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作者热爱老北京的民俗文化,笔耕不掇,描绘自己亲历亲睹的古都风物,用平易亲切的文字记录岁月变迁,勾勒出一个原汁原味的老北京。
书中汇聚了老北京的岁时佳节、古老传说、传统美食、旧时风物、人文景观。
这里有上巳节、中元节、重阳节的繁华盛景,有什刹海、唐花坞的良辰美景,还有白云观、古城墙、大栅栏的风情。
这里有戏楼书肆的风流雅趣,有蝈蝈和蛐蛐的悦耳鸣叫,还有孩子们的嬉戏欢笑。
这里有爆肚、焦圈儿、酱肘子、蜜供的唇齿留香,有四合院里的“天棚鱼缸石榴树,先生肥狗胖丫头”,还有胡同深巷里的门墩、鸟笼和小贩们余音袅袅的吆喝……
唯有了解京城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才能真正领会这座城市的精髓。
昔日繁华今何在,《老北京的记忆》帮助我们看懂今日的北京。
作者简介 · · · · · ·
张善培,土生土长的老北京。自幼在北京的胡同里长大,在四九城里转悠了七十来年,看着京城日新月异的变化,欣喜之外也有忧伤。和许多老北京一样,他也深深眷恋着这片土地这片古老的街巷胡同。本书中他用韵味悠长的京味儿,回忆了老北京生活的点点滴滴。
目录 · · · · · ·
005 / 一、岁时佳节
005 / 立春的习俗
010 / 春分的习俗
012 / 谷雨的习俗
014 / 立夏的习俗
016 / 夏至的习俗
017 / 立秋的习俗
023 / 秋分的习俗
024 / 立冬的习俗
028 / 冬至的习俗
033 / 元旦
036 / 腊八节
037 / 正月十五元宵节
041 / 正月十九燕九节
042 / 正月廿五填仓节
045 / 二月初一中和节
046 / 二月初二龙头节
049 / 三月初三上巳节
051 / 清明节
055 / 四月初八浴佛节
057 / 五月初五端午节
061 / 六月初六洗晒节
063 / 七月初七乞巧节
067 / 七月十五中元节
071 / 八月初八走白塔
074 / 八月十五中秋节
079 / 九月初九重阳节
-
085 / 二、美食雅趣
085 / 老北京的“涮锅子”
087 / 蜜供与杂拌儿
090 / 消夏冰食
095 / 老北京的西瓜
097 / 三伏天的食俗
101 / 入秋尝秋鲜
106 / 砂锅居白肉
108 / 天福号酱肉
110 / 粥铺 烧饼 油炸鬼
112 / 豆汁儿 焦圈儿
113 / 糖葫芦
115 / 牛筋儿豌豆 芸豆饼 煎灌肠
116 / 四合院里的童年游戏
121 / 古城墙旁的忆旧
124 / 冬养秋虫
128 / 冰雪嬉戏
131 / 兔儿爷
134 / 鸟笼 拨浪鼓 门墩儿
140 / 旧京唐花坞
141 / 什刹海的荷花
143 / 京城何处赏月
-
146 / 三、历史影像
146 / 老皇历
148 / 北京的春联
151 / 灶君庙庙会
153 / 旗袍溯源
155 / 闲话扇子
158 / 天棚 鱼缸 石榴树
160 / 菜篮子 荷叶 网兜儿
162 / 老北京的冰窖与冰箱
165 / 夏日里的叫卖声
167 / 老北京的户外广告
170 / 老北京的铛铛车
171 / 老北京的戏楼
176 / 老北京的书肆
-
177 / 四、京城古貌
177 / 大钟寺与永乐大钟
180 / 梵宫塔影天宁寺
182 / 白云观
184 / 花儿市大街
188 / 帘子胡同与帘子
190 / 前门和前门大街
199 / 大栅栏儿 门框胡同 青云阁
204 / 宝月楼与新华门
205 / 九门之外的建国门、复兴门、和平门
207 / 城东南角楼
208 / 高梁河与高梁桥
212 / 金水河与牛郎织女桥
213 / 先农坛和一亩三分地
214 / 八大处的“两谜”和 “四宝”
217 / 老北京的“四水为镇”
-
221 / 后记
· · · · · · (收起)
005 / 立春的习俗
010 / 春分的习俗
012 / 谷雨的习俗
014 / 立夏的习俗
016 / 夏至的习俗
017 / 立秋的习俗
023 / 秋分的习俗
024 / 立冬的习俗
028 / 冬至的习俗
033 / 元旦
036 / 腊八节
037 / 正月十五元宵节
041 / 正月十九燕九节
042 / 正月廿五填仓节
