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出品方: 新经典文化
原作名: Runaway
译者: 李文俊
出版年: 2009-7
页数: 359
定价: 28.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新经典文库:桂冠文丛
ISBN: 9787530209837
内容简介 · · · · · ·
【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代表作】
【荣获2009年布克国际奖】
【《纽约时报》年度最佳图书,法国《读书》杂志年度最佳外国小说,荣获加拿大文学大奖吉勒奖】
【著名翻译家李文俊精心翻译】
她是当代短篇小说大师。——诺贝尔奖颁奖辞
逃离,或许是旧的结束。或许是新的开始。或许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瞬间,就像看戏路上放松的脚步, 就像午后窗边怅然的向往。
卡拉,十八岁从父母家出走,如今又打算逃脱丈夫和婚姻;
朱丽叶,放弃学术生涯,毅然投奔在火车上偶遇的乡间男子;
佩内洛普,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某一天忽然消失得再无踪影;
格雷斯,已然谈婚论嫁,却在一念之间与未婚夫的哥哥出逃了一个下午……
一次次逃离的闪念,就是这样无法预知,无从招架,或许你早已被它们悄然逆转,或许你早已将它们轻轻遗忘。
作者简介 · · · · · ·
艾丽丝·门罗(Alice Munro,1931- )
加拿大著名女作家。以短篇小说闻名全球,入选美国《时代周刊》“世界100名最有影响力的人物”。
1931年出生于安大略省。长期居住于荒僻宁静之地,逐渐形成以城郊小镇平凡女子的平凡生活为主题的写作风格。故事背景大多为乡间小镇及其邻里,故事人物和现实中人并无二致,亦经历出生与死亡、结婚与离异。但泥土芳香的文字背后,却是对成长疼痛与生老病死等严肃话题浓墨重彩的描写。细腻优雅、不施铅华的文字和简洁精致、宽广厚重的情节,常常给人“于无声处听惊雷”的莫大震撼。
1968年,《快乐影子之舞》初试啼声,一举斩获加拿大总督文学奖。此后,《我青年时期的朋友》《你以为你是谁?》《爱的进程》《公开的秘密》《一个善良女子的爱》《石城远望》等十多部作品纷纷将总督奖、吉勒奖、英联邦作家奖、莱南文学奖、欧•亨利奖以及全美书评人协会...
艾丽丝·门罗(Alice Munro,1931- )
加拿大著名女作家。以短篇小说闻名全球,入选美国《时代周刊》“世界100名最有影响力的人物”。
1931年出生于安大略省。长期居住于荒僻宁静之地,逐渐形成以城郊小镇平凡女子的平凡生活为主题的写作风格。故事背景大多为乡间小镇及其邻里,故事人物和现实中人并无二致,亦经历出生与死亡、结婚与离异。但泥土芳香的文字背后,却是对成长疼痛与生老病死等严肃话题浓墨重彩的描写。细腻优雅、不施铅华的文字和简洁精致、宽广厚重的情节,常常给人“于无声处听惊雷”的莫大震撼。
1968年,《快乐影子之舞》初试啼声,一举斩获加拿大总督文学奖。此后,《我青年时期的朋友》《你以为你是谁?》《爱的进程》《公开的秘密》《一个善良女子的爱》《石城远望》等十多部作品纷纷将总督奖、吉勒奖、英联邦作家奖、莱南文学奖、欧•亨利奖以及全美书评人协会奖等收入囊中。作品被翻译成13种文字传遍全球,受到读者与媒体的高度评价,被誉为 “当代最伟大的短篇小说家”。2009年5月,由于作品一贯的极高水准和在全球的巨大影响,毫无争议地荣获第3届布克国际文学奖。
作为代表作,影响巨大的《逃离》2004年隆重出版,立刻引起如潮好评,迅速夺得当年加拿大吉勒文学奖,并入选《纽约时报》年度图书。几个平凡的小镇女子,一旦进入作品,一旦成了小说的主人公,便立刻变成了震撼心灵的奇迹……
