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大同书》讲述了:“大同”,儒家的理想社会,它一直为人们所向往,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经常提到“大同”,孙中山就想望“成一个大同之治”。至于系统论述,并以之名书的则是康有为。
大同书的创作者
· · · · · ·
-
康有为 作者
目录 · · · · · ·
前言甲部 人世界观众苦 绪言 人有不忍之心 第一章 人生之苦 第二章 天灾之苦 第三章 人道之苦 第四章 人治之苦 第五章 人情之苦 第六章 人所尊尚之苦乙部 去国界合大地 第一章 有国之害 第二章 欲去国害必自弭兵破国界始 第三章 初设公议政府为大同之始 第四章 立公政府以统各国为大同之中丙部 去级界平民族丁部 去种界同人类戊部 去形界保独立 第一章 妇女之苦总论 第二章 论妇女之苦古今无救者 第三章 女子最有功于人道 第四章 论男女贵贱不在身体脑度 第五章 原女子被屈之由,本于繁衍人类之不得已 第六章 女为男私属,于是伸男抑女 第七章 抑女有害于立国传种,宜解禁变法,升同男子,乃合公理而益人种 第八章 女子升平独立之制 第九章 男女听立交好之约,量定限期,不得为夫妇己部 去家界为天民 第一章 总论 第二章 人本院 第三章 育婴院 第四章 小学院 第五章 中学院 第六章 大学院 第七章 恤贫院 第八章 医疾院 第九章 养老院 第十章 考终院庚部 去产界公生业 第一章 农不行大同则不能均产而有饥民 第二章 工不行大同则工党业主相争,将成国乱 第三章 商不行大同则人种生诈性而多余货以殄物 第四章 独农与公农之比 第五章 独商与公商之比 第六章 独工与公工之比 第七章 公农 第八章 公工 第九章 公商 第十章 总论欲行农工商之大同则在明男女人权始 第十章 总论欲行农工商之大同则在明男女人权始辛部 去乱界治太平 第一章 公地为百度 第二章 全地通同 第三章 地方分治以度为界 第四章 全地大同公政府政体 第五章 各度政府政体 第六章 公通 第七章 公辟 第八章 地方自治 第九章 公金行 第十章 竞美 第十一章 奖智 第十二章 奖仁 第十三章 学校 第十四章 刑措 第十五章 四禁壬部 去类界爱众生癸部 去苦界至极乐 第一章 治教以去苦求乐 第二章 居处、舟车、饮食、衣服及其他之乐
前言甲部 人世界观众苦 绪言 人有不忍之心 第一章 人生之苦 第二章 天灾之苦 第三章 人道之苦 第四章 人治之苦 第五章 人情之苦 第六章 人所尊尚之苦乙部 去国界合大地 第一章 有国之害 第二章 欲去国害必自弭兵破国界始 第三章 初设公议政府为大同之始 第四章 立公政府以统各国为大同之中丙部 去级界平民族丁部 去种界同人类戊部 去形界保独立 第一章 妇女之苦总论 第二章 论妇女之苦古今无救者 第三章 女子最有功于人道 第四章 论男女贵贱不在身体脑度 第五章 原女子被屈之由,本于繁衍人类之不得已 第六章 女为男私属,于是伸男抑女 第七章 抑女有害于立国传种,宜解禁变法,升同男子,乃合公理而益人种 第八章 女子升平独立之制 第九章 男女听立交好之约,量定限期,不得为夫妇己部 去家界为天民 第一章 总论 第二章 人本院 第三章 育婴院 第四章 小学院 第五章 中学院 第六章 大学院 第七章 恤贫院 第八章 医疾院 第九章 养老院 第十章 考终院庚部 去产界公生业 第一章 农不行大同则不能均产而有饥民 第二章 工不行大同则工党业主相争,将成国乱 第三章 商不行大同则人种生诈性而多余货以殄物 第四章 独农与公农之比 第五章 独商与公商之比 第六章 独工与公工之比 第七章 公农 第八章 公工 第九章 公商 第十章 总论欲行农工商之大同则在明男女人权始 第十章 总论欲行农工商之大同则在明男女人权始辛部 去乱界治太平 第一章 公地为百度 第二章 全地通同 第三章 地方分治以度为界 第四章 全地大同公政府政体 第五章 各度政府政体 第六章 公通 第七章 公辟 第八章 地方自治 第九章 公金行 第十章 竞美 第十一章 奖智 第十二章 奖仁 第十三章 学校 第十四章 刑措 第十五章 四禁壬部 去类界爱众生癸部 去苦界至极乐 第一章 治教以去苦求乐 第二章 居处、舟车、饮食、衣服及其他之乐
