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与梦想:1932-1972美国社会实录(第一册)的创作者
· · · · · ·
-
威廉·曼彻斯特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1932年,当《光荣与梦想》实录的历史掀开第一页的时候,威廉・曼彻斯特年仅十岁,但他已是报纸的贪婪的读者。作为一个马萨诸塞州工人的儿子,他切身体会到了经济大萧条的痛苦。1936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再次当选为美国总统。这年,他14岁,成为马萨诸塞州斯普林弗尔德民主党总部的一位志愿者。珍珠港事件后,他在海军陆战队服役,曾在日本冲绳岛身负重伤。伤势痊愈后,他考取了大学。
在上学期间,他写了一本文学评论书。他的第一本书写于27岁,书名为《和平的打扰者》,是为门前所作的传记。该书立刻在评论界获得了成功。20世纪40年代以来,他是《巴尔的摩太阳报》独占鳌头的记者和作家。
曼彻斯特的书被翻译成17种文字和盲文。其中,最畅销的两本著作是《克鲁伯的军火》和《总统之死》。《光荣与梦想》是他的第十部著作。
《光荣与梦想――1932-1972年美国实录》一书是作者的最新著作...
1932年,当《光荣与梦想》实录的历史掀开第一页的时候,威廉・曼彻斯特年仅十岁,但他已是报纸的贪婪的读者。作为一个马萨诸塞州工人的儿子,他切身体会到了经济大萧条的痛苦。1936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再次当选为美国总统。这年,他14岁,成为马萨诸塞州斯普林弗尔德民主党总部的一位志愿者。珍珠港事件后,他在海军陆战队服役,曾在日本冲绳岛身负重伤。伤势痊愈后,他考取了大学。
在上学期间,他写了一本文学评论书。他的第一本书写于27岁,书名为《和平的打扰者》,是为门前所作的传记。该书立刻在评论界获得了成功。20世纪40年代以来,他是《巴尔的摩太阳报》独占鳌头的记者和作家。
曼彻斯特的书被翻译成17种文字和盲文。其中,最畅销的两本著作是《克鲁伯的军火》和《总统之死》。《光荣与梦想》是他的第十部著作。
《光荣与梦想――1932-1972年美国实录》一书是作者的最新著作,初版发行于1973年,很快就再版,畅销一时。
本书从1932年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上台前后一直写到1972年的水门事件,勾画了整整40年间的美国历史,内容十分丰富。举凡这一时期美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巨大变化,历届政府中统治集团的内讧和两党的勾心斗角,经济危机引起的严重社会动乱,以及工人、农场主、退伍军人和黑人的群众斗争,等等,都写得绘形绘色。对近四十年来美国人的精神风貌、社会时尚、各阶层的生活,一直到流行的衣饰发型、音乐电影、美语中的时髦词汇等,都有广泛的评述。书中还插入“美国人物画像”若干篇,是对当代美国某些方面有代表性的人物的剪影。本书充分运用新闻报导的特写手法,根据大量的美国报刊资料和采访材料写成,对了解美国当代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内幕情况,提供了比较丰富的资料,有参考价值。
全书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应运而起》,从1932年在经济大危机最严重的时刻罗斯福总统上台前后写起,包括整个“新政”时期,一直写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第H部:《牺牲与变化》,从1941年“珍珠港事件”一直写到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这是美国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宝座的十年。第三部:《种下恶根》,从I951年到1960年艾森豪威尔总统任期结束的十年时间,这时美国处在新的繁荣之下。第四部:《必得恶果》,包括肯尼迪和约翰逊两届总统的在任期,这是越南战争和国内人民运动高涨和社会动乱激化的年代。第五部:《尼克松终于上台》,从1969年尼克松当选总统写到水门事件。作者是从资产阶级自由派的观点来观察近四十年的美国历史的。这五部分的划分,可以看做是作者对近四十年美国历史的发展和变化的一个粗略的分期。这基本上反映了美国爬出30年代初经济大危机的“沟底”以来,如何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登上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宝座,然后又经过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一系列重大变故而急剧衰落的历史过程。书中通过大量事实暴露了美国经济、政治、军事的矛盾和弱点及其内外交困、走投无路的窘境,以及美国社会的离心离德、精神空虚和浮游无根的丑恶面貌。但作者不可能彻底揭露美国的本质,特别是战后初期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和反动政策,甚至公然把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攻击成“亚洲的灾难”,为美国发动侵朝战争辩护。对美国的经济危机,一再用所谓消费不足的资产阶级观点来进行解释。对美国垄断财团在国家政治和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也是讲得含混不清,没有触及问题的实质。最后,作者流露出对美国的盛世荣光的怀念和对梦想消失的无限感慨,并为看不到美国今后的出路何在而感到仿惶。在全书结尾处写道:“在干预了国外冲突1/3世纪之后,美国人民再次转而内向,他们要在与世隔绝中寻求安慰,在孤立中寻求复兴。”这些话半是“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哀歌,半是开历史倒车的反动幻想。实际上今天仍然是苏美两霸在争夺世界霸权,美帝也极想重圆逝去的春梦。