目录 · · · · · ·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她真是想象不出来。她会怎样去搭乘地铁或是电车,去照料陌生的马匹,去跟不熟识的人说话,每天都生活在不是克拉克的人群之中。 一种生活,一个地方,选择了它仅仅为了一个特殊的原因——那就是那里将不会包括克拉克。 在她正在逃离的时候——也就是此刻——克拉克仍然在她的生活里占据着一个重要的位置。可是等逃离告一结束,她自顾自往前走自己的路时,她又用什么来取代他的位置呢?又能有什么别的东西——别的人——能成为如此清晰鲜明的一个挑战呢?(逃离P34) 她像是肺里什么地方扎进去了一根致命的针,浅一些呼吸时可以不感到疼。可是每当她需要深深吸进去一口气时,她便能觉出那根针依然存在。(逃离P47) 我时常会想起你 我是时时刻刻都会想起你的哟 那只不过是人们企图安慰人时所说的套话,或者是想继续对别人起控制作用时所说的话。(机缘P53) 她从未对一个特殊的、真正的男人——更不要说是对她的任何一个老师了——有过什么幻想。在她看来,年龄比较大的男人——在真实的生活里——好像都有点儿不太干净。(机缘P73) 事情总是这样的。你把某件东西搁开了一阵子,有时候你到壁柜里去找别的什么东西然后你记起来了,于是你想道,快要用得上了。于是它就成了就在那里、就在壁柜里的一样东西,别的东西挤进来堆在它的前面、上面,最后你根本都不去想它了。 这东西是你的光辉宝藏。你却不去想它。一时之间你都不会认识到这是你的损失,如今,它已成为你几乎记不起来的东西了。 即使你并没有将它束之高阁,即使你每天都靠它维持生活,那又怎样呢?朱丽叶想到学校里那些年纪大一些的老师,他们大多对于自己所教的科目也并无多大感情。就拿朱安尼塔来说,她选择了西班牙语是因为与她的名字有关(其实她的祖籍是爱尔兰),她想把这种语言学好,以便在旅行时派上用场。你不能说西班牙语是她的宝藏。 很少人,非常非常少的人,才拥有宝藏,如果你真的拥有,那你就千万不要松手。你必须别人自...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59页 -
艾琳那双闪烁不定的浅色眼睛,不直接看过来却很有心机的眼光,还有那双能干的手。她的警惕,那里面有一种不完全能称之为轻蔑的神情。朱丽叶真不知道那应该叫什么。反正那是猫身上常会有的一种满不在乎但也不跟你亲热的态度。(匆匆P103) 朱丽叶在门口停住脚步。 “你必定以为唐恩是个——智力低下的人吧,”萨拉说,“不过他身体不好。他患糖尿病。还很严重。” 朱丽叶说:“是的。” “他需要有他的信仰。” “散兵坑理论(二战中流行的一句俚语:散兵坑里没有无神论者)。”朱丽叶说,不过声音很轻,也许萨拉并未听到,因为她还在往下说。 “我的信仰可不这么简单,”萨拉说,她的声音全是带着颤音的(此时此刻,在朱丽叶看来,似乎是战略性悲怆式的),“我也说不清楚。不过它是——我只能说是——有点意思的。那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什么东西。到了我真的不行的时候——等真的不行了我——你知道到那时我会想什么吗?我想,好了。我想——快了。很快我就能见到朱丽叶了。”(匆匆P131)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59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喜欢读"逃离"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逃离"的人也喜欢 · · · · · ·
逃离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47 条 )

谈一谈《播弄》—— 最好的爱情,最坏的爱情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短篇以莎士比亚的戏剧为引子,又以莎士比亚式荒诞为结尾。相比于大受赞誉的第一篇→逃离,更钟情于这篇《播弄》,女主若冰着墨不多,但应该是她书中为数不多的,拥有坚韧的自我意识,且完全不依附任何男人,活出自我的女人。 《播弄》的故事其实很简单: 一个多愁善感的聪慧女孩... (展开)-
米宝 (无范儿女子。)
她真是想象不出来。她会怎样去搭乘地铁或是电车,去照料陌生的马匹,去跟不熟识的人说话,每天都生活在不是克拉克的人群之中。 一种生活,一个地方,选择了它仅仅为了一个特殊的原因——那就是那里将不会包括克拉克。 在她正在逃离的时候——也就是此刻——克拉克仍然在她的生活里占据着一个重要的位置。可是等逃离告一结束,她自顾自往前走自己的路时,她又用什么来取代他的位置呢?又能有什么别的东西——别的人——能成为如... (3回应)2012-08-24 19:18:36 49人喜欢