· · · · · · (收起)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故大同之世,白人、黄人才能、形状相去不远,可以平等。其黑人之形状也,铁面银牙,斜颔若猪,直视若牛,满胸长毛,手足深黑,蠢若羊豕,望之生畏。此而欲窈窕白女与之相亲,同等同食,盖亦难矣。 就优胜劣败天演之理论之,则我中国之南,旧为三苗之地,而为我黄帝种神明之裔所辟除;今之匿于湘、粤、滇、黔之苗、猺、狪、獞、黎、狆、{犭冰}等类,乃太古土著之民也,而今遁处深山,种类零落,几于尽矣。美洲烟剪之土人,今皆为白人所驱,所余不及百万;澳洲之土人,百年前数凡百万,今仅万数;檀香山之岛人,今亦零落余数万;即印度数千年前之土民,亦为亚利安族所夷灭。以此而推,今若非洲之黑人虽有万万,千数百年皆为白人所夷灭,否则白黑交种,同化于白人,此天演之无可逃者也。方今列国并争,必千数百年后乃渐入大同之域,而诸黑、棕种人,经此千数百年强弱之淘汰,耗矣哀哉,恐其不能遗种于大同之新世矣,即有遗种乎,存者无几矣。 迁地之法:凡印度、非洲中央、南洋近赤道之地,皆不设人本院、慈幼院、诸学院,皆俟成人而后来居之,以绝其热地传黑种之源。其旧有黑人,皆移致之加拿大、南美、巴西之南三四十度者,一以实空虚,一以变形色;或徙其良于波罗的海、地中海、黑海四五六十度之间,务以大同公政府之力迁徙之。其富而能迁者奖励之,其贫不能迁者代迁之,务使无世守其热地以世传其恶种。 杂婚之法:地既迁矣,则与黄人、白人杂居,于是创奖励杂婚之格,凡有男子能与棕、黑人女子交,女子能与棕、黑人男子交者,予以仁人徽章,异其礼貌,则杂婚者众,而人种易变矣。徽章名曰“改良人种”。 或曰:以优种人与劣种人交,不几令优种复变为劣种乎?曰:无伤也,计千数百年后,棕、黑人之遗种无多,遍大地皆黄、白人之种耳。以亿万黄、白之美种与一二棕、黑之恶种杂婚,则一二之劣种少,而旋即以亿万之美种补救弥缝之。 沙汰之法:其棕、黑人有性情太恶、状貌太恶或有疾者,医者饮以断嗣之药以绝其传...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丁部 去种界同人类 -
众母在人本院字子期内,原应不得与男子结约住宿。然恐人性或难,限以几十日或若干月,许其与男子同游同宿。未许宿之先,或只代以机器之男行欢乐,皆由医生考定适宜日数。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己部 去家界為天民 第二章 人本院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世纪人文系列丛书·世纪文库(共259册),
这套丛书还有
《文化人类学》《中国哲学十九讲》《现代中国文学史》《琉璃厂小志》《《马氏文通》读本》
等
。
喜欢读"大同书"的人也喜欢 · · · · · ·
-
- 耶路撒冷抑或雅典 7.4
-
- 孟德斯鸠传 7.0
-
- 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 8.0
-
- 血气与政治 7.8
-
- 法权现象学纲要 7.4
-
- 蔡元培自述 实庵自传 9.4
-
- 大东亚战争的总结 7.1
-
- 文字学四种 8.4
-
- 洞穴中的德性 8.0
-
- 吕思勉先生年谱长编(全二册) 7.8
大同书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4 条 )