045 / 二月初一中和节
046 / 二月初二龙头节
049 / 三月初三上巳节
051 / 清明节
055 / 四月初八浴佛节
057 / 五月初五端午节
061 / 六月初六洗晒节
063 / 七月初七乞巧节
067 / 七月十五中元节
071 / 八月初八走白塔
074 / 八月十五中秋节
079 / 九月初九重阳节
-
085 / 二、美食雅趣
085 / 老北京的“涮锅子”
087 / 蜜供与杂拌儿
090 / 消夏冰食
095 / 老北京的西瓜
097 / 三伏天的食俗
101 / 入秋尝秋鲜
106 / 砂锅居白肉
108 / 天福号酱肉
110 / 粥铺 烧饼 油炸鬼
112 / 豆汁儿 焦圈儿
113 / 糖葫芦
115 / 牛筋儿豌豆 芸豆饼 煎灌肠
116 / 四合院里的童年游戏
121 / 古城墙旁的忆旧
124 / 冬养秋虫
128 / 冰雪嬉戏
131 / 兔儿爷
134 / 鸟笼 拨浪鼓 门墩儿
140 / 旧京唐花坞
141 / 什刹海的荷花
143 / 京城何处赏月
-
146 / 三、历史影像
146 / 老皇历
148 / 北京的春联
151 / 灶君庙庙会
153 / 旗袍溯源
155 / 闲话扇子
158 / 天棚 鱼缸 石榴树
160 / 菜篮子 荷叶 网兜儿
162 / 老北京的冰窖与冰箱
165 / 夏日里的叫卖声
167 / 老北京的户外广告
170 / 老北京的铛铛车
171 / 老北京的戏楼
176 / 老北京的书肆
-
177 / 四、京城古貌
177 / 大钟寺与永乐大钟
180 / 梵宫塔影天宁寺
182 / 白云观
184 / 花儿市大街
188 / 帘子胡同与帘子
190 / 前门和前门大街
199 / 大栅栏儿 门框胡同 青云阁
204 / 宝月楼与新华门
205 / 九门之外的建国门、复兴门、和平门
207 / 城东南角楼
208 / 高梁河与高梁桥
212 / 金水河与牛郎织女桥
213 / 先农坛和一亩三分地
214 / 八大处的“两谜”和 “四宝”
217 / 老北京的“四水为镇”
-
221 / 后记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中国意象(共2册),
这套丛书还有
《画说京剧》
。
喜欢读"老北京的记忆"的人也喜欢 · · · · · ·
老北京的记忆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4 条 )
> 更多书评 14篇
论坛 · · · · · ·
线上活动:试读《老北京的记忆》,征集读后感 | 来自卡牒 | 2 回应 | 2010-07-14 11:02:33 |
《老北京的记忆》目录 | 来自卡牒 | 2010-06-12 11:53:40 | |
《老北京的记忆》内容简介及作者介绍 | 来自卡牒 | 2010-06-12 11:52:44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北京 (小欢欢)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关于北京的书 (Jason Koo)
- 清末明初的北京 (我爱烂片)
- 说实话,在首都呆了那么些年儿了,咱到底有没有好好了解过它? (小花明日香)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老北京的记忆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Aviva 2022-08-21 17:40:49 四川
类似邓云乡和金受申写的北京,文笔却不及。
0 有用 红世之寂静 2012-10-24 16:06:52
有些东西,言之不尽意。
0 有用 deneb 2020-02-26 21:08:52
很有参考价值
0 有用 未见如醉 2017-08-18 16:47:12
倍儿有意思。#赠书#
0 有用 bani 2020-04-14 16:17:30
虽然有些小错误,比如文献引用,但总的来说充满了作者对往日生活的怀念,一些美好的细节或物品让人羡慕,可惜一切都消逝了,我们这代人都不再有经历和回忆。