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探究法国大革命政治文化的里程碑著作📕
审视精英与大众交互影响的内战式风格🔍
——————
【亮点推荐】
★法国史权威、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高毅代表作,影响国内政治文化研究三十余年的里程碑之作,理解法国大革命乃至所有革命运动不可绕过的史学经典
★开风气之先、劈致思新径的学界范例:融合年 鉴史学、心态史学、政治文化史学、社会经济史学理论,全面、立体地考察大革命参与者的决裂意识、危机意识、阴谋忧患、谣言恐慌等面向,辩证剖析在暴烈碰撞中相互交融又相互对抗的精英(短时段)文化与大众(长时段)文化,深入把握革命运动的一般规律
★揭示法兰西民族性格、政治传统根源的精辟论著:为什么两个法国人在一起必谈政治?为什么近代法国的政局如此动荡不稳?为什么大革命实际上一直进行着全方位的“内战”?……一切都可以在大革命过激的群众现象中找到答案
★精装首刷签名版,增补法国革命思想...
探究法国大革命政治文化的里程碑著作📕
审视精英与大众交互影响的内战式风格🔍
——————
【亮点推荐】
★法国史权威、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高毅代表作,影响国内政治文化研究三十余年的里程碑之作,理解法国大革命乃至所有革命运动不可绕过的史学经典
★开风气之先、劈致思新径的学界范例:融合年 鉴史学、心态史学、政治文化史学、社会经济史学理论,全面、立体地考察大革命参与者的决裂意识、危机意识、阴谋忧患、谣言恐慌等面向,辩证剖析在暴烈碰撞中相互交融又相互对抗的精英(短时段)文化与大众(长时段)文化,深入把握革命运动的一般规律
★揭示法兰西民族性格、政治传统根源的精辟论著:为什么两个法国人在一起必谈政治?为什么近代法国的政局如此动荡不稳?为什么大革命实际上一直进行着全方位的“内战”?……一切都可以在大革命过激的群众现象中找到答案
★精装首刷签名版,增补法国革命思想的中国渊源、美法革命再比较、政治文化史学发展三篇新论,收录三十余幅大革命彩图,随书附赠“共和国统一不可分割,自由、平等、博爱或死亡”箴言藏书票,于理性与激情中再思大革命的历史教益
——————
【内容简介】
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是世界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且广泛的政治文化大革命,不仅打破了欧洲的旧制度桎梏,更成为后世革命运动的“母体”。本书是法国大革命史权威、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高毅的代表作,开风气之先、立学界范式,堪称国内政治文化研究领域的里程碑。全书从精英的决裂意识和大众的危机意识两个维度切入,论述和剖析了重权轻法、民族再生、谣言恐慌等大革命政治文化的多重面向,揭示了近代法国政治动荡和法兰西民族政治参与意识的文化心态根源,审视了法兰西的民族性格、民族精神,并试图寻找革命运动的一般规律,探求实现政治稳定的途径。在当今不确定的时代,作者对法国大革命及近现代其他国家革命做出的富有张力的思考,无疑提供了值得镜鉴的历史教益。
——————
【著译者简介】
高毅,知名法国史学者,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荣休教授,曾担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主任,在瑞士日内瓦大学、美国哈佛大学、比利时列日大学、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法国巴黎第一大学法国大革命史研究所访学或工作多年。主要研究领域为法国史、欧美近代史、世界文明史。著有《法兰西风格:大革命的政治文化》、《欧洲的分与合》(合著)、《世界文明史》(合著)。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涉及法国革命史、中国革命史、史学理论等。译有《法国大革命史》(合译)、《福柯的生死爱欲》、《法国大革命前夕的图书世界》(合译)等。
——————
【相关评论】
张芝联,著名历史学家,中国法国史研究会首任会长:
本书在我看来是一次相当成功的尝试。作者善于借鉴国外史学方法与成果,把年鉴史学、心态史学、政治文化史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引进历史研究,从而强化了我们的阐释武器,加深了对历史现象的认识。可贵的是作者并不是亦步亦趋地效颦某种流派,更没有片刻放弃自己的立场和观点。细读此书,自会发现更多真知灼见。这不是一本易读的书,决非浏览一下就能抓住要点;而一旦进入“角色”,你会获得双倍的收益。
——
吕一民,法国史学者,浙江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关于法国大革命史,我觉得出自中国学者,最好的书是高毅教授的《法兰西风格:大革命的政治文化》。几篇增补的文章显示了高老师后来怎样更多地把法国大革命和 20 世纪的中国革命放在一起思考。当然,这中间还有一个中介,就是俄国革命。把这三大革命放在一起进行审视、探究,既有意思,更有意义。
——
《历史研究》:
《法兰西风格》一书的价值正在于其作者经过惊人的努力,终于代表中国这一代史学工作者在法国革命这幅永远有待完成的图画上抹上了新的一笔,尽管这一笔也有待补充和修正,但无疑是相当精彩的一笔。
法兰西风格的创作者
· · · · · ·
-
高毅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高毅,知名法国史学者,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荣休教授,曾担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主任,在瑞士日内瓦大学、美国哈佛大学、比利时列日大学、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法国巴黎第一大学法国大革命史研究所访学或工作多年。主要研究领域为法国史、欧美近代史、世界文明史。著有《法兰西风格:大革命的政治文化》、《欧洲的分与合》(合著)、《世界文明史》(合著)。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涉及法国革命史、中国革命史、史学理论等。译有《法国大革命史》(合译)、《福柯的生死爱欲》、《法国大革命前夕的图书世界》(合译)等。
目录 · · · · · ·
引言
绪论 关于法国革命的政治文化
一、“政治文化”与历史学
二、心态史与法国革命政治文化
三、大革命政治文化研究的误区
四、法国革命政治文化的概况
第一编 决裂——在传统中挣扎
第一章 宪法的窘迫
一、法兰西宪法观念溯源
二、法国宪制动荡的心态根源
三、否决权和一院制背后的隐忧
四、“无宪法,毋宁死”!?
