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時報文化
副标题: 災難經濟的興起
译者: 王柏鴻 / 吳國卿
出版年: 2009-6
页数: 560
定价: NTD560元
装帧: 平裝
ISBN: 9789571350455
内容简介 · · · · · ·
誰在大炮上吃魚子醬﹖
解構三十五年來自由市場席捲全球的神話
美國中情局曾資助一項駭人的心理實驗,意圖透過各種手段將病人固有的人格與記憶徹底清除,變成一張完全空白的白紙,好讓醫生強行重建全新的人格。然而這樣的震撼療法不但沒有帶來任何好處,反而幾乎毀掉遭此待遇的人。
娜歐蜜.克萊恩以此為比喻,批判傅利曼及芝加哥學派領軍的自由市場經濟狂熱信徒,其手段與目的就如同上述心理實驗。這些人近四十年來趁著天災人禍的「大好機會」,在世界各地發動經濟震撼治療,不論是智利政變、蘇聯解體、亞洲金融風暴,還是9/11恐怖攻擊、伊拉克戰爭、南亞海嘯、卡崔娜颶風,皆成為他們推動「震撼主義」的絕佳舞臺。
自由市場鼓吹者不斷散播的迷思之一,是經濟開放可以促成政治民主,然而克萊恩細究數十年來全球各地的狀況,實情卻是市場經濟常不惜鎮壓民主。以激烈手段徹底實行自由市場及私有化政策,帶來的不...
誰在大炮上吃魚子醬﹖
解構三十五年來自由市場席捲全球的神話
美國中情局曾資助一項駭人的心理實驗,意圖透過各種手段將病人固有的人格與記憶徹底清除,變成一張完全空白的白紙,好讓醫生強行重建全新的人格。然而這樣的震撼療法不但沒有帶來任何好處,反而幾乎毀掉遭此待遇的人。
娜歐蜜.克萊恩以此為比喻,批判傅利曼及芝加哥學派領軍的自由市場經濟狂熱信徒,其手段與目的就如同上述心理實驗。這些人近四十年來趁著天災人禍的「大好機會」,在世界各地發動經濟震撼治療,不論是智利政變、蘇聯解體、亞洲金融風暴,還是9/11恐怖攻擊、伊拉克戰爭、南亞海嘯、卡崔娜颶風,皆成為他們推動「震撼主義」的絕佳舞臺。
自由市場鼓吹者不斷散播的迷思之一,是經濟開放可以促成政治民主,然而克萊恩細究數十年來全球各地的狀況,實情卻是市場經濟常不惜鎮壓民主。以激烈手段徹底實行自由市場及私有化政策,帶來的不是「短期陣痛」後富裕的新世界,而是廣大民眾的悲慘處境。
幸而我們並非總是用退化來因應震撼,克萊恩也發現,某些深受「震撼主義」之苦的地區,草根的社區力量正逐漸覺醒。源自基層人民的力量開始相互連結,以極具創意和勇氣的民主方式,取回他們被剝奪的事物。在下一次危機與震撼來臨之前,他們已經做好準備。
震撼主義的创作者
· · · · · ·
-
娜歐蜜·克萊恩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娜歐蜜.克萊恩(Naomi Klein)
一九七○年生於加拿大魁北克,文章常見於美國的《國家》(The Nation)、《新政治家》(The New Statesman)、《紐約時報》、《女士雜誌》(Ms. Magazine),加拿大《環球郵電》(The Globe and Mail)與英國《衛報》(The Guardian)等媒體。二○○○年反思品牌文化、關照全球化黑暗面的《No Logo》出版時,被《泰晤士報》譽為三十五歲以下最有影響力的人。
目录 · · · · · ·
南方朔 災難資本主義──一種雙重帝國主義
胡晴舫 全球化運動就是這麼嚇大的
徐進鈺 災難資本主義──掀開新自由主義的反民主積累假面
陳信行 逆轉三十年論戰的如椽大筆
張翠容 不一樣的新聞角度震盪世界
· · · · · · (更多)
南方朔 災難資本主義──一種雙重帝國主義
胡晴舫 全球化運動就是這麼嚇大的
徐進鈺 災難資本主義──掀開新自由主義的反民主積累假面
陳信行 逆轉三十年論戰的如椽大筆
張翠容 不一樣的新聞角度震盪世界
張鐵志 擲出手上的石頭──從《No Logo》到《震撼主義》
馮建三 市場原教派有一隻殘暴的手
.
