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作者是浙江大学数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又是一位诗人、作家。这个“小回忆”,是作者从出生到15岁考上大学前的记录。他把一个男孩所看到的那个岁月,逐次在我们面前展开。这个在黄岩县城出生、文质彬彬而又想入非非的男孩,经历了七个村庄和一座小城镇的艰难生活以后,又返回县城,其间的故事向我们展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南方向村的生活图景。书中穿插了男孩成年后,看到外面的世界,并与他的童年做出比较,剖析自己个性中的缺陷及其成因,使细致的观察和广阔的视野交融。
原文摘录 · · · · · ·
-
事实上,温州这座城市被山海河川包围,即使到临近市县也要翻山越岭,这使它处于相对隔绝的境地,容易免受外界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温州是靠近台湾海峡的海防前线。凡此种种使中央确信,温州不可能成为重要的工业基地。事实上,那时国家对温州的投人不足全省的二十分之一,省长在五年任期内甚至可以不去温州。这不仅助长了温州人的自治才能,也为后来民营经济的兴起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空间。 从某种意义上讲,温州的这种格局类似于美利坚合众国开国初期。美国历史学家布尔斯廷在其获普利策奖的三部曲《美国人》中谈到,美国是先有社会(民间)再有政府,先有地方政府(州政府)再有中央政府(联邦政府)。只不过,温州的民间自治与美国早期的民间自治存在形态上的差异,后者是纯粹的民间自治,没有任何哪怕只是名义上的政府存在,温州却不是这样。尽管如此,还是为他们后来率先走上一条与主流体制不尽相同的道路提供了可能性。 当然,这类抽象的政治概念是成年以后我才了解或领会到的。温州留给我最初的人文记忆是:方言十分独特,非温州人不能听懂。表姐妹们教过我不少温州话,但今天我只记得十以内的阿拉伯数字的发音。这与岭南的粤语境况相似,成为使温州人得以相互认同,并区别于其他地方的文化密码,也为温州人独闯天下创造了条件。即使在海外,他们也很容易形成一个个组织或团伙。 这一点,不由让人想起操希伯来语的犹太人,后者同样以经商和聚财能力闻名于世。上个世纪80年代初,当人 (查看原文) —— 引自第43页 -
据历史学家后来分析,毛泽东之所以发动批林批孔运动,可能是他内心深处“文革”情结的反映。最令他担心的是,周恩来会成为秋后算账的挂帅人物。那样的话,不仅“文革”的成果会遭断送,他自己的错误也难逃被清算的命运。于是,周就成为儒家思想道德影响在党内的代表人物。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77页
喜欢读"小回忆"的人也喜欢 · · · · · ·
小回忆的书评 · · · · · · ( 全部 9 条 )

记住一句话,特别是女人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四姨说:女人年轻就是漂亮 而据我的观察,女人的美貌和青春是因为丈夫或情人的珍惜才得以长久保持,也与她的艺术理解力和善解人意与否有关。” 仔细想想,确如其实 这本书给我留下的最深刻印象就是这句了。 (展开)> 更多书评 9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0)7.8分 19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2010年图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三联书店三联书情)
- 叠书记II (小欢欢)
- 买书一年又一年 (到里斯本看海)
- 2010年读书录 (季米)
- 蔡天新 (伯樵·阿苏勒)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小回忆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王留全山顶视角 2010-06-22 12:40:32
蔡天新与他的小回忆。
0 有用 Zoe 2010-08-17 17:51:54
透着诗意的温情,免不了学者式的引经考典------童年作为个人的心灵地图------蔡老师答卷 P.S.原本《毛时代的童年》更合适的
0 有用 Claire 2012-01-02 17:28:32
没读过诗集。作为随笔。我只能说它太随了点。但不可否认。蔡天新是一位大牛。值得膜拜的一位大牛。
1 有用 121Peter 2012-02-08 07:39:21
原来文革时节省经费,缩短学制,浙江的小学是5年,初中和高中都是两年。所以小回忆的作者蔡天新15岁就读山东大学.
1 有用 印奥采 2011-01-06 13:09:44
回忆如数学般朴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