她真是想象不出来。她会怎样去搭乘地铁或是电车,去照料陌生的马匹,去跟不熟识的人说话,每天都生活在不是克拉克的人群之中。 一种生活,一个地方,选择了它仅仅为了一个特殊的原因——那就是那里将不会包括克拉克。 在她正在逃离的时候——也就是此刻——克拉克仍然在她的生活里占据着一个重要的位置。可是等逃离告一结束,她自顾自往前走自己的路时,她又用什么来取代他的位置呢?又能有什么别的东西——别的人——能成为如此清晰鲜明的一个挑战呢?(逃离P34) 她像是肺里什么地方扎进去了一根致命的针,浅一些呼吸时可以不感到疼。可是每当她需要深深吸进去一口气时,她便能觉出那根针依然存在。(逃离P47) 我时常会想起你 我是时时刻刻都会想起你的哟 那只不过是人们企图安慰人时所说的套话,或者是想继续对别人起控制作用时所说的话。(机缘P53) 她从未对一个特殊的、真正的男人——更不要说是对她的任何一个老师了——有过什么幻想。在她看来,年龄比较大的男人——在真实的生活里——好像都有点儿不太干净。(机缘P73) 事情总是这样的。你把某件东西搁开了一阵子,有时候你到壁柜里去找别的什么东西然后你记起来了,于是你想道,快要用得上了。于是它就成了就在那里、就在壁柜里的一样东西,别的东西挤进来堆在它的前面、上面,最后你根本都不去想它了。 这东西是你的光辉宝藏。你却不去想它。一时之间你都不会认识到这是你的损失,如今,它已成为你几乎记不起来的东西了。 即使你并没有将它束之高阁,即使你每天都靠它维持生活,那又怎样呢?朱丽叶想到学校里那些年纪大一些的老师,他们大多对于自己所教的科目也并无多大感情。就拿朱安尼塔来说,她选择了西班牙语是因为与她的名字有关(其实她的祖籍是爱尔兰),她想把这种语言学好,以便在旅行时派上用场。你不能说西班牙语是她的宝藏。 很少人,非常非常少的人,才拥有宝藏,如果你真的拥有,那你就千万不要松手。你必须别人自己路遇拦劫,从自己身边把它丢了。(机缘P87) 引自 《逃离》 -就和自己学画画一样。从五岁开始,六年学习画画的时光。虽然一直都很喜欢画画,它像自己呼吸一样顺其自然而与生俱来的习惯,但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实在是有些厌烦了,所以报了别的兴趣班。以为只是休息一段时间。没想到这一别就是永远。中学的学习任务重(当然也可能是放任自由的一个借口),终于将它束之高阁。它是我的宝藏。可惜我松了手。 现在选择的英语专业,一来是因为兴趣,而来是因为相较而言拿手一些。可以说,我“每天都靠它维持生活”吧。幸好我对它有感情,它仍旧是我的宝藏,但越深入学习越觉得有些动摇,有些迷茫。看了这段话,觉得有所启发。只有真正地注入热情,而不为功利性的目标所打扰,才能真的拥有这份宝藏。千万不要松手。
艾琳那双闪烁不定的浅色眼睛,不直接看过来却很有心机的眼光,还有那双能干的手。她的警惕,那里面有一种不完全能称之为轻蔑的神情。朱丽叶真不知道那应该叫什么。反正那是猫身上常会有的一种满不在乎但也不跟你亲热的态度。(匆匆P103) 朱丽叶在门口停住脚步。 “你必定以为唐恩是个——智力低下的人吧,”萨拉说,“不过他身体不好。他患糖尿病。还很严重。” 朱丽叶说:“是的。” “他需要有他的信仰。” “散兵坑理论(二战中流行的一句俚语:散兵坑里没有无神论者)。”朱丽叶说,不过声音很轻,也许萨拉并未听到,因为她还在往下说。 “我的信仰可不这么简单,”萨拉说,她的声音全是带着颤音的(此时此刻,在朱丽叶看来,似乎是战略性悲怆式的),“我也说不清楚。不过它是——我只能说是——有点意思的。那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什么东西。到了我真的不行的时候——等真的不行了我——你知道到那时我会想什么吗?我想,好了。我想——快了。很快我就能见到朱丽叶了。”(匆匆P131) 引自 《逃离》 -散兵坑理论。散兵坑里没有无神论者。一个再刚强、再现实的人,在面临极大的危险和死亡的阴影的时候,也会自觉地或者不自觉地寄托于神灵或者信仰,以此自己得以坚持下去。这不是一件可以选择的事情,而是一件由命运带来的必须而无奈的事情。人的选择顿时变得和草芥一样脆弱。萨拉说,她的信仰可不简单,因为她的信仰付诸于朱丽叶的身上。把某个人当成自己的信仰,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多么大的殊荣。而信仰,之所以叫作信仰,总有一种处于高处的意思。那么,这人处于高处,自己处于低处。这又是一种多悲催多卑微的感情。虽然信仰带给了自己希望,但是又多么容易破灭。这人勾勾手指头就能牵起心里、脑海中的千头万绪。信仰一个普通人,那么这种信仰该是多么脆弱,很容易使人丧失自我。所以,可能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信仰往往是一个宗教、一个伟人、一个信念等等,而不会轻易是身边的普通人。我敬佩这些拿“凡人”当信仰的人,他们都是勇士。
