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一部灵动的中国神话文学发展史。把各类中国神话研究从“溯源”拉回到“探流”,展现27个神话原型在文学道路上的再生历程。由神话的文学之路,审视中国古代多元文化的演进与转型。
从帝王文化到士人文化再到市民文化,27个神话原型与文学碰撞出了怎样的火花?
【本书看点】
1.以27个神话原型,构织出一部动态的神话文学发展史,引我们进入一个别开生面的神话世界。本书围绕27个为人所熟知的神话原型,如伏羲、女娲、西王母、精卫等,对其历史演变的细节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和更细致的呈现,对相关神话原型的内涵有较全面的梳理。
2.揭示中国古代多元文化由帝王文化到士人文化再到市民文化的演进。政治色彩较强的神话原型(如西王母、女娲、精卫)在某些阶段的发展变化,反映了帝王文化转为士人文化的转变;元明清小说、戏剧对牛郎织女、董永故事的演绎则是市民文化走上前台的产物。
3.从“零散”到“整...
一部灵动的中国神话文学发展史。把各类中国神话研究从“溯源”拉回到“探流”,展现27个神话原型在文学道路上的再生历程。由神话的文学之路,审视中国古代多元文化的演进与转型。
从帝王文化到士人文化再到市民文化,27个神话原型与文学碰撞出了怎样的火花?
【本书看点】
1.以27个神话原型,构织出一部动态的神话文学发展史,引我们进入一个别开生面的神话世界。本书围绕27个为人所熟知的神话原型,如伏羲、女娲、西王母、精卫等,对其历史演变的细节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和更细致的呈现,对相关神话原型的内涵有较全面的梳理。
2.揭示中国古代多元文化由帝王文化到士人文化再到市民文化的演进。政治色彩较强的神话原型(如西王母、女娲、精卫)在某些阶段的发展变化,反映了帝王文化转为士人文化的转变;元明清小说、戏剧对牛郎织女、董永故事的演绎则是市民文化走上前台的产物。
3.从“零散”到“整合”,围绕神话原型,把散见于各类文献中的神话记载,重新整合为完整清晰的神话形象。通过整合关于羿和后羿的文本记录,厘清了羿的身份、品行;剖析董永的不同原型,分析其在后世董永形象中的演绎情形。
4.着眼于神话在文学中的再生、演绎,梳理神话在文学中的主体性特征日益明显的过程。神话进入文学领域之初,多居于从属性地位,即作为文学说理、抒情的工具而存在,随着文学再生的发展,神话逐渐成为后世文学作品演绎的重点,内涵、情节逐渐扩充,主体性也得到凸显。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灵动的中国神话文学发展史,从先秦到明清,从雅文学到俗文学,展现27个神话原型在文学中经历的再生,由神话的文学之路,观察中国古代多元文化的演进与转型。书中用27个神话原型,勾勒中国神话文学的整体面貌,以晓畅平实的语言风格,清晰地梳理了每个神话的原始形态和在历代文学作品中的演变,以及神话原型在文学作品中逐渐大放异彩的过程,呈现了时代对神话的文学之路的深刻影响,揭示了中国神话和神话文学对于承续文化记忆和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编辑推荐】
诸多神话人物、故事为人所熟知,比如逐日的夸父、射日的后羿、昆仑山的西王母。不过,我们对于一些神话人物的形象、事迹、历史评价等也可能常有疑惑。西王母的形象为何由最开始的人面兽身变为雍容华贵的女子?董永和织女的爱情故事中的织女与牛郎织女故事中的织女是否为同一人?望帝究竟是人还是杜鹃鸟?羿与后羿是何关系?应该如何评价夸父和愚公的壮举?……
这些看似复杂难解的问题,在变迁的角度下,就变得容易理解了。原来,我们很多人对于神话人物和故事的印象只是它们发展演变中的一环,当我们了解整个变化过程后,这些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在这些问题之后,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本书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给出了回答。具体到每个神话原型,各章中有对演变历程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到某一元素出现到凸显的轨迹;就神话文学的整体面貌而言,作者关于中国古代文化舞台主角转移的创见(从帝王文化到士人文化再到市民文化)从总体上准确地把握和揭示了神话文学的阶段性特征。
另外,书中的一些片段也足够引人入胜,比如明清小说对董永故事的爱情化演绎、鲲鹏故事中由阴到阳的文化意蕴、清人小说对鲧取息壤故事的再创造等,让我们在佩服古人聪明才智的同时,赋予价值判断、内涵界定以更多的想象空间。
作者简介 · · · · · ·
宁稼雨(1954—),大连人,现为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中国古代文言小说、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中国叙事文化学。著有《魏晋名士风流》《诸神的复活:中国神话的文学移位》等。
目录 · · · · · ·
弁言
甲集:肇造区夏,泽润千秋
第一章 盘古:开辟鸿蒙,垂死化生
第二章 伏羲:圣人启智,进诸文明
第三章 女娲:补天、造人与女皇
第四章 神农:稼穑发端,功垂医道
第五章 炎帝:火神·日神·南方神
第六章 黄帝:从天神到圣王、华夏始祖
第七章 西王母:日益现世化的昆仑主神
第八章 祝融:火神与灶神
乙集:舍己济世,穷且益坚
第一章 夸父:英勇无畏还是自不量力?
