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法学nerd的偏冷读书世界 (李初一)
- 中国现当代文学 (尔尔)
- 文学 (弥芥)
- 郑丽丽老师推荐书目 (嫣儿)
- 人大-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云飞羽扬)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72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海阔天空祝沽笙 2013-10-21 21:53:46
谢冕先生是用诗人的情绪去写这些文章的,因而浸透了激情,却觉得少了些平和。但是因为在一个特别的时期读到了这本书,所以对我的理解力提升功不可没。
1 有用 黄克思 2020-01-21 11:53:13
充满文学革命论的书写,怎么应对如今呢?您该休息了。
0 有用 555 2017-12-10 14:02:36
对20世纪中国文学有个宏观认识。看完了有点失望,重复的有点多,不喜欢作者的行文风格,不过值得一看,撸了一天,对当代不太清楚的地方有了一个大概印象。
0 有用 摸鱼居士 2018-03-10 10:51:02
好像什么都谈到了,但读罢了,除了一些惊鸿照影的印象,又似乎什么也没得到。
0 有用 Anthony 2019-12-02 15:02:22
本书写于九十年代后半期,整体上还活在“救亡压倒启蒙”这种典型八十年代史观的延长线上,对五四时期的浪漫主义书写实质上是对“启蒙”精神的认同, 还有一个现实动力是九十年代市场社会的冲击带来的知识分子“精神危机”,使他更用力地去拥抱、认同(想象中的)二十年代和八十年代。以及谢老师确实是个诗人,学术论文的许多地方文采像诗一样。 能不能意识到正是自己迷恋的八十年代开启了自己失落的九十年代是一个关键问题,如果... 本书写于九十年代后半期,整体上还活在“救亡压倒启蒙”这种典型八十年代史观的延长线上,对五四时期的浪漫主义书写实质上是对“启蒙”精神的认同, 还有一个现实动力是九十年代市场社会的冲击带来的知识分子“精神危机”,使他更用力地去拥抱、认同(想象中的)二十年代和八十年代。以及谢老师确实是个诗人,学术论文的许多地方文采像诗一样。 能不能意识到正是自己迷恋的八十年代开启了自己失落的九十年代是一个关键问题,如果不能,最终就只能执著在自己的想象里。 以及之前久闻盛名的“后新时期”那篇写的是个啥啊......“乡镇企业”可还行。最后一篇文章简直是“人文精神”失落之后的哀鸣,竟开始不加批判地攻击相声小品了......最后用诗人的骄傲为自己壮声势,respect.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