在没有她的这长长的一段时间里——从她那里连一个字都没有呀,因为“精神平衡”不允许通信与电话联系——这整段时间里我真是有如身在沙漠,当她的信息传来时我简直像是龟裂的土地痛饮到了一场甘霖。(沉寂P138) 她能够去野营,这一点也让朱丽叶觉得高兴——这是像样些的人家的孩子才能去的,朱丽叶自己小时候就从未得到过这样的机会。倒不是她自己对这类事情特别感兴趣——她那时就已经迷上了看书——而是她喜欢见到佩内洛普有迹象成为一个比自己更加正常的女孩。(沉寂P147) 引自 《逃离》 -最后一点内容耐人寻味。迷上了看书的女孩就不是正常的,或者说不是十分正常的女孩吗?仔细思索一下,也有道理。从小,除了画画,我就喜欢看书。都是沉默的活动。虽然我们的思想在和文字,和作者交流,但是嘴巴却是不动的。而看书往往使人明智,使人超脱,过分一些,还会让人思想早熟,像个小大人似的。所以,过家家这样的事情自然是很早就被排除在日程之外的了。取而代之的是躲在家里一本接一本地狼吞虎咽。知识和话语同时被吃进了肚子里。常常会用脑多余用嘴。无意识的沉默被当做了内向。遇到傻呆的事情觉得不值得一笑。如非命运将一些人牵扯到了一起,确实不曾主动和别人进行交际,至于人脉圈什么的,就更是虚无缥缈了。看书使人真实。身边的世界仿佛狭小,但是思想的世界是如此宽广。有的时候看书的人会有一些矛盾,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两个世界之间的关系。身边的凡尘杂事如此微小琐碎而庸俗,有的时候让人很想逃离。要我说,有两个选择,作为一个平凡的人,要么用一种大智若愚的态度让自己本身和世俗和谐共处,要么向更深一层的精神领域探寻,以此改变身边的环境。在我们都如此渺小的时候,还是先做好第一件事吧。话说回来,“不正常的女孩”,要么是贬义——无法正确处理自己与周边的关系,要么是褒义——思想到达了不错的深度,以至于有一些高处常人的意思。
这么说这就是哀愁了。她感觉到仿佛有一袋水泥倒进了她的身体,并且很快就凝结了。她几乎都不能够动了。上公共汽车,下公共汽车,走半条街回到她的那幢楼——她怎么会住在这儿的呢?——就像是在爬一座陡峰。而且这一切她还绝对不能让佩内洛普看出来。(沉寂P158) 引自 《逃离》 -这绝对是很浓重的哀愁,有一些抑郁症的味道——哀愁由心生,引伸至躯体。
她无法解释,自己也不太明白,她所感觉到的并不完全是妒忌,而是一种愤怒。并非因为她不能那样地撒漫着花钱购物,那样地穿衣打扮。而是因为人们都认为女孩子就应该这样。那就是男人——一般人,所有的人——认为她们应该是的样子。漂亮、当成宝贝似的供着养着宠着,自私而又蠢笨。女孩子似乎就应该这样,那才有人为之神魂颠倒。这以后呢,又会当上母亲,一心都扑在孩子们的身上。自私倒不自私了,但还是一样的无知。永远都是如此。(激情P177) 引自 《逃离》 -Key word:无知。之前好像是在豆瓣上看到的评论,说作者门罗在这本书里常常通过一些异乎于寻常女性的有知识有智慧的女性表现出知识分子与寻常世界的矛盾。大致是这个意思吧。整本书的精神我看得并不深入。但就这段话,有自己的理解。惭愧的是,当自己看到女孩们撒漫地花钱购物、穿衣打扮,妒忌会高于愤怒,甚至完全没有愤怒,只是妒忌。怨天尤人地想着为什么自己的命运不是那样,为什么自己就要过苦一些的生活。可是看了这段话,发现自己的态度显得那么“非知识分子”。似乎在这件事上,我也应该抱有女权主义思想,期盼女人不仅仅关注外表,更要关注内心和头脑。仿佛今天做菜的时候都还望着窗外愣愣地想,为什么男人的外表就不如女人外表那般重要呢。只听说红颜祸水,没听过蓝颜祸水。大概由于这个世界还不完全平等,还是一种男权社会。所以男性追逐权力、金钱,代表着力量。女性追逐容貌、身材,以博得男人的目光,代表着美貌。简单地说,也就是说女人还是依附于男人的。如果哪一天,女性能靠知识、智慧和实力博得男性的青睐,估计全世界的女性都会争先恐后地提升自己的内涵。可是,这样岂不是也显得很没出息?女人还是得靠自己的觉悟提升内涵,充实思想。而有这种觉悟的女人尚少,所以女人和女人之间就有了差别。女屌丝、女王、女神有千千万万种,但是女文青只有一种。可惜现在文青一词变了味,稍稍有些贬义了。这世界变了么?
