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对华战争的书评 (18)

霍乱 2009-12-25 14:19:01

印度对华战争摘要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中印战争被普遍认为是印度的悲剧, 当然中国从中所获亦不多. 这场龙象之战, 以龙的怒火烧焦了大象的硬皮告终 - 印度其实损失甚少, 中国的惩罚性战争因为经济和补给等原因也相当克制. 对于这场短暂的局部战争关注的人并不多, 所幸其留下了非常丰富的公开资料, 因而内维尔·马克斯...  (展开)
King 2016-04-30 12:24:25

印度对华战争

记得一个说法:美国议员们质询美军将领,是谁发动了中印战争,将领回答,是印度。理由是爆发战斗的地方已经越过中印争端地区,处于中国一方,这样谁打第一枪已经不是重点了。作者应该也是持同样立场,否则标题就应该是“中国对印战争”。 看完之后我的想法是,印度政府以及尼赫...  (展开)
比布 2016-12-26 16:27:53

不结盟---尼赫鲁的惊天骗局。

读完麦氏的印度中国战争,赶脚是非常详实的报道和分析,以英帝的血统和家学得出这样的公允结论, 实属不易, 难怪基辛格对周恩来说:看了这本书, 觉得可以和你们(中国)做生意了。 欠缺?当然是忽视了帝国主义的因素对战争的影响,满篇的美国政府和大使的影子,时不时出现的...  (展开)
谢二 2021-03-09 13:23:57

印度的悲剧--《印度对华战争》读后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印度对华战争》作者内维尔·马克斯韦尔,1971年三联版 最近几年,由于印度的挑衅,中印边境重新成为冲突热点:2013年4月拉达克地区发生帐篷对峙,2017年6月到8月东段洞朗发生对峙,2020年6月在西段加勒万河谷发生大规模的冷兵器战斗,同年5月与8月中印又在班公湖两次爆发同样...  (展开)
悬壶济世黄旭东 2017-07-19 21:21:58

其实这本书有些观点还是比较片面的,把那时的阿三写的太蠢了

其实这本书有些观点还是比较片面的,把阿三写的太蠢了,让读者觉得作为一个曾经号称“世界第三”的大国,领导人竟然如此愚蠢,中国反复提出友好平等和建议都不接受。 实际上当时天朝当时连联合国席位都没有绝大多数国家不承认TG政权,之前的后盾毛子又跟天朝开始翻脸了可谓雪上...  (展开)
吃饭睡觉打豆豆 2022-03-11 17:00:37

周总理在这本书出版后会见过作者马克斯韦尔

以下引自观察者网: 《我们为什么要追忆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 我们为什么要追忆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 (thepaper.cn) 英国作家兼记者内维尔·马克斯韦尔著的《印度对华战争》一书,从标题上即可看出作者的基本立场是客观的。印度对华战争,是印度军队奉行印度政府侵略扩...  (展开)
无忌 2020-06-26 16:25:13

可观中印与中缅的边界问题

成书于70年代的关于60年代初中印边界冲突的前后,受限于材料,关于中方的内部决策只取用了官方公告以及周恩来总理与尼赫鲁之间的通信。所以如书名,作者还是更多的从印度一方的角度去分析这场冲突的起源,我们可以看出印度当时对华政策的思维模式以及政府的行为动因。 边界是一...  (展开)
哲夫成城 2022-12-22 08:04:35

【转】张子凌丨《印度对华战争》中文译本的翻译出版始末

作者简介:张子凌,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印度对华战争》(英文书名为India’s China War)一书的作者内维尔·马克斯韦尔是澳大利亚人,1926年出生于伦敦,曾在加拿大麦基尔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读书。1955年进入英国《泰晤士报》当外交记者,后派往该报华盛顿办事处工作。1959年...  (展开)
拧一拧 2019-04-11 11:30:05

某堂课的读书报告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内维尔﹒马克斯韦尔所著的《印度对华战争》系统回顾了中印边界争端的历史演变和印度边境政策的形成过程,是研究中印边界战争历史的权威性书目。其独特性有三:第一,详细考察了印度边境政策的制定、出台和执行过程,包括印度建国初期民主政治的具体运行和文官与军队之间博弈等...  (展开)
莫言吨 2017-09-05 10:51:10

