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副标题: 阿留帕几底卡
原作名: Areopagitica
译者: 吴之椿
出版年: 2008-12
页数: 63
定价: 6.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珍藏本)
ISBN: 9787100064415
内容简介 · · · · · ·
《论出版自由》是密尔顿在1644年向英国国会提出的一篇演说词。1644年是英国资产阶级向斯图亚特王朝作斗争取得初步胜利的时期,革命内部的资产阶级上层分子长老派害怕革命继续深入,他们竭力控制人民的宗教信仰和政治思想,力图与王党妥协。密尔顿为了争取人民言论出版自由,写了这篇政论,向国会提出呼吁,并在演词中对长老派提出了警告。
论出版自由的创作者
· · · · · ·
-
约翰·弥尔顿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约翰·弥尔顿 John Milton (1608-1674 ), 英国诗人、政论家。1608年12月9曰出生于伦敦一个富裕的清教徒家庭。父亲爱好文学,受其影响,弥尔顿从小喜爱读书,尤其喜爱文学。1625年16岁时入剑桥大学,并开始写诗,1632年取得硕士学位。因目睹当时国教曰趋反动,他放弃了当教会牧师的念头,闭门攻读文学6年,一心想写出能传世的伟大诗篇。
1638年弥尔顿为增长见闻到当时欧洲文化中心意大利旅行,拜会了当地的文人志士,其中有被天主教会囚禁的伽利略。弥尔顿深为伽利略在逆境中坚持真理的精神所感动。翌年听说英国革命即将爆发,便中止旅行,仓促回国,投身革命运动。
1641年,弥尔顿站在革命的清教徒一边,开始参加宗教论战,反对封建王朝的支柱国教。他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发表了5本有关宗教自由的小册子1644年为争取言论自由而写了《论出版自由》。 164...
约翰·弥尔顿 John Milton (1608-1674 ), 英国诗人、政论家。1608年12月9曰出生于伦敦一个富裕的清教徒家庭。父亲爱好文学,受其影响,弥尔顿从小喜爱读书,尤其喜爱文学。1625年16岁时入剑桥大学,并开始写诗,1632年取得硕士学位。因目睹当时国教曰趋反动,他放弃了当教会牧师的念头,闭门攻读文学6年,一心想写出能传世的伟大诗篇。
1638年弥尔顿为增长见闻到当时欧洲文化中心意大利旅行,拜会了当地的文人志士,其中有被天主教会囚禁的伽利略。弥尔顿深为伽利略在逆境中坚持真理的精神所感动。翌年听说英国革命即将爆发,便中止旅行,仓促回国,投身革命运动。
1641年,弥尔顿站在革命的清教徒一边,开始参加宗教论战,反对封建王朝的支柱国教。他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发表了5本有关宗教自由的小册子1644年为争取言论自由而写了《论出版自由》。 1649年,革命阵营中的独立派将国王推上断头台,成立共和国。弥尔顿为提高革命人民的信心和巩固革命政权,发表《论国王与官吏的职权》等文,并参加了革命=工作,担任拉丁文秘书职务。1652年因劳累过度,双目失明。 1660年,王朝复辟,弥尔顿被捕入狱,不久又被释放。从此他专心写诗,为实现伟大的文学抱负而艰苦努力,在亲友的协助下,共写出3首长诗:《失乐园》(1667),《复乐园》(1671)和《力士参孙》(1671)。1674年11月8曰卒于伦敦。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只要让真理有施展的余地,而不要在睡着了的时候把她捆住 就行了。如果把她捆起来,她就不会再说真话,而会象普劳 底乌斯被捉住时只说寓言一样。这时她就会变成各种各样 的形态,而不现出自己的原形。同时也会象米该雅在亚哈面 前的情形一样,只说顺情的话,直到亚哈恳请他他才会说真 话。 (查看原文) —— 引自第47页 -
纵令我们可以用这种办法消除罪恶,但应当注意的是我们象这样消除了多少罪恶,就会破坏同样多的美德。因为德与恶本是一体,消除其中之一,便会把另一个也一起消除了。这就证明上帝的至高天意是有理由的,他一方面命令我们节制、公正和自治,但又在我们周围大量撒下令人贪恋的东西,同时又赐给我们一个漫无限制而无法满足的心灵。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pagexxx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论出版自由"的人也喜欢 · · · · · ·
-
- 现代法国的起源:大革命之革命政府 7.1
-
- 杰斐逊集(上) 9.1
-
- 权利论(2014年增订版) 7.9
-
- 公民的加冕礼 8.3
-
- 大洋国 7.8
-
- 认识媒体 7.9
-
- 古典传统在美国 8.2
-
- 大众传播模式论(第2版) 8.2
-
- 传媒的四种理论 8.5
-
- 政治学说史(修订版) 7.4
论出版自由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2 条 )



《论出版自由》读书笔记

一个人的自由,就是全人类的自由


我们被教导要记住思想,不是人


当我们在谈论自由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 更多书评 52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5 )
-
商务印书馆 (1958)8.6分 3167人读过
-
Bandanna Books (1990)8.4分 24人读过
-
商务印书馆 (2011)7.7分 101人读过
-
未知出版社暂无评分 1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书友会藏书辑录 [中][1] (文泽尔)
- 我的书架之哲学、思想类书籍 (巴洛克)
- 新闻传播重要书目 (张峻玮 William)
- 毛寿龙开列制度分析与公共政策研究书单 (高尔康)
- 书籍史(Book History) (煙雲過眼)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论出版自由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The 星星 2011-02-18 07:42:17
状态不好,没记住几个字,米尔顿是个特别纠结的人吧
4 有用 youmei 2011-10-25 16:38:22
英国人讲话翻译成中文看起来………………好烦!
1 有用 饶饶 2023-04-06 18:58:28 上海
没有一些非常严格的审核制度,一些工作人员应该也会轻松一些吧。那时候就可以想的那么清楚啦。
0 有用 Covfefe 2022-08-19 23:08:28 山东
大学毕业前夕看过的书,激情澎湃。
12 有用 Sansara 2020-02-09 21:24:31
老师多次向新闻系的我们推荐的书,这个译本非常不好读,各种超长的不符合中文阅读习惯的定语让人一不留神就不知所云,前前后后读了两三次并且依靠及时归纳要点才读懂了这本书,虽说是读懂了作者的意思,但是在新闻体制如此的国内,老师推荐的意思应该也只是让下一代的新闻人有这个新闻自由的理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