那一学年结束时,她已经学了十三年级所有的科目,除了希腊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和德语,但她在的那所学校里都没有教这些科目的老师。她在三门数学课与自然科学课程上成绩也都不错,虽然不如上一年那么突出。她也曾想过,那么,是不是可以自学希腊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和德语呢,这样,就可以试着参加明年的相关考试了。可是学校的校长跟她谈了一次话,告诉她这样做达不到什么目的,因为她反正也没有可能上大学,更何况大学课程也是不需要如此完备的一份“拼盘”的。她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她有什么计划吗? 没有,格雷斯说,她只是想把义务教育能免费提供的东西全都学到手罢了。以后仍然是去干她编藤椅的手艺活。(激情P179) 引自 《逃离》 -想到了基础英语老师的理念:学就要为学而学,不要有太多功利心,这样才纯粹,才能真正学到东西。很赞同,也很佩服拥有这种信念的人。
她竟会想到要跟莫里结婚,这不是莫名其妙吗。这简直就是一种背叛。一种对自己的背叛。可是和尼尔一起坐车出游却并不是背叛,因为对于她熟悉的一些事,他也是有所了解的。而随着时间的过去,她对于他,也是了解得越来越透彻了。(激情P203) 引自 《逃离》 -选择自己并不爱的人,就是一种对自己的背叛。比对对方的背叛严重得多。
这话她一说出口,就觉得身上发冷。她原来以为自己是很严肃的,现在她明白了,自己其实是想用这些回答来打动他,使他觉得她跟自己一样,也是个大俗人。可是在对话的过程中,她接触到了本质性的真实。这样的缺乏希望——真正彻底的、并非没有道理的、永远也不会有所改变的缺乏希望。(激情P205) 引自 《逃离》 -想到了朋友在微博上发的:你很清楚有些人,你千方百计说很多话去拉近彼此距离,你企盼自己在他们心中的地位有那么一点点和别人不同,你觉得“如果他们给你的和别人一样就不要了”——这就是讨好。你同样也很清楚,对于那些人,你和他们待三年五年甚至都比不上他们心里另外的那些谁说的一句话。可你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去做前者。
生活的要义,哈里告诉劳莲,就是满怀兴趣地活在这个世界上。睁大你的眼睛,要从你所遇到的每一个人的身上看到各种可能性——看到他的人性。要时刻注意。如果他有什么可以传授给女儿的话,那就是这句话了:要时刻注意。(侵犯P217) “不。他们没有领养。”劳莲差一点就要说出艾琳怀孕时所发生的事了,可是她咽了回去,因为哈里是那么认真地把它当作一个秘密来对待的。在诺言遵守上她是很迷信的,虽然她注意到成年人经常并不把遵守诺言当作一回事。(侵犯P228) 引自 《逃离》 -嗯,不要跟我说“一定要保密哟。如果说出去,你就死了。”这样的话,因为我不可能那么无聊和不可信任。
她做人太认真,没准问题正是出在这里。对事情过于执著,像李尔王一样,也不会利用跳舞与打网球这样的机会。一个满脸正经的姑娘是会让自己的容貌上打个折扣的。不过她也实在想不出一个例子,说明她曾妒忌过某个得到了哪位男士的女孩。事实上她怎么想都没能想出来有哪位男士是自己希望与之结婚的呢。 她倒不是完全反对结婚。她仅仅是在等待,就跟她是个十五岁的小姑娘似的,只是偶尔,她才被引领到真实的状况里来。有时候,会有医院里的某个妇女安排她与一个男的见面,可这时她又会为人家认为是挺般配的结合前景而感到畏惧。(播弄P265) 引自 《逃离》 -她做人太认真。一个满脸正经的姑娘是会让自己的容貌上打个折扣的。她还没有碰到值得结婚的男人。她只是在等待。而不是没有魅力。
这些是她挑出来专门为自己而用的词语:命运。爱人。而不是男友。情人。 他决定不通信说不定还是件好事。不然的话,她的生命便会完全销蚀到构思、写信和等待来信这上面去了。写信与等信,等信与写信。自然,还有担心,生怕信收不到。 她现在任何时候都有所依托了。她感觉到有一种光芒在照亮着她,照着她的身体、她的声音以及她在做着的一切事情。这使得她走起路来也与平时不一样,无缘无故也会微笑起来,对待病人也体贴入微、异乎寻常。(播弄P272) 还是别试着逃避了,而是要正视这个打击。如果你暂时逃避,就仍然会一而再地受到它的打击。那可是当胸的致命一击啊。(播弄P277) 引自 《逃离》 -以前一个网友说,如果你想好,那么离好也不远了,麻烦的是,自己根本不想好。
要是哪天我得了重病,真的治不好了,我便希望我能有机会把这本日记烧掉,要不就是重读一遍,把说别人坏话的那些地方通通涂掉。(法力P290) 天气突然变热了。芍药花盛开了,大得跟小宝宝的屁股一样大,绣线菊丛那儿则花落得跟下雪似的。博斯克太太走到哪里都说,如果再这样下去,到结婚那天一切都会干枯而死的。(法力P302) 他种蔬菜,跟野鹿一起享用。(法力P339) 引自 《逃离》 3回应 2012-08-24 19:18:36 -