宫志翀:脆弱的大同——对《大同书》“人本院”的考察
来源:《人文杂志》2020年第5期 摘要 本文从《大同书》文本内部出发,通过考察“人本院”的制度设计,揭示大同建构的某些根本性困难。“人本院”是《大同书》卷三实现“去家界为天民”的奠基性制度。康有为秉承“人为天生”学说,批判传统的“家天下”秩序,幻想建立人人为公的...
(展开)


王东杰 | 从“桃花源”到“乌托邦”:《大同书》关于理想社会的构想
来源:《近代史研究》2022年第2期 内容提要 前近代中国人的理想社会具有无为、无治、崇尚“天然”的特征。“桃花源”可以视作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典范,与西方占据主导地位的“乌托邦”传统存在一些根本差异。《大同书》是中国思想史上第一部系统的乌托邦作品。在康有为的观念中,...
(展开)

末代乱世里的终极理想主义
有那么一本书,在黑暗混乱的时代,呐喊对人性对社会、世界最优化的渴望,不是痴人说梦,因为现实对理想仍存在挣扎的可能。有那么一本书,在久病欠医的末世,用文字堆砌出人类社会的完美乌托邦,不是良药,也不是偏方,因为无从着手的理想永远只能是幻想。那是《大同书》,那是...
(展开)

【转】张翔:康有为生前为何不出版《大同书》全书?
本文原刊于《读书》杂志2020年第2期。 作者简介:张翔,首都师范大学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教授。清华大学文学博士、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主要从事十九世纪以来的中国思想与文学研究,包括康有为的政治思想与海外游历研究,在《文学评论》、《哲学动态》、《中国哲学史》、《开放...
(展开)

【转】吴飞:论康有为对人伦的否定
作者简介丨吴飞,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原文载丨《中国哲学史》,2019年01期。 摘要:取消家庭,是康有为思想体系中一个非常核心的要点。虽然康有为仍然认为现实社会中的家族制度非常重要,但在他总体的理论体系中,家庭都不是必须存在的,当时中国之所以还需要家庭,仅仅是因...
(展开)

【转】宫志翀:《大同书》稿本与刊本的结构差异探微
【摘要】《大同书》的稿本与刊本存在结构上的变动,文章力图揭示其中的复杂原因,通过解释两种卷次结构在思路、主旨等方面的差异,描述康有为前后思想的变迁历程,并反思他三世进化与大同建构等理论的问题。《大同书》稿本八卷贯彻了三世说以“去界”为进化的思路,先对人类生...
(展开)
> 更多书评 14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5 )
-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7.5分 154人读过
-
中华书局 (2012)8.3分 60人读过
-
辽宁人民出版社7.4分 23人读过
-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9)6.9分 19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梁启超列国学入门书要目 (狸猫)
- 张岱年:中国哲学史必读书目 (舞十弦)
- 我想反复阅读的300部经典著作 (清逸)
- Utopian Studies (欧宁)
- 康有为 (bwx)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52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大同书的评论:
feed: rss 2.0
3 有用 Mr. Curiosity 2018-05-13 00:07:57
儒释耶,通三统,多呓语,终无用
1 有用 Fitzzzzzz 2013-04-28 09:08:32
康圣人治学还是很牛逼
0 有用 厚朴闪闪 2011-06-24 14:08:59
理想主义多了些~
0 有用 cicada 2011-03-30 20:46:43
姑妄看之。
0 有用 河周 2022-09-22 21:46:17 上海
康有为在晚清政治的险恶江湖中就像个兴致盎然喜欢搏浪激水的理论顽童,毫无顾忌随意挥洒着他对将来世界的多彩想象,以致于幼稚地把一场“百日维新”变成了检测预言的试验场。难怪那些自以为拥有后见之明的理论侏儒,或者是脑子里充满成王败寇史观的当代史家,一直不肯原谅他的鲁莽和天真。他们说对了,当康圣人幻想出一个缤纷世界的同时,却注定成为一个不谙世事的行动矮人,与精于算计的湖南人相比,他确实是太意气用事,也太不切... 康有为在晚清政治的险恶江湖中就像个兴致盎然喜欢搏浪激水的理论顽童,毫无顾忌随意挥洒着他对将来世界的多彩想象,以致于幼稚地把一场“百日维新”变成了检测预言的试验场。难怪那些自以为拥有后见之明的理论侏儒,或者是脑子里充满成王败寇史观的当代史家,一直不肯原谅他的鲁莽和天真。他们说对了,当康圣人幻想出一个缤纷世界的同时,却注定成为一个不谙世事的行动矮人,与精于算计的湖南人相比,他确实是太意气用事,也太不切实际了。(杨念群)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