第二章 代议制的困境
一、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冲突
二、摆脱强制委托权的企图
三、树而不立的代议制权威
四、直接民主制思潮的干扰
五、“代议民主制”的尝试
六、无法摆脱的专制幽灵
第三章 平等的幻梦
一、空前的热望
二、荒谬的公民划分
三、女公民的悲哀
第二编 “祖国在危急中”
第四章 吉凶未卜的革命
一、“革命”——可咒的动乱
二、“革命”——理性的进步
三、“革命”——社会的危机
四、“革命”——矛盾的综合
第五章 为民族“再生”而战
一、“再生”没有榜样
二、“再生”任重道远
三、“再生”需要教化
第六章 革命的宗教礼仪化
一、破除旧象征的“宗教革命”
二、革命象征物的人民性特质
三、革命节日中的狂欢文化
四、日常生活的革命化
第七章 谣言的泛滥
一、谣言的起源
二、谣言与危机意识
三、谣言的功能
第八章 革命政治的公开性
一、公开性——法国革命的铁律
二、公开性与危机意识
三、反党派政治与专制独裁
四、导致雅各宾派衰亡的心态因素
结语 群众现象与法兰西内战式政治风格的形成
一、群众现象的基本特征
二、大革命时代的精英与群众
三、非理性因素与内战式政治风格
参考书目
附录一 中法文化在法国大革命问题上的历史性互动
附录二 法国式革命暴力与现代中国政治文化
附录三 法国启蒙与革命的中国渊源
附录四 美法革命再比较——西方民主政治文化的地域差异溯源
后记
2013年版跋
2024年版跋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法国人彼此隔绝分割,老死不相往来,王权无限扩展,蓬勃有力。如前述所言,恐怕人们对于当时法国人的认识是:独立精神和公共自由又一起泯然消失于法国人之中,所有公民都对王权千依百顺。但事实并非如此,事实上,政府虽然垄断了一切处理公共事务的权力,但是它还并没有获取主宰法国单个臣民的能力。 (查看原文) -
在作者看来,大革命的非理性因素不只是一个抽象概念,更是一系列与大革命过程相始终且对大革命的激进方式和整个演进过程有规定功能的现实活动。因此他不仅用了相当大的篇幅对大革命的异乎寻常的宗教礼仪色彩(如对自由树、三色徽等的“革命崇拜”,革命节日的狂欢文化,地名人名乃至日常生活用品及语言和服装的革命化等)作了比较详尽、客观的描述,……也都突出地强调了大革命的非理性因素及其对大革命形象的塑造性功能。 (查看原文)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法兰西风格"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法兰西风格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4 条 )

变动的历史,变动的政治文化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变动的历史,变动的政治文化 ——读高毅:《法兰西风格:大革命的政治文化》(1991) 在文章开头还是再次强调笔者的不专业。正因为不专业,我愿意为文中的一切错误承担起最大的责任,同时也呼唤对这些错误的批评指正。高毅老师的这本书篇幅不大,但涵盖了整个大革... (展开)> 更多书评 24篇
论坛 · · · · · ·
与2013版的粗略对比 | 来自摸鱼是打工底线 | 2024-12-26 14:32:58 | |
同2013年版差异大么? | 来自告根硕 | 2024-12-11 16:22:54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8.5分 215人读过
-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1)9.0分 89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ㄨ历史书ㄨ (皮特4)
- 2024年购书目录 (思郁)
- 压舱石.书 (菊花夜行军)
- 书单|【新书过眼录·中国大陆】2024(续) (普照)
- , (Nomad)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497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法兰西风格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Elainezeit 2024-12-30 20:21:17 江西
这本书不算易读,但每一份思考都值得你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本书可以称得上是一场文字的盛宴,将法国大革命的矛盾与激情编织成一幅恢宏的历史画卷。每一页都充满了革命的喧嚣与沉思,理性与狂热交织,传统与变革碰撞。读来仿佛置身历史风暴之中,既震撼,又令人深思。
