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论法学研究方法》是一部有关法学研究方法的学术著作,记录了笔者八年来在这一问题上的所思所想。《论法学研究方法》所要研究的是“如何做研究”、“如何写文章”的问题,全书主要包括法学方法的基本要素——关于法学研究方法的对话之一、法科学生如何撰写学术论文——关于法学研究方法的对话之二、社会科学对法学方法的影响等内容。
陈瑞华,1967年2月生,山东聊城人。现任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在中国政法大学、国家法官学院、国家检察官学院任兼职教授。
中国政法大学学士(1989),中国政法大学硕士(1992),中国政法大学博士(1995),北京大学法律学系博士后研究人员(1995—1997),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高级访问学者(2002)。1997年起在北京大学法学院任教。
研究领域主要有刑事诉讼法学、刑事证据法学、司法制度、程序法基础理论等。独立出版的著作有:《刑事审判原理论>(1997,2004);《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2000,2006);《看得见的正义》(2000);《问题与主义之间——刑事诉讼基本问题研究》(2003):《程序性制裁理论》(2005);《法律人的思维方式》(2007);《刑事诉讼的中国模式》(2007)。
> 全部原文摘录
看得出陈老师既有渊博的知识,更是有理想和信仰的法律人。遗憾的是书中重复较多,编排像是论文堆砌。但文中的思想和方法却是光芒四射,尤其是对我们研究中国问题,给出了第三条路。
触碰到了法学研究方法核心的问题,区分“学术逻辑和政治逻辑”,批判了对策法学的错位和误差。区分法学里“中西体用”,回到了价值无涉的社科法学研究方法上。但对话体行文如果不琐碎勾连,没有连续追问和回应,而选择中段的结论性陈述,显得比深不足比浅有余,例如在论述法律发现运动和社会学方法引入的时候,并没有回应社会科学理论与法理的界线,很快带过。且编排略有重复。瑕不掩瑜。
补记 读于2017年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但读了瑞华大大的这本书,虽然由于学术积淀有限,依然无法写出优秀的论文,却还是有种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的感觉。
本书是作者对自己数年以来的学术研究方法的反思,全书以对话或者演讲的方式表达,前后内容有很多重复,作者提倡将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引入法学领域,具体说来包括五个方面:“(1)在经验事实中发现问题;(2)运用现有的理论对该问题进行解释,在无法做出妥当解释的情况下提出真正的问题;(3)提出假设;(4)对假说进行论证,以证明其可行性;(5)运用证伪或否证方法,提出若干项足以推翻该假说的命题,然后对这些命题进行... 本书是作者对自己数年以来的学术研究方法的反思,全书以对话或者演讲的方式表达,前后内容有很多重复,作者提倡将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引入法学领域,具体说来包括五个方面:“(1)在经验事实中发现问题;(2)运用现有的理论对该问题进行解释,在无法做出妥当解释的情况下提出真正的问题;(3)提出假设;(4)对假说进行论证,以证明其可行性;(5)运用证伪或否证方法,提出若干项足以推翻该假说的命题,然后对这些命题进行证伪;(6)将那些经过证实和证伪都不可能推翻的假说,放在其他不同领域进行验证,以将其上升为一般化的理论” (展开)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 更多书评 6篇
> 26人在读
> 129人读过
> 246人想读
订阅关于论法学研究方法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seasons 2017-05-11 14:59:13
看得出陈老师既有渊博的知识,更是有理想和信仰的法律人。遗憾的是书中重复较多,编排像是论文堆砌。但文中的思想和方法却是光芒四射,尤其是对我们研究中国问题,给出了第三条路。
1 有用 蓝侠 2019-06-23 16:03:33
触碰到了法学研究方法核心的问题,区分“学术逻辑和政治逻辑”,批判了对策法学的错位和误差。区分法学里“中西体用”,回到了价值无涉的社科法学研究方法上。但对话体行文如果不琐碎勾连,没有连续追问和回应,而选择中段的结论性陈述,显得比深不足比浅有余,例如在论述法律发现运动和社会学方法引入的时候,并没有回应社会科学理论与法理的界线,很快带过。且编排略有重复。瑕不掩瑜。
0 有用 zhang jinyu 2020-08-29 21:56:45
补记 读于2017年
0 有用 尤里卡 2019-05-24 14:17:14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但读了瑞华大大的这本书,虽然由于学术积淀有限,依然无法写出优秀的论文,却还是有种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的感觉。
3 有用 penny 2011-04-21 21:41:45
本书是作者对自己数年以来的学术研究方法的反思,全书以对话或者演讲的方式表达,前后内容有很多重复,作者提倡将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引入法学领域,具体说来包括五个方面:“(1)在经验事实中发现问题;(2)运用现有的理论对该问题进行解释,在无法做出妥当解释的情况下提出真正的问题;(3)提出假设;(4)对假说进行论证,以证明其可行性;(5)运用证伪或否证方法,提出若干项足以推翻该假说的命题,然后对这些命题进行... 本书是作者对自己数年以来的学术研究方法的反思,全书以对话或者演讲的方式表达,前后内容有很多重复,作者提倡将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引入法学领域,具体说来包括五个方面:“(1)在经验事实中发现问题;(2)运用现有的理论对该问题进行解释,在无法做出妥当解释的情况下提出真正的问题;(3)提出假设;(4)对假说进行论证,以证明其可行性;(5)运用证伪或否证方法,提出若干项足以推翻该假说的命题,然后对这些命题进行证伪;(6)将那些经过证实和证伪都不可能推翻的假说,放在其他不同领域进行验证,以将其上升为一般化的理论”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