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副标题: 从构思到银幕(插图第2版)
译者: 井迎兆 / 王旭锋
出版年: 2010-04
页数: 372
定价: 49.8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后浪电影学院
ISBN: 9787510009730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图文并茂地阐述了如何将拍摄前的构思以镜头为单位转化为可见的影像,诸如故事板制作、镜头的时空要素、镜头调度的原则、画面的构图、转场、叙事策略等。作者提出传统的制作流程,同时更鼓励合适的实验性手段。此外,此外,本书也撷取了美国电影自默片以来,历经有声片及好莱坞片厂制度的黄金时代,直到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独立制片风潮期间所累积的创作经验。
作者为中文版首次修订原书,更新了有关镜头设计的最新技术与工具,并特别为国内读者提供了大量亲自在中国拍摄的案例。
电影镜头设计的创作者
· · · · · ·
-
史蒂文·卡茨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著者简介
史蒂文·卡茨(Steven D. Katz)作为一名作家、导演及制片人,在传统电影拍摄和动画制作领域有着三十余年的工作经验,他是纽约最大的三维角色动画和特效公司Curious Digital的创建人,也是业内公认的数码电影电视特效先驱。他的诸多作品出现在广播、 有线电视网和各大国际电影节上。目前担任幸星数字娱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的执行制片人,为国际化的观众制作电影。
译者简介
井迎兆,任教于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戏剧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电影电视制作硕士,译有《电影剪辑概论》,曾执导纪录片《1997香港人在台湾》、《九七 香港 台湾人》、《九七前后——台湾人在香港》、《作家身影——文学赤子:龙瑛宗的美丽与哀愁》、《作家身影——推巨石的人:王文兴》。
王旭锋,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现为浙江传媒学院影视艺术学院影视制作系副主任,并任中国电影电视技...
著者简介
史蒂文·卡茨(Steven D. Katz)作为一名作家、导演及制片人,在传统电影拍摄和动画制作领域有着三十余年的工作经验,他是纽约最大的三维角色动画和特效公司Curious Digital的创建人,也是业内公认的数码电影电视特效先驱。他的诸多作品出现在广播、 有线电视网和各大国际电影节上。目前担任幸星数字娱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的执行制片人,为国际化的观众制作电影。
译者简介
井迎兆,任教于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戏剧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电影电视制作硕士,译有《电影剪辑概论》,曾执导纪录片《1997香港人在台湾》、《九七 香港 台湾人》、《九七前后——台湾人在香港》、《作家身影——文学赤子:龙瑛宗的美丽与哀愁》、《作家身影——推巨石的人:王文兴》。
王旭锋,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现为浙江传媒学院影视艺术学院影视制作系副主任,并任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会员、中国电影录音师协会会员及中国高教影视教育委员会会员。译有《声音设计》、《电影化叙事》等。
审订者简介
游飞,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教授、博士,先后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和美国俄亥俄大学电影系,曾任新华通讯社编辑和峨眉电影制片厂导演,著有《世界电影理论思潮》、《美国电影研究》、《电影艺术观念》和《美国电影艺术史》等。
目录 · · · · · ·
推荐序 梁 明
译者序 井迎兆
前言
关于本书所使用的照片和故事板
第一部分 影像化工作的过程
第一章 影像化工作
第二章 美术设计
第三章 故事板
第四章 影像化:工具与技巧
第五章 制作流程
第二部分 剪辑风格的元素
第六章 镜头构图: 空间关系
第七章 剪辑: 时间关系
第三部分 工作室
第八章 基础的应用
第九章 对话场景的调度
第十章 三人对话场景的调度
第十一章 四人以上对话场景的调度
第十二章 运动镜头的调度
第十三章 画面的纵深
第十四章 摄影机角度
第十五章 开放与封闭式构图
第十六章 视点
第四部分 运动的摄影机
第十七章 摇镜
第十八章 升降镜头
第十九章 推轨镜头
第二十章 推轨镜头的调度
第二十一章 转场
第二十二章 画幅制式
第二十三章 告别的镜头
附录 摄影角度投射
重要词汇
延伸阅读
出版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剧本分析有两类:戏剧方面和影像方面。 戏剧方面的剧本分析主要是为了帮助演员理解人物。在此我向各位导演、演员强烈推荐朱迪丝·韦斯顿(Judith Weston)的著作《如何指导演员》(Directing Actors),针对导演和演员,将剧本拆解和分析讲得十分透彻,但不包含影像设计的内容。 影像方面的剧本分析是在剧本之外寻找答案,而戏剧方面的分析则侧重于解读文本自身。有趣的是,这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的。 下面是一个使用分析来得出影像化创意的简单案例。 你的剧本开场镜头是一个夜景。在码头的尽头处矗立着一座灯塔。为了对这一处进行分析,我们需要先问一些问题,本质上采用的是苏格拉底式提问法。 一个名叫徳蕾的女人晚上开车前往灯塔,同时一个男人在灯塔那里等她。她从未见过这个男人,他们见面是为了交换有关徳蕾丈夫的情报。丈夫一直在对她撒谎,说他是在出差。这个男人会给徳蕾看一些照片,照片中她丈夫出现的地点与他自己声称的不一致。徳蕾这才发现她被骗了。 分析问题: ● 这场戏的目的是什么? ● 这场戏中的主要角色想要什么? ● 徳蕾下车后看到了什么? ● 徳蕾希望知道什么? ● 事实上她知道了什么? ● 你想让观众知道什么?什么时候知道? ● 你想让观众产生什么感觉? 回答如下: 这场戏的目的是什么? 来表现徳蕾主动调查她丈夫,她不再信任他了。 这场戏中的主要角色想要什么? 她想知道她丈夫没有说谎。 徳蕾从车里出来后看到了什么? 她看到了一个素未谋面的男人和偏僻隔绝的会面环境。 徳蕾想知道什么? 她的丈夫是出于某种原因才撒谎的,而且该原因与她无关。 事实上她知道了什么? 她会得知她的婚姻是假的,是其他事情的幌子。 你想让观众知道什么? 徳蕾有能力对抗丈夫,但也有可能因此而惹祸上身。 你想让观众产生什么感觉? 同情徳蕾,同时也为她将来的行动感到担忧。 现在我们要来看看场景的影像化语言是如何达成这些...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12页 -
在电影中,眼睛决定一切。让-吕克·戈达尔曾说过,最自然的剪辑是“视线剪切”,这种强烈的暗示力量,是通过眨眼、一瞥、凝视、眼泪、眯眼、怒视和所有眼神所能掌控的语言,来帮助电影解释爱情关系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19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电影镜头设计"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电影镜头设计"的人也喜欢 · · · · · ·
-
- 场面调度 8.3
-
- 大师镜头 8.2
-
- 电影艺术(插图第8版) 9.0
-
- 眨眼之间 8.1
-
- 看不见的剪辑 7.6
-
- 电影语言的语法(插图修订版) 8.3
-
- 电影导演方法 7.8
-
- 电影诗学 8.8
-
- 电影化叙事 7.8
-
- 认识电影 8.9
电影镜头设计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0 条 )