写在厦门金砖会议之时

在2017年6月份开始的中印边界争执,双方外交吵闹不休,演习不断的背景下,有必要回顾一下50年前的那次短暂的战争,以尽可能的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来给当下一个更好的清醒的认识。世界在发展中,战争是残忍的,和平是美丽的,当我们担心一场又不太可能发生的战争重演的时候,中...  (展开)
懒残僧 2023-01-11 14:28:12 世界知识出版社1981版

读《印度对华战争》——一些摘要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世界各国的边界划分问题,基本都是在一战后产生的。在一战前,全球大部分地区面临民族混居的状况,然而在巴黎和会上,威尔逊提出了民族自决原则。之后,相邻的村庄就为了边界问题各种争斗,老欧洲同样深受其苦。关于这点,可以看看如今纷扰不断的东欧和巴尔干地区。 关于中国和...  (展开)
已注销 2022-01-27 08:38:50

不同的选择带来的不同的后果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读这本书最大的体会,就是中国建国时有诸多不易,而高层在这些问题上的处理方式放在今天看来,没有太大的问题。 我这个90后其实很难想象建国初期有这么艰难。对于印度与中国的这段历史,我上学时候的历史书上提到过尼赫鲁,提到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到过“不结盟”,然后...  (展开)
贴地飞行 2020-07-17 03:48:46 世界知识出版社1981版

忘乎所以的印度迎头撞上了中国这堵墙

这本书虽然已很有年代感了,导致现在已经买不到正版,拿到手的书竟然是粗劣的影印版,好在基本不影响阅读。在读这本书之前,对中印战争中国战胜后为什么退的那迅速,那么坚决很是疑惑,虽然知道那时有和苏联交恶的原因。从这本书作者详尽且有些絮叨的记述中(虽然大部分是印度...  (展开)
数影子的人 2021-12-02 08:50:53 世界知识出版社1981版

一点看法。

印度自上而下的自负是爆发战争的根本原因,他们认为他们是亚洲的领导者,他们的武装力量足以抗衡中国,中国在国际社会孤立无援。而印度自身的众多弊病,如整个官僚体系杂乱无序、效率低下,决策被所谓的“民意”裹挟而选择性忽视力量比等等自欺欺人的做法也是印度输掉战争的重...  (展开)
ATTENDREQN 2021-01-23 18:56:26

错失良机的三哥

三哥的打闹不知何时能够结束。可如果三哥当时主动先提出麦克马洪线,不考虑先提失去了先机的话,三哥同中国就这条边界走向还是很有可能取得正式协议。 一则,在尼赫鲁公开宣布麦克马洪线是印度的东北边界线以来的四年中,北京方面一直没有提出异议;二则,较比西线,东线的天然...  (展开)
八尺小强 2020-12-30 18:15:44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2020再回顾

本书通篇详细地记录了尼赫鲁为首的阿三在其大国心态的盲目自大,披着不结盟外衣进行东西世界招摇撞骗。我们越是坚持要求谈判,印度人则越感到这是对他们作为一个国家身份的攻击而愈益愤愤不平,他们的拒绝更加坚决。这种神一样的逻辑符合他们的脑回路。 以前边疆不是线而是国家...  (展开)
无效的昵称 2020-07-10 23:10:28

中印还有一战

全书五分之三以上内容是介绍边战争是如何演变发生的,都是印度人的骚操作和中国的忍让。 简而言之:中印边界分为与新疆相邻的西段和与西藏相邻的东段。西段,阿克赛钦地区,是连接新疆和西藏的战略要地,即便英国人当年也只是少部分激进分子嘴炮而以,印度人也并未推进过去;东...  (展开)
碧落 2011-04-08 17:50:13

写在阅读之前

在写这个书评之前,本人还未有幸阅读本书。按照常理来讲,是没有资格来写的,但是还是见猎心喜,耐不住心痒,胡乱诌几句。 三联书店出版的书,应当是还不错的,毕竟人家也是有把关的。 1971年出版,本人觉得这或许是个敏感的年份,70年代的旧事在这里就不赘言了,大家都知道。...  (展开)

订阅印度对华战争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