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的书评 (38)

哲夫成城 2023-03-22 14:16:20 中华书局2016版

【转】刘丰:论《礼记·乡饮酒义》中的方位图式及其思想史意义

摘要:以往学者主要研究乡饮酒礼举行的场合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意义,乡饮酒礼的起源,以及《礼记·乡饮酒义》中体现出来的阴阳五行思想。其实,《礼记·乡饮酒义》对举行乡饮酒礼时宾主座次的解释更具思想史的意义。《乡饮酒义》提出了两种方位图式,前者以八方为基础,并暗合了《易传...  (展开)
哲夫成城 2022-02-16 19:43:09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版

【转】王锷:戴圣生平和《礼记》的编选

【作者简介】王锷,现为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古典文献学博士生导师。曾师从李庆善、赵逵夫等先生。二十年来,主要从事于古文献的整理、研究和教学工作,主攻方向是古文献学、《三礼》。著有:《<禮記>版本研究》、《<礼记>成书考》、《三礼研究论著提要》、《<礼...  (展开)
哲夫成城 2023-04-17 16:22:53 中华书局2001版

【转】石立善:《大学》《中庸》重返《礼记》的历程及其地位的下降

【提要】历来研究《大学》与《中庸》,多关注这两篇脱离《礼记》作为四书独立之后的情况,却无人注意《大学》、《中庸》在明清时代重返《礼记》的运动,这场运动的影响甚大,在思想史与学术史上的意义也非同寻常。本文通过详细考察《大学》、《中庸》在明清重返《礼记》的历程...  (展开)
哲夫成城 2022-01-31 16:01:00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版

【转】杨天宇:略述中国古代的《礼记》学

一、《礼记》的编纂及其在汉代的流传 《礼记》,亦称《小戴礼记》、《小戴记》,凡49篇,是一部先秦至秦汉时期的礼学文献选编。该书最初为西汉时期的戴圣所编纂。[1] 戴圣本是《仪礼》学的专家。《汉书·儒林传》曰: 汉兴,鲁高堂生传《士礼》(案即今所谓《仪礼》)17篇……...  (展开)
哲夫成城 2023-04-05 15:21:54 中华书局2001版

【转】曾亦:文质概念与古礼中的今古问题 ——以《礼记·檀弓》为例

【提要】今古问题素为经学之基本问题,贯穿了整个经学史的发展过程。今古之争,最初不过文字之异同而已;其后,则表现为章句、条例与义理之争;最后,则归结为对古今制度之不同理解。本文试图由《春秋》公羊家对文、质概念的讨论入手,结合对《礼记·檀弓》的考察,挖掘今古问...  (展开)
哲夫成城 2023-03-27 06:40:41 中华书局2016版

【转】吴飞:《礼运》首章再考辨

原文刊载于《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十九辑 编者按:在本文中,吴飞教授辨析了历代对《礼运》首章的解读,认为《礼运》的实际意涵虽然没有体现出康有为、郭沫若先生的乌托邦思想,但是仍然体现出关于礼从“大同”到“小康”的社会历史演进。《礼运》中或许有些说法和老庄类似,但...  (展开)
哲夫成城 2023-01-30 07:52:12 中华书局2001版

【转】刘丰:关于刘向《礼记》的几个问题

今存《礼记》一般是指戴德和戴圣编纂而成的《大戴礼记》和《小戴礼记》。随着先秦儒学和简帛资料研究的深入,学界越来越认识到《礼记》的重要性。与此相关的一个问题是,《礼记》的编纂成书、流传等问题的研究,历来也是经学与先秦儒学研究领域的重要问题。 尽管历代有很多学者...  (展开)
哲夫成城 2023-04-03 12:11:14 中华书局2001版

【转】郜喆:《王制》的天下格局与内外秩序——以儒家“风俗”论为线索

摘要:《礼记·王制》在“立法”的意义上,将“天下”建构为以“九州—四海”为格局的空间模型。在此模型中,《王制》以自然因素与政教因素所共同形成的“风俗”为标准,设计出“中国—戎夷”有别的内外秩序。这样的秩序贯穿着王者政教的始终。由此,自然风俗的差异与王者政教...  (展开)
哲夫成城 2023-03-25 14:32:45 中华书局2001版