事情总是这样的。你把某件东西搁开了一阵子,有时候你到壁柜里去找别的什么东西然后你记起来了,于是你想道,快要用得上了。于是它就成了就在那里、就在壁柜里的一样东西,别的东西挤进来堆在它的前面、上面,最后你根本都不去想它了。 这东西是你的光辉宝藏。你却不去想它。一时之间你都不会认识到这是你的损失,如今,它已成为你几乎记不起来的东西了。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 即使你并没有将它束之高阁,即使你每天都靠它维持生... (1回应)
2013-11-02 23:07:55 13人喜欢
事情总是这样的。你把某件东西搁开了一阵子,有时候你到壁柜里去找别的什么东西然后你记起来了,于是你想道,快要用得上了。于是它就成了就在那里、就在壁柜里的一样东西,别的东西挤进来堆在它的前面、上面,最后你根本都不去想它了。 这东西是你的光辉宝藏。你却不去想它。一时之间你都不会认识到这是你的损失,如今,它已成为你几乎记不起来的东西了。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 即使你并没有将它束之高阁,即使你每天都靠它维持生活,那又怎样呢?朱丽叶想到学校里那些年纪大一些的老师,他们大多对于自己所教的科目也并无多大感情。就拿朱安尼塔来说,她选择了西班牙语是因为与她的名字有关(其实她的祖籍是爱尔兰),她想把这种语言学好,以便在旅行时派上用场。你不能说西班牙语是她的宝藏。 很少人,非常非常少的人,才拥有宝藏,如果你真的拥有,那你就千万不要松手。你必须别人自己路遇拦劫,从自己身边把它丢了。 引自第87页 直到看到这一段,才深深地认可了腰封上的话——她们的生活细节,世上女人天天都在经历;细节背后的情绪,无数女人一生都不曾留意
1回应 2013-11-02 23:07:55 -
卡拉: 第一次逃离:离开父母,奔向克拉克。 “她看不起自己的父母,烦透了他们的房子、他们的后院、他们的相册、他们的度假方式、他们的烹饪路子、他们的'洗手间‘、他们的壁柜,还有他们为草坪所安装的地下喷水设备 “。 卡拉认为这红生活不真实,“我一直感到需要过一种更为真实的生活。我知道在这一点上我是永远也无法得到你们理解的”。 什么原因让她产生这种“不真实”的感觉?这到底是怎样的一种不真实?不被重视?意见... (1回应)
2013-10-23 14:13:44 7人喜欢
卡拉: 第一次逃离:离开父母,奔向克拉克。 “她看不起自己的父母,烦透了他们的房子、他们的后院、他们的相册、他们的度假方式、他们的烹饪路子、他们的'洗手间‘、他们的壁柜,还有他们为草坪所安装的地下喷水设备 “。 卡拉认为这红生活不真实,“我一直感到需要过一种更为真实的生活。我知道在这一点上我是永远也无法得到你们理解的”。 什么原因让她产生这种“不真实”的感觉?这到底是怎样的一种不真实?不被重视?意见不受尊重?又或是没有选择的权利?对熟悉事物的厌倦?总之,她离开了,克拉克将她带入全新的生活。 第二次逃离:(在西尔维娅夫人的帮助下)逃离克拉克,向多伦多。 她再也无法忍受自己的丈夫,自己曾舍弃一切也要跟随的人。“他什么时候都冲着她发火,就像是心里有多恨她似的。他不管做什么都是做的不对的,不管说什么都是错的,跟他一起过真要把自己逼疯了。有时候她觉得自己已经疯了。有时候又觉得是他疯了” 当曾经的浪漫被看成是“既浪费时间,又浪费金钱,那样的事都是不懂得人生艰辛的小青年才会去干的”,琐碎的生活代替了往日的激情,当争吵成为主旋律,爱情被挤得找不到位置——性爱,也沦为无聊的应付。 下定决心出走的那一刻,卡拉惊讶“事情真的做起来竟是这么简单”。也许,“当你下定决心要做某件事情,当你真的下定决心之后,情况就会是这样的。或者是,事情本来就应该是这样的。” 踏上新的生活,无疑是逼迫卡拉重新思考人生道路的匕首。 ”打出租车,去从未见过的房子,睡陌生的床,查找陌生马术学校,搭地铁或电车,去照料陌生的马屁,跟不熟识的人说话,每天都生活在不失克拉克的人群之中。”是的,“一种生活,一个地方,选择了它仅仅为了一个特殊原因——那就是那里将不会包括克拉克。 原来,自己选择多伦多,竟然是因为那里将不会包括克拉克! 同时,她逐渐看出,那个逐渐逼近的未来世界的奇特之处与可怕之处,就在于,她并不能融入期间。那是新的生活,可或许,那并不是真正属于她的生活。 此时此刻,克拉克仍然在她的生活里占据着一个位置,可她又用什么来取代他的位置呢?此时此刻,她真正的明白,她所追求的这种生活,将会带来不知所措,而自己发誓要追求的幸福,竟然是如此的虚空。 很多时候,人们拼了命得到的,竟是自己本不想要的生活。 