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我只做梦,这比清醒更为费力。
我必定要不顾这一切地写作,无论如何都要写,这是我维持自我的斗争。
++++
走进卡夫卡庞杂的内心世界,深入现代生活的荒诞梦魇
德文全本直译,特别收录旅行随记+手稿素描
依据权威注释版本全新修订
自驱型牛马、低精力社畜、白日梦作家、咖啡馆剧韭、恐婚大龄文艺男青年、资深陀粉……
带你认识一个全新的卡夫卡
# 硬封图案采用卡夫卡手绘素描,精工烫黑
# 前环衬图案为1910年日记手稿,包括手绘插画:舞伶艾德多娃+日本杂耍艺人
# 后环衬图案为1915年/1916年日记手稿
# 前插收入旅游日记中的素描
卡夫卡的日记并非纯粹的日常记录,而是含纳了多种文本形式与文学体裁的丰富宝库。卡夫卡在此试验并锻造了自己的写作,包括大量篇幅的创作动机、阅读笔记、文学观察和思考,有些甚至已是完整的短篇作品;还有对梦境的记录、涉及个人情感及家庭生活的...
我只做梦,这比清醒更为费力。
我必定要不顾这一切地写作,无论如何都要写,这是我维持自我的斗争。
++++
走进卡夫卡庞杂的内心世界,深入现代生活的荒诞梦魇
德文全本直译,特别收录旅行随记+手稿素描
依据权威注释版本全新修订
自驱型牛马、低精力社畜、白日梦作家、咖啡馆剧韭、恐婚大龄文艺男青年、资深陀粉……
带你认识一个全新的卡夫卡
# 硬封图案采用卡夫卡手绘素描,精工烫黑
# 前环衬图案为1910年日记手稿,包括手绘插画:舞伶艾德多娃+日本杂耍艺人
# 后环衬图案为1915年/1916年日记手稿
# 前插收入旅游日记中的素描
卡夫卡的日记并非纯粹的日常记录,而是含纳了多种文本形式与文学体裁的丰富宝库。卡夫卡在此试验并锻造了自己的写作,包括大量篇幅的创作动机、阅读笔记、文学观察和思考,有些甚至已是完整的短篇作品;还有对梦境的记录、涉及个人情感及家庭生活的复杂心绪,有关他生活的城市、工作、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剪影。在为文学辗转反侧的痛苦之外,也有对生活鲜活的欲望,展现出他作为儿子、兄弟、朋友、情人、雇员、文化活动参与者、咖啡馆常客的多重形象,也揭示了卡夫卡性格中往往为世人忽视的一面。
本书收录了卡夫卡1910年至1923年间的日记,以及几次旅行期间的随记,由卡夫卡的文学遗嘱执行人布罗德编撰修订而成,并收录原稿中的素描手稿。生活与梦境的裂隙在纸页间不断隐现,引领读者走进卡夫卡如迷宫般庞杂的内心世界。
在编撰过程中,为保护其中涉及的人物隐私,布罗德对部分人名使用了首字母缩写处理,本版通过注释对部分关键人名做了还原。此外,针对相关地名和历史背景,以及卡夫卡生命中的关键事件,也都增加了相应的注释说明。卡夫卡的日记最初都写在十二本四开大笔记本上,尽管有时间标识,却存在大量的中断、重复与序列混乱。布罗德的版本将日记内容按时间顺序排列,便于读者阅读,本版在布罗德明显修改过顺序的地方添加注释说明,帮助读者一窥其原貌。
卡夫卡日记的创作者
· · · · · ·
-
弗兰茨·卡夫卡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弗兰茨·卡夫卡(1883-1924),表现主义在小说领域的重要代表人物,被誉为德语文坛成就最高的小说家之一,现代派文学的奠基人。卡夫卡的小说揭示了一种荒诞的充满非理性色彩的景象。后世的许多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如“荒诞派戏剧”、法国的“新小说”等都把卡夫卡奉为自己的鼻祖。
目录 · · · · · ·
1910年 003
1911年 025
1912年 175
1913年 236
1914年 278
1915年 362
1916年 393
1917年 415
1919年 433
1920年 435
1921年 436
1922年 445
1923年 473
旅游日记 475
弗里德兰、赖兴贝格之旅 477
卢加诺—巴黎—埃伦巴赫之旅 484
魏玛—荣博恩之旅 526
译后记 553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总结所有支持和反对我结婚的说法:1.无法独自忍受生活,并不是无法生活,恰恰相反,连让我和某个人一起生活都是不大可能的,但是,我自己生活的冲击、我自身的要求、岁月和年纪的侵袭、模糊的写作冲动、失眠、精神错乱的靠近,这一切我无法独自忍受。当然,我会加一个“也许”进去。与菲利斯的结合将赋予我的存在以更多的抵抗能力。 2 .所有事情都引发我去做同样的思考。滑稽小报上的每一则笑话,对福楼拜和格里尔帕尔策尔的回忆,在我父母为过夜准备的床上看到的睡衣的景象,马克斯的婚姻。昨天我妹妹说“所有结了婚的人(我们的亲)都是幸福的,我无法理解。”这句话也引发我的思考,我再次感到害怕。 3.我不得不常常独自一人。我唯一做到的,就是成功地独处。 4.一切与文学无关的东西,我都厌恶,谈话使我无聊(即便是关于文学的谈话),拜访使我无聊,我亲戚的痛苦和快乐使我无聊到骨子里去。谈话使我所思考的一切失去了重要性、严肃性、真实性。害怕结合,害怕变成那样。那么我就再也不是一个人 6.我在我姐妹们面前,尤其是过去,和在别人面前比起来,常常完全是另一个人。不怕出丑,强大有力,一鸣惊人,这些品性依然只有在写作时才能得到。要是通过我妻子的介绍,我能在所有人面前这样表现该多好啊!可是那不就会剥夺写作的自由了吗?只有这个不行,只有这个不行! 7.也许有一天我真的可以放弃我的工作。结婚是绝对不可能的。 (查看原文) -
我无法理解,甚至无法相信它。我只是活在一个小小词语里的一些地方,在它的变元音里(上面的“撞”字),比如,我会瞬间丢掉我没用的脑子。首尾字母是我如鱼般感受的开始和结束。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7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卡夫卡日记"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卡夫卡日记"的人也喜欢 · · · · · ·
卡夫卡日记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7 条 )

《卡夫卡日记》新三册

世俗的烦扰和理想的安宁,终难两全
> 更多书评 27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8 )
-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020)8.3分 308人读过
-
Penguin Classics (2025)暂无评分 1人读过
-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021)8.7分 213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4)8.8分 106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译文文学 (上海译文)
- 卡夫卡 (赵松)
- 做的书 (杨四月)
- 2020年起出版的外国文学译本【网店上架】 (鲸岛)
- 国内出版的德语文学(2018——) (宝王白奖评委)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545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卡夫卡日记的评论:
feed: rss 2.0
3 有用 威尼斯男人 2025-05-12 15:17:41 江苏
卡夫卡要求好友马克斯·布罗德在他死后烧毁所有未发表作品,包括这些日记。布罗德违背了这一意愿,才有了今天我们手中的《卡夫卡日记》。这个悖论式的结局本身就像卡夫卡小说的情节:试图隐藏自我的人最终被完全暴露。现在,我们阅读这些日记,某种程度上是在参与一场卡夫卡既渴望又恐惧的自我揭露。
1 有用 饺子 2025-05-11 11:06:53 河北
日记在展示了卡夫卡平时不轻易示人的随性和惊人的想象力以外,还成为了一种日常小说作品的外延和补充,帮助我们更多也更好地理解了卡夫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