【转】陈来:《礼记·儒行篇》的历史诠释与时代意义

作者简介丨陈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著有:《朱熹哲学研究》《古代宗教与伦理》《古代思想文化的世界》《现代中国哲学的追寻》《孔夫子与现代世界》《仁学本体论》等。 原文载丨《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 摘 要:《儒行》应该...  (展开)
哲夫成城 2023-02-20 11:06:57 中华书局2001版

【轉】程大璋:《王制》通論

編者按:《王制》是晚清經學的核心文本。廖平、康有為、皮錫瑞等人均以《王制》為今文禮制之總綱,凝結了孔子改制之微意。廖氏、皮氏有疏釋《王制》之作,康有為僅有《考定王制經文》一篇,然其弟子程大璋有《王制通論》、《王制義按》二書,深受乃師之影響。《王制通論》一篇...  (展开)
桃子的小思绪 2022-03-03 20:10:38 中华书局2022版

子路死于“礼”

孔子的弟子子路在卫国做官的时候,卫庄公篡位,卫出公被逼出逃。因外出而避开了卫国叛乱之祸的子路,听闻消息之后,说“食其食者不避其难”,毅然返回卫国。子路想杀了作乱的孔悝,卫庄公不允,于是子路欲放火烧台,庄公惊惧命人杀掉子路。子路在夹攻之下,被割断了系冠的帽缨...  (展开)
層云 2020-06-19 22:35:52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版

读《礼记》两点注意:丧礼与通假

关于《礼记》的性质和研究综述,这本《礼记译注》前面说得很好很详细!这里无需多言。 读《礼记》,首先要注意丧礼。丧礼是《礼记》占比最大的内容,为啥值得占比最大,甚至占了全书一半的篇幅,《丧大记》里头说了详细的意义。其实就是因为古代封建社会需要这些繁文缛节的礼仪...  (展开)
Howie 2009-04-08 18:22:50 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版

不懂礼,谈何称自己华夏族!

华夏两字,我不知道现在明白内在意思的还有多少人? 看新闻,广州有人穿汉服逛街,居然有人大骂日本狗滚出中华。这真要日本人看到还不笑死了? 华是衣服华美 夏是礼法之大。 以上两点,放以前,我们用之区分夷夏,并能颇为自豪地称曰:吾华夏人也。 反观现在,两点...  (展开)
哲夫成城 2023-06-27 22:03:56 中华书局2016版

【转】常达:论《礼运》“大同”章政治主体的诠释演变

摘要:在《礼运》“大同”章的解释史中,大同的政治主体经历了数次重要转折。以郑玄为代表的学者将圣人引入大同,以“禅位授圣”的方式奠定了大同的价值基础。但在历史现实与经注方式的双重影响下,“圣人之教”渐渐被“天子之位”取代,大同的理想价值也随之消退。近代以后,...  (展开)
哲夫成城 2022-09-26 07:33:19 中华书局2016版

【转】郎文行:民国时期《礼记》研究述略

【作者簡介】郎文行(1989-),男,安徽金寨人,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硕士、博士,师从方向东教授。现为南京晓庄学院文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礼学文献研究。 摘 要:民国时期《礼记》研究文献,著述体裁多种多样,研究方法不拘一格,研究思想有著较为鲜明的时代特征。针对民...  (展开)
哲夫成城 2022-03-04 18:56:00 中华书局2016版

【转】郜同麟:试论早期儒家经典的文本歧变——简本《缁衣》与传世本《礼记》再对比

【作者简介】郜同麟,男,山东兖州人,2011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同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经学、敦煌学研究。目前已出版专著一部,论文二十余篇。著有《宋前文献引<春秋>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展开)
TYM 2020-06-10 00:10:42 中华书局2022版

礼记/胡平生,张萌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7.11(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檀弓上第三 成子高寝疾,庆遗入,请曰:“子之病革矣,如至乎大病,则如之何?”子高曰:“吾闻之也,生有益于人,死不害于人。吾纵生无益于人,吾可以死害于人乎哉!我死,则择不食之地而葬我焉。” 成子高病重卧床,庆遗进入寝室,请求说:“您已经病得很重了,如果真的一病...  (展开)
心里天涯 2019-03-01 20:11:07 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版

从《礼记●学记》知学教之道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学习接受知识的教育是从古至今很多君王和家长非常重视的一件事。古代王朝更迭,为了治理好国家,要选贤举才,辅佐自己,来达到政治清明,百姓安居。父母长辈则以学以致用求取功名,施展才华,不仅养家糊口更...  (展开)
<前页 1 2 后页> (共38条)

订阅礼记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