下车,拨通克拉克电话,“来接我一下吧,求求你了,来接接我吧。 归还过贾米森太太的衣服,生活若无其事的重新步入了往日的宁静。修补屋顶,或干自己的活儿。“要是边上没人,她便会隔着他薄薄的衬衫,吻吻他的肩膀”,“晚上,在克拉克将她拥入怀里的时候——尽管很忙,他现在却再也不觉得太累和没有情绪了——她觉得跟他配合也并不怎么困难”,生活还是那样,可感情的和谐却如此明显。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 卡拉的逃离未果,引起了克拉克可能失去她的恐慌。得到了就不再珍惜是人类永恒的弱点,无论男女。 保持逃离的姿态或自由,是维持长久感情和新鲜感的良药。 贾米森太太,好心提供帮助,却由于卡拉的反悔,引起卡拉和克拉克两人的敌意,卡拉,因羞愧而产生的敌意。任何时候,都不要鼓动,引导对方。好心有可能办坏事,甚至被帮助者也怀恨在心,认为被操纵和唆使。所以,最好不要随意发表意见和展示观点。
1回应 2013-10-23 14:13:44
-
2013年诺贝尔奖两大赢家,无冕之王村上春树PK诺奖新贵艾丽丝门罗——在当当上看到这一页,整个人都不好了……………………………………………………………………………………………………………………………………………………………………………………………………………………………………………………………………………………………………………………………………………………………………………………………………………...
2013-10-21 12:39:43
-
六月打卡:读爱丽丝门罗短篇小说集《逃离》 第一篇逃离: 读第二遍时,却看出了和第一遍不一样的逃离方向。 一个女人仿佛不依附别人就不能开展自己的人生,惧怕陌生逃离独立惧怕完善自己,逃离荆棘也逃离成功。最终在她的世界里,她终于安全地庸俗了起来。 觉得这篇是以并不优秀的人为主角写成的短篇小说,这样一想,基于自己目前的能力她的选择也未必就是错误。人生里还是有着大把可能性继续在人们的选择中塑造。 读第一遍时,...
2022-06-30 23:01:33
六月打卡:读爱丽丝门罗短篇小说集《逃离》 第一篇逃离: 读第二遍时,却看出了和第一遍不一样的逃离方向。 一个女人仿佛不依附别人就不能开展自己的人生,惧怕陌生逃离独立惧怕完善自己,逃离荆棘也逃离成功。最终在她的世界里,她终于安全地庸俗了起来。 觉得这篇是以并不优秀的人为主角写成的短篇小说,这样一想,基于自己目前的能力她的选择也未必就是错误。人生里还是有着大把可能性继续在人们的选择中塑造。 读第一遍时,甚至有些恨其不能的忿忿之感,感到卡拉选择的人生令人不屑不值一提。读第二遍时,便时时从字缝里看出来结尾的必然,这也是知道结果之后的心理暗示,阅读的趣味显现。 第二篇机缘: 环环相扣的,绵密的,想方设法的,想告诉读者的,到底是什么? “六个月前,他根本不知道世界上有这么一个男人,六个月之前,那个死于火车轮下的人仍然活着”,第一遍读到此处的理解使我非常震惊,顾不上继续向下阅读,立刻返回头,想通篇寻找破绽,貌似找到一处便有些得意洋洋,仔细一想矛盾百出遂又推翻。 门罗的小说有着使我读完后又翻来覆去回头重读,希望在细节中印证自己的判断,寻找线索的趣味。她的小说虽然篇幅不长,有些却像是画了一个小小的地图,四面都是可能的方向,读者各取所向,或者在徘徊中找到最终的方向。 是的,机缘这篇小说,给我带来最大的感受就是迷惑。我初始的理解使我大大的迷惑,再次细品,觉得有些上了作者的当。 第三篇匆匆: 开始谈到夏加尔,从对话的描述中,我便明白,这一定是描述夏加尔的名画,接下来,作者便很爽快地提到:我和村庄。 第四篇沉寂: 一个女人和她的女儿走失的故事,女儿离家并断绝了和以往的一切联系,母亲却不知道其中的缘由。这里面的母亲是一位知名的学者,有着渊博的学识和睿智的思想,我觉得这个人物的塑造携带着作者自己的影子。我认为这样的女性是优秀且具人文关怀的,但是她的女儿为什么会离家出走,同样是我感到迷惑的。也许这就是作者逼迫读者认清生活的本质和真相,逼迫读者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警醒与自己相关的缺失及阴影。 第五篇激情: 又一次毫无意外的带给了我震惊。一开始情节就像普通的生活一样慢慢演进着,字里行间蕴藏着的方向慢慢明显的时候,情节陡然往不合情理的方向转去,好奇的急急看完,再翻回头来看,这个陡然转向又变成必然的顺理成章。 觉得门罗小说的意义不在于叙事的冲突性,精彩的可读性,而在于她的描写中,一些无法掌控的人生里总会有的一些幽暗时刻或重重迷雾,女性在那些片刻中自处的微光及悲凉。
回应 2022-06-30 23:01:33 -