8 有用 Martinaise,R. 2024-12-22 22:15:18 浙江
已拿到签名本😋 看了新收的附录两篇,其实大革命的中国起源是发在大革命年鉴的文章,之前也看过了。第二篇再比较,居然有巴纳夫(哼哼)。但是被当作跳板了呢:“领悟大革命的内在逻辑,需要一个比巴纳夫更聪慧、更仁善的心灵”(笨蛋巴纳夫(不)(不过,还是接受了饶勒斯以降的解释?要是当时闲聊的时候提一下毕论的想法就好了,不过也不重要?)总之可以看出高老师最近关注的问题…
1 有用 大哉乾乎 2025-02-15 13:34:28 广东
讲了法国大革命期间的政治文化,对“内战式政治风格”“公开性”的论述令人印象深刻,附录选了几篇法国大革命与中国、中国革命有关的文章,蛮有意思,颇有启发。不过毕竟是三十多年前的著作,各方面肯定有局限性,就当科普看了。说句题外话,在这个私有化浪潮汹涌,新自由主义肆虐的后革命时代,革命的正当性早已不彰,只留下革命的恐怖景象以及对革命的控诉,这个时候重读这本书就有别样的意义,借用这本书的一句话:只要“反抗压... 讲了法国大革命期间的政治文化,对“内战式政治风格”“公开性”的论述令人印象深刻,附录选了几篇法国大革命与中国、中国革命有关的文章,蛮有意思,颇有启发。不过毕竟是三十多年前的著作,各方面肯定有局限性,就当科普看了。说句题外话,在这个私有化浪潮汹涌,新自由主义肆虐的后革命时代,革命的正当性早已不彰,只留下革命的恐怖景象以及对革命的控诉,这个时候重读这本书就有别样的意义,借用这本书的一句话:只要“反抗压迫”还可以被认为是一种不可转让的人权,只要在任何国家建立现代民族国家还可以被认为是一项正义的事业,那么把近代史上所有革命(包括20世纪的中国革命)说成是不应该发生的错误就显然是有悖于事理,法国大革命中革命者对平等的孜孜追求仍然令人动容,“革命已死,革命万岁!” (展开)
5 有用 江海一蓑翁 2024-12-19 18:30:23 江苏
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可能有各方面欠缺,但此时推出本书再版,至少有三个层面的重要现实意义——一是在社会文化史与新文化史研究在国内均已有一定声色的情况下,跟南京大学学衡研究院的概念史、思想史和政治文化史的相关论著形成呼应,重新打通传统政治史研究与社会史、文化史研究之间的交汇与融合,为相关研究再次助力;二是中法建交六十周年纪念的大背景下,重新把法国作为方法,在中国历次革命与法国大革命的比较研究牵引下,重新... 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可能有各方面欠缺,但此时推出本书再版,至少有三个层面的重要现实意义——一是在社会文化史与新文化史研究在国内均已有一定声色的情况下,跟南京大学学衡研究院的概念史、思想史和政治文化史的相关论著形成呼应,重新打通传统政治史研究与社会史、文化史研究之间的交汇与融合,为相关研究再次助力;二是中法建交六十周年纪念的大背景下,重新把法国作为方法,在中国历次革命与法国大革命的比较研究牵引下,重新探究革命之于两国政治文化、社会文化的共通式影响,进而促成中法交流与中国政治、社会、文化面貌的继续革新;三是倡导中国学术研究主体性与原创知识体系的时代背景下,再次重温改革开放早期优秀学人“开眼看世界”的优质论著,进而从学术史回顾中,找到中国史学与文科学术研究的进阶之源。非常值得推荐。 (展开)
5 有用 伲凹 2025-01-18 14:10:43 安徽
伴随着经济和社会地位被揭示为政治行为的糟糕指南,单一“阶级”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观念越来越站不住脚。这种批评日益导致历史学家不再将社会和经济原因作为革命的唯一解释。相反,他们开始关注政治文化原因在煽动革命中所起的作用。本书便以此发端。 然政治文化又特别指向一个民族群体的政治心态,这便是我所认为“心态史”研究的开端,也是本书的内容主体,不过“心态史”所闻不多,于我,或许不少人应该更多听说过的是勒庞的“... 伴随着经济和社会地位被揭示为政治行为的糟糕指南,单一“阶级”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观念越来越站不住脚。这种批评日益导致历史学家不再将社会和经济原因作为革命的唯一解释。相反,他们开始关注政治文化原因在煽动革命中所起的作用。本书便以此发端。 然政治文化又特别指向一个民族群体的政治心态,这便是我所认为“心态史”研究的开端,也是本书的内容主体,不过“心态史”所闻不多,于我,或许不少人应该更多听说过的是勒庞的“群众心理学”“革命心理学”,而所谓的“心态史”研究,在我看来就是基于群众心理的阐释。读来属实令人耳目一新,获益良多。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