这本电影语法蓝皮书25周年纪念版究竟做了哪些更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25周年纪念版更新的文字量大约是word字数4万左右,在此梳理一下本书这次改版具体新增或修订了哪些内容。 25年间发生了什么变化?——机遇最多的时代是当下 自从《电影镜头设计》一书问世,至今已有25年了。初版的前言中曾提到,一个新手电影人很难快速积累实际经验,因为电影行... (展开)
高三对电影热情未消退时的学习笔记

没有绘画功底的导演,如何画分镜?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本文要表达的最重要的观点是,不论导演拍片时有没有使用故事板,它对导演都是 有帮助的。即便是不会绘画的导演,在学习过本文所提到的几种简单快速图示方法后,也能轻松通过的故事板表达想法。 故事板基本上传达了两种信息:该段落(场景设计—地点)外在环境的内容,以及该段... (展开)

pretty good
> 更多书评 20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Michael Wiese (1991)8.9分 100人读过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9)8.6分 593人读过
-
五南 (20021101)8.8分 37人读过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0)暂无评分 11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高分书2700本:千人打分不低于8分 (偶就是那个鬼)
- 电影专业书籍 (mzqz)
- 镜头语言的运用 (IVAN)
- 电影学院系列(后浪出版) (魔小肥)
- 电影研究类(理论流与技术流)-1 (IVAN)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电影镜头设计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ripple 2012-06-19 01:54:46
最后的附录读得闹心死了 干啥整这么麻烦 - -
4 有用 无风 2013-01-11 16:20:35
很培养镜头感和对镜头的理解。
1 有用 鹿鸣 2020-11-01 20:57:42
mark:2015年初在798的旁观书社买的。
32 有用 Vini_Kazma 2012-05-06 14:41:21
只有熟练的画会了故事板,才算是个合格的Filmaker。
20 有用 葵綠 2011-10-29 20:04:09
虽然有时候读很多遍才能理解,但领悟是全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