昨天0点躺下睡不着 果然习惯了晚睡没法早早睡着 拿ireader看了沉寂这一章 看到1.30 平均一分钟一页 朱丽叶真是一个坚强的女人 丈夫出轨 丈夫意外去世 女儿离家出走多少年都没有消息 只能从别人那里听到女儿的情况 自己到老了开始从事喜欢的文学事业 很好奇女儿为什么这样 期待下一章
2022-05-09 14:26:12
论坛 · · · · · ·
看完逃离想到一个小故事 | 来自leeery | 2022-04-02 23:58:26 | |
激情 中,尼尔是自杀还是酗酒车祸?为什么? | 来自mavis | 2 回应 | 2021-09-15 19:58:02 |
李文俊的翻译让门罗失色 | 来自断桥不度 | 74 回应 | 2021-09-02 22:48:06 |
《机缘》《匆匆》《沉寂》中埃里克的儿子? | 来自阿涵Robin | 3 回应 | 2021-04-13 20:14:55 |
《逃离》中梦境的意义 | 来自Frey | 2 回应 | 2021-02-17 23:13:04 |
> 浏览更多话题
其他版本在豆瓣书店有售 · · · · ·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1 )
-
Vintage (2005)8.9分 452人读过
-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6)8.6分 7295人读过
-
每满100-50
-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3)8.3分 1279人读过
-
Vintage (2006)9.3分 90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世界中短篇小说作家(200+) (RMR)
- 豆瓣高分书2700本:千人打分不低于8分 (偶就是那个鬼)
- 新周刊深夜读书2013(上) (ICE CHAN)
-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作家代表作 (鱼知味)
- 白内障封面搜集 (本多)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逃离的评论:
feed: rss 2.0
42 有用 黎戈 2009-10-19 07:52:21
我爱门罗甚于卡佛。她的力点更敏感,女性化,纤巧
20 有用 茂树 2015-08-11 01:52:21
如果门罗稍动一点脑筋,就能写出《播弄》这种趣味性很强的篇章:两个人的一年之约,因为女性的敏感误会而失之交臂。这是一场洞悉女性心理的出色发挥。在你一路漫不经心,享受金句之时,突然路边卖唱人唱出一段心碎的旋律,你再也刹不住情感,一泻千里。就是看到她突破结构之后的心情。
35 有用 從來不是你。 2018-03-02 16:19:57
译者真他喵的——喜欢用——破折号—— 持续——打断——我的思路
27 有用 安东妮 2010-02-07 23:40:36
平静暗涌,作为短篇小说太了得了。
178 有用 双丁路原节子 2014-02-24 20:26:25
每读完一篇,都有种细思极恐的感觉。
0 有用 goldfish 2022-06-27 23:36:21
最喜欢激情那一篇
0 有用 a dilettante 2022-06-24 13:58:46
在车上读完了节选版
0 有用 12956 2022-06-21 12:02:15
门罗的特征好像是擅于自然而然地发生。 没有情绪激昂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仅靠细致地描写在生活中容易被忽视或者是不被深究的情绪来讲出一个没有真相的故事,甚至在好几篇故事里,纳闷这就结束了?没人来说说最后是怎么回事吗?倒是很像生活里太多没有缘由的事情。 非常喜欢《逃离》里面弗洛拉失踪又回来的这条隐线和《播弄》的情节氛围。没看过其它译本,但这本里面没完没了的破折号、双重否定的句段和括号注释非常影响阅读体验。
0 有用 晅 2022-06-19 17:43:37
每一篇都韵味十足。不过确实不太好懂,但是在现代小说里面也算是很容易懂的了。时间线的不明晰倒是带来了额外的内心戏的映照,把故事变得更加耐读了。有寒带气质,似乎能体会到为什么说她是契诃夫类型的。她的故事情节也只是比平常多了一点点戏剧性而已,但是内心戏很深刻。女性主题也以一种很微妙的方式存在,似乎不是重点但是无法忽视。《法力》的故事居然和《玉面情魔》有点关联,不知道这是否是一个马戏团故事的传统主题
0 有用 晴耕雨读 2022-06-18 15:21:08
静静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