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技术哲学讲演录》讲述了:2007-2008年间,作者在东南大学等地的讲堂上以技术哲学为主题做了多次讲演,《技术哲学讲演录》是其中七次讲演的录音整理稿结集。在这些“当场发生”的哲学运思中,作者试图把技术阐释成人的存在方式或“存在论差异”,阐释成人类文明活跃而又实际的构成要素,从而构建一种非本质主义的技术存在论框架。在这种新的技术存在论框架下,技术中性论、技术乐观主义和技术悲观主义受到了批判,技术与人性的自我构造、技术之中渗透着的政治要素以及现代技术与现代科学的关系,则得到了新鲜而生动的说明。
目录
技术的人文本质
什么是技术
对现代技术的一种理解
问答
技术与人性
生物本能贫乏论
心理能量冗余论
技术的三个类别
问答
技术与政治
技术有政治吗
技术的政治批判
三种技术观
技术与哲学
技术哲学的历史性缺席
技术哲学的兴起
技术作为存在论差异
问答
技术...
《技术哲学讲演录》讲述了:2007-2008年间,作者在东南大学等地的讲堂上以技术哲学为主题做了多次讲演,《技术哲学讲演录》是其中七次讲演的录音整理稿结集。在这些“当场发生”的哲学运思中,作者试图把技术阐释成人的存在方式或“存在论差异”,阐释成人类文明活跃而又实际的构成要素,从而构建一种非本质主义的技术存在论框架。在这种新的技术存在论框架下,技术中性论、技术乐观主义和技术悲观主义受到了批判,技术与人性的自我构造、技术之中渗透着的政治要素以及现代技术与现代科学的关系,则得到了新鲜而生动的说明。
目录
技术的人文本质
什么是技术
对现代技术的一种理解
问答
技术与人性
生物本能贫乏论
心理能量冗余论
技术的三个类别
问答
技术与政治
技术有政治吗
技术的政治批判
三种技术观
技术与哲学
技术哲学的历史性缺席
技术哲学的兴起
技术作为存在论差异
问答
技术作为存在论差异
准备性的说明
技术作为存在论差异
问答
什么是科学
希腊理性科学
现代求力科学
近代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
近代科学产生的基督教背景
世界的图景化
技术哲学讲演录的创作者
· · · · · ·
-
吴国盛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吴国盛,1964年9月生于湖北广济。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科技哲学教研室主任,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科学传播中心主任,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理学学士(1 983)、哲学硕士(1986),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博士(1 998)。曾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1986-1999),1997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近著有《时间的观念》(2006)、《反思科学》(2004)、《让科学回归人文》(2003)、《自由的科学》(2002)等。
目录 · · · · · ·
技术的人文本质
什么是技术
对现代技术的一种理解
问答
技术与人性
生物本能贫乏论
心理能量冗余论
技术的三个类别
问答
技术与政治
技术有政治吗
技术的政治批判
三种技术观
技术与哲学
技术哲学的历史性缺席
技术哲学的兴起
技术作为存在论差异
问答
技术作为存在论差异
准备性的说明
技术作为存在论差异
问答
什么是科学
希腊理性科学
现代求力科学
近代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
近代科学产生的基督教背景
世界的图景化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因此我建议,技术哲学的发展不要走科学哲学的老路,即单纯地介绍、引进西方的东西。......这种范式有它的优点,就是短平快、出成果,但我认为,它造成了目光短浅、就事论事、舍本逐末等不良后果。比如,搞“现外”、“科学哲学”的人,好提问“最近国外有什么新动向?”这种问法是典型的“现外”思路。在一个成熟的哲学范式下,能有什么新动向?老是那几个哲学问题嘛,它几十年、几百年都不会变,哪有什么“热点”不“热点"!所以,今天我们搞技术哲学要从哲学传统的源流抓起,从真正的哲学经典起步。我认为中国的科学哲学没有从康德搞起,这是我们最大的失误。我们只是从逻辑经验主义搞起,甚至只是从波普、库恩、拉卡托斯、费耶阿本德、SSK搞起,这都是些舍本逐末的做法。如果你不从康德搞起的话,你就不理解逻辑经验主义是如何发展起来的,不理解科学哲学是怎么来的,因而也就不能够建立起批判的视角。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技术作为存在论差异 -
近代以来的科学彻底地否弃了希腊人的目的论。从伽利略开始,科学从研究这个why转向了那个how。目的论是关于why的学问:你为什么要往那边走啊,因为那是我家呀;你为什么到食堂去啊,因为我要吃饭啊;这个石头为什么掉下来呀,它也要回家啊,它家在地上。这是目的论解释。近代科学不承认有why的问题——why的问题或者是个伪问题,或者是不可解的问题——他要研究那个how,怎么样运动,如何运动,而不研究为什么。所以,近代从伽利略以来一一伽利略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原因也在于此一一改变了科学的目标。 这样一种目的论世界体系的解体,导致了“世界的去意义化、去价值化”。反映在技术哲学领域,就是“技术中性论”。世界自身的“意义结构”消失了,物的意向结构被否定。如果说人工产品有指向的话,那也是人赋予它的。人成了一切意义的来源,一切意向性的来源;刀本身没有意向性结构。这是“目的论科学的退场”和近代数学化科学登场造成的一个必然后果。也就是说,这个世界图景导致我们彻底忽视了工具自身固有的意向结构,因此导致“技术中性论”。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0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技术哲学讲演录"的人也喜欢 · · · · · ·
技术哲学讲演录的书评 · · · · · · ( 全部 7 条 )

技术与人类的自我驯化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说到技术,人们不由自主的会想到身边的计算机,互联网,各种交通工具等现代技术的典型案例。而多数人会持有一种技术中性论的态度,将技术与人类自身一分为二,认为技术只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工具,技术是死的,人是活的,没有什么可以深究的。 从前的我所持有的也差... (展开)
身心非二元--技术也是一种精致的文化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思想是本源〗未经省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没有任何一种技术范式困地住人 ㈠、希腊未能释放数理威力--但资本主义精神社会技术准备按下了start键 ㈡、同样的工艺技术在不同的文明体系下面会有不同的发展道路。 1、数学不关心现实,但现实必须关心数学。 二、〖技术反作用... (展开)
技术本身的自我隐蔽性
> 更多书评 7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6)8.1分 181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高评分kindle电子书 (人闲桂花落)
- 500重点研究之科学经典 (月亮)
- 考学 (magggot)
- 已读科技史/科哲 (戴一)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821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技术哲学讲演录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Sound_Fury 2016-04-13 15:44:17
如果不是内容,真是有点看不下去。作者表达能力说实话挺捉急的。所以技术哲学的议题还是找找其他作者的书吧。
1 有用 (⌒-⌒; ) 2015-11-09 22:44:40
介绍得好,但我比较疑惑的是,如果非自然的就是技术的话,那么何以“技术”就比其他的视角更好呢?
0 有用 蝉 2014-04-04 22:12:39
: N02/6865-1
0 有用 Xenophon 2010-06-04 00:13:26
技术与人的问题
0 有用 戴一 2014-03-23 12:53:32
吴国盛是国内研究技术哲学比较早的,这本书是他在几个大学的演讲合集,虽然有小部分重复但是浅显易懂,对开阔思路倒是极有帮助,至少解释大刘的奇迹麻木和KK的技术元素是小菜一碟。他自己的研究思路是海(德格尔)马(克思)路线,认为马克思对技术的批判不够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