亚年轻人得了一种时代情绪病,怎么办?
.
对于当代东亚年轻人来说,
困扰我们的从来不是太自恋怎么办,
而是配得感低怎么办!
从来不是发现自己NPD如何自救,
而是发现自己是不会拒绝的讨好型人格怎么自救!
这本自助手册,与我们切身息息相关,兼具专业性和可读性;
是一本温柔地指出痛处的书,是带我们安抚珍视负面情绪、更稳定锚定自身的药方。
.
🤍 “死宅”与“宅文化”,“现充”与“阴暗怪”,
“社交障碍”与“不想上班”,“点赞上瘾”与“人设崩塌”……
属于我们当下时代、属于年轻人的精神分析大师层层剖析,答疑解惑
.
有着丰富临床经验的日本精神科医生斋藤环,
同时也是精神分析学者和大学教授,还是活跃的文化批评家。
他擅长用自身体验去切入理论性话题,为每一个年轻人写书。
他将所有我们最熟悉的定义与设定分析透彻,
共情深陷泥沼的我们那些难以明言的痛苦,
他拉住迷途的年轻人的手,带我们走出迷雾。
.
🤍 坚强向上的社交假面下,是孤独、想要被看见的软弱的我!
“双面人”视觉设计,小开本生活实用书,提供能量,轻便易读。
知名设计师汐和操刀,双封设计,护封使用有透感特种纸,与内封呼应:
影影绰绰的紫绿色行走的人恰如每个人自恋与自伤的两面,
唯有正视,才能珍惜、拥抱我们身上所有正面和负面情绪。
内文采用顺纹书纸,好翻不发黄;
趁手小开本,如平时随身携带的充电宝、能量棒,
帮助我们在现代的旷野上更健康地跋涉。
——————————
【推荐语】
自伤式自恋,是在容易过度在乎他人认可的价值观社会中,给自己烙上“失败者”的烙印并不断贬低自己,以此来保护真正的“自恋自爱”,这本身并不是病。有这本书的存在,真是太好了。
——日本读者
自伤自恋的精神分析的创作者
· · · · · ·
-
斋藤环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 斋藤环
日本著名临床心理医生、文化评论家。专注于青春期、青年期的精神病理学和青年亚文化等领域。
目前为日本筑波大学医学医疗系社会精神保健学教授。代表著作有《自伤自恋的精神分析》《不要忽视你的心理世界》《战斗美少女的精神分析》等。
译者 顾小佳
旅日自由译者。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如果我们粗略概括上述趋势,就会发现当代青年的心态正处于“从对抗社会到疏远社会”的转变中。说起过去的年轻人,从全共斗运动青年,到不良少年,他们种种扰乱公众生活秩序的行为倾向于对抗社会,不惜诉诸暴力和犯罪。然而,全共斗学生运动退潮了,随着《道路交通法》的修正,街籍型不良少年的潮车文化受撞,其后,年轻人迅速现出了非社会化的倾向。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2页 -
这些人凭借很多琐碎因素,兀自确定自己是不擅长社交的人。他们虽然自认弱者,但不一定同时觉得自己是受害者,他们没有反抗和不甘心。导致这种情况的理由之一,是现代社会里的“敌人”是无形的,无从寻找、无可触摸,没有具体的形象。折磨尼特青年和穷忙族的敌人,已经不再像资本家和政客那样拥有明确的面孔。这些青年头脑中只有一种模糊的意象,而导致他们痛苦的元凶,是整个“新自由主义”的制度结构,这种结构提出了压迫人的行为规范:“责任在你自己,你痛苦是因为你人自己不行。”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6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自伤自恋的精神分析"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自伤自恋的精神分析"的人也喜欢 · · · · · ·
自伤自恋的精神分析的书评 · · · · · · ( 全部 76 条 )
> 更多书评 76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角川新書 (2022)暂无评分 6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5261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自伤自恋的精神分析的评论:
feed: rss 2.0
11 有用 Momo 2024-12-23 19:04:18 内蒙古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吧。典型的日本人写作语气句式,读起来非常不舒服。整本书比较散乱,核心观点不突出,表达论证不够强。
86 有用 别格莫特 2024-10-16 12:29:04 北京
推荐给整日进行自我攻击,不管别人怎么夸都还是觉得自己不够好的朋友去读。都去读!对,难得有一本心理类书籍从头至尾都让我觉得作者在跟我聊天,不高高在上不假装倾听而是很温柔地在跟我聊天,废话不多,言之有物。读母女关系的章节更是一度有些脊背发凉,再说一次,都去读。你比你自己以为的更需要这本书。
9 有用 把噗 2024-11-03 16:56:12 北京
很多不爱自己的人极其自恋
9 有用 吴可奉告 2024-10-15 02:27:20 北京
一本通俗好读的小书,倒没有提出多新的见解,可贵的是,把各种流行病背后的自恋问题,做了系统梳理和拆解,读完脑海里浮现出一张以自恋为原点的心理地图(蕾克的导读写得好可爱)
23 有用 Adanta 2024-10-17 21:16:01 湖南
非常值得推荐的理论科普书。核心要义在于①自恋是生存于世的基本条件;②自伤其实也是一种自恋,这种自伤自恋不是病态。 斋藤环的写作极为流畅,刻意避开了晦涩的理论说教,代之以案例与同情。本书第二章刻画了日本的精神史,令人眼前一亮。精神疾病的出现往往来自于整个系统的变动,在当下考察精神的生态学极为必要。 我们看到,斋藤环认为21世纪后的日本至今,是解离和发育障碍的时代。二者都可以诉诸到网络发展的“连接成瘾... 非常值得推荐的理论科普书。核心要义在于①自恋是生存于世的基本条件;②自伤其实也是一种自恋,这种自伤自恋不是病态。 斋藤环的写作极为流畅,刻意避开了晦涩的理论说教,代之以案例与同情。本书第二章刻画了日本的精神史,令人眼前一亮。精神疾病的出现往往来自于整个系统的变动,在当下考察精神的生态学极为必要。 我们看到,斋藤环认为21世纪后的日本至今,是解离和发育障碍的时代。二者都可以诉诸到网络发展的“连接成瘾”所带来的“认同成瘾”。极度渴望认同已经成为当下的写照,随之而诞生的“人设”已经成为生活的重担。装载着集体认同的躯体在过度打击下往往走向过分的自伤自恋。但斋藤环指出,自我否定的根底依旧是自恋,我珍视自己,但外部压力诱导我得出“没有价值”的结论。 显然,本书的观点放到我们的社会中同样适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