第二章 羿:射日英雄的形象演绎
第三章 鲧:取息壤以治洪水
第四章 大禹:圣王·天神·真仙
第五章 精卫:英雄精神与悲情命运
第六章 愚公:英勇无畏还是匹夫之勇?
第七章 望帝:从杜宇到杜鹃
丙集:现世烟火,美好寄托
第一章 宓妃:千古文人的诗意女神
第二章 鲛人:织锦泣珠的至诚象征
第三章 鲲鹏:自由与理想的文学图腾
第四章 湘君:一枝玉笛吊水神
第五章 嫦娥:升仙与下凡的双重奏
第六章 舜帝:逆境家庭走出的传奇帝王
第七章 牛郎织女:从星空走向凡间的浪漫
第八章 董永:孝子楷模的美满人生
丁集:刀兵不祥,用之有道
第一章 蚩尤:难以翻案的叛神、恶神形象
第二章 刑天:挥舞干戚的不屈灵魂
第三章 共工:触不周山、折天柱、绝地维
第四章 玄女:从天而降的上古战神
编写告白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古代传世文献中最早确切记录女娲造人故事的是《风俗通义》: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 乃引绳于短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短人色。这则故事从正面描写了女娲造人的事迹,显示出女娲始祖母神的地位,同时,其中毫无疑问已经有了人类社会变迁的格印。当代学者杨利慧先生认为:抟黄土作人是人类文化史上制陶技术的发明在神话中的投影,而所造人类产生富贵贫贱之分则是人类进人等级社会的反映。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三章 女娲:补天、造人与女皇 -
和造物神话的移位相比,造人神话的文学移位似乎要晚一些。最早把女娲造人神话引入文学殿堂的是唐代杰出诗人李白,其《上云乐》诗中“散在六合间,濛濛若沙尘”两句充分发挥了文学家的想象力,把抟土造人的女娲置身于云雾蒙蒙的天地六合之间,创造出一幅朦胧缥缈的女神造人图。除诗歌之外,唐代文人还把女娲造人神话移位扩充为小说故事: 昔宇宙初开之时,只有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仑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妻,又自羞耻。兄即与其妹上昆仑山,咒日:“天若遣我兄妹二人为夫妻,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于是烟即合,其妹即来就兄,乃结草为扇,以障其面。今时人取妇执扇,象其事也。(《独 异志》) 这段故事实际上是根据女娲造人神话和婚神传说整合而成的。兄妹在取得上天允诺和结合的过程中采取了具有民间祭祀祈祷色彩的方式。所谓“烟合”者,乃“姻合”也。借用烟的合散来代表和象征婚姻的成否,以及“结草为扇,以障其面”的羞涩描写,也是富有想象力的文学手法。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三章 女娲:补天、造人与女皇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涅槃"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涅槃的书评 · · · · · · ( 全部 6 条 )

中国神话文学的发展历程

英雄衍变多歧路,她者怎可没姓名?
> 更多书评 6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记下二单吧。。 (Orpheus)
- 学稗存目(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相关) (一笑阁主人)
- 2024年购书目录 (思郁)
- 书单|【新书过眼录·中国大陆】2024(续) (普照)
- 中国史与汉学研究 (安迪合罕大皇帝)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669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涅槃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优质资深拍嗝师 2024-10-05 20:51:50 北京
只是从古典文学意象迭代校读思考中国古代神话元素的发展,题材很好,但是分析十分有限,感觉像导师带了一个硕士生团队写的。
0 有用 虫虫 2025-04-07 17:53:10 河北
可以结合袁珂《中国神话通论》一起读
1 有用 麒麟 2024-09-23 15:22:55 北京
以独特的视角梳理了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在文献中的演变历程,揭示了神话背后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时代精神,是一本兼具学术价值与可读性的优秀著作。
0 有用 Rhapsodes 2024-10-06 20:03:28 北京
常见资料索引。整体编写灵感或许是来自鲁迅的“神话与小说”或者闻一多的“神话与诗”范式?说不上什么错处,但无论从神话学还是文学角度都过分机械和保守,对一些文本的解读或流于表面,或失于简略,或过于武断。总之,“大题小做”,有时候真不如述而不作。相比之下,标题中的“文学之路”至晚清腰斩,反倒是最不重要却最合情理的事情。
1 有用 我本善良 2024-09-23 12:36:24 北京
无支祁狂暴的一面还真挺像孙悟空的,或许那锁链锁住的也是等待有缘人了,就如同紧箍束缚的孙悟空。 神话从诞生以后 都在随着时代而有所变化,还有写作记录者个人的演绎,最终汇集成现在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