本书采用史话体裁,结构不谨严,不少地方有过于冗杂和过分渲染低级趣味之处,也都值得引起读者注意。
原书所附的材料出处、参考书目过于琐细,均删去。原文中个别黄色下流之处,也略有删节。书后索引也略删减一些,索引中的页码为原书页码(印在本书切口一边)。
本书从《序幕》至第21章由广州外国语学院美英问题研究室翻译,从第22章起至全书结束由本社翻译组翻译。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他是美国的先知, 民族的良心, 哑巴的喉舌, 无产者的辩护士, 贵族出身的造反派, 人人沉口结舌时的大无畏的预言家。 此人六次竞选总统,可是半张选举人票也没有得过。然而他不肯放弃理想,承认绝望,也不肯抛弃美国的原有制度:而且到了末了,他所赢得的并不比竞选得胜的人少--同时又保持着高尚的人格。 诺曼.托马斯是热心传道的人,这种精神是世代相传,出自天性的。他的爸爸、爷爷、外公都是长老会牧师。童年时代他在俄亥俄州卖报,派送沃伦·G·哈丁主办的《马里恩城明星报》。那时他就独自不断练习演讲术,直至声情并茂,听者神迷。 雄辩家的风格他学到了,现在要言之有物才行。在普林斯顿大学毕业后(全班他考第一),他环游世界,目击殖民主义的罪恶,满怀义愤。回到纽约后,他在曼哈顿区普林街一带贫民窟做社会工作。那里人穷生活苦,使他心酸,便立志要寻找解决方法。沃尔特·罗申布什(美国基督教社会主义者领袖)所办的联合神学院为他提供了一些答案,后来他说:“在纽约贫民区的生活和工作,逼得我一步步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战事一发生,这条路我更走定了。这里有个重要因素,就是良心的驱使。” 他所说的战事,发生于1917年。他进行反战宣传,人家扔石头打他。他联合罗杰·N·鲍德温创建美国公民自由社,后来改称美国公民自由联盟。1918年他写信给吉恩·德布斯,这样说:我现在填表申请参加社会党。我要提出申请,因为我相信今天的激进派应该大胆站出来,让大家看看。我认为必须建立合作社制的国家,废除现存的不公平的经济制度以及由此产生的阶级区别。 他看不惯:到处可见的荒谬绝伦的不平等,触目惊心的浪费,漫无节制的剥削,以及纯属人为地贫困。 德布斯1926年去世了,托马斯继任社会党领袖。他这年四十二岁,身高六英尺二英寸,体重一百八十五磅,一双蓝研究常带喜色。他是个温和的说教者,和蔼可亲的清教徒。人类社会的情况,出奇的影响着他的健康。什么时候...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美国人物画像:诺曼.托马斯 -
罗斯福再三告诫美国人:“要成大事,就得既有理想,又讲实际,不能走极端。”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5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光荣与梦想:1932-1972美国社会实录(第一册)"的人也喜欢 · · · · · ·
-
- 争夺欧洲霸权的斗争 8.9
-
- 威廉·夏伊勒的二十世纪之旅 9.1
-
- 夹缝中的六国 8.0
-
- 美国人 8.6
-
- 征服美洲 8.8
-
- 漫长的战斗 7.5
-
- 顾维钧回忆录(全13册) 9.1
-
- 日本政治史 第1卷 9.1
光荣与梦想:1932-1972美国社会实录(第一册)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94 条 )





谈谈前两卷的低级翻译错误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7 )
-
海南出版社 三环出版社 (2004)8.9分 7786人读过
-
Bantam (1984)9.3分 84人读过
-
中信出版社 (2015)8.7分 5197人读过
-
海南出版社 (2004)9.1分 733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美国丛书——商务出版社 (五指不见伸手)
- (2)宪法与与行政法学(博士生阅读书目) (林樾同学)
- GO NAVY (#瞬间收藏家#)
- 老左推荐|传媒读本与非虚构写作 (哒哒马)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95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光荣与梦想:1932-1972美国社会实录(第一册)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自娱者小五 2017-05-03 13:22:48
二刷看法全颠覆,不知道是不是当年受累于不认识的人名于是觉得很伟大所以一激动给了个好评,琐碎得不堪卒读。叙事史就算没有大格局,至少也可以写得不要这么拖沓……罗斯福上任之初的一些动作读来还算让人心潮澎湃,后面已经不知道怎么说,犹豫要不要把剩下三册也刷一次。
0 有用 #瞬间收藏家# 2020-04-10 23:52:04
一塌糊涂大萧条,镇压先锋麦阿瑟,群众路线罗斯福,闲得长毛艾森豪威尔。。。请原谅我的无知,太颠覆了。。。后来那些如雷贯耳的名字现在还在混基层。就职典礼引用那段圣经很动人。共和党和希特勒一起骂罗斯福是犹太人,米国人民被广播直播的希特勒演讲吓坏了。作者并不想春秋笔法,一直吐槽一直爽😂2020.4.4~10
0 有用 kwychm 2020-01-01 03:52:02
花了几年读了一遍
1 有用 金小慢 2018-01-12 08:53:07
原来美国也是这样走过来的
1 有用 琛辰鍖趁 2018-01-03 05:03:07
这个版本的翻译还挺信达雅的,但年代感特别强,颇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用词特点。英汉对照着看看挺有意思。Vanity Fair译作《浮华世界》,Fortune译作《幸福》杂志,醉醉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