引言 - 空白即是美:三十年的抹除和重造世界
.
第一篇 - 兩種醫生的震撼:研發
.
第一章 酷刑實驗室
卡麥隆、中情局,以及抹除與重造人類心智的瘋狂追求
.
第二章 另一種醫生的震撼
傅利曼與放任主義實驗室的追尋
.
.
第二篇 - 初次測試:誕生的陣痛
.
第三章 震撼狀態
反革命血腥的誕生
.
第四章 清洗石板
恐怖的效用
.
第五章 「完全無關」
如何清洗意識形態的罪惡
.
.
第三篇 - 茍延的民主:法律製成的炸彈
.
第六章 因戰爭而獲救
柴契爾主義與有用的敵人
.
第七章 新震撼醫生
經濟戰爭取代獨裁統治
.
第八章 危機的用處
震撼治療的包裝
.
.
第四篇 - 迷失在轉型中:當我們哭泣,當我們戰慄,當我們跳舞
.
第九章 捍拒歷史
波蘭危機與中國大屠殺
.
第十章 鎖鍊下誕生的民主
南非被綑綁的自由
.
第十一章 一個年輕民主國家的篝火
俄羅斯選擇「皮諾契選項」
.
第十二章 資本家本色
俄羅斯與野蠻市場的新時代
.
第十三章 讓它燒
劫掠亞洲與「第二道柏林圍牆倒塌」
.
.
第五篇 - 震撼時代:災難資本主義複合體崛起
.
第十四章 美國的震撼治療
國土安全泡沫
.
第十五章 政商財團制國家
拆除旋轉門,鋪好陽關道
.
.
第六篇 - 伊拉克的完整循環:過度震撼
.
第十六章 消滅伊拉克
尋找中東「模範」
.
第十七章 意識形態的反彈
真正的資本主義災難
.
第十八章 完整的循環
從空白的石板到燒焦的大地
.
第七篇 - 移動的綠區:緩衝區與防爆牆
.
第十九章 淨灘
「第二次大海嘯」
.
第二十章 災難總是欺負可憐人
綠區與紅區構成的世界
.
第二十一章 和平的誘因消失
以色列的警訊
.
結論
震撼力量消退:人民重建崛起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The workers' strike was an unprecedented show of defiance against the Moscow-controlled government, which had ruled Poland for thirty-five years.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71页 -
"The creation of today's market society was not the result of a sequence of spontaneous events," writes Wang Hui, "but rather of state interference and violence."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90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震撼主義"的人也喜欢 · · · · · ·
震撼主義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1 条 )


对美国资本巨头和自由市场狂热信徒来说,每一次天灾人祸都是大好机会




Book report
> 更多书评 21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7 )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8.0分 591人读过
-
Metropolitan Books (2007)8.1分 93人读过
-
Penguin Books Ltd (2008)8.4分 20人读过
-
Picador (2008)暂无评分 5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我自己的世界图景 (苏门答腊)
- DESIGN BY 黃暐鵬 (the Wor(l)d)
- 文化行动必读 (黄孙权)
- 李欣频书中提到未列的书籍 (didieternal)
- ★馮建三@政大新聞系 (the Wor(l)d)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震撼主義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blush 2010-09-14 13:15:04
*
0 有用 言西早 2016-10-16 15:22:10
幸而我們並非總是用退化來因應震撼,有時候我們面對危機時會快速成長。
0 有用 馬祖惠 2019-06-12 10:46:56
嘗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