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再版5次,被翻译成10多种语言,畅销30余年,成为APA的“all-time best seller”,成为一本跨越时间与国界的经典教科书,自然是有它的道理的。
这本书适合并且值得所有对精神分析/心理动力学感兴趣的心理咨询师、治疗师和精神科医生阅读和学习;既适合入门的从业者,也适合已经有相当经验的专业人士。知道它的小伙伴,已经等了它很久;不了解它的小伙伴可能会问,这本书——事实上它应该被译做“精神动力性精神病学”——适合非精神科医生的从业者吗?是的,答案是肯定的。这也是将其中文版定名为《动力取向精神障碍治疗》的一个重要理由和目的。
它最大的特点和价值在于一种全局观之下的“整合”。这种整合带来一种有高度的指引。提纲挈领、大而不空、秉要执本。
从形式的层面上看,本书围绕着“临床实践”这个落脚点,简要而主旨清晰地梳理了主要的动力学原则与理论流派,及其各自在实践应用中的价值和优势,并且将动力学对疾病的理解和干预与dsm-5诊断分类体系做了有机结合——针对dsm-5的诊断类别,动力学如何理解以及能够做什么。尽管动力学有自己对疾病的诊断方法和体系,但是这种“整合”尝试,会给实际的临床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它弥合了动力取向的工作者在面对现代国际通用精神疾病诊断分类体系时知识体系的割裂;甚至可能为更深入理解精神/心理疾病,以及更进一步地促成这些分类体系深刻的优化和变革带来积极影响。
“整合”更深入一层的意思是,精神/心理疾病及其干预/治疗,客观来讲是一个极其庞大的交叉学科,任何只从某一个视角——单纯从生物学基础的角度或者心理层面的角度去理解,恐怕只会得到偏颇的结果。没有对物质基础的理解,如何“凭空”“真正地”理解心理现象?恰恰因为这本书是在精神病学——医学的框架下、在“生物–心理–社会”模型这个大框架之下进行的论述,才使它有机会提供一个对“精神/心理疾病的干预/治疗”这个科学专业尽可能全貌性的呈现和解读,同时也尽可能地确保了专业论述上的客观性、严谨性和科学性。
长期以来,精神分析都因为它的“不科学性”而饱受诟病,在当代生物医学模式和实验心理学模式的氛围下不断被边缘化。尽管它也在融入现代科学研究的范式去证明自己,许多偏见和排斥仍然存在。但是随着实验技术的不断革新,对心理机制的运作也在不断获得更深入的理解。作者在本书中,尤其是前半部分——理论部分,为精神分析对心理活动的理解和影响,尽可能地提供了生物学包括行为遗传学(或称心理遗传学)和神经科学等的实验证据支持。这些信息,可能对很多学习者来说是一种知识上的有益补足,有助于完善对精神/心理疾病和学科全貌的认识和理解。
“科学精神”在本书的后半部分——治疗部分一个最突出的体现是,作者没有王婆卖瓜式地一味夸大动力取向心理治疗的作用和效果,而是尽可能如实地呈现了疗法的应用历史和疗效研究的结果,并根据这些实验结果,针对“何种诊断使用何种治疗方法可能更有效”给出了治疗建议——如果既有实验证明了认知行为取向的治疗更有效,他也会如实地说。
此外,本书中关于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动力学心理治疗师或咨询师与精神科医生、医院工作团队成员之间,应该如何各自定位和协同工作等的经验和知识,同样是在整体观的格局下,甚至可能超越了动力学的范畴,帮助专业人士厘清自己的位置与职责,以便最好地相互配合,为患者提供周到、立体的服务。即使不是精神科医生,专业人士也可以通过本书获得对精神/心理疾病及其治疗更为全面的了解,从而对自己所面对的繁复的临床情境获得更好的把握,也对自己的工作(定位)做出更客观的判断。
面对一个如此庞大复杂的经验科学领域,本书显然不可能尽述。但是本书极好地体现了“提纲挈领”这四个字,它就像一张地图,一个导航仪,给从业者一个在实践中的指引;它从整体理念的角度,为动力学取向的精神障碍治疗提供了一种科学观和规范化;同时也提供了一种视野和格局上的开阔——正如腰封上的那句话:“指导原则必须是去帮助患者,而不是忠于自己的理论偏好。”它适用于动力学内部,也适用于动力学与其他流派或治疗方法之间。
这本书所传达的知识与理念 —— 一种尽可能全面、科学的专业认知,对于一个仍处在学习、吸收和发展中的“新兴”行业,可能特别具有意义。
最后,分享书中两段最能体现出这种全局性专业理念指导的引文:
“如果我们能够避开患者去探索精神病理学领域,那可能会容易得多;如果我们仅限于检查患者大脑里的各种生化和生理指标,将心理事件看作我们当下直接经验之外的客观事物,或将它们仅当成不具人性色彩的统计学公式中的变量,那可能会容易得多。尽管这些方法对于理解人类行为来说很重要,然而它们并不能独自揭示或解释所有相关事实。想要理解另一个人的心智,我们必须反复地将自己沉浸在这个人的联想和感受的洪流中,我们必须自己成为探测其深度的仪器。”
——约翰·内米亚(John Nemiah),1961
“就症状学和治疗而言,试图在所谓的器质性和功能性疾病之间做出区分,在原则上是错误的。在这两种情况中,我们都是在应对同一个心理生理装置的异常功能运转,都是在应对有机体为适应这种异常所做的努力尝试。如果这些紊乱——无论它们是由大脑受损导致的,还是由心理冲突导致的——无法自然自发地消失或者无法通过治疗消除,那么有机体不得不对生活再做出新的调整和适应——尽管这些紊乱还存在着。我们的任务是通过身体的或心理的 方法帮助处于这种调整和适应中的患者;治疗的过程和目的在这两种情况中,在原则上,都是一样的。
——库尔特·戈德斯坦(Kurt Goldstein)
0 有用 一朵 2024-11-18 03:08:03 湖北
书又厚又重,绝对可以砸死人,就算砸不死,拿来抡人也是重量级武器。之前买的繁体第四版可能是因为印刷原因,加上专业术语的翻译和内地略有不同读起来有些吃力,这本简体版是原著第五版,非常专业非常扎实的一本书,重温一遍,很爱!万千心理功德无量!
2 有用 弗洛柒德 2024-09-14 15:38:55 天津
什么时候出版啊,全网都没有😓
0 有用 一朵 2024-11-18 03:08:03 湖北
书又厚又重,绝对可以砸死人,就算砸不死,拿来抡人也是重量级武器。之前买的繁体第四版可能是因为印刷原因,加上专业术语的翻译和内地略有不同读起来有些吃力,这本简体版是原著第五版,非常专业非常扎实的一本书,重温一遍,很爱!万千心理功德无量!
2 有用 弗洛柒德 2024-09-14 15:38:55 天津
什